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稻生长季≥20℃积温与产量的关系及其预报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稻是沈阳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丰、歉对粮食总产影响很大。经研究证明,水稻生长季≥20℃积温与产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当≥20℃积温在2100℃以下时,就会因热量不足而发生延迟型或障碍型冷害,最终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如1957、1969、1972、1976年)。  相似文献   

2.
我所地处黑龙江省佳木斯北,松花江北岸冲积平原上,46°53′N,130°18′E,海拔在76—83米之间。在水稻栽培20年的历史中,曾先后出现5次低温冷害,如1964、1969、1971、1972、1976年等,几乎每3—5年出现一次,冷害年份约占25%左右,冷害年水稻亩产比正常年份减产30—45%,不仅当年减产严重,还影响稻种质量和数量,给次年水稻生产亦带来很大被动。  相似文献   

3.
1 引言 水稻是沈阳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之一,水稻的丰、歉对粮食总产影响很大。经研究证明,水稻生长季≥20℃积温与产量的高低有密切关系。当≥20℃积温在2100℃以下时,就会因热量不足而发生延迟型或障碍型冷害,最终造成水稻严重减产(如1957、1969、1972、1976年)。只有当≥200℃积温得到基本满足,而其他光、水  相似文献   

4.
我国作物冷害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一、概况在作物生育期里,因为温度低(0℃至20℃)而影响作物的生长发育并引起减产的自然灾害,称为冷害。我国南北方都有冷害发生,而尤以北方为严重,近年的几个严重冷害年,东北地区粮食和大豆的减产幅度高达百亿斤以上,其中减产最严重的是水稻、高粱,其次为玉米、大豆、谷子,并且因降低种子质量影响第二年的生产。所以,作物冷害是影响地域广、减产幅度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同国外一些国家相比较,我国对冷害的研究开始较晚。竺可桢于1964年在“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一文中,指出了冷害影响的存在。同年,冯绍印、朴昌一对吉林省延边地区水稻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的分析中,提出了冷害的概念及歉收年水稻各生育阶段的温度指标,并按照其出现的时间和危害特点划分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水稻生长发育和产量形成气象影响模式计算出的各站水稻灌浆程度,以年灌浆程度≤85%作为判定延迟型冷害的标准,分析了近48a东北三省水稻延迟型冷害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研究得出:东北三省延迟型冷害主要发生在黑龙江省东北部、东南部地区和吉林省东北部地区。东北三省延迟型低温冷害总体呈现减少的趋势;冷害集中出现在1996年以前,1997年后冷害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6.
基于ArcGIS Engine的北方作物低温冷害监测评估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易受气候变化引发的低温冷害灾害,总结常用低温冷害监测、评估方法和指标,结合统计模型,利用地面气象观测数据、气象预报数据和卫星遥感数据,以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数据库作为支持,应用ArcGISEngine开发工具包,在Visual Studio 2005开发环境下,完成了以玉米、水稻为主要粮食作物的北方地区低温冷害监测评估系统的设计与开发,实现了玉米延迟型低温冷害、水稻障碍型低温冷害、年度低温冷害和遥感低温冷害监测,以及玉米、水稻低温冷害影响评估及预测.  相似文献   

7.
1961-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10年黑龙江省62个气象站资料,基于5-9月平均气温和水稻冷害等级行业标准,利用累积距平和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水稻延迟型轻度、中度和严重冷害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规律,以期为水稻延迟型冷害的研究提供基础。结果表明:1961-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主要集中发生在黑河、齐齐哈尔、哈尔滨东部、牡丹江西部和三江平原东部地区。1961-2010年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变化,1994年后转入新的较少发生阶段,2000年后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明显减少。黑龙江省水稻延迟型轻度冷害和中度冷害存在21 a和9 a左右的变化周期,水稻延迟型严重冷害存在21 a左右的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的冷害及其分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地处北温带,目前粮食作物和大豆的种植制度是一年一作。有些年份,由于生长季热量偏少,或作物的某一发育阶段出现一定的较低温度,引起作物生育延迟以至秋霜到来尚不能完全成熟,或直接危害作物结实器官的形成,致使减产歉收。这种以低温为主要特征的灾害称为冷害,是对本省粮豆产量影响最大的灾害。它的特点是:影响的地域广,且对全部粮豆作物都有危害,因而对产量的影响也最大。1954、1957、1969、1972年是本省冷害最严重的年份,这四年与其前一年相比,全省粮豆总产量平均减产16%,其中减产幅度最大的是水稻和高粱,分别减产39%和19%。不仅如此,冷害  相似文献   

