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浙江地质》2012,(4):23-23
从国土资源部获悉,国务院日前已批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规划》全面分析了我国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需求,提出了“十二五”时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指导思想、规划原则、规划目标和工作任务。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地质环境的人为扰动、  相似文献   

2.
桃源县地处湘西北,依附于雪峰、武陵两大山脉之间,所辖40个乡镇中有19个山区乡镇,地质灾害隐患较多,全县共有地质灾害隐患点76处。近年来,桃源县突出“四个抓手”,狠抓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有力的促进了社会和谐,连续三年未因地质灾害而造成一起人员伤亡事故,2008年、2009年连续两年被市政府授予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他们的主要做法是:  相似文献   

3.
刘维 《辽宁地质》2012,(4):46-47
国务院近日批复《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二五"规划》,这是继《国务院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决定》出台后,当前我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重要指导性文件。"十二五"期间,我国地质灾害防治面临着怎样的形势,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又将如何开展?为此,记者走访了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有关负责人。  相似文献   

4.
为避免和减轻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四结合”切实做好全市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方案制定与责任明确相结合。重新修编新一轮《奉化市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奉化市2010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和《奉化市国土资源局台风或暴雨期间地质灾害防灾应急预案》,  相似文献   

5.
《河南地质》2010,(6):52-52
5月26日,平顶山市石龙区国土资源局举办了第一届石龙区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培训班,各乡(镇)国土资源所所长、行政村村委会主任和居委会主任共80余人接受了培训。本次培训是根据河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精神和乡(镇)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宣传培训活动实施方案,结合第二个“防灾减灾日”活动举办的,以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评估、巡查、预案、宣传和人员五个到位)相关知识和技能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李倩 《广西地质》2009,(6):54-54
5月20日,梧州市国土资源局部署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活动。 为了做好“十有县”建设,该局要求各城区政府、各县(市)国土资源局在多年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的基础上,对照《国土资源部关于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中的10项具体内容,按照广西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通知建设“十有县”的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7.
年初以来,我们坚持“两线串并”(国土资源部门的“天线”、基层村居组织的“地线”),“两腿走路”(政府为主导、村居为主体)、“两轮驱动”(国土部门负责指导监督,其他部门全力配合),“两套嫁妆”(水利防汛器材、村居自购器材),“两手并握”(一手抓群测群防,一手抓灾害治理),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村”建设为抓手,使“十有县”创建工作进一步得到细化、深化和具体化。今年5月份,《中国国土资源报》头版头条对此作了报道。  相似文献   

8.
为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升防测水平,完善防范机制,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质灾害危害,近年来,沂水县不断加大对地质灾害的宣传和资金投入,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地质灾害隐患逐年减少,2009年11月被国土资源部列为全国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  相似文献   

9.
《探矿工程》2008,35(1):29-29
中国地质调查局网站消息《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十一五”规划》日前发布。该《规划》共分:一、地质灾害防治现状与面临的形势;二、规划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三、地质灾害易发区、重点防治区;四、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任务;五、资金渠道;六、保障措施等6大部分。  相似文献   

10.
《广西地质》2013,(7):71-71
群测群防作为云南省地质灾害防治的有效举措之一,各地从结构层次、目标任务、工作职责、制度措施、经费保障等方面,不断健全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体系,把任务分解落实到有关单位及相关责任人员。目前,云南省已建立129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大力推广使用了裂缝报警器、裂缝伸缩仪等专业监测设备,推动了“群专结合”的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网络建设。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我省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建设不断完善,特别是2009年以来,省厅在全省部署开展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建设工作后,各地严格按照省厅要求,把创建地质灾害“十有县”和“五到位”国土资源所作为提升基层地质灾害防治能力的重要抓手,找差距、查问题,以创建促提高,  相似文献   

12.
近日,山西吉县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地质灾害防治宣传活动——“进千村入万户”,收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该县积极响应山西省、临汾市国土部门的安排部署,从增强全县地质灾害易发区群众的防治意识、提高地质灾害防治管理人员的工作水平出发,结合本县实际,制定了周密的活动办案。  相似文献   

