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研究海岸侵蚀的过程中,泥沙沉速是一个重要参数,对于侵淤量的计算非常重要。近些年来,由于工程活动、海洋动力和气候等因素变化的影响,珊瑚砂海岸的侵蚀冲刷问题已不容忽视。考虑到珊瑚砂与石英砂在形状、比重上的不同会对其沉速造成影响,套用现有石英砂的沉速公式进行计算并不合适。本文针对珊瑚砂和石英砂进行沉降试验,分析形状对珊瑚砂沉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小粒径(d 0.5 mm)下形状对珊瑚砂沉速的影响并不明显,在大粒径(d 0.5 mm)下明显减缓了珊瑚砂的沉降速度,套用石英砂的沉降公式计算出的珊瑚砂沉速明显偏大。故通过提出动力形状因子这一参数来表征形状对沉降的影响,推导出考虑了形状影响的沉降公式,能够较为准确地计算砂粒的沉速范围,计算精度随着黏度的增大而提升。  相似文献   

2.
沉降速度是珊瑚砂的一个重要物理参数。由于柱状珊瑚砂与其他形状的珊瑚砂有着明显的差异,套用现有珊瑚砂的沉速公式进行计算并不合适。本文选取柱状珊瑚砂进行单颗粒沉降试验,研究静水中柱状珊瑚砂沉降速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讨论分析不同的等效粒径和形状系数对柱状珊瑚砂沉降速度的影响,发现柱状珊瑚砂的沉降速度与等容粒径和Corey形状系数密切相关,基于本文试验数据推求了适用于计算柱状珊瑚砂沉降速度的经验公式,丰富了海岸泥沙理论。  相似文献   

3.
潮滩沉积物的抗侵蚀性影响着海岸线的稳定,关系到海岸防护工程决策。2008年7月在现代黄河三角洲海港潮滩使用自制的循环水槽进行了表层沉积物抗侵蚀性试验,并测试了沉积物的物理力学性质。经现场实测得出海港潮滩表层沉积物的临界侵蚀切应力值为0.088~0.254 Pa,沉积物抗侵蚀性的非均匀特征,促使了滩面凹坑的形成。影响沉积物临界侵蚀切应力的因素中,剪切强度与临界侵蚀切应力的关系最为密切,二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临界侵蚀流速试验值与利用各泥沙起动公式计算得到的值差别较大,在目前情况下采用原位测试能得到较为客观的临界侵蚀条件。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蓬莱西庄海岸侵蚀原因、揭示泥沙运移规律,利用萤光示踪砂和染色砾石进行侵蚀岸段的泥沙示踪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海滩泥沙运动完全由波浪控制,泥沙运移的速度和方向取决于破波的大小和方向.2.海滩泥沙以群体形式沿岸输移.3.在平直海岸上,泥沙可超越粘土质海蚀平台进入另一砂质海滩。  相似文献   

5.
蓬菜西庄海滩示踪砂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研究蓬菜西庄海岸侵蚀原因,揭示泥沙运移规律,利用萤光示踪砂和染色砾石进行侵蚀岸段的泥沙示踪研究。其主要结果如下:1.海滩泥沙运动完全由波浪控制,泥沙运移的速度和方向取决于破波的大小和方向。2.海滩泥以群体形式沿岸输移。3.在平直海岸上,泥沙可超越粘土质海蚀平台进入另一砂质海滩。  相似文献   

6.
从海岸演变、沉积过程、动力条件、泥沙运移等多角度阐述了北戴河海滩养护区域自然环境条件.北戴河海岸属于岬湾沙质海岸,具备岬湾养滩的天然条件,发育多条断续分布的水下沙坝,原滩剖面为侵蚀性剖面;西海滩蚀退速率>2 m/a,属于严重侵蚀岸段;波浪的强浪向NNE和ENE,常浪向S,潮流为NE —SW向的往复流,沿岸泥沙净输沙方向为NE— SW向.洋河浅海泥沙中值粒径为0.31~0.58 mm,物化性质均符合养滩需求,为理想沙源.通过构建合适的人工岬头和离岸潜堤配合人工养滩可以恢复受蚀的海滩.  相似文献   

7.
人类工程活动对秦皇岛海滩侵蚀及淤积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冯金良 《海岸工程》1997,16(3):41-46
秦皇岛地区旅游性海滩的侵蚀主要是人类所实施的以水库为主的河流水利工程而产生的海岸效应。在区域性海滩普遍遭受侵蚀状态下,沿海港口工程又通过三种不同形式第滩发育施以影响,其一是对沿岸泥沙流的拦阻,其二为在局部岸段形成完全或不完全波影区,其三为人工岬湾的形成,港工引成的海滩淤积体特征是海滩变宽、变缓及海滩砂细化。文中最后讨论了侵蚀性海滩向演化的发育空间问题。  相似文献   

