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5月14日,崇左市召开2009年全市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为防患于未然,该市重点抓好以下工作:一要切实落实汛期地质灾害防治的各项措施,及时制定、发布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并制定地质灾害应急工作规则,细化应急预案,适时演练。同时,开展检查和巡查专项行动,通过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确保各项防灾措施做实、做细、做好。  相似文献   

2.
为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四结合”切实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制定与责任明确相结合。重新修编新一轮《奉化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奉化市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台风或暴雨期间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3.
一是完善预案,落实责任。及时编制出台《磐安县2008年汛期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磐安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与各乡(镇)人民政府签订《磐安县地质灾害防治目标管理责任书》,进一步落实各项防灾责任和防灾措施。二是建立健全了突发性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及时调整了地质灾害防治领导小组和村级防灾应急与监测小组成员,完善县、镇(乡)、村三级“汛期值班、险情巡查、灾情速报”三项制度;编制“磐安县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操作手册”和各重点地质灾害(隐患)点的单点防灾避险方案。制作防灾明白墙,发放防灾明白卡;及时发布地质灾害等级预警预报。  相似文献   

4.
初论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的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众多不同级别和精度要求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本文通过对地质灾害管理及其预案体系的系统科学探讨,以应急预案形成过程为轴线,初步论述了对其进行管理的构想,为已经发布和正在编制的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预案体系的逐步完善、制定及管理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5.
一是强化基础保障。一方面建立健全地质灾害防治责任机制,市政府与各镇乡(街道)签订《地质灾害防治责任书》,明确防治责任、落实工作职责;另一方面提前抓好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应急预案修编工作,明确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区范围和隐患点位置,并根据各区、点实际,提出具体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山西地质》2012,(3):15-15
汛期将至,北京市国土资源局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地提前谋划部署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4月下旬,印发了《汛期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5月8日召开了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  相似文献   

7.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确保居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济南市长清区加大地质灾害监测预防。目前全区各类地质灾害主要隐患点5处,以滑坡、崩塌为主,主要集中在张夏镇、万德镇2个乡镇,长清区成立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班子,完善3项地质灾害监测预防体系:一是落实群测群防制度。完善防御预案,在5个地质灾害隐患点设立警示牌,发放地质灾害防治手册。  相似文献   

8.
四川康定城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康定城为例,提出了城市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的新方法,建立了地质灾害易发性和地质灾害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因子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在地质灾害易发性和易损性评价基础上,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评价。其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与国务院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和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函中的划分标准一致,评价结果可直接用于城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编制工作,为城市防灾减灾和实施地质灾害避让搬迁、监测报警和防治工程的实施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正>我国地质灾害种类多、分布广、危害大,约29万处隐患点分布在重大工程区、400多个城镇和上万个村庄,直接威胁和影响人口约8000多万,防治任务十分艰巨。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各级财政在地质灾害防治方面的资金投入每年超过200亿元。全国共有近3500余家地质灾害防治行业资质单位,20多万名专业人员在从事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近年来,国务院先后发布了《地质灾害防治条例》、《重大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和《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实施了《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全国地面沉降防治规划(2011-2020年)》,确立了一系列地质灾害防治制度。同时,  相似文献   

