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变形预测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滑坡是边坡被某些诱发因素激发失稳产生滑动的一种地质现象。它是地质灾害的主要类型,尤其以降雨滑坡数量最多,其中浅层滑坡分布最广。通过对降雨型浅层滑坡的变形进行分析,建立了基于功能原理的滑坡一维运动方程,并结合太沙基固结原理,研究滑坡运动过程中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揭示了滑坡从运动-停止的动力演化过程,构建了降雨型浅层滑坡的位移预测模型,并以都江堰塔子坪滑坡为例进行分析,通过mathmatic给出了滑坡运动的速率、位移与降雨量的量化关系式。  相似文献   

2.
地下水对滑坡岩土体通常产生物理化学及相关力学作用,这些作用能改变滑坡岩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力学状态和应力状态,使滑坡稳定性明显降低。因此,在滑坡治理中,地下水问题受到了研究人员的广泛重视。对于地下水与滑坡关系相关方面的研究,基本确定地下水对滑坡稳定性的影响分两种情况分析:饱和岩土体环境的滑坡稳定性分析、非饱和岩土体环境的滑坡稳定性分析。而地下水水位的变化往往是由降雨入渗引起的。  相似文献   

3.
节理控制的降雨入渗通道对黄土开挖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土节理控制着黄土开挖边坡地表径流的主要入渗通道,在降雨作用下黄土节理将逐步发育成大的入渗通道,加剧了黄土开挖边坡的破坏.通过野外现场地质调查,统计黄土开挖边坡的节理裂隙、入渗贯穿通道分布状况,得出不同开挖边坡高度的入渗通道间距与开挖边坡高度高斯拟合关系式;根据入渗通道分布关系式,概化建立降雨入渗通道的演化数值分析模型,利用岩土工程软件Flac3D模拟分析山西忻州河曲运煤大道黄土开挖边坡在降雨状况下入渗通道发育过程,分析了40mm/d、80mm/d、120mm/d三种降雨工况下降雨24h的入渗通道演化过程及开挖边坡破坏程度,以及降雨对黄土开挖边坡的影响;指出在降雨作用下入渗通道在坡高60m左右破坏严重,坡高高于此高度应注意入渗通道的剧烈扩展并加以防治.借用野外统计、调查结果概化建立入渗通道扩展演化数值模型,可以为工程地质条件相同黄土开挖边坡地区降雨作用下稳定破坏分析以及防治提供一种有效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4.
基于GIS的区域群发性降雨型滑坡时空预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滑坡灾害突出的雅安市雨城区为例,综合考虑降雨强度、前期降雨量及下垫面(地形、岩性、植被覆盖等)构建了基于GIS分析获取的易发指数+BP型神经网络时空预报模型。首先通过试验确定了模型的网络参数和网络结构,然后通过危险性区划图获取降雨型滑坡易发指数,并利用GIS的空间插值功能和雨量站数据获取相应降雨型滑坡的雨量数据,将量化后下垫面的易发指数和降雨数据作为神经元输入层数据。将模型应用于研究区,其中46个降雨型滑坡数据作为训练样本,10个降雨型滑坡数据作为检验样本,预测精度达到90%,显示该模型对于降雨型滑坡的时空预报精度较高。  相似文献   

5.
康县地质环境脆弱,堆积层滑坡较发育。滑坡稳定性直接影响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本文以甘肃省康县燕子河南岸某堆积层老滑坡为例,采用稳定性计算与SLOPE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分析暴雨工况下降雨入渗过程中坡体内位移及滑坡稳定性情况,为滑坡防治工作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相似文献   

6.
降雨入渗补给量在平原地区约占地下水总补给量的50~80%。本文采用人工降雨模拟试验的方法,从分析降雨入渗水分运动特点着手,寻求在不同的土壤和地下水埋深的条件下,入渗总量与降雨量、降雨强度以及土壤前期含水量等要素的关系,并根据蓄满入渗补给的原理,计算入渗总量中补给地下水的部分,同时,又将上述方法得出的结果与其它方法计算的结果及地下水动态资料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7.
本文介绍了歙县徽城镇紫阳村榨川组滑坡的工程地质勘察工作,分析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且提出了应急抢险治理方案,调查研究表明该滑坡为降雨诱发的牵引式滑坡,其治理以抗滑支档结合地表排水为主。  相似文献   

