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坡折带可分为构造坡折带、沉积坡折带、侵蚀坡折带,而在陆相湖盆沉积中,规模较大的同沉积断裂(系)常构成构造坡折带。构造坡折带不但控制砂岩、砾岩体的发育,而且控制烃源岩发育、油气的运聚方式。在陆相断陷湖盆中,构造坡折带及其控制的低位域砂体发育带与湖侵域优质烃源岩的有效配置部位就是岩性油气的富集带。北黄海盆地发育多个坳陷,地史时期各坳陷经历了多期发育阶段,也必然导致湖盆坡折带的多期发育。分析北黄海盆地构造坡折带类型和各种地质体的分布规律、研究构造坡折带对各种圈闭的控制因素,能够更具体和有效地限定储油砂体的部位及规模,增大发现油气藏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
构造坡折带是由同沉积构造长期活动引起的沉积斜坡明显突变的地带,对盆地充填的可容纳空间和沉积作用可产生重要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和油气资源分布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隐蔽圈闭是沉积盆地油气勘探中后期重点勘探领域。构造坡折带是沉积盆地中隐蔽圈闭最发育的部位之一,多级构造坡折带组合对盆地隐蔽圈闭的发育有一定的影响,多级构造坡折带隐蔽圈闭发育更受到沉积环境和湖平面变化的影响;构造坡折带地区隐蔽圈闭油气成藏良好,高位域和三角洲前缘泥岩是良好的烃源岩,连片砂体和不整合界面及生长断裂是良好的输导条件,生长断裂和高位域泥岩具有良好的封盖作用。  相似文献   

3.
琼东南盆地构造坡折带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同沉积断裂长期活动形成的构造坡折带是控制层序发育和沉积过程的重要因素。应用构造坡折带的概念,重点探讨了早第三纪裂陷期琼东南盆地西部三维地震区的沉积体系展布特征及输导格架的特点,识别出“梳状”、“叉形”、“帚状”和“反向丁字形”4种断裂坡折带类型及其与砂体分布样式之间的关系。指出了构造坡折带常常控制着有利的输导系统的发育,而滚动背斜发育部位应是最有利的油气聚集区,构造坡折带与压力过渡带的叠合区也是有利的勘探区带。  相似文献   

4.
综合利用钻井、地震、岩心及区域地质资料,对渤中西环Bz3区的古沟谷和坡折带类型及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重点分析了不同坡折带类型在基准面旋回变化中对沉积体系的控制作用.并对有利的储集相带和区带进行了初步预测.研究表明,BZ3区存在U、V、W三种类型的沟谷和高位、低位、挠曲3种类型的坡折带,发育于Ⅰ台阶上的三角洲前缘相和Ⅱ...  相似文献   

5.
当坡折带被引入层序地层学理论以后,并作为层序地层学理论核心的内容之一,其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应该说此时坡折带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地貌学概念,而在其中赋予了更多的沉积学含义,从单一的地貌起伏面转化为沉积地质体。坡折带的存在制约影响着层序界面的识别、地层叠加样式和层序内体系域构成分析及层序地层模式的建立,同时对地层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具有重要作用。笔者从地质及地球物理方法出发,对珠江口盆地所存在的沉积坡折及地貌坡折进行了识别,认为沉积坡折发育于惠州凹陷南侧,而地貌坡折主要存在于白云凹陷北坡,但坡折带不是固定不变的,随着盆地的演化,其分布位置不断变动。最后总结了坡折带识别在珠江口盆地岩性油气藏勘探开发重点现实意义,并形成了坡折带识别方法体系及研究工作流程,对于相关盆地坡折带识别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松辽坳陷湖盆环状坡折带发育特征及对沉积过程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借助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构造地层学、精细沉积体系分析和构造-古地貌恢复的理论和技术手段,对坳陷期松辽湖盆开展了整体性和综合性的再评价。研究认为,拗陷期影响和控制松辽盆地沉积过程的最主要因素是环古松辽湖盆发育的内环坡折带和外环坡折带。可划分为两大类型,即张扭性和压扭性。张扭型坡折以泉头组为代表,压扭型坡折在姚家组最典型。它们各自控制着不同的沉积过程。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具有典型代表意义的古松嫩平原沉积模型和古松嫩湖泊三角洲沉积模型。提出了以内、外环坡折为基础的有利勘探方向。  相似文献   

