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矿区大地构造位置处于中生代强烈凹陷区—"滇中红色盆地"的北部边缘。按区域各时期地质建造发展,属于团山小区(Ⅵ)。矿区位于团山小区最南端与永仁小区(Ⅴ)交汇部。特殊的区域构造位置,使其经历了复杂的构造演化历程。本文对矿区地层特征、构造特征、矿(化)体地质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一步对矿床成因与找矿远景进行研究,对以后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与空间重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废弃矿区的生态环境损害成为当前制约资源枯竭的城市和矿区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然而生态旅游又是废弃矿区产业转型的一个重要方向.因此本文在对现有研究深入分析的基础上,以环境经济学理论为指导.分析了废弃矿区"经济-环境-旅游"耦合系统的构成及进行生态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存在的问题;从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具体实施的角度入手,提出了废弃矿区生态旅游开发空间重构的思路与策略;并以北京市门头沟区王平镇为例,基于生态旅游开发的目标分析了废弃矿区生态修复的总体布局和修复工程.以期为该类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根据矿区生态环境的特点,以世界经合组织(OCED)提出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框架理论为指导,构建了既适合遥感监测技术定量评估又能较好表征矿区生态安全信息的评价指标体系,针对矿区开采地区空间地物的复杂性,提出了指标数据源遥感化的概念,基于"高分一号"卫星遥感影像为主的多源、多时相、多分辨率遥感数据源,实现了多尺度目标监测与评价技术。以井陉矿区为例,进行矿区生态安全评价研究,评价结果符合实际情况,表明该研究可为维护矿区及其周边生态环境的原生平衡、引导矿区资源的合理开采与利用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呼伦西白外围铜多金属矿的矿区地质特征、矿床地质特征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对矿床的成矿规律及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矿区矿源层主要为成矿金属元素高含量的地层与岩浆岩,显示了该区成矿物质来源的多样化,另矿区构造受控于北东向辉森乌拉环形构造和北西向呼伦西白——珠斯楞海尔罕反"S"型构造的制约,极为发育的构造为矿区提供了矿液的通道以及有利的储矿空间,因此,矿床的成因也具复杂化,不同矿体的成因类型有热液脉型、斑岩型、铜镍硫化物型、泥岩细碎屑岩型等。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山西西山煤田古交矿区断裂构造分布特征、构造组合以及力学性质等方面综合分析,对矿区断裂构造发育规律及其构造演化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认为:区内断裂构造主要为NEE、NNE向高角度正断层,断裂构造的发育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分带性以及等距性特征,组合形式主要为雁列式展布、堑垒相间型、阶梯状以及"Y"字形构造组合。矿区主体构造的形成演化主要经历了燕山早期、燕山中~晚期、喜马拉雅期三个阶段,造就了井田现今的构造格局。  相似文献   

6.
位于草原深处的锡林郭勒盟山金阿尔哈达矿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阿尔哈达矿业")历经一年多的建设,一座绿树成荫,鸟语花香的"花园式矿区"呈现在了世人面前,改变了人们一谈起矿区就是粉尘飞扬、机器轰鸣的习惯认知。这座花园矿区是如何建成的?记者亲临矿区一探究竟。据介绍,阿尔哈达矿业公司是  相似文献   

7.
广东省金坑矿区位于莲花山断裂带南西段,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对矿区开展了一系列地质勘查工作,尤其是近几年针对金坑典型矿床"三位一体"找矿预测研究取得重大进展,为粤东地区寻找"金坑式"岩浆期后热液充填交代型锡铜铅锌硫化物型矿床提供依据。应用"金坑式"矿床模型开展圆盘背矿区示范研究,取得一定成效。  相似文献   