8.
梁文  周浩郎  王欣  黄荣永  余克服 《海洋学报》2021,43(11):123-135
采用2019年5月14?22日开展的断面法调查数据,分析了涠洲岛西南部海域的造礁石珊瑚群落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涠洲岛西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共有9科38种,优势种为滨珊瑚(Porites sp.)、秘密角蜂巢珊瑚(Favites abdita)、斯氏角孔珊瑚(Goniopora stutchburyi)等团块状珊瑚。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为5.20%~31.20%,平均值为16.66%,远离海岸或靠近海岸但水较深的站位覆盖率较高。石珊瑚补充量较低、病害少、死亡率较低。造礁石珊瑚群落的物种多样性、优势度、均匀度互相呈显著正相关关系(p<0.05)。靠近岩壁的站位,水较深且船舶通行和游客潜水等影响较少,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和多样性程度均较高。受侵蚀海岸悬浮泥沙和潜水旅游影响较大的砂质岸段站位,活造礁石珊瑚覆盖率最低、优势种的优势度最高、多样性程度相对较低。人为活动、西南季风、风暴潮、海岸侵蚀悬沙、极端气候是影响涠洲岛西南部海域造礁石珊瑚礁生态系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秦皇岛地区侵蚀性海滩的演化及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皇岛地区的旅游海滩大部分处于侵蚀状态,沿海河流入海沙量的减少是引起海滩侵蚀的主要原因。对比不同时期的海岸剖面资料,论述了侵蚀性海滩滩面变窄、滩砂粗化和滩面变陡等问题。在讨论海岸侵蚀与海滩侵蚀两个概念的区别和内在联系基础上,依据海滩的岸坡物质对秦皇岛地区侵蚀性滩海进行了分类,侵蚀性海滩的保护及恢复的关键问题是海滩发育空间及物源,最后,针对不同类型的侵蚀海滩,提出了具体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0.
Pahi.  H 尹毅 《海岸工程》1996,15(1):72-80
且引言在德国,为了建设海港和防护堤岸以及防止航道淤塞,每年就要花费几亿马克用于泥沙研究。没有覆盖的海岸、沙丘、沙滩不断侵蚀,大量泥沙流失使陆地退缩,潮滩物质的纵向输移使港口航道的淤积更加严重。1959年,在北海潮间带和与其相连的江湾以及Balfic区曾用放射性示踪砂、荧光砂和磁性示踪砂进行过泥沙输移规律的勘测,这些工作是一些研究机构各自独立进行的,没有一个中。动机构协调这些工作,因此,大量研究报告中有些研究内容是重复的。系统地进行海洋中固体物质输移规律研究的工作始于1966年,由北海和波罗的海海岸委员会及德…  相似文献   