9.
吉林省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风险评价与区划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吉林省是全国主要的水稻产区之一,研究水稻延迟型冷害发生规律及风险性,对于防御冷害和保证水稻安全生产意义重大。基于1961-2008年吉林省46站平均气温资料,建立包括生长季热量变异系数、冷害发生频率、冷害风险指数和冷害发生气候概率4个指标在内的指标体系,对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风险进行评估。将4个评价指标进行极差标准化,采用等权重求平均,得到水稻低温冷害气候风险综合指标;将吉林省划分成高、次高、中等、次低和低5个水稻延迟型低温冷害气候风险区域。结果表明:吉林省的东部延边、白山多数地区低温冷害的风险性较大;西部地区大部、四平大部和通化南部低温冷害的风险性较小。  相似文献   

10.
东北低温冷害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低温冷害是威胁农业生产的一个重要问题。解放后,东北三省先后出现7—8个低温年,灾情波及范围和作物减产程度有增大趋势,特别是1969、1972和1976年,三省粮食减产均在100亿斤以上,严重地影响着国民经济计划的执行和发展,党中央对此十分关注。为此东北三省气象系统和农业科研部门从各自的角度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生产部门采取了许多防御低温冷害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气象》1977,3(6):5-6
低温冷害是影响我省农业生产最大的气象灾害,它严重地威胁着农业生产的增产稳收。为了认识低温冷害的发生规律,我们对长春气象资料进行了分析,初步看出有这样的趋势:第一,以作物生育期5—9月积温低于2850℃为低温年指标,1950—1976年这27年中有8年属于低温年,平均3年多出现一次低温年;第二,5—9月积温低于2800℃的重低温年,1950年以来共有5年,近10年就出现3次(1969、1972、1976年),频率加大;第三,5次重低温年下一年的温度均高于历年平均温度,但是解放前5次重低温年有两年是连续发生的(1912和1913年)。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13年4—10月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地区4个不同海拔高度试验点水稻盆栽和跨海拔搬运试验资料,分析了海拔高度变化对水稻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及光合作用特征,确定粳稻和籼稻生长最大差异的临界海拔高度,结合同步气象观测数据确定云南地区粳稻和籼稻拔节期、开花结实期及乳熟期的低温冷害指标.结果表明:由海拔高度变化造成温度的变化对云南地区粳稻和籼稻生长指标及光合作用特征均具有较大影响,粳稻受影响更显著;籼稻生长最大差异临界海拔高度为1500—1800 m,粳稻生长最大差异临界海拔高度为1800—2100 m;在云南地区水稻拔节期,籼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19.6℃,粳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17.2℃;在水稻开花结实期,籼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20.5℃,粳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18.1℃;在水稻乳熟期,籼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19.1℃,粳稻低温冷害成灾指标为16.7℃.  相似文献   

13.
采用云南省1960—2009年逐日平均气温数据,按照《云南省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业务标准》提取出这50 a中云南省水稻抽扬期发生低温冷害的天气过程,并进行冷害分级,基于ArcGIS绘制出各年代冷害发生的频率分布,再分地域研究其强度特征.采用线性趋势法、累积距平曲线等分析近50年云南省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的时间变化特征,以期揭示水稻抽扬期冷害的演变规律.结果表明:1960—2009年,云南省水稻抽扬期低温冷害的主要发生区域集中在昭通市和曲靖市,昭通市发生冷害程度最重,保山市的龙陵县也为多发地区;从时间变化趋势上看,水稻抽扬期不同程度的低温冷害发生日数均趋于减少;从站数比和其累积距平曲线变化上看,20世纪70年代冷害的发生范围最大,频率最高,90年代则为少发阶段,从2000年之后,冷害集中暴发,暴发速度快、强度大,到2008年才有所缓和.  相似文献   

14.
水稻减数分裂期空壳诊断卡使用说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水稻冷害诊断卡的普及意义水稻冷害诊断卡是便于推广、普及、经济有效的科技下乡产品。1.1包括低温冷害攻关技术在内各种调节技术都以诊断技术为前题,离不开诊断技术。1.2诊断准确:它的基本理论经受了1988、1993、1998年3次特大冷害年,显示了很高的诊断准确率。1.3水稻冷害诊断卡将成为农民的贴身参谋、能自己操作。1.4水稻冷害诊断卡是面积小携带方便、简单易懂一看就会,是比较理想的科技下乡产品。2日空壳率诊断2.1关键词解释气温离差:气温离差是日最高或者最低气温减去下限温度,分别叫最高气温离差…  相似文献   

15.
低温冷害气象型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梁荣欣  沈能展 《气象》1982,8(2):26-27
近几年来,低温冷害的研究多以积温为指标,用数理统计方法分析热量条件和作物生长发育及产量间的定性或定量的关系。本文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作物受低温危害的关键时段出发,用图示法表示哈尔滨地区(代表黑龙江省南部地区)不同冷害年的气象型。 一、确定低温危害作物的关键时段 黑龙江省受低温危害的作物主要是玉米、高粱和水稻。据研究,玉米,高梁属延迟型冷害;水稻延迟型冷害和障碍型冷害都有。造成玉米延迟生长发育的温度敏感时期,从外部形态上看,是在出苗至八叶期、灌浆至成熟期;高粱是在三叶至七叶期、开花至灌浆期;水稻是在苗期至分蘖期(抽穗前10天前后的低温  相似文献   

