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广东省地质灾害多发,区域灾害防治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对于减少地区生命财产安全十分重要。本文从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基础设施现状、数据资源现状、应用系统现状3个方面分析,找出其中存在的6个问题,同时结合广东省已有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成果和实际工作需求,设计一体化、可持续扩展的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技术框架,并从7各方面提出建设地质灾害防治信息化平台的基本内容,最终达到数据集成化、成果可视化、信息综合化、系统一体化,实现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各类信息资源及服务资源的充分共享,成为地区进行决策的有力支撑,更为有效的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泥石流灾害主要分布于粤西、粤东、粤北西部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地区.根据对泥石流历史数据的统计分析研究发现,广东省泥石流灾害虽然发生频率低,但造成的经济损失巨大,明显高于滑坡、崩塌灾害,且呈现频率低、规模大、成灾快、损失严重、时空分布集中、危害范围广等特点.文中最后提出了广东省泥石流防治对策:提高防灾意识,做好防灾规划;注重对低频泥石流的防范;因地制宜采取防治措施;加强预防监督,社绝人为灾害.  相似文献   

3.
宣城市位于中国安徽省东南部,地质灾害频发,是安徽省的重点地质灾害防治地区之一。地质灾害严重威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地方经济发展,针对地质灾害的认识和防治工作至关重要,本文主要对宣城市地面塌陷地质灾害的成因进行分析以及对灾害发生地区提出合理科学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4.
在综合分析伊犁谷地滑坡灾害的发育分布特征、灾害形成条件及影响因素的基础上,认为伊犁谷地滑坡可归结为暴雨融雪诱发型、河流侵蚀诱发型和工程活动诱发型等几种,由此提出在完善群测群防体系条件下,以适合该地区的工程治理、搬迁避让、生物防治及综合治理等防治措施,保护伊犁谷地土地资源、生态环境及移民安稳致富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地方规划部署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5.
余承君  刘希林 《热带地理》2012,32(4):344-351
广东省地质灾害较为常见,崩塌、滑坡、泥石流是其中比较严重的3种类型。基于现有的泥石流危险度评价原理和方法,建立了可用于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性的评价模型。以全省88个县级评价单元为基础,根据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价结果,将广东省共分为3个危险等级区,其中高度危险区8个县,占总数的9.1%;中度危险区60个县,占总数的68.2%;低度危险区20个县,占总数的22.7%,据此制成广东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危险等级图。高度危险区主要位于粤北山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6~0.72之间;中度危险区连片分布,是全省崩塌、滑坡、泥石流灾害的主体部分,危险度数值介于0.4~0.6之间;低度危险区集中分布在平原区及低平台地区,危险度数值介于0.31~0.4之间。采用1994―2009年广东省防灾减灾年鉴和广东省地质灾害防治规划(2001―2015年)中的统计数据,验证了本文的研究成果与实际情况具有较高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6.
地质灾害易发区和危险区是根据地质灾害发育程度、分布规律,将地质灾害类型相同,发育条件相近,易发和危险程度相似或接近划分为同一区块。在对某一地区地质灾害进行预防或治理之前必须对其特征进行分析和研究。对地质灾害区划及分区特征的研究往往决定着后续工作的开展及布置。在划分出高易发区和高危险区的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研究区的重点地段,这对制订研究区的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通过对广东省紫金县地质灾害区划特点及分区评述为例,对地质灾害区划及分区进行归纳总结,希望以此为该地区地质灾害预防与治理提供一些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
九甸峡水库蓄水后库区地质环境发生较大程度上的改变,地质灾害发育。通过对库区的多次实地调查,分析了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特性及其影响因素,系统地分析了库区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结果表明:河流对库区地质灾害的分布具有重要影响,地质灾害点的分布基本位于距离库岸3 km范围内,约有50%位于1 km范围内,随着与库岸的距离增加,表现为递减趋势;地质灾害的分布与地貌有密切的关系,大多数地质灾害发生在高程2 200~2 500 m,尤其是坡度30°~50°的范围内;地质灾害在流域内分布范围广、灾害点多、具有带状分布特征,主要沿库区沿岸发生,多呈线性分布;不同的岸坡结构控制着地质灾害的发育、分布,地质灾害的类型、发育分布也与坡体结构、岩土体性质密切相关;库区滑坡和泥石流主要类型分为3类,分析了灾害形成机制,为库区地质灾害的防治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河源市龙川县上坪镇上坪村周边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正常的生活秩序,构建平安、和谐社会,须对崩塌地质灾害点进行防治处理。为彻底消除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上坪镇上坪村崩塌地质灾害隐患,龙川县自然资源局申报资金对该地质灾害点进行治理。文章以此为背景对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上坪镇上坪村崩塌地质灾害特征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措施,希望为该地区崩塌地质灾害的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贵州省赤水市地质灾害易发,地质灾害类型以滑坡、崩塌、不稳定斜坡为主。在赤水市高位隐蔽性地质灾害隐患专业排查工作的基础上,对该地区高位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进行分析总结,并提出防治对策建议。研究表明,赤水市高位地质灾害主要分布赤水河及习水河两岸河流切割较大的区域;其发育受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地形地貌及地质构造影响明显。建议以搬迁避让为主,结合工程治理、专业监测及地质灾害风险管控等多种方式进行地灾防治。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潮州市潮安区地质灾害特征、分布规律及防治措施为研究对象,首先对潮州市潮安区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分布规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结合实际案例对该地区地质灾害问题进行了剖析,最后提出了一些地质灾害防治措施,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玉溪市地质灾害类型包括滑坡、崩塌、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不稳定斜坡,80%以上灾害主要发生于雨季5~10月,丰水年尤为突出。其中西部的新平哀牢山一带地质灾害发生次数最多,损失最重,南盘江及湖盆地区灾害发生相对较少。通过分析历史上21次地质灾害发生与降水的关系发现,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岩土体性质结构是地质灾害发生的基础条件,而降雨是诱发地质灾害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当日和前3日暴雨影响最为严重,其次不合理的采矿、修路和水利设施建设是加剧和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相似文献   