8.
主要叙述了采用"低品位固体钾矿筛分脱泥"和"水溶开采"两种技术对马海盐湖钾矿区北部矿段低品位固体钾矿的开发情况及取得的实效,并对这两种技术的工艺过程进行了简明阐述。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大雁矿区由于采矿活动,形成了采空区,采空区上方产生了地面塌陷地质灾害,本文通过对大雁矿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及开采方式进行分析,总结了大雁矿区塌陷形成的机理,为后期矿区环境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基于D-InSAR的煤矿区开采沉陷遥感监测技术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该文在综合分析国内外开采沉陷监测技术现状、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和差分干涉测量(D-In SAR)技术发展及其在地表沉陷监测中应用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D-InSAR技术在煤矿开采沉陷变形监测中的特点与技术优势。指出:应用D-InSAR进行煤矿区开采沉陷监测的具体目标是矿区地表沉降演变过程分析、采区地表沉陷动态监测与分析和矿区DEM数据更新;亟须研究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有:源数据获取与选择、数据处理方法、地面配合措施、精度与可靠性评价、多源信息集成分析等。D-InSAR为煤矿区地表时空演变过程研究和开采沉陷实时动态监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方法;作为"数字矿山"的重要内容,D-InSAR可以有效地指导矿区生产、整体规划与长远发展,并为矿区可持续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1.
矿区构造位置上属于佛冈—丰良东西向构造带和北东向河源—龙川断裂带的交接复合部位。区内东西向与北东向构造体系的形成可以追索到古生代甚至更早,中生代出现了更为强烈的活动。本文对矿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特征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矿区矿体特征进行深入研究,对矿区下一步工作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新丰县中心山铅多金属矿矿区位于广东省龙门盆地多金属成矿带北部边缘,矿区内分布着大量的铅、锌以及锡、铜等多金属。本文对中心山铅多金属矿区的基本概况进行探讨,总结了矿区地质特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对研究区进行地质工作研究,查明了矿区可采煤层的层数、层位、厚度、结构和可采范围,控制主要可采煤层。矿区的构造形态及断层,控制可能影响开采的构造情况,评价矿区构造复杂的程度。矿区可采煤层的煤类、煤质特征和工艺性能。对研究区内其他矿产进行了简单评价。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呼伦贝尔东明露天煤矿矿坑边帮地下水渗漏的问题日益严重,矿区原有的疏干降水井排水能力及效果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破坏。目前,对矿区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力联系缺乏精准全面的认识和数据。通过瞬变电磁法对矿区地下水渗漏较严重的西北部进行三条勘探线(77个物理点)勘查,结果表明该区存在三处视电阻率低阻异常带,判定其主要为含水断层(裂隙)所致;结合矿区地形、地层岩性与矿区地下水矿化度,对上述异常带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综合解释,并结合新施工的疏干降水井抽水验证了上述异常的可靠性,为矿区后期布置疏干降水井圈定了靶区,对当地同类型矿区地下水渗漏灾害治理起到了应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呼伦贝尔东明露天煤矿矿坑边帮地下水渗漏的问题日益严重,矿区原有的疏干降水井排水能力及效果已不能满足生产需求,同时对矿区生态环境也造成一定程度破坏。目前,对矿区周边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力联系缺乏精准全面的认识和数据。本文通过瞬变电磁法对矿区地下水渗漏较严重的西北部进行三条勘探线(77个物理点)勘查,结果表明该区存在三处视电阻率低阻异常带,判定其主要为含水断层(裂隙)所致;结合矿区地形、地层岩性与矿区地下水矿化度,对上述异常带进行了科学合理的综合解释,并结合新施工的疏干降水井抽水验证了上述异常的可靠性,为矿区后期布置疏干降水井圈定了靶区,对当地同类型矿区地下水渗漏灾害治理起到了应用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6.
PR12337矿区位于科卢韦齐市南西约250°方位,直距约50公里。本文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以PR12337矿区地质勘查成果资料为依据,对矿区地层、构造、矿体特征等进行了论述,并对矿床成因进行了探讨,总结成矿规律及找矿标志,并对成矿远景预测,以期对该地区寻找同类矿床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里坪矿区卤水自然蒸发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青海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柴达木盆地一里坪凹陷开采方法及找矿方向研究"(2005-G-131)基础上,对一里坪锂硼钾矿区卤水进行了自然蒸发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8.
通过矿区矿床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的分析,确定了该矿区的水文地质条件类型;调查分析了矿区的环境地质现状并对矿山开采环境影响进行了评价。基本明确了矿床开采技术条件,为矿山的建设和开采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伊金霍洛旗纳林陶亥镇煤矿集中区土壤性质为研究对象,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分析,对矿区土壤性质空间变化进行了研究,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矿区土壤性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内蒙古伊金霍洛旗煤矿开采对土壤性质影响显著。土壤性质随矿区影响半径的增加,采煤活动对其影响程度逐渐降低,且表层土壤受到的扰动最为强烈。相比矿区外部,矿区内部土壤受到影响较大,深层与表层土壤稳定性较差,而矿区外部土壤受到影响较小,土壤肥力流失随土层深度的增加而减缓。  相似文献   

20.
矿区位于云开隆起区中的罗定断陷盆地西北部边缘,广宁—罗定断裂带与贵子弧形构造带交汇部位,岩浆活动频繁,构造发育,分布大面积的云开群,区域上金矿床(点)众多,金成矿条件优越,在此区域各地勘单位进行找金勘查工作,为此经过上寨矿区的勘查,土壤地球化学测量工作对找金提供了重要的证据。本文根据上寨矿区含矿地段的恃征,结合区域地球化学统计资料及中南、西南地区同类地层的含金性,运用"三源成矿"理论综合分析后认为:上寨金矿是受中上元古界云开群矿源层控制的层控型矿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