16.
水稻减数分裂期冷害减产评估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稻减数分裂期冷害减产评估方法的研究沈亨文,许英子,李哲(延边农业气象试验站,延吉133001)前言水稻冷害在我州发生频率较高,仅据八十年代和九十年代初在延边地区,较明显的减数分裂期冷害(以下称冷害)就发生过五次,即80、82、86、88、93年,其...  相似文献   

17.
为合理运用气候资源来指导黑龙江省水稻莳植,采用数理统计方法、Mann-Kendall(简称M-K)突变检验法以及水稻低温冷害概率计算法等方法 ,经过统计分析1971-2014年黑龙江省逐年平均气温的变化规律和相对应的M-K突变检验,同时结合水稻产生低温冷害的时空特点之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971-2014年间,黑龙江省低温冷害出现的概率由南向北增加。北部地区为延迟型冷害出现次数最多的区域;松嫩南部地区最不容易发生延迟型冷害;牡丹江山区比三江平原地区更易发生延迟型冷害。同时,黑龙江省水稻种植区障碍型冷害每10 a发生频率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降低,20世纪80年代是障碍型冷害出现最多的时段,20世纪90年代是障碍型冷害出现由多到少的转折期,本世纪初是障碍型冷害出现频率最低的时段。在地理分布上,障碍型冷害发生频率的趋势表现为由东西部向中部、由南向北增高,其中西部障碍型冷害出现概率最低,北部最高。  相似文献   

18.
从广西气候资源和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的变化特征及其对水稻等主要粮食作物的生长发育、产量、布局、种植制度以及病虫害等的影响角度,综合分析气候变化对广西粮食安全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广西近半个多世纪以来,气温明显增高,高温热害明显增多,低温冷害减少,但极端冷害时有发生;降水两极分化,极端强降水频率增加,旱涝灾害呈加剧趋势;日照时数呈"阶梯式"下降趋势。光温水气候资源条件时空格局发生了明显变化,使广西绝大部分地区早稻生育期呈提前趋势、晚稻生育期呈推迟趋势,使水稻的布局、种植制度发生改变,水稻病虫害加剧,同时,气候变暖所导致的极端气象灾害频发将对水稻等粮食产量构成很大威胁,进而影响广西粮食安全。针对气候变化对广西水稻等粮食生产的综合影响,提出广西水稻等粮食作物安全生产适应气候变化的对策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汉中地区位于北纬32度至34度之间,北有高大的秦岭横亘,南有宽厚的巴山对峙,地形为—东部敞开的盆地。大部分稻作区为亚热带湿润气候,稻麦两熟。水稻是本区主要高产作物,面积占粮食作物的三分之一,产量超过粮食总产的一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纵观三十年来的单产变化可以看出,随着科学种田的水平不断提高,趋势产量(指通过各阶段平均产量的一条回归直  相似文献   

20.
ENSO对全球及中国农业气象灾害和粮食产量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NSO)是全球性年际气候变率的主导模式,ENSO通过影响全球的大气环流,对全球许多地区的气温、降水和由气温、降水异常导致的农业气象灾害(如低温冷害、旱涝灾害等)及农作物生长发育、产量形成产生影响。综述前人对ENSO影响研究进展,所得主要结论如下:1)从全球范围来看,厄尔尼诺年,全球气温偏高,陆地平均年降水量减少;拉尼娜年,全球气温偏低,陆地平均年降水量增加;不同季节和不同类型EN-S0对全球气温和降水的影响有差异。在中国,厄尔尼诺年,大部分地区冬春季气温偏高,夏秋季气温偏低,拉尼娜年,大部分地区冬春季气温偏低,夏秋季气温偏高,不同年代下ENSO对我国气温的影响有所变化;厄尔尼诺年,全国降水以偏少为主,且ENSO对我国不同地区降水的影响与ENSO类型、发展阶段和发生年代有关。2)厄尔尼诺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偏早,吉林延迟型冷害增加,黑龙江低温冷害多发,华北和西北地区易发生干旱;拉尼娜年,我国北方大部分地区初霜冻偏晚,西北地区易发生洪涝。气候变暖背景下,厄尔尼诺与东北低温的关系更为复杂。ENSO循环的不同阶段会影响我国旱涝的地区分布。3)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全球水稻、小麦和玉米均以减产为主,不同国家和地区影响各异。其中,厄尔尼诺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玉米产量增加,中国和津巴布韦玉米产量降低,印度小麦和水稻及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的雨季水稻均减产;拉尼娜年,美国、巴西和阿根廷玉米减产,印度小麦和水稻增产。在中国,厄尔尼诺对水稻和小麦产量的影响程度与当地灌溉条件有关。以上结论可为我国防御低温冷害、干旱等农业气象灾害,保障粮食安全,制定科学政策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