10.
大石山区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应该怎么抓?面对点多面广的危岩崩塌隐患,如何才能做到万无一失,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受或少受损失?近年来,广西田阳县把地质灾害防治作为“生命任务”来抓,积极开展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不断推进地质灾害防治体系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提高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曲石湾地质灾害分布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质灾害是由于自然地质作用和人为地质作用使地质环境恶化,并造成人类生命财产损失或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环境严重破坏的灾害事件。地质灾害是人类社会的重大灾害之一,它在我国种类多,分布广,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及重要设施造成巨大损失,严重影响了当地的工农业生产和经济建设,影响居民的正常生活。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和实际资料分析,详细论述了曲石湾地质灾害的现状,结合实际情况初步分析了地质灾害形成机理,该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气象影响着地质灾害的发生,其中大气降水和人类工程活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最后为其治理提供可靠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湖北省襄-十高速公路襄樊至武当山段为例,提出了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范围、评估重点的确定方法,就地质灾害危险性的涵义展开讨论并给出了明确定义。结合工程实践,对现状评估、预测评估与综合评估的要点、方法展开论述,提出高速公路地质灾害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同时提出以防灾工程投入比大小评估建设用地土地适宜性的量化指标,并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质灾害早期预警体系建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平根 《地质通报》2003,22(7):527-530
阐述了中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的形势及早期预警体系建设的现状。贯彻以人为本、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地质灾害原则,逐步形成和推行中国独特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其核心是建设早期预警体系,内容包括:地质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调查和区划、建设用地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和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另外,还对比了中国和国际地质灾害防治情况,展望未来地质灾害防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4.
通过遥感解译及野外调查工作,查清了长白山天池地区主要地质灾害分布现状及规模,分析了灾害发生的机理,编制了地质灾害危害区划图,能够为相关防灾减灾部门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主要介绍了泰安市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与指挥系统。系统开发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与泰安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相结合,通过对气象因素及地质灾害资料的分析和研究,基于地质灾害气象预警模型,采用先进的 GIS 技术能实现对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区域预警,能直观地了解到各部分区域的地质灾害易发风险性,为各级政府防灾减灾提供科学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6.
六盘山东麓地层结构特殊,断裂褶皱等构造发育,滑坡及其隐患点等不良地质灾害较多,特殊的地理、构造位置和潜在的孕震背景,致使该区具有产生大型滑坡的可能。本文依据新一轮以图幅带专题研究的地质灾害调查获取大量的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对六盘山东麓断裂带滑坡产生的孕灾地质环境条件及其滑坡特性等进行了剖析,将研究区滑坡归纳为红层软岩滑坡、断层影响型滑坡、堆积层滑坡、黄土型滑坡4种不同类型,同时对其形成机理进行了探讨分析与研究,为完成地质灾害风险性区划评价,提出地质灾害综合防治对策建议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小秦岭矿区是河南省地质灾害较严重的地区之一。由于区内工程地质岩组、地貌部位、人类工程活动强度的不同,地质灾害发育的类型和程度各异,在分析各种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进行了地质灾害易发性进行分区,同时提出了建立完善的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尽快开展小秦岭地区风险区划、加强管理、注重宣传等地质灾害防治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地质条件复杂、地质灾害多发、灾害类型多样且点多面广,是我国地质灾害最为严重的省会城市之一。目前对地质灾害类型、分布、发育特征研究较多,而对灾害防治对策及模式的研究较少。笔者通过查阅资料、现场调查、归类分析,系统总结以往地质灾害防治经验,提出了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模式,力求提升地质灾害防治效果并对国土空间规划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泸定县发生Ms6.8级地震,诱发大量次生地质灾害。为深入认识此次地震地质灾害发育分布规律及特征,分析地质灾害发展趋势及潜在风险,文章基于现场调查获取的一手资料,结合震区首轮地质灾害排查成果、遥感解译和区域地质背景综合研究,对地震地质灾害的特征、控灾条件及防灾减灾对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截至2022年9月14日22时,地震重灾区泸定县和石棉县境内,地震共诱发有威胁对象的地质灾害隐患点565处(包括崩塌331处、滑坡234处),导致81处已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加剧变形;地震诱发的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以中、小型群发性高位崩塌和滑坡为主,主要集中分布在震中附近地震烈度Ⅸ度区域,包括泸定县磨西镇、得妥乡、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及石棉县草科乡、王岗坪乡;根据汶川地震经验,认为位于地震烈度Ⅸ度区内的湾东河等流域,在未来5 a内泥石流将处于活跃期,泥石流防治工程设计需考虑其高频率、黏性泥石流等特征;得妥乡—德威镇段大渡河两岸残留在坡面的崩滑体在降雨作用下易转化成坡面泥石流,建议在防治工程设计时要充分考虑2种灾害类型的转化形式。研究可为震区地震地质灾害防范及灾后重建规划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20.
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与综合治理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扼要介绍矿山基本概况与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该矿山存在的主要地质环境问题与成因。综合考虑其危害程度与经济投入等,依照"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基本原则,分别从保护性措施、工程治理措施以及监测措施三个方面提出了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防治对策。通过本方案的实施,可使日益加剧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能够得到有效遏制,消除或减弱矿山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并全面恢复矿山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