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地处东昆仑多金属成矿带东段,枪口—哈龙休玛海西-燕山期铁、银、铅、锌、铜、金、钼成矿亚带部分,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区目前已圈定9条矿化带,21个矿体,主要矿种有金、银、铜、铅、锌、钼等,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热液(脉)型铜铅锌银矿石、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石。枪口南矿区构造-岩浆活动强烈,印支期—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为矿区成矿提供了热源、成矿物质,区内NE向断裂控制区内金、铜、铅锌等矿体的产出,NW向断裂组控制着区内金、银矿(化)体。NW向断裂组,是区内重要控矿构造;区内中部发现的Ⅳ号含矿斑岩体,具有斑岩型矿床蚀变特征,显示其具有斑岩成矿条件。枪口南银多金属矿床成因有构造热液(脉)型、构造蚀变岩型和斑岩型。  相似文献   

2.
作者通过对冀西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柱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壳幔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3.
张宣幔枝构造成矿与深部找矿潜力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张家口地区是河北省金银多金属矿床集中区,本文划分出以宣化-崇礼-赤城一带岩浆-变质杂岩区为中心的金矿集中区和外围盖层区银多金属成矿分布区。幔枝构造研究表明,金银多金属成矿物质主要来自地球深部,通过地幔热柱多级演化向上迁移,并在幔枝构造的有利构造扩容带中集聚成矿。平面上从中心向外围,空间上,由下部往上部都具有金→银→铅锌的分带性,并已经在多处矿山得到研究证实。因此,张宣幔枝构造区深部仍有很大的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4.
中俄蒙毗邻地区主要金属矿产分布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璐  朱群  周永恒 《地质与资源》2013,22(5):397-402
通过介绍中俄蒙毗邻地区区域地质背景、成矿区划及区内金、银、铜、铅锌、铁等主要金属矿产资源概况,归纳总结了该区主要金属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金属矿床分带特征明显,成矿时期集中于燕山期,成矿作用主要与蒙古-鄂霍次克构造带拼合-碰撞造山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区域成矿作用背景及河台地区加里东-燕山期成矿物质活化、迁移、富集、沉淀条件,认为燕山期华南地幔柱活动对河台金矿的形成起到关键作用,深源流体携带的大量成矿物质是金的主要来源,地幔柱构造、深大断裂、深部构造及韧性剪切带-韧脆性构造构成了完善的金的运移和再富集成矿体系。河台地区在燕山期具备了发生大规模成矿作用的主要条件。  相似文献   

6.
地幔热柱成矿作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地幔热柱构造是地球内部热传导的基本形式,只是地球的不同演化阶段其表现形式和强度有所不同。研究表明,燕山期强烈的地幔热柱活动沟通了深部成矿物质来源,金、银等元素随地幔热柱多级演化以气态→气—液混合相向上运移,在地幔热柱演化的三级单元——幔枝构造的有利部位聚集成矿。并据幔枝构造的成矿模式提出了华北地区燕山、秦岭、太行、胶辽等主要成矿集中区都是河淮地幔亚热柱控制下的幔枝成矿系列。成矿作用均伴随有强烈的构造—岩浆活动,成矿时代多集中在260~120Ma。金、银多金属矿床具明显的相似性、同源性和深源性  相似文献   

7.
梅勇文 《江西地质》1997,11(2):32-39
武夷及邻区燕山期成矿作用在环太平洋成矿带中具有四大特色:(1)成岩成矿在时空上从陆内向陆缘发展;(2)岩浆成矿作用具多层次造浆与多层次就位成矿;(3)华夏系列多字型复合构造控岩控矿;(4)成岩成矿具北北东向向洋分带与纬向分带叠加的“双向”分带。武夷地区是寻找火山-斑岩铜、金、锡、银铅锌等矿产的重要成矿带,又是找寻动热变质或花岗岩-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有利地带。  相似文献   