8.
青海湖湖东沙地不同沙丘降雨入渗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降雨入渗对干旱、半干旱区土壤水分的影响很大,降雨量、降雨强度、土壤前期含水量等要素都会影响水分的入渗过程。本文通过监测青海湖湖东沙地3种类型沙丘的土壤水分和降雨情况,对区内降雨特征以及不同要素对沙丘水分入渗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降雨量只有达到某一临界值才发生下渗,流动沙丘、固定沙丘、经治理(人工植被+麦草方格沙障)的流动沙丘发生下渗的临界降雨量分别为5.6 mm、1.6 mm、0.2 mm。水分累积入渗量随降雨量增大而增加,降雨量相同的情况下,入渗量大小表现为经治理的流动沙丘>固定沙丘>流动沙丘。当降雨量和土壤前期含水量相近时,入渗量随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加,尤其在小降雨事件下,降雨强度是影响入渗的关键因素,大降雨事件下降雨量则成为影响入渗的决定因素。降雨量和降雨强度相近的情况下,入渗量与土壤前期含水量呈负相关关系。随着降雨量增大,入渗水分全部消耗所需要的时间逐渐增加,尤其当降雨量大于10 mm时,入渗水分消耗所需时间将随着降雨量的增大迅速增加。  相似文献   

9.
长阳县土质滑坡频发,受勘查资金和专业技术人员的限制,滑坡调查评价工作滞后。论文对历年发生的152处土质滑坡统计分析,选取影响区内滑坡稳定性的4个主要因素,在鄂西山区I-D曲线研究基础上,以其中相对稳定的因子为常量,累计有效降雨量为变量,考虑地形坡度的条件下,进行函数模拟,建立起适合长阳县的降雨型土质滑坡的模型。选取2个典型土质滑坡,采用定性评估和FLAC3D软件定量计算,验证模型的可行性。降雨型土质滑坡模型成果简单易操作,可为当地防灾减灾工作提供一定的依据。  相似文献   

10.
以苏州绕城高速公路K19滑坡工程为例,对滑坡工程地质条件及特征、滑坡成因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滑坡受地形地貌和物质结构条件控制,受人为工程切坡和降雨诱发而形成的。最后,在确定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失稳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提出了进行滑坡防治的工程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里水石塘村猪仔狸岗滑坡发生于2005年6月,属于降雨诱发型顺层滑坡。自2008年至今,本单位一直对该滑坡点进行监测,本文通过野外调查及长期监测数据,详细研究了研究区的地质环境条件和滑坡特征,从而分析滑坡成因机制。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区暴雨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预测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5  
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暴雨又激发了新的滑坡和泥石流发生.为探讨汶川地震区暴雨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对比分析了日本关东大地震和台湾集集大地震后诱发滑坡和泥石流活动趋势,在此基础上,对汶川地震区未来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作了预测分析.同时,还讨论了估算不同强度降雨条件下滑坡面积和泥石流冲出量的方法.初步研究表明,汶川强震区至少在近10 a内,滑坡和泥石流活动趋势是强烈的,之后地质条件将逐渐趋于稳定.本研究选择了面积为5.9 km2的北川县城西侧斜坡为研究区,计算结果是如果一旦遭遇100 a一遇降雨,新增滑坡面积可达166.97 ×104 m2,约占整个研究区流域面积的28.3%.本研究还预测了魏家沟、苏家沟流域的不同频率降雨条件下的泥石流土砂产量,在100 a一遇降雨条件下,泥石流土砂产量分别达71.0×104 m3和49.2×104 m3.研究成果为进一步认识汶川地震区后续降雨作用诱发的滑坡泥石流活动趋势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甘肃省康县燕子河右岸某堆积层滑坡为例,采用稳定性计算与有限元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暴雨入渗条件下坡体位移明显增大、稳定性系数大幅降低等情况进行综合分析,为做好滑坡防治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蒋家沟泥石流源地的崩塌、滑坡、散流坡,在旱季与雨季不同时段,降雨入渗后的土壤含水状况观测,以及泉水季节性变化,详细分析了泥石流源地崩塌、滑坡、散流坡土体的应力应变特性对降雨的响应过程差异.在雨季滑坡临空面和滑坡体内的土体含水量分别为6.67%、4.8%,滑坡活动主要是通过前缘剪出口崩塌方式补给下方沟床.崩塌体由于土体结构极为松散,在雨季该土体含水量通常高达8.85%~16%,使其土体的抗剪强度(C、φ)处于极限应力状态,一旦遇到降雨浸润和冲刷,迅速触变液化,转化为高浓度泥石流的侵蚀产沙过程.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望谟县金鼎山滑坡的专项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查明了滑坡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基本特征,在此基础上分析滑坡的形成机理,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并且提出有效的防治措施,调查研究表明该滑坡为降雨诱发的牵引式滑坡,其治理以抗滑支档结合地表排水为主。  相似文献   

