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山体滑坡是一种较为常见且危害性极大的地质灾害,主要由强降雨、地震等自然因素或坡脚开挖、坡顶堆载等人为因素诱发,给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带来极大威胁。广东省梅州市地处山区,地质灾害频频发生。2017年2月,在大埔县高陂镇古西村鹤山片发育了一处特大型滑坡群地质灾害,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由于该滑坡群规模较大,且特征明显,本文主要论述了滑坡的特征及对该滑坡的成因进行探讨,为此类滑坡的研究与防治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论滑坡学     
滑坡学可分为理论滑坡学和应用滑坡学.前者的分支有:滑坡发生学、滑坡运动学、滑坡组构学、滑坡形态学、滑坡断代-周期学、滑坡分类学、滑坡分布学、滑坡制图学、滑坡编目学和滑坡数据库系统等.应用滑坡学含滑坡研究方法论、技术手段和滑坡防御工程等.  相似文献   

3.
石头田滑坡为中型浅层推移式土质滑坡,采用地质测绘、钻探等工作手段,详细查明滑坡地质特征、滑坡基本特征,分析滑坡影响因素及形成机制,为滑坡治理提供依据,确保受威胁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相似文献   

4.
云浮市新兴县太平镇山塘村滑坡为粤西山区典型的残坡积层滑坡,总结该滑坡的发育特征并分析评价其稳定性,对于粤西山区同类滑坡具有借鉴意义。本文从滑坡空间形态、滑坡物质组成及结构特征、滑坡变形特征、滑坡成因机制分析等多个方面揭示了山塘村滑坡的基本特征,并采用抗滑稳定性计算模式对其稳定性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5.
山地灾害研究的发展态势与任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吴积善  王成华 《山地学报》2006,24(5):518-524
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已成为世界各国十分关注的自然灾害问题。据最近几年的国际学术会议,泥石流、滑坡研究的前沿领域是:泥石流、滑坡活动的地带性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规律;泥石流、滑坡起动机理、动力学模型;泥石流、滑坡等山地灾害风险分析、发生时间预报;成灾机理与减灾防灾关键技术。国内研究较晚,但发展很快。经过近50 a的研究,涉及上述诸多研究颁域。但研究不深,还存在不少差距。据国内外研究态势,针对山地所实际,提出了在泥石流、滑坡理论创新和防治关键技术等研究方面12条任务。  相似文献   

6.
聂娟  连健  胡卓玮 《地理研究》2014,33(2):214-224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震前和震后的滑坡编目数据,对滑坡与坡度、坡向、高程、岩土类型、道路、河流和断裂带等7个孕灾环境因素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与孕灾环境因素的空间分布关系受地震的影响比较大。相比于震前,震后滑坡发生的优势坡度、优势岩土类型、优势距离缓冲区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坡向、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等因素对滑坡有明显地趋势性影响。  相似文献   

7.
聂娟  连健  胡卓玮 《地理研究》2014,33(2):214-224
“5.12”汶川大地震触发了大量滑坡,给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和社会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损失。基于GIS空间分析方法,结合震前和震后的滑坡编目数据,对滑坡与坡度、坡向、高程、岩土类型、道路、河流和断裂带等7个孕灾环境因素的空间分布关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滑坡与孕灾环境因素的空间分布关系受地震的影响比较大。相比于震前,震后滑坡发生的优势坡度、优势岩土类型、优势距离缓冲区等均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并且坡向、距道路距离、距河流距离等因素对滑坡有明显地趋势性影响。  相似文献   

