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5 毫秒
1.
海洋生态监测包括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的监测两部分。海洋生态系统中绝大多数生物群落生活在水中。因此,能真实反映水下自然环境和生物群落状况及其变化的水下图像,对海洋生态监测显得尤为重要。水下照相和水下摄像作为获取水下图像的主要手段已被广泛利用。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在仿真的水下图像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由于简化的仿真图像与复杂的真实图像之间存在较大差距,此类方法在处理真实水下图像时性能明显下降。为了解决真实水下图像增强问题,提出了一种联合生成–去除水下图像增强方法。该方法采用分解思路,将水下图像分解为干净的背景层和退化层,通过循环一致性损失和对抗性损失来更好地保留背景,进而实现真实图像和仿真图像之间的转换,既校正了图像颜色,又提升了图像对比度,实现良好的增强效果。实验结果表明, 本方法在真实水下图像数据集上处理的结果,在色彩、纹理细节和清晰程度方面均优于现有的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3.
水下成像存在颜色失真、图像对比度严重下降等问题。大多数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图像增强方法依赖仿真数据集,由于仿真与实测数据之间存在较大的分布差异,实测泛化能力受限。将水下图像增强任务划分为 2 个更简单,但是同时具有明确物理意义的子问题:颜色校正和对比度增强,提出基于物理模型分解的域内–域间迁移框架。首先,域内迁移校正图像颜色,通过学习对退化图像进行分解,在场景光层面通过对齐颜色退化,校正颜色失真同时保证其它成分完全不受影响。进一步,再次利用基于水下散射模型的分解策略,通过针对性迁移水下退化因素,使得仿真–实测域之间实现相互迁移和交互,增强水下图像对比度。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在真实水下图像数据集上处理的结果,在色彩、纹理细节和清晰程度方面均优于现有的对比方法。  相似文献   

4.
水下图像增强因其在海洋勘测和水下机器人中的重要意义而备受关注。在过去的几年中,已经提出了许多水下图像增强算法。已有的深度学习方法由于忽略水下图像的预处理过程和对红色通道信息的增强或者弱化了这个过程,导致增强结果并不显著,其往往只适应特定的场景,缺乏泛化能力。为此,基于卷积神经网络建立了一种全新的水下图像增强算法,为了充分利用特征图的通道信息,在相同维度的特征图之间采用不同尺寸的卷积核获取更多通道数目的特征。然后,基于红色通道构建了注意力机制,以加强对于图像中容易丢失信息的红色通道的特征提取。最后,在 EUVP,UFO120 数据集做了消融实验,证明了红色通道注意力机制的有效性。通过对对比实验的增强结果进行各项指标分析,证明增强结果有着更高的结构相似性和峰值信噪比,并且在无参考指标方面有着更高的颜色平衡、清晰度以及对比度,综合性能优于以往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图像超分辨率重建旨在从低分辨率图像中生成包含高频细节的高分辨率图像。随着近年来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然而,水下光学图像通常会产生严重的颜色失真、细节缺失、对比度下降与模糊等多种退化问题,重建难度远高于常规的自然光学图像。目前尚未有文献对基于深度学习的水下光学图像超分辨率重建进行系统性综述。首先,对自然图像退化方式和数据集进行分类总结,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现状将基于深度学习的单幅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算法分为针对一般退化、已知(非盲)多种退化、未知(盲)多种退化 3 个方面进行详细总结,为水下应用场景提供参考。然后, 介绍了水下光学图像退化方式,归纳了常见的公开数据集,总结并分析了水下光学图像超分辨率重建的最新进展。最后,对该领域未来可能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针对海洋遗迹图像出现色偏、细节模糊等现象,导致海洋测绘等工作效率低的问题,提出基于颜色校正及特征融合的海洋遗迹图像增强方法。首先改进传统颜色校正以缩小色彩衰减程度;其次使用深层信息提取模块获取细节信息,并加入多尺度特征提取模块保证图像视觉的完整性;最后提出特征融合模块融合深层细节和尺度特征信息,输出清晰海洋遗迹图像。实验结果表明:本文将传统方法和深度学习算法结合,不仅可以提高真实海洋遗迹图像的清晰度,而且在数据集上的评价指标均优于对比的经典及新颖算法,为海洋测绘等领域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7.
