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甘肃枣子沟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枣子沟金矿为近年发现的大型金矿。矿床产于秦岭造山带三叠系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为一受岩脉、断裂、蚀变带控制的构造蚀变岩型金矿床,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控制。矿床地质和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岩浆期后中—低温热液。岩浆活动为成矿提供热动力和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2.
含金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成矿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省阜新市排山楼金矿床及含金剪切带型金矿床的研究成果进行对比,重新理顺了有关含金剪切带、含金剪切带型金矿床的概念和判别标准.提出了含金韧性或韧脆性剪切带是表壳岩、含金基底岩系形成期或同构造旋回变质变形期的特定产物,故可称之为含金同韧性剪切带.含金同韧性剪切带是一种含金流体的储集构造样式,其成矿作用需要进入浅层次的抬升、成矿流体的汇聚与成矿沉淀的过程.成矿作用过程的差异性(抬升速率不同)导致各种矿化类型的金矿的形成.  相似文献   

3.
甘肃省礼县李坝金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印飞 《地质与资源》2005,14(4):265-267,271
李坝金矿床产于泥盆系浅变质细碎屑岩中,为一破碎带构造蚀变岩型金矿.矿体严格受断裂破碎带挂制.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深部地层.成矿热液来源于大气降水、变质水和岩浆水.中川岩体为成矿提供了热动力条件.  相似文献   

4.
经与国内外造山型金矿成矿环境基本属性的类比,首次提出了黔东南地区新元古界浅变质岩系中的金矿可能属于造山型金矿,并处于造山型金矿床地壳连续模式中的浅成带、低绿片岩相的区域地质环境中。其主要依据有以下9个方面:①整体处于陆内碰撞型造山带的外带;②深部构造处于上地壳的幔坡带及幔坳区的过渡带;③容矿岩石变质程度较低,为低绿片岩相;④各级别成矿单元受不同级序构造逐级控制;⑤所见金矿一般受控于脆性剪切带,个别受控于脆-韧性剪切带;⑥金矿定位于造山型金矿床地壳连续模式中的浅成带、低绿片岩相的区域,主要为Au单元素富集成矿;⑦单个矿床内成矿元素具垂直分带弱、侧向分带较明显变化特征;⑧含矿流体一般具有富CO2、低盐度等特点;⑨金矿成矿作用期与加里东期变质作用同步或略为滞后。  相似文献   

5.
新洲金矿床的地质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彭少梅 《矿产与地质》1991,5(5):375-381
广东新洲金矿床产于褶皱式推覆构造外来系统——震旦系乐昌峡群变质地层之中.金矿床主要属碎裂石英脉型,次为蚀变糜棱岩型.成矿作用早期形成糜棱岩型金矿,为韧性剪切成矿期;晚期形成碎裂石英脉型金矿、属韧-脆性和脆性成矿期.成矿溶液为浅成中低温变质-混合岩化热液,成矿物质来源于震旦系,属褶皱式逆冲推覆-剪切带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6.
山东牟乳金矿带成矿演化机理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山东牟乳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东缘活化区。区内荆山群和胶东群变质绿岩建造是金矿化的矿源层。区内主要控矿构造为北北东、北东向构造。金矿床主要为含金硫化物石英脉型。成矿流体来源于地壳深部和后期大气降水的加入。对矿带成矿演化机理的研究表明,金矿形成经历了 3个阶段:①新太古至古、中元古代金初始矿源层形成阶段;②中元古代末期区域变质─混合岩化金再富集阶段和③燕山期构造─流体─金成矿作用阶段。  相似文献   

