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电阻率观测系统由于技术及环境变化等原因,在观测资料中常常会出现与地震孕育及地壳区域应力状态无关的变化,其中降雨就是比较显著的影响因素,根据嘉山台2000—2013年的数字化资料分析降雨与地电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降雨与地电阻率的季节性变化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关系,并尝试通过数字方法剔除资料中的降雨影响。  相似文献   

2.
降雨对地电阻率干扰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在一些地电阻率观测台站受本身台址条件的限制,观测深度较浅,因此,观测值受到降雨等气象因素的影响。本文选取昌黎台EW向1983-1994年观测资料月均值,用褶积滤波和多元回归方法对ρs进行了降雨校正,将将之作为一个灰箱系统,将资料外推至19954上,然后与原始观测值作残差分析,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3.
短水准资料中的降雨干扰相当可观.本文详细讨论了这种干扰的影响机制和影响特点,尝试用褶积运算方法建立单位降雨量影响模式和降雨总影响模型,并提出运用褶积滤波方法消除测值中降雨影响的具体方法.作者以新丰江测量站的资料为例进行了整套计算。结果表明,此模式能真实地再现资料受降雨影响的情况.用此法消除降雨影响后,测值恢复了正常的年变化形态,提高了资料的分析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利用相关系数法分析泰安台SSQ、VS、RZB和CZB四套摆式倾斜仪的潮汐因子和分量趋势变化特征;利用S变换和降雨效率分析抽水、降雨对倾斜观测资料的影响;分析了倾斜观测的气压干扰程度及映震能力。结果表明:摆式倾斜观测资料在变化趋势以及抽水、降雨、气压干扰影响方面有一定的一致性特征,在资料分析、异常识别中可以相互佐证,其中洞室SSQ和VS观测资料的一致性最高,但具体表现形态和变化幅度存在差异;抽水干扰信号频率在0.6×10-3Hz以下,NS分量受抽水影响均大于EW分量,仪器距离抽水井越近、安装深度与抽水井深度越接近影响越大;雨季初始时段连续降雨的效率大于第二时段,且NS分量大于EW分量;山洞内的SSQ、VS受气压干扰程度较钻孔中的RZB和CZB严重;形变仪器本身的滤波性能,造成仪器映震能力相差较大,记录地震个数最大相差近12倍。  相似文献   

5.
何翔 《地震研究》1994,17(3):248-253
用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方法,对楚雄台倾斜固体潮观测资料进行了调和分析,研究M2波γ值的时间变化及其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其特征是:1.正常情况下,楚雄台γ值没有时间变化;地震的孕育与发生致使γ值有1.0%-9.3%的短期震兆变化;2.七级大震孕育时期,γ值存在趋势性变化;3γ值的变化是非均匀的,它与构造活动有关;4。小震群活动对γ值影响甚大。  相似文献   