声呐图像目标检测是实现水下勘探、海底救援、敌对目标侦查等任务的重要环节,深度学习相关技术的突破为该领域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基于深度学习的声呐图像目标检测算法性能优于传统方法,然而相关的系统性研究与应用仍然不足。鉴于此,利用深度学习模型数据驱动的优势设计了一种声呐图像目标检测系统,以满足实际应用对系统精度、速度、可移植性、可扩展性、部署环境的需求。该系统由数据集生成、算法模型训练与测试、模型部署应用 3 个子系统组成,应用于水下可疑目标探测任务,实验结果表明:所实现的目标检测系统在测试数据上和实际应用中均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近岸潮位观测是海洋工程应用、海岸防灾减灾、海岸带管理以及海洋有关科研工作中最基础的工作之一。文章基于视频图像深度学习的方法,使用YOLOv5目标检测算法从安装在近岸的固定摄像机拍摄的视频帧中提取潮汐水位特征进行潮位分析。研究采用厦门高崎码头的分辨率为1920×1080的高清摄像头2023年2月的影像数据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2023年3月的影像数据作为测试集,利用岸边验潮井逐时潮位数据进行标注,采用YOLOv5目标检测算法来训练。计算结果显示,通过视频观测潮位在训练集和测试集上的误差分别为3.9 cm和5.3 cm。视频中1个像素点代表3.8 cm,因此潮位观测的平均误差为像素级。研究表明在近岸通过高清摄像头基于图像深度学习进行潮位观测的方法是可行的,观测精度取决于图像目标物的分辨率。  相似文献   

9.
基于深度置信网络(DBN)的赤潮高光谱遥感提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赤潮是严重的海洋灾害,有效监测赤潮对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具有重要意义。高光谱遥感具有光谱分辨率高、图谱合一等优势,适合于海洋赤潮监测。深度学习是机器学习领域的前沿,为高光谱遥感分类提供了新的思路。深度置信网络(Deep Belief Network,DBN)兼具监督分类与非监督分类的特点,通过构建DBN模型,将DBN应用于赤潮灾害遥感监测中,应用渤海机载高光谱遥感数据开展赤潮分类,以达到提取高光谱图像中赤潮水体范围的目的。通过设置对照实验,对比经典的SVM监督分类方法与ISODATA非监督分类方法,发现DBN模型在相同实验条件下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赤潮遥感提取精度提高了3%~11%。  相似文献   

10.
在海洋开发的环境下,水下物体探测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水下机器人与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该技术越来越受到研究人员的重视。根据当前的水下图像目标检测研究进展,简要介绍水下图像目标检测流程(即图像采集、图像的预处理、以及图像检测的方法),对总结发展现状、发现技术的不足及挖掘未来的研究方向有重要意义。针对基于光学图像的水下目标识别问题,论述了图像采集、图像的预处理、以及图像检测等方面的主要进展,阐述了基于深度学习实现水下图像目标识别的技术发展现状。通过对水下目标处理过程的讨论和分析,指出水下图像目标识别领域中需要解决的问题,并预测该领域技术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Recovery of underwater visibility and structure by polarization analys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Underwater imaging is important for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as well as for popular activities, yet it is plagued by poor visibility conditions.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computer vision approach that removes degradation effects in underwater vision. We analyze the physical effects of visibility degradation. It is shown that the main degradation effects can be associated with partial polarization of light. Then, an algorithm is presented, which inverts the image formation process for recovering good visibility in images of scenes. The algorithm is based on a couple of images taken through a polarizer at different orientations. As a by-product, a distance map of the scene is also derived. In addition,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oise sensitivity of the recovery. We successfully demonstrated our approach in experiments conducted in the sea. Great improvements of scene contrast and color correction were obtained, nearly doubling the underwater visibility range.  相似文献   

12.