8.
基于冀西北1∶20万地球化学数据、遥感线环构造解译成果及蚀变遥感异常提取成果,开展了冀西北银地球化学块体与遥感成矿信息集成研究。认为银地球化学块体剩余金属量是成矿物质富集的表现,环形构造是银金属活化的动力标志,北东向断裂构造是成矿物质运移存储的空间,北东向区域蚀变异常带是成矿作用发生的标志。将地球化学块体理论与遥感成矿信息集成,为提高成矿预测的准确性、缩小找矿靶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地幔热柱具有多级演化特征。河淮亚热柱顶部地幔物质以薄板状斜插至燕山造山带之下,燕山造山带轴部东西向尚义-赤城韧性剪切带与太行山构造岩浆带轴部北北东向乌龙沟-上黄旗韧性剪切带交汇叠加,使深部中下地壳应变软化岩石及深部幔源物质减压释荷产生深熔岩浆并上侵,从而加速了造山带的上隆速度,并可形成地幔热柱的第三级构造单元——幔枝构造。其中隆升较快的地段发育成为典型的变质核杂岩构造。幔枝构造控制着构造变形-岩浆活动-蚀变变质-成矿作用统一体系,并形成与幔枝构造密切相关的内带为金(铜钼)、外带为银(铅锌)多金属的成矿系列。论述了不同构造部位的成矿特征及其相关性、统一性。据此提出了在有利构造部位(参照已有矿点分布)扩大找矿和向深部扩大找矿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西大明山银铅锌金钨铋矿地质特征、成矿规律及成矿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简要介绍了广西西大明山地区的地质背景及银矿床、铅锌矿床、钨铋矿床、银铅锌金矿床地质特征,初步分析、总结和探讨了该区银铅锌金钨铋矿床的成矿规律,认为该区赋矿层位主要为寒武系,次为下泥盆统莲花山组,成矿物质来源于寒武系、下泥盆统岩层及深部岩浆岩,银铅锌等矿床导矿控矿主要为EW向、NE向断裂,EW向、NE向及其次级断裂为主要控矿容矿断裂,层控蚀变岩型钨铋矿受层位、岩性及褶皱构造控制明显,成矿与含钙层位关系密切,具多期成矿作用,成矿时代主要为燕山期,并提出该区银铅锌金钨铋矿成矿模式,指出银铅锌金钨铋矿的找矿方向,对该区今后的地质找矿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初论地幔热柱与成矿——以冀西北金银多金属成矿区为例   总被引:22,自引:8,他引:14  
作者通过对冀两北金、银多金属矿化集中区成矿规律和物探航磁、重力及遥感信息的综合研究,提出冀西北地区存在一个超越内蒙地轴与燕山褶皱带两个不同历史大地构造单元之上的中生代地幔热柱构造。文中例举了地幔热梓构造标志特征,探讨了地幔热柱构造地质作用(超变质作用、岩浆作用、成矿作用)及其时空演化规律,建立了地幔热柱构造的壳幔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2.
郴临深大断裂带及其两侧的矿床成矿系列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在对该区进行岩浆岩、地球化学、矿床物质组分特征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所处构造区带、岩浆岩及成矿特征,划分出三个矿床成矿系列,即:东部后加里东隆起区与燕山期中浅成酸性花岗岩有关的钨锡银矿床成矿系列、西部海西-印支坳陷区燕山期中浅成酸性中酸性花岗岩有关的铜钼铅锌银(金)矿床成矿系列和中部过渡带钨锡铋钼(铅锌银)矿床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3.
彭翼  万守全 《华北地质》2002,(4):174-178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4.
彭翼  万守全 《华北地质》2002,25(3):174-178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5.
河南南召县银洞山铅锌矿床地处兰草—回龙多金属IV级成矿带中段,是中国中部重要的多金属成矿远景区。文章通过对银洞山铅锌矿床地质特征、岩矿石岩相学特征、地球化学特征进行分析,认为区内的栾川群煤窑沟组、NWW—NW向断裂构造和燕山期花岗岩对成矿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燕山期花岗岩,有部分来自地层;并认为该矿床为岩浆热液型矿床。  相似文献   

16.
地层含矿性问题涉及到成矿理论和找矿方向。本文通过对冀北内生金、银多金属矿产出的空间分布研究发现,矿床赋存地层自太古、元古至中生界均有,并不存在明显的层控性。“萃取”观点的产生和形成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矿源层”思想的影响;二是上世纪80年代前分析测试技术有限(特别是金元素);三是样品数量少,取样范围大多为矿化波及区域。研究表明,成矿物质更可能来自地球深部,金、银多金属是通过地幔热柱-地幔亚柱-幔枝构造多级演化将深部矿质带到浅部、成矿。  相似文献   

17.
大兴安岭西坡及邻区银铅锌矿床成矿作用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概述了大兴安岭西坡及邻区陆相火山岩型银铅锌矿床的基本特征,讨论了该类矿床成矿作用和成矿规律研究中的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系列和成矿控制因素几个重要问题。认为大兴安岭西坡及俄、蒙邻区的银铅锌矿床,实际上构成了一个与燕山期火山一次火山岩浆活动具有成因联系的银铅锌矿床成矿系列。大兴安岭西坡及邻区燕山中晚期大规模中酸性富碱的火山一次火山岩浆作用是该区这一时期或稍晚银铅锌矿床(可能还包括铜、铝、锡等矿产)集中出现的本质原因和物质基础,它也反映了深部壳慢作用过程中物质分异、聚集和演化的地球化学过程。关键词大…  相似文献   

18.
桐柏地区银多金属矿形成于北秦岭造山带燕山晚期伸展构造环境下前陆盆地发生阶段。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建造。赋矿构造为层间剥离断层及顺层正断层。燕山晚期花岗岩、花岗斑岩为成矿的热动力条件 ,并提供了部分成矿物质。矿床具一般热液矿床的特点 ,形成于天水一岩浆循环系统。  相似文献   

19.
文章研究了青海中东部鄂拉山幔枝构造成矿特征与成矿系列,统计分析鄂拉山幔枝构造区主要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硫、铅、氧同位素特征及区域上青海省金银多金属矿床的硫、铅、氢、氧、碳同位素特征。认为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球深部,有部分壳源物质加入;成矿热液主要为岩浆水,有天水和海水加入;成矿热液主要来源于印支期的花岗质岩浆。进一步分析了成矿物质从地球深部向地表的演化,初步建立幔枝构造的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20.
武夷地区成矿地质条件与主要矿产分布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武夷地区成矿作用与构造活动,动热变质-岩浆作用和中生代火山作用密切相关,武夷地区是一条重要的火山-斑岩铜(金),银铅锌,锡(钨)成矿带,又是一条重要的花岗岩-剪切带型金(银)成矿带。主导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复合的“多字型”断裂构造带。矿床分布呈北北东向向洋分带与近东西向分带,成矿时,空分布具有一定规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