11.
南沙群岛珊瑚砂物理力学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珊瑚砂是发育于热带海洋环境中特殊的岩土介质类型,主要由珊瑚碎屑和其它海洋生物碎屑组成,碳酸钙含量高达96%。特殊的发育环境、物质组成和结构导致了珊瑚砂具有独特的物理力学性质。本文对采白南沙群岛珊瑚岛礁的珊瑚砂样品进行了。系列室内土力学试验,根据试验结果讨论了珊瑚砂的比重、孔隙比、压缩性、破碎性、剪切特性等,指出了珊瑚砂具有不同于石英砂的比重和孔隙比等物理特性,力学性质的特殊性表现在三个方面:内摩擦角大,高压缩性和易破碎。作者认为颗粒破碎是影响珊瑚砂变形和强度特性的主要因素。全面深入地研究珊瑚砂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可为珊瑚岛礁工程建设提供科学合理的设计参数,避免工程事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2.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了海平面上升与登陆台风强度增加,加之我国河流流域实施环保措施引发河流入海泥沙量的减少,使得我国海岸侵蚀灾害加剧。因此,按照以往防护标准营造的海堤等海岸防护工程已经面临严峻的考验,导致沿海地区自然环境、社会、经济面临重灾的风险加大。本文分析了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引发我国海岸侵蚀的主要原因和发展态势,提出了应对海岸侵蚀管理措施的建议;基于海岸防护现状,结合未来面临海平面变化与海岸水动力环境、泥沙的变化趋势,探讨了值得关注研发的永久性与应急性新型海岸工程防护技术,为我国海岸管理部门及海岸工程研究机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海岸侵蚀和海岸线管理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在我国30 000km多的海岸线上海岸侵蚀后退问题相当普遍,海岸的后退侵蚀给沿海地区造成了严重的危害,近处来随着海平面上升及河流径流量减少引起入海泥沙量减少,海岸侵蚀有不断加剧的趋势,海岸线管理就是针对海岸锓蚀而提出来的一项管理政策。本文在对中国海岸侵蚀原因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国外成功的岸线管理经验提出了关于海岸线侵蚀管理中的若干概念、海岸线管理的技术和理论支持以及海岸带立法和海岸线管理程序。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50年代以来,山东省砂质海岸遭受愈来愈强烈的侵蚀,平均侵蚀速率为1~2 m/a,局部和短期可达4.7~6.0 m/a.通过分析认为,侵蚀的原因主要包括入海陆源泥沙严重减少、人为大量采取海滩沙及不合理的海岸工程的影响.多年来,山东省为抑制海岸侵蚀采取了多种对策,包括大量修建顺岸坝、丁坝等海岸工程遏止砂质海岸后退;抛沙养滩,对个别海滩重塑;严禁滩面和近滨采砂.综合评价以上3种方案的效果,并对海岸保护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沙子口湾海岸侵蚀原因及防治对策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印萍 《黄渤海海洋》1998,16(1):7-14
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岸滩冲变化规律和泥沙动态研究沙子口湾近30a来的变化,分析海滩侵蚀的原因,对现有的海岸工程进行调查。研究海岸防护对策,分析海岸防护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实测水文资料、岸滩冲淤变化规律和泥沙动态研究沙子口湾近30a来的变化,分析湾顶海滩侵蚀的原因,对现有的海岸工程进行调查,研究海岸防护对策,分析海岸防护工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综述了颗粒破碎、围压、孔隙水压力、主应力方向等对珊瑚砂动强度、液化特性的影响,总结了珊瑚砂在复杂应力条件和微生物胶结固化后的动力特性研究进展。对珊瑚砂动力特性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分析,指出应重点研究岛礁珊瑚砂在波浪荷载、爆炸荷载和地震等作用及耦合作用下的动力特性,建立复杂应力条件下考虑珊瑚砂颗粒破碎特性的动本构模型,加强珊瑚砂在地震作用下的液化机理及抗液化工程措施研究,加强岛礁恶劣环境下现场原位试验研究,完善微生物固化珊瑚砂动力特性研究等,不断丰富和完善珊瑚砂动力特性研究成果,为岛礁工程建设服务。  相似文献   

18.
海南岛西北部排浦岸礁区内具有珊瑚礁发育所需的温暖、激荡的浅水环境。沿岸侵蚀性海岸与河流输入大量泥砂,形成浑水沉积,其海水透明度仅为2—8m,沉积物中陆源碎屑含量平均高达20%左右。根据地貌形态和沉积特征,礁区可划分为礁前泻湖砂相、原地珊瑚礁岩相,礁坪含原生礁砂砾相、海蚀坪-沿岸水道砂相及海滩-海岸砂堤砂相。 区内河流和海湾出口处具有典型的三角洲相沉积,在西南大铲珊瑚堤礁的向海侧为典型的礁相沉积,排浦岸礁则以碳酸盐为主,并含一定量的陆源碎屑物的浑水沉积。这三种沉积类型均受沉积环境的严格控制。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河流入海泥沙减少等原因,我国海岸遭侵蚀的现象愈趋突出.研究岸滩演变规律、建立合理可行的预测方法有着重要而迫切的现实意义.运用宇多的等深线变化模型的原理,建立适用于潮汐海岸岸滩演变的预测模型.合理解决沿岸泥沙量沿水深分布的计算问题是建立模型的一个关键,为此引入潮间带破波历时分布的概念,提出了半潮时内的潮间带波浪输沙量及其沿岸滩断面的分布.运用该模型对鲁南侵蚀岸段进行了验证和预测计算,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合理,基本反映了该岸段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0.
东营港附近海岸是典型的粉砂质海岸,其周边海域泥沙运动活跃,岸滩冲淤变化显著。近年来,海岸工程建设对其沉积动力环境造成显著影响。基于东营港海域2007年和2015年实测水深数据,利用水深地形对比、数值模拟和流速对比的方法,探讨了东营港海域冲淤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整体呈近岸侵蚀、离岸淤积的状态,自飞雁滩向东营港。其冲淤平衡点水深由9m变化至6m;飞雁滩附近海域泥沙易于起动,海底侵蚀增强,侵蚀产生的泥沙有随SE向流运移的趋势;研究区最大波浪破碎水深为6m左右,东营港附近海域冲淤平衡点水深与该水深相对应;海岸工程建设造成局部海域冲淤趋势改变,东营港防波堤堤头周围海域侵蚀强烈,堤坝两侧显著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