三亚蜈支洲岛热带海洋牧场渔业资源现状及季节变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蜈支洲岛海洋牧场为海南省首个国家级海洋牧场示范区,为评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的资源养护效果,进而为下一步海洋牧场的渔业资源科学管理提供依据。采用渔业资源水声学调查方法,对蜈支洲海洋牧场近岛人工鱼礁区及海棠湾湾区的渔业资源现状及其季节变动进行了研究。2019年4月、8月、12月进行了3次调查,结果显示:4月近岛人工鱼礁区域共捕获游泳生物63种,平均资源量密度为63.71 t/km2,8月、12月海棠湾湾区共捕获游泳生物68种和120种,平均资源量密度分别为8.29 t/km2和7.21 t/km2。4-12月物种多样性指数(H'')均值分别为3.532、3.478、4.414。三次调查中,鱼类优势种中多齿蛇鲻(Saurida tumbil)、短鳄齿鱼(Champsodon snyderi)、宽条鹦天竺鯛(Ostorhinchus fasciatus)均出现2次,其余种类均只出现一次。4-12月重要经济生物占总资源量的比重依次为72.46%、64.74%、57.59%。综上所述,蜈支洲岛海洋牧场近岛人工礁区及海棠湾湾区渔业资源丰富、物种多样性高,尤其是海洋牧场建设对于渔业资源的聚集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仍存在重要经济鱼类少,个体较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3.
海洋牧场生态环境在线监测网是海洋牧场建设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传统海洋监测系统体积大、功耗大、价格昂贵,受牧场建设的经费限制,无法大量投放组成监测网,迫切需要一种低成本的海洋监测手段,可负担大面积、高空间密度的投放,并以分布式的物联网方式进行组网监测,解决这一难题.本文基于MEMS技术研发可大量"群蜂式"布放、高时空分辨...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各国对于海洋生物的保护意识日益强烈,用来监测海洋生物生存状态的水下机器人装备的研发是保护海洋生物资源的关键。水下相机是这类机器人在水下进行海洋生物监测时的光学感知设备。然而水下环境复杂,拍摄到的图像模糊不清,为解决水下图像模糊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双通道的水下图像增强卷积神经网络。在网络的编码器中采用双通道结构,其中一个通道采用了密集连接和高效通道注意力机制,提取水下图像的细节特征,另一个通道采用多尺度结构,提取原始图像的多尺度语义特征。接着,在网络中引入残差注意力模块和自适应特征融合模块,进一步优化了特征。最后将优化后的特征输入解码器重建出增强后的水下图像。试验表明:提出的网络算法在UIQM指标和Entropy指标上分别为3.005 6和7.654 7,较第二名的算法分别高出0.097 5和0.123 2。  相似文献   

15.
珊瑚礁是海洋中最重要的生态系统之一, 近年来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为干扰加剧的影响下, 我国南海珊瑚礁总体处于快速退化状态。以海南西岛珊瑚礁为例, 基于Sentinel-2系列卫星10 m空间分辨率影像, 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法(object-based image analysis, OBIA)对2017年12月~2018年3月和2021年12月两个时期的海南西岛珊瑚礁底质进行了识别分类, 并进行珊瑚礁面积变化分析。将2021年12月的分类结果与现场调查数据进行对比验证, 总分类精度和Kappa系数分别为83.3%和0.71。对比两个时期珊瑚礁底质分类结果表明, 西岛西侧珊瑚礁覆盖面积未出现明显变化, 东侧珊瑚礁显示恢复趋势。本文研究表明, 10 m地面分辨率卫星系列影像和面向对象的阈值分类方法可以对海南西岛珊瑚礁进行较为准确的识别和变化分析, 监测结果可为海南岛沿岸西岛等小型岛礁珊瑚保护及修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海面溢油SAR图像中的相干斑噪声严重影响了后续的图像分割、特征提取和分类.为了更有效地抑制海面溢油SAR图像相干斑,文中提出了一种基于复contourlet域隐马尔科夫树模型的海面溢油SAR图像相干斑抑制方法.首先对观测图像取对数并进行复contourlet变换;然后在复contourlet域中用隐马尔科夫树模型对相邻尺度间的带通方向子带系数进行建模,并依据贝叶斯最小均方误差准则估计无噪系数;最后进行逆复contourlet变换和指数变换,得到相干斑抑制后的图像.大量实验结果表明,与Lee、Kuan、Frost及Gamma Map等4种经典滤波方法以及小波域和contourlet域隐马尔科夫树模型方法相比,文中方法从主观视觉和客观定量评价两方面来看综合性能更为优越,是一种行之有效的SAR遥感图像海面溢油检测的预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7.