7.
陆架坡折带特殊的地形地貌反映了其独特的水动力和沉积特征。根据水深和高分辨率单道地震资料对琼东南盆地陆架坡折带特征进行分析,旨在探讨现代陆架坡折带的成因及其沉积作用。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现代陆架坡折带呈NE—SW向展布,水深变化大,形态复杂,自西向东陆架坡折差异较大。西部陆架坡折带水深范围为250~700m,宽约7km,高差450m,坡度平均为2°,地形平缓,槽谷不发育;中部陆架坡折带水深范围为250~750m,宽约10km,高差500m,地形平均坡度为7°,槽谷呈V型或U型,长约5~6km,宽约3~8km,下切深度100~300m;东部陆架坡折带水深范围为400~1 500m,宽约30km,高差达1 100m,平均坡度为10°,槽谷呈"V"型,长约13~28km,宽约为3~4km,下切深度最大达500m。结合琼东南盆地构造区划和物源特征,对琼东南陆架坡折带沉积作用进行分析,划分坡折带类型。西部陆架坡折带以大量的沉积物不断加积为主,地形平缓,槽谷不发育,属堆积型陆架坡折;中部属过渡型陆架坡折带,沉积物供应量小,侵蚀和堆积作用同时存在,相互制约,槽谷规模小,滑塌作用较弱;东部为侵蚀型陆架坡折,以底流冲刷侵蚀为主,槽谷及滑塌发育。总体反映了不同区段位置沉积物供给,沉积物堆积,底流侵蚀等作用的差异,是形成现今陆架坡折地貌格局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渤海海域歧南断阶带古近系沉积体系及控制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层序地层研究基础上,对歧南断阶带古近系砂分散体系与沉积体系构成及其主控因素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歧南断阶带古近系沙三段至东营组地层可划分为2个二级层序和8个三级层序;可划分埕子口、沙垒田、沙中低凸起和燕山4个方向的物源体系;沉积体系演化经历了初始断陷期、主断陷期和断陷晚期3个阶段,发育辫状河三角洲、三角洲、扇三角洲、湖底扇等沉积体系类型;古地貌控制了砂体平面分布,其中古构造格架控制着相带分布,构造转换带控制着古水系,断裂坡折控制着砂体发育部位;复合基准面旋回控制着砂体垂向分布。预测海一断层附近至歧口17-1西侧坡折带和海四断层南侧三级台阶区是主要的潜力区。  相似文献   

9.
珠江口盆地陆架坡折带海底滑坡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为了解海底滑坡在陆架坡折演化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并分析影响海底滑坡发育的因素,以最新采集的二维和三维地震资料为基础,综合运用了地貌分析和地震解释技术,通过对滑坡的地貌形态特征及地震响应特征进行详细刻画,在珠江口盆地陆架坡折带新近纪地层中识别出多处海底滑坡,明确了其分布范围并建立了滑坡发育的地质模式。分析认为,珠江口盆地相对海平面变化和流体活动的综合作用是导致研究区海底不稳定的主要因素。海底滑坡发源于海底峡谷的朔源侵蚀,向上陆坡扩展并终止于陆架坡折带。  相似文献   

10.
随着勘探程度不断加深,东海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全面进入了断层-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阶段,位于保俶斜坡中北部的孔雀亭地区是复合油气藏有利发育区。通过对孔雀亭地区复合圈闭发育的构造沉积背景、断裂-古地貌的控砂作用以及分带、分层系油气成藏富集规律研究,明确了孔雀亭地区复合圈闭形成条件、发育模式及油气富集差异控制因素。认为孔雀亭地区西高东低的地貌背景、西部古隆起上发育的多条“U”型及“V”型沟谷,NE向断裂坡折及NW挠曲坡折共同控制了多条水系的平面发育特征及砂体展布,与NE向断层匹配形成了典型的断层-岩性复合圈闭,成为孔雀亭地区重要的勘探领域,取得了断层-岩性圈闭勘探突破。孔雀亭地区不同区带油气富集程度不同,圈闭与有效烃源岩距离、砂体规模、储层物性、断层封堵性等要素的匹配程度控制各带油气富集程度。中低带相对近源,断层未断至浅层,保存条件好,受断坡及挠曲坡折共控,为规模砂体卸载区,物性较好,油气相对最为富集,具有良好的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勘探开发程度的不断升高,西湖凹陷保俶斜坡带平北地区中上始新统平湖组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显示出较大的勘探潜力。然而,该区构造―岩性复合油气藏勘探基础薄弱,加之构造、沉积条件复杂,砂体展布规律不清,阻碍了该区的勘探进程。本文基于三维地震及钻井等资料,从构造、层序及沉积3个方面对砂体分布的控制因素进行分析,认为构造古地貌及可容纳空间控制地层厚度及沉积体规模;同沉积断裂坡折带控制砂体的展布;体系域类型控制砂体的时空配置,沉积微相类型控制砂体的储集物性。综合分析控砂因素认为:断陷期的平下下段和平下上段是构造―岩性圈闭发育的主要层段,勘探方向为低位体系域控沉积断层下降盘的地势低洼汇砂区,而平中上段有利的岩性圈闭勘探区为三角洲前缘砂地比低或三角洲前端发育的潮汐砂脊带。  相似文献   

12.
运用层序地层学原理,对西湖凹陷平湖斜坡带平湖组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平尖 处于本区层序地层划分的第Ⅱ层序内,由五个次级亚层序组成,平湖斜坡带层序的发育早期受断裂作的控制,海平面变化的频繁周期性控制了层序的形成、发育和结束,并决定了古生物面貌、体系域发育和沉上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从沉积演化研究入手,认为塔中南坡与北坡具有相似的构造和沉积演化背景;建立塔中北坡已发现礁滩相的地震解释模型,对南坡地震资料重新进行了精细解释,识别出塔中隆起南部斜坡具有与塔中隆起北坡相似的坡折带地震反射特征,发育大型台地边缘礁滩相沉积;在地震资料识别出的礁滩相带部署钻探了地质探井,发现了巨厚的海相地层礁滩相沉积,有望找到与塔中北坡坡折带类似的生物礁型亿吨级整装含油气新区带,油气勘探意义巨大。  相似文献   