6.
依据山西省临汾地震台地质资料、岩层电性资料和台站电测深曲线,将该台地下介质电性分布简化为二维电性结构,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三维非均匀层状介质有限元模型。三维有限元模型采用水平层状结构,假定浅层三层介质电阻率均匀。依据电测深曲线及水平层状模型,借助地电阻率观测资料获取测区地层电性结构。通过第一层介质电阻率变化模拟了2个测道的浅层介质电阻率变化,分别是测区NS向表层介质电阻率随季节性降雨的变化和EW向浅层介质电阻率随水渠水深的变化。计算结果表明,降雨对地电阻率会造成升高影响,解释了临汾地电年变形态"夏高冬低"的原因;此外,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影响还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同时还与介质均匀性、地质因素等有关。测区附近水渠内水位的加深对电阻率造成的变化很小,认为2010年以来的趋势下降异常跟水渠干扰关系很小。研究结果将会对地电阻率的干扰因素以及可能出现的前兆指示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何翔 《地震》1994,(4):65-72
本文利用永胜台水管倾斜仪观测资料分别进行了资料长度为1月和1年的维尼迪科夫调和分析。研究了振幅因子与地震的关系,发现地震前EW2分量M2波与NS分量O1波的γ值具有不同程序的异常变化,异常量为1.5%-7.7%;在地震发生前或地震发生时,各个主潮波γ值误差变大。用震例分析证明了倾斜固体潮振幅异常用于地震预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大蜀山台体应变、地电阻率PS观测数据。两个手段受到地下水位、降雨等因素影响,且干扰特征相似,短周期成分主要受降雨影响,体应变、地电阻率对降雨响应即时;长周期主要受到地下水位影响,年变化形态和水位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应用大蜀山台体应变和地电阻率NE、NS、NW向2012~2014年日均值观测资料与钻孔水位数据进行相关分析,体应变和水位呈正相关变化,相关性达到0.8以上;地电阻率与水位呈反相关,NS向相关性在0.4以上,且相关性呈现逐年上升趋势,NW向相关性在0.7以上,NE向地电阻率和水位相关性较低,且呈现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9.
基于“前兆台网(站)观测数据跟踪分析平台”,对武汉台形变观测资料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取出观测曲线受降雨干扰影响的事件,采用降雨总量、初始驱动降雨量和瞬时降雨量最大值等降雨参数对降雨干扰事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降雨总量达40 mm、初始驱动降雨量为0.3 mm或瞬时降雨量最大值达0.6 mm时,DSQ型水管倾斜仪易受降雨干扰;SSY型铟瓦棒伸缩仪当降雨总量超60 mm或瞬时降雨量最大值大于0.5 mm时易受降雨干扰;VS型垂直摆倾斜仪受降雨干扰与降雨总量、初始驱动降雨量和瞬时降雨量最大值无显著相关关系;降雨总量对形变仪器观测物理量的影响基本呈现线性;而形变仪器观测物理量与初始驱动降雨量、瞬时降雨量最大值无显著相关关系。认为武汉台形变观测受降雨影响主要来自降雨渗透影响和周边水体荷载变化影响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辽宁省1989、1990两年的地磁资料中,分别随机抽取了各半年同期总场F的资料.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计算了各地磁台与对比台的相关系数r和剩余方差s.由r、s结果,分析了它们与观测条件、仪器精度及稳定性、在规定时间内的观测组数之间的关系.对内在质量较高的总场F观测资料,γ的最低取值标准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1.
定点形变观测的降雨干扰及排除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蓟县小辛庄台形变观测资料的降雨响应特征,对观测数据的非潮汐部分分别用一般距平法去年周期、K-L直线拟合方法去线性零漂等处理,再用动态系统法[1]对预处理数据进行排除降雨干扰计算,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台湾海峡地震定点形变的异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定点形变前兆异常的常用判定标准,用多种数学方法处理了厦门台与漳州台1991~1995年水平摆地倾斜资料,发现在9,16海峡地震之前,两个台站的资料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年变规律畸变、γ因子异常、一阶差分法异常、滤波法异常等多种地形变前兆指标异常。  相似文献   

13.
在一些既有地表资料又有山洞资料的形变观测台站上,同是观测同一方向的同一物理量,但资料变化的形态和量值却大为不一。例如北京八宝山形变站在同一观测窿道中紧挨在一起观测同一物理量值,在一年之内变化幅值和相位差异较大(图1)。一些台站在环境条件一旦稍有改变后,资料的基值甚至是图象都随之而产生明显变化(图2)。(牛口峪台由于雨季时地下观测室经常积水而影响水管仪资料的连续性,因而在1980年雨季前在室外挖一排水沟,自此雨季时地下室不再泡水,但可以看到资料变化的基值和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先对几种规则形状的磁性体在远距离上的场强表达式进行数学推导,分析了表达式的计算误差。进而对条形磁体在近处的场强表达式进行了推导,并用于现场观测资料的计算。根据磁源场强等值线平面分布图估算一处磁性污染源的实际影响,结果表明,地磁台附近磁性污染源的出现,可在有意义的精度范围内予以定量的计算,以便从资料中扣除。  相似文献   