8.
张溪滑坡--台风诱发滑坡成因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彭社琴  陈明东 《山地学报》2005,23(6):725-728
14号台风“云娜”造成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发生多处滑坡地质灾害,张溪滑坡便是其中个案。通过对张溪滑坡成因进行分析,得出了张溪滑坡是在一定厚度覆盖层、特定地形条件、植被条件下,台风风力加载作用及暴雨的淘蚀、软化、增重等一系列过程共同作用下滑动失稳的滑坡。它与暴雨型滑坡的形成机理有显著不同,这一分析成果对类似滑坡的研究和防治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张静 《西部资源》2023,(4):102-104
在工程勘查设计环节,针对滑坡地质灾害展开细致研究,有利于维护工程安全。本次研究以安徽省怀宁县石镜乡分龙村海形组滑坡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为研究对象,简要分析滑坡地质灾害成因,经由加强滑坡物探分析、注重滑坡稳定性计算、实现现场强化勘查、编制可靠性勘查报告等要点阐述,为勘查人员提供明确的勘查设计思路,提升滑坡防治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张小刚  强巴 《山地学报》2003,21(Z1):139-142
友谊桥滑坡位于中尼公路樟木口岸至国界友谊桥之间,中尼公路(中国境内)最末尾一段。友谊桥滑坡每年雨季时常造成断道,严重地威胁公路的运营和口岸通道的开发。根据地貌形态、坡体结构以及坡体稳定性等因素综合分析,友谊桥滑坡为一处巨型的古滑坡。首次古滑坡活动后,在该区域又多次发生次级的滑动,友谊桥现代滑坡病害发育在古滑坡的背景中,具有多期、多层、多条、多块、多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基于SINMAP模型的区域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估及模型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稳定态水文学理论与无限斜坡稳定性模型,构建分布式斜坡稳定性定量评估模型SINMAP,以坡体滑塌十分发育的陕西省略阳县为试验区,利用Grid DEM提取坡度、流向、地形湿度指数和有效汇水面积等流域地形水文数据,将GIS专题图、遥感数据等作为模型输入数据,获得地表斜坡稳定性分级专题图,实现滑坡危险性定量评估;将模型模拟结果与目前国内最具有权威性的中国县(市)地质灾害调查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两者在稳定性分级标准划分、滑坡点定性评价、滑坡危险性分区等方面都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和可比性,说明模型的模拟结果能够客观反映研究区地表滑坡危险性,对可能出现的滑坡具有一定的预测精度。因此,该模型的研究有望为定量分析区域滑坡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区域滑坡预测等工作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2019年2月17日,贵州省兴义市发生山体滑坡,由于事前采取了有效的监测预警与防范应对措施,没有导致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现场调查,一旦继续遭受强降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滑坡可能会变形滑动。基于现场调查,查明龙井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评价该滑坡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最后,根据滑坡推力计算结果,分别针对性的对滑坡的3个区提出工程防治措施:滑坡Ⅰ区稳固措施;滑坡Ⅱ区清危、稳固措施;滑坡Ⅲ区采取抗滑桩、截排水沟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13.
本区规模较大的崩塌、滑地和泥石流,多集中分布在雷波、马边、宜宾、高县、兴文、筠连和古蔺等县境内。 1.滑坡 目前,区内体积达上千万立方米的滑坡只见2处,一为雷波县金沙江左岸的牛滚凼滑坡,另一是猫儿山滑坡;体积100万—500万立方米的滑坡见有5处,如喜捷滑坡、  相似文献   