鳗鲡(Anguilla)作为我国优质水产养殖种类,精准掌握其数量对高效养殖有重要意义。为实现对循环水养殖鳗鲡的准确计数,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改进Faster RCNN模型。针对检测目标即鳗鲡头部尺寸小的问题,选择在特征提取网络ResNet50中加入FPN结构来作为模型的骨干网络,以提取并融合多尺度的特征;针对原模型锚框都是基于人工经验设置的,并不适用于鳗鲡数据集的问题,使用k-means聚类算法对训练集中标注的鳗鲡头部检测框进行聚类分析,获得了适合鳗鲡数据集的15种不同尺度的锚框;针对图像中存在鳗鲡头部重叠的问题,选择使用Soft-NMS算法替代原NMS算法对RPN部分生成的候选框进行筛选,以减少模型对鳗鲡重叠部分的漏检情况。试验结果表明:改进后的Faster RCNN模型对鳗鲡头部的检测精度(mAP0.5)高达96.5%,较原Faster RCNN模型(Backbone为ResNet50)显著提升了14%,与SSD300和YOLOV3模型相比分别显著提升了24.9%和15%;在鳗鲡计数上,利用改进后的Faster RCNN模型检测结果进行计数,计数准确率达到90%以上,提升了模型对鳗鲡的检测识别能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WorldView-2和GF-2遥感影像的赵述岛礁坪底质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万佳馨  任广波  马毅 《海洋科学》2019,43(10):43-54
以西沙群岛海域赵述岛礁坪为研究区域,应用2010年的WorldView-2和2015年的GF-2两期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数据,结合现场水下珊瑚礁照片和视频资料,建立了赵述岛礁坪底质类型遥感分类体系,分别构建了针对WorldView-2遥感影像和GF-2遥感影像的珊瑚礁底质分类决策树模型,并通过对两期遥感影像的底质类型提取结果的变化分析,完成了赵述岛礁坪退化区域的提取。结果表明:(1)WorldView-2影像的分类决策树具有91%的总体分类精度和0.89的Kappa系数,GF-2影像的分类决策树具有更高的分类精度;(2)6年期间研究区大约1/4的珊瑚礁分布区发生了退化;(3)最突出的自然变化是礁前区大面积的珊瑚丛生区转变成藻脊,结合相关资料认为东北季风、热带气旋和温度上升的综合影响是驱动因素;(4)赵述岛西侧的藻脊、珊瑚沉积区大面积转化为珊瑚砂和深水区域,原因是航道和码头的开发活动。研究分析了6年间赵述岛礁坪底质的退化状况,并分析原因,为珊瑚礁底质分类提供方法,并为西沙群岛的珊瑚礁监测和保护提供了有效资料和手段。  相似文献   

19.
20.
This paper presents an investigation of the robustness of an inter-frame feature measure classifier for underwater sector scan sonar image sequences. In the initial stages the images are of either divers or remotely operated vehicles (ROV's). The inter-frame feature measures are derived from sequences of sonar scans to characterize the behavior of the objects over time. The classifier has been shown to produce error rates of 0%-2% using real nonnoisy images. The investigation looks at the robustness of the classifier with increased noise conditions and changes in the filtering of the images. It also identifies a set of features that are less susceptible to increased noise conditions and changes in the image filters. These features are the mean variance, and the variance of the rate of change in time of the intra-frame feature measures area, perimeter, compactness, maximum dimension and the first and second invariant moments of the objects. It is shown how the performance of the classifier can be improved. Success rates of up to 100% were obtained for a classifier trained under normal noise conditions, signal-to-noise ratio (SNR) around 9.5 dB, and a noisy test sequence of SNR 7.6 dB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