12.
广东省连平县因降水充足、人口稠密加之海拔变化较大。为一地灾常发地区。在对连平县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地质灾害进行调研的基础上,列举出主要地质灾害类型。针对各影响因素对该地区地质灾害的影响进行论述。对其形成条件进行分析,希望对该地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3.
通过搜集、整理历史资料,选取1636-1949年共314年,并结合SPSS、EXCEL软件数据分析与ArcGIS图像处理功能,对广西北部湾地区旱涝灾害的等级序列、时间特征、空间特征以及成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1636-1949年间广西北部湾地区共发生大小洪涝灾害456次,平均每0.69年发生1次;干旱灾害400次,平均每0.79年发生1次。2)该地区洪涝灾害主要分布在该地区中部与北部,旱灾主要分布在该地区中部、西部、北部。3)根据旱涝灾害的等级序列可知,2级偏旱略多于1级旱;5级涝多于4级偏涝;灾害以涝灾为主。4)该地区旱涝灾害由地形地貌、人类活动、气候因子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4.
紫金县位于广东省河源市,该地区常年降水充足,人口稠密。地区海拔变化较大。文章通过对该地区进行系统的调查与分析,列举出主要可能发生的地质灾害类型及其诱因,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受地形地貌、地质构造、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影响。希望对该地区工程建设提供指导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四川雅安芦山地震灾区次生地质灾害评估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3年4月20日08点02分,四川雅安芦山县发生了7.0级强震。此次地震发生的区域地形条件复杂,地震烈度大,使得震区地质条件进一步恶化,在强降雨等叠加等条件下,次生地质灾害风险显著加剧。本文收集了震区地形、地质、构造断层分布、地震烈度分布、历史灾害、降雨以及卫星影像等资料,对震区的次生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了评估:① 地震力触发下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② 不同降雨触发下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及趋势分析;③ 地震与降雨共同作用下震区次生地质灾害空间分布。在此基础上圈定了震区次生地质灾害高危和需要重点监测防范区域,为灾害救援与重建过程中次生地质灾害的防范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广东省茂名市某矿区附近发生滑坡地质灾害,造成路面塌陷,地面裂缝,输水管道变形断裂,所幸没有造成人员伤亡。现对该滑坡进行勘查,查明该滑坡所处的地质环境、空间分布范围及形态特征、规模大小及滑带发育情况,研究滑坡的形成机制及影响因素,预测滑坡的稳定性,对滑坡的防治措施提出合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GIS的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自然灾害风险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寅康  金晓斌  王千  杜心栋 《地理科学》2012,(12):1465-1472
旱灾、洪灾等自然灾害对农业生产有重要影响,通过分析关中地区主要自然灾害类型,选择各类型灾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模型,对关中地区农业生产中可能遭受的自然灾害风险进行综合分析评价,结果表明:关中地区农业生产自然灾害综合风险总体较高,高、中、低级别风险区分别占研究区面积的28.2%、46.6%和25.2%,其中高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凤县、太白县、麟游县以及陇县的北部地区,中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台塬边缘区和低山地区,低风险区主要分布在关中盆地地区,从具体灾害类型上看,高风险区域主要面临地质灾害和水土流失的威胁,中风险区域主要灾害是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恶化,低风险区域则是干旱和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系统整体结构、系统技术应用和系统功能三个方面阐述了广东省重点地质灾害自动监测系统的主要特征,并说明了其在我省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中的应用现状,指出了其仍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向。  相似文献   

19.
文章大致阐述凤台县的地质灾害分布情况及未来发展趋势,进一步探究灾害发生频率偏高的区域划分,着重探析此类灾害的防治,包括区域划分及中重点防治。  相似文献   

20.
山地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预警)模型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浙江省是一个山地地质灾害多发地区,这些灾害包括泥石流、滑坡、崩塌等,它们的发生大多与降水有关。在分析浙江省地质灾害发生规律的基础上,探讨了地质灾害气象等级预报(预警)模型的主要结构、功能和特点,重点讨论了该模型在台风强降水引发的地质灾害预报(预警)中的应用情况。该模型应用于0414号台风“云娜”、0418号台风“艾利”影响期间浙江省地质灾害的预报(预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