14.
基于GIS的长江三峡库区滑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利用GIS技术和统计方法,对三峡库区选定的研究区域(面积4539km2)滑坡空间分布和地形、地质等滑坡内部因子之间相关性进行统计计算。在建立地质、地形数据库等滑坡因子空间数据库和滑坡空间分布数据库(数据比例尺均为1∶10000)基础上,从地形数据库提取25m分辨率DEM,再派生出高程、高差、坡度、坡向、平面曲率、剖面曲率等地形影响因子;从地质数据库提取地层和岩性组合影响因子。将各个定性的因子按一定规则进行重分类、转换为25m分辨率的栅格数据格式,在GIS中进行地图代数运算、统计计算滑坡和各影响因子相关性。结果表明,滑坡分布和Q4、J1x,J1z、S岩性岩组;90m以下、90~135m和135~175m三个高程带;15~20m局部高差;10°~25°坡度;北、南和西北方向及-1~1曲率范围等影响因子相关性等级都大于1,为滑坡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类属。研究的结果是进行滑坡易发性评价的基础,可以指导库区滑坡灾害管理、土地利用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我们调查研究了西北地区半成岩灾害性滑坡。研究结果表明,灾害性滑坡的形成和高速原因涉及到滑坡的形成环境、滑面形成机制、滑带土剧滑时的性状以及势能释放性质等问题。现就滑面形成机制与滑坡高速成因间的关系作如下探讨。 一、滑坡形成环境 我国西北半干旱半成岩分布区频繁发生灾害性滑坡的区域地质环境,具有以下特点。 (一) 地层  相似文献   

16.
贵州雷山达地民族学校近十年来多次遭受特大暴雨天气伴随的滑坡险情,公路、水泥地表等开始发生开裂变形,而且变形速度有愈发加快的趋势,严重威胁滑坡提上千余名师生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详细勘查区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水文和岩土体工程地质等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测量和研究了滑坡边界及规模、变形特征和滑坡岩土体特征,识别出HP1和HP2两个松散层中型滑坡,属自然地质灾害,天然状态下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有整体失稳滑动的危险,防治工程为I级。并建议在滑坡前缘设置抗滑桩或挡土墙等进行整体支挡,在局部危险地段可采用预应力格构锚进行局部支护,在滑坡的外围设置截排水沟,以阻止滑坡外围水体向滑坡区内渗透汇集。  相似文献   

17.
丹巴县甲居滑坡复活机制及其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甲居滑坡为一个特大型堆积层古滑坡,因其位于四川省丹巴县甲居藏寨风景旅游区而广受关注.结合滑坡形成的地质环境条件,从滑坡形态、坡体结构、地表变形破坏发育特征等方面人手,对该典型堆积层滑坡进行了分析论述.研究表明,滑坡形成演化历史较为复杂,是一个多级多层滑动形成的非连续复合变形体,其变形复活与滑坡岩土结构、河流侵蚀和人类工程活动密切相关,滑坡具有长期间歇性蠕滑变形特征,以局部滑移为主,难以产生整体性变形破坏,进而为滑坡下一步的监测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基于GIS的澜沧江下游区滑坡灾害危险性分析   总被引:9,自引:6,他引:3  
闫满存  王光谦 《地理科学》2007,27(3):365-370
澜沧江流域是中国西南地区滑坡灾害较为严重的地区。对澜沧江下游区滑坡灾害及其控制因素分析,建立基于G IS的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模型,实现澜沧江下游区滑坡危险性区划,为该区滑坡灾害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等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9.
滑坡是广东省比较常见的地质灾害,此类地质灾害对滑坡体影响范围的群众、建筑物的生命财产安全构成严重威胁。本文以某典型特大型滑坡的治理设计实践,研究该滑坡的成因、类型,从安全、经济、施工等方面对治理方案选型进行了对比分析,介绍了该滑坡治理所采用的工程手段,供类似滑坡治理工程借鉴。  相似文献   

20.
浙江地处我国东南沿海,近几年频繁遭受泥石流等山地灾害的危害。由于所处地理地质和气候环境,发育的泥石流有其独特的地域特征。从泥石流的发育特征、形成过程等探讨了浙江泥石流形成的机理,分析了其成灾特点。结果表明,浙江省泥石流为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泥石流的形成机理及过程主要为:强降雨下滑坡、崩塌发生,持续强降雨使得滑坡、崩塌松散物流化从而形成泥石流。滑坡、崩塌转化型泥石流在流域特征上表现为形成区坡度大,易发滑坡、崩塌,水力条件充分等。泥石流灾害具有低频性、群发性、并发性、突发性、夜发性、危害大等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