14.
综合运用高精度层序地层学、构造一地层学方法,认为十屋断陷深层发育的各类隐蔽圈闭是下一步勘探工作的重要目标。同时,由于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在断陷内部不同的构造部位具有不同的隐蔽圈闭分布特征。十屋断陷西部皮家地区、北部张家屯一八屋地区位于油气主要运移指向区,分别由断裂坡折带和以挠曲型褶皱为特征的弯折带控制的储集砂体十分发育,盖层及保存条件也十分优越,是深部原生岩性、地层油气藏最有利的勘探目标区带。  相似文献   

15.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对其深水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针对白云凹陷发育的三套重要的储层,从储层类型分析入手探讨了其时空展布规律,指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主要发育深水扇、陆架边缘三角洲与东沙台缘斜坡扇砂体;在缓陆坡阶段,主要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储层,而在陡陆坡阶段深水储层主要发育在陆架坡折带的下方,为典型的深水扇砂体;珠江口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目标主要为SQ23.8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以及台缘斜坡扇砂体,SQ21时期水道、深水扇和陆架边缘三角洲砂体,SQ13.8发育的深水扇砂体、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16.
珠江口盆地白云凹陷是我国深水油气勘探的重点区域,然而对其深水储层分布特征及规律并没有明确的认识。利用钻井、岩心以及地震资料,针对白云凹陷发育的三套重要的储层,从储层类型分析入手探讨了其时空展布规律,指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油气勘探方向。研究结果表明:珠江口盆地深水区主要发育深水扇、陆架边缘三角洲与东沙台缘斜坡扇砂体;在缓陆坡阶段,主要在陆架坡折带附近发育陆架边缘三角洲和深水扇储层,而在陡陆坡阶段深水储层主要发育在陆架坡折带的下方,为典型的深水扇砂体;珠江口盆地深水油气勘探目标主要为SQ23.8发育的陆架边缘三角洲、深水扇以及台缘斜坡扇砂体,SQ21时期水道、深水扇和陆架边缘三角洲砂体,SQ13.8发育的深水扇砂体、水道充填砂体。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南海北部海域中、东部陆架坡折带在不同年代的迁移特征,分析了高精度单道地震剖面与地质浅钻等资料.在南海北部海域珠江口外区、东沙区和台湾浅滩区的陆架及陆坡带附近第四纪地层中,共识别出6个三级层序界面以及相应的沉积层序,同时识别了6个区域下切侵蚀面,并以此为依据认识了本区第四纪河道的演化特征,建立了层序地层格架.在此...  相似文献   

18.
东海陆架坡折地形和沉积作用过程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东海陆架坡折带位于东海陆架最外缘与东海陆坡之间坡度明显转折地带。坡折点水深在132-162米之间,平均水深为147米,坡折带宽度在4-18公里。东海陆架坡折带深受晚更新世以来海平面升降变动的影响。东海陆架坡折带没有形成永久性的细粒沉积层,而是现代陆源细物质向冲绳海槽方向搬运的暂时停留区。海底峡谷往往成为陆源物质向陆架外搬运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9.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层序地层样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珠江口盆地珠三坳陷是一个典型的箕状断陷盆地,其层序地层格架受到主干断裂特别是珠三南断裂的强烈控制。由于珠三南断裂活动的差异性,盆地东部、中部和西部表现为不同的格架样式。并据此划分出坳陷内的3种典型层序样式,分别是缓坡型、断控陡坡型和断阶型层序样式。文昌A凹陷与阳江低凸起过渡的斜坡区和文昌B凹陷与琼海低凸起过渡区为具有坡折的缓坡背景,发育缓坡坡折型层序样式,发育斜坡扇、盆底扇、低位楔。珠三南断裂等主干断裂下降盘发育断控陡坡带层序样式,在珠三南断裂中部地区,发育断阶型层序样式。  相似文献   

20.
针对莺歌海盆地中央底辟带下步有利勘探方向不明的问题,以储层与成藏研究为重点,研究了古坡折、古沟槽、古沉降中心等古地貌单元及组合样式对重力流沉积的控制作用及与天然气成藏的关系。结果表明:古挠曲坡折带是诱发重力流的地带,限制性的古沟槽决定了沉积物的注入位置、推进方向,盆内不均衡沉降形成的古沉降中心控制了大型重力流海底扇沉积卸载区域。宏观上,重力流沉积体常在挠曲坡折下低位体系域发育,横向上易与挠曲坡折上的三角洲沉积断开,纵向上易与上覆海侵-高位体系域浅海富泥沉积构成良好的储盖组合,有利于岩性圈闭的形成。由于古沉积中心的由北往南迁移,导致北部东方区烃源早熟,早期成藏,而南部乐东区为烃源晚期快速生烃成藏的特征。综上研究,指出了中央底辟带中新统重力流储集体分布,为该区下步勘探方向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