15.
通过分析徐州地震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2017—2019年的观测资料,研究日常观测所受干扰特征,将降雨干扰、气压干扰、雷暴干扰特征和规律进行逐一分析。降雨是徐州地震台VP型宽频带倾斜仪的主要干扰源,定量分析降雨干扰,结果表明,EW分量降雨响应更灵敏。雷电干扰对于VP型宽频带倾斜仪危害极大。对观测场地附近的场地环境干扰进行分析认为,作为短基线设备,VP型宽频带倾斜仪对于高频冲击以及强振动干扰响应较为灵敏。定量分析载荷影响的结果表明,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际观测数据较为吻合。  相似文献   

16.
对连云港地震台钻孔体应变2009年1月—2013年12月数字化观测资料与气压、水位、降雨的影响进行相关分析,并进行潮汐因子M2波、周日波变化分析,获得地震前形变临震异常特征。结果表明:1气压变化以短周期正相关干扰为主,在时间上表现为准同步变化;体应变和水位变化具有较好的准同步性;降雨过程、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等与体应变密切相关;2当地下介质性质发生变化时,固体潮发生畸变,潮汐因子变化可作为取得地震前兆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7.
六合体应变干扰因素与地震短临异常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地震台钻孔体应变2003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的数字化观测资料,对气压和降雨这二种主要干扰因素的基本变化规律进行分析,讨论了发生在该台预报效能范围内的3次中强地震的短临异常特征.结果表明:气压变化在各个季节对观测值均有较大的影响,以短周期的正相关干扰影响为主,在时间上往往表现为准同步,相关系数能达到0.6~0.7以上;降雨对体应变的影响与降雨过程、降雨量及降雨时间等有密切的关系,持续降雨只有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促成固体潮畸变,这一过程虽较复杂,但仍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六合体应变对区域内中强地震有1~2月的突出短临异常变化.  相似文献   

18.
多年观测数据表明,代县地电阻率年变受降雨影响比较显著,通过褶积滤波法获取降雨量对视电阻率的影响值,定量分析降雨与视电阻率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利用代县地电阻率电测深数据及相关地质资料,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模拟降雨对地电阻率的影响,进一步确定降雨对视电阻率影响的物理机制。结果表明:降雨是造成代县地电阻率年变的主要因素,且与视电阻率呈正相关性;降雨造成表层介质含水饱和度发生变化,使得相应电阻率下降近10倍,从而引起地电阻率年变幅度发生近1/10的改变。  相似文献   

19.
2013年芦山MS7.0地震前甘孜台地电阻率变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孜台地电阻率N30°E测道观测资料自2011年7月开始出现趋势上升变化,N60°W测道地电阻率则从2012年出现趋势上升变化.2011年测区原317国道实施扩建工程,N30°E测道测量电极分别向供电极方向移动10m.采用甘孜台电测深曲线以水平层状模型反演了测区的电性结构,理论计算表明,测量电极的移动将会引起N30°E测道4Ω·m的上升变化,扣除这部分变化后,甘孜台两测道观测值于2012年同步上升.以水平层状模型计算了甘孜台两测道各层介质的影响系数,两测道浅层两层介质影响系数均为负,能合理地解释甘孜台地电阻率在雨季降水量增加时观测值上升、旱季降水量减少时观测值下降这一“夏高冬低”的年变现象.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计算了317国道拓宽部分对观测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拓宽部分仅能引起N60°W测道约0.15Ω·m的下降变化和N30°E测道约0.1Ω ·m的上升变化,其对观测的影响非常小.同时2013年1月甘孜台两测道年变低值显著高于2008年以来各年的年变低值,在芦山地震前呈同步的上升变化,但是与汶川地震前的下降变化相反,因此甘孜台自2012年的趋势上升变化是不是芦山地震的前兆异常还难以确定.  相似文献   

20.
泰安台钻孔应变观测干扰的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山东泰安台钻孔应变干扰因素进行了分析总结,结果表明钻孔应变主要受地下水位、气压、系统故障以及电源干扰等影响。持续降雨是影响水位变化的主要因素,分量应变受水位影响较明显。降雪、降雨、大风、气温波动等均会造成气压的剧烈变化。体应变观测曲线与辅助气压曲线呈正相关,与温度变化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