16.
降雨型滑坡预报中计算前期有效降雨量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许多地区,前期降雨条件对滑坡的发生有重大影响,前期有效降雨量是滑坡预报的一个重要参数。基于累积滑坡频度-降雨量分形关系导出了一种新的计算前期有效降雨量的方法。在这个方法中,降雨衰减系数是由给定区域内引发滑坡的累积降雨阀值随观测时段天数变化的标度指数所决定,滑坡前每天降雨对总有效雨量的贡献并非是独立的,前i天降雨的衰减过程与前i-1天的降雨相关联。  相似文献   

17.
长阳县地处鄂西山区,地形地质条件复杂,滑坡体数量众多,有限的财力无法满足地质灾害防治的要求.为科学合理的对滑坡进行防治,在分析长阳历年土质滑坡的地质资料基础上,选取滑坡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利用分形统计学,定量分析滑坡频率—规模、频率—降雨量的分形特征;选取典型滑坡,利用FLAC3D软件进行数值计算分析降雨对其稳定性影响,...  相似文献   

18.
以镇胜高速公路晴隆县K85线路建设中所诱发新滑坡为例,分析了古滑坡体发育特征和新滑坡成因特点,表明了古滑坡的地质特殊类型对公路建设的危害.研究结果表明,晴隆古滑坡具有地貌隐蔽性、岩性复杂多样和对环境改变响应敏感等特征,复活的新滑坡是在古滑坡的基础上受公路施工切坡和降雨诱发而形成的.在确定影响滑坡稳定的主要控制因素和失稳机理的基础上,分析和评价了不同工况条件下的稳定性,并根据古滑坡特殊地质条件,提出了进行分级开挖、逐级治理滑坡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9.
覆盖和耕作对黄土高原冬小麦土壤入渗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人工模拟降雨器对黄土高原冬小麦收获后6个耕作措施:不翻耕(NT),不翻耕 覆盖(NTC),浅翻耕(LT),浅翻耕 覆盖(LTC),深翻耕(DT),深翻耕 覆盖(DTC)处理下土壤的入渗进行了研究,测定了土壤表面结皮、粗糙度等指标因子。结果表明,在模拟降雨强度为66 mm/h的条件下,覆盖处理的稳定入渗率>60 mm/h,降雨开始的40 m in内,平均入渗量>93%;深翻耕(DT)的稳定入渗率(26.4 mm/h)是浅翻耕(LT)(13.0 mm/h)的2倍,是不翻耕(NT)(6.4 mm/h)的4.1倍,降雨历时20m in时,深翻耕(DT)和浅翻耕(LT)分别比不翻耕处理(NT)减少径流28%和7%,40 m in时,浅翻耕(LT)和不翻耕(NT)处理径流量相当,深翻耕(DT)比这两个处理减少径流30%左右,土壤翻耕后在前期能提高土壤的入渗率,表现出经长年耕作后土壤退化的强烈特征,是“耕地越深,入渗越快”观念的根源;地表结皮是影响降雨入渗的主要因素,覆盖等保护性耕作更有利于土壤入渗。  相似文献   

20.
四川德昌茨达“8·24”群发性滑坡型泥石流之地形条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08-24,四川省德昌县茨达乡暴发了群发性滑坡型泥石流,给当地居民生活和生产造成了严重的损失。此次群发性泥石流范围较小,地质和水文条件比较接近,由此认为地形条件是控制泥石流发育的关键因素。在分析地形条件对滑坡型泥石流形成的影响基础上,从其形成机理出发,选取研究区各沟谷流域面积A,沟床比降J,沟谷两侧斜坡25°~45°坡度所占百分比S等3个重要地形因子进行研究,对比相互关系,建立起此次泥石流暴发的临界曲线和综合地形因子G,G=S×(A/A0)0.15×J0.8,得出在地质和降雨条件都相近似的情况下,地形因子G越大,地形条件越好,越容易暴发泥石流。因此可用G因子划分区域内沟谷泥石流的易发等级,并为滑坡型泥石流的危险性评价和预警预报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