13.
继国土资源部作出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的统一部署后,2009年7月6日,省国土资源厅发出《关于加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建设的通知》,提出从2009年起用3年时间,将全省48个山区丘陵地质灾害防治重点县(市、区)建设成为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2009年每个市要有1个以上县(市、区)通过省厅“十有县”建设验收。文成县政府及其国土资源部门积极响应这一号召,  相似文献   

14.
《河南地质》2011,(8):47-47
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土资源主管部门,近年来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加强地灾防治“五到位”建设,地灾防治能力不断提高,有力地保障了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15.
赵旭 《浙江地质》2012,(5):52-52
近年来,随着基层地质灾害防治体系、责任机制的不断完善,我省地质灾害防治水平逐年提升。根据我省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和基层国土资源所地质灾害防治“五到位”的统一部署,各地纷纷着力增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能力。但由于客观因素的制约。基层仍在群测群防队伍、专业人员和专业知识、地质灾害隐患巡查等方面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如何消除隐患。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就成了各级部门工作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6.
《浙江地质》2012,(7):5-5
近日。省厅党组副书记、副厅长潘圣明赴湖州市督查“双保双服务”行动进展情况,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工作。 督查组一行听取了湖州市及长兴县、安吉县“双保双服务”2012年行动情况、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情况的汇报,并实地考察了安吉县杭垓镇桐杭村长角坑崩塌点治理现场、长兴县体育训练基地项目、南太湖生物医药园、敢山煤矿治理项目和南太湖地热开发项目等。  相似文献   

17.
《广西地质》2012,(3):51-51
近日,国土资源部公布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名单,浙江省余姚市名列其中。长期以来,该市高度重视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严格按照"有组织、有经费、有规划、有预案、有制度、有宣传、有预报、有监测、有手段、有警示"的"十有"要求,切实做好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实现了连续8年未发生因防治不到位而引发的人员伤亡事件,有效保障了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由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地质灾害防灾救灾工作领导小组,对地质灾害防治  相似文献   

18.
降雨是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但做到精准预测降雨时段和落区很难,这也是传统的地质灾害短期预警误报率较高的原因之一。湖南省地处中南,降雨充沛,地质条件相对脆弱,地质灾害多发频发。为应对日益严峻的地质灾害防治形势,结合湖南多年预警工作经验,构建了“631”递进式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模式。该预警模式以湖南省地质灾害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为技术支撑,基于精准度较高的短临雨量预报和实况雨量,形成“提前6 h预报暴雨落区、提前3 h预警、提前1 h叫应、提前半小时再呼应”预警叫应机制。目前该预警模式已广泛应用于湖南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大大提升了预警效率和精准度。2022年6月初湖南遭遇一轮超历年极值的强降雨过程,地质灾害呈群发性出现,运用该预警模式,2022年转移人数、避让起数均排全国第一,取得了显著的防灾成效。  相似文献   

19.
一是领导到位。各级领导做到未雨绸缪,有备无患,主要领导对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亲自过问,亲自安排和部署,在工作中抓住重点问题和突出问题。二是责任到位。进一步强化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责任制,切实担负起责任,履行好职责,在汛前将地质灾害隐患点的预防、监测工作落实下去,制定落实岗位责任制。三是资金到位。县政府将逐步增加地质灾害防治专项资金投入,对地质灾害防治、搬迁避险项目的资金缺口进行补助,同时坚决克服“等、靠、要”和无所作为的思想,统筹做好项目包装。四是宣传到位。按照相关规定要求认真组织人员培训,学习和提高地质灾害防治基础知识,通过社会性的科普宣传教育工作,运用简单易懂的方式方法,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地质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提高老百姓对政府的避险救灾工作的理解。五是预报预警到位。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预报预警体系,提高监测、预报和预警能力,整合信息资源,建立和完善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20.
召开这次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的目的是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今年全国汛期地质灾害防治工作视频会议和全省国土资源工作会议精神,回顾总结我:省“十一五”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全面分析当前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2011年地灾防治工作。刚才,我们表彰了全国优秀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全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