7.
黔西南和黔东南是贵州的两个主要产金地区,大部分金矿都产于浊积岩中。但黔西南的金矿主要是含金蚀变岩型(或称卡林型、微细浸染型),以不可见金为主;黔东南的金矿却是含金石英脉型,以明金为主。这两种金矿都产在造山带,赋矿围岩是浊积岩,区内岩浆侵入作用不显著,成矿受背斜与断裂控制,成矿温度不高,矿石物质成分基本一致。研究表明,产生不同类型矿化的原因主要在于:黔东南地区的容矿岩石是浅变质的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很少;而黔西南地区是未变质的富钙硅质碎屑岩,碳酸盐矿物多。前者形成石英脉型金矿床,后者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8.
西藏马攸木金矿床的矿床类型讨论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位于青藏高原西段的马攸木金矿床,是由西藏地热队于2001年新发现的岩金矿床。通过对马攸木金矿床开展的野外实地调查和初步的室内研究,结果表明:①马攸木金矿床产于绿片岩相以上的变质地体;②其成矿年龄约为(59·34±0·62)Ma,反映成矿作用发生于青藏高原碰撞造山的高峰期;③金矿体呈脉状产于超地壳断裂带附近的韧性剪切带内;④矿石类型主要为构造蚀变岩型和石英脉型,含金石英脉呈较为致密的块状,并未见在低温石英脉中常见的皮壳状、条带状等结构构造以及玉髓等低温矿物;⑤初步的石英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富CO2的低盐度NaCl-H2O流体,成矿温度介于240~280℃间,峰值为270℃;⑥初步的氢氧同位素资料表明,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与天水的混合产物。上述这些特征总体符合造山型金矿床的基本特征,因此认为马攸木金矿床可能属于造山型金矿床,而不是曾被认为的热泉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9.
大瑶山成矿带金矿成矿规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瑶山金矿成矿带位于广西东部,金矿化主要产于寒武系浅变质砂页岩、绢云母板岩中,加里东期中酸性岩浆岩与成矿有关.金矿床(点)主要为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体受断裂构造的直接控制.成矿带内金矿受区域网格状构造控制,金矿化表现出"三层楼"成矿规律.区内金的资源量预测为50~100 t.  相似文献   

10.
西秦岭地区是中国最重要的金矿矿集区之一,除产出少数夕卡岩型金矿床外,几乎所有的其他金矿床都可归并为造山型、卡林型和类卡林型3种类型。研究表明,西秦岭地区中生代花岗岩主要形成于中晚三叠世,而金矿成矿主要集中在晚三叠世,它们都是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碰撞导致的秦岭造山作用的产物。西秦岭地区造山型金矿床主要赋存在泥盆系和石炭系一套复杂的构造变形和区域变质的绿片岩相岩中,主要受北西西向脆韧性剪切带控制,成矿元素组合主要为Au-Ag。矿石中含有大量显微自然金、银金矿,明金可见。成矿流体主要为变质流体。由造山作用引起的强烈构造运动为成矿流体提供了运移通道,为矿质沉淀提供了有利的场所。虽然一些造山型金矿床与中酸性岩体相邻,但矿化与岩浆活动不具直接的成因关系。西秦岭地区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轻微变质的寒武系至三叠系沉积岩中,明显受地层、岩性和构造控制。金矿床中的金以超显微金和存在于含砷黄铁矿与毒砂晶格中的固溶体金为主。成矿元素组合为Au-As-Hg-Sb-Ba。成矿流体由早期形成的地层水被后期大气降水补给活化形成,也有部分岩浆水或变质水的加入。在伸展背景下大气降水通过循环演化形成了较浅层次的流体系统,导致Au等成矿元素发生沉淀而形成浸染状矿石。西秦岭地区类卡林型金矿床主要产于浅变质沉积岩建造中,受脆韧性剪切带的控制,并形成于花岗岩岩体附近。与造山型、卡林型金矿床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与同时期的岩浆活动有密切的成因关系。矿石中存在显微自然金,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含砷黄铁矿和碲化物。成矿热液主要是岩浆水与变质水、建造水的混合流体。与造山型金矿床类似,流体不混溶导致类卡林型金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11.
新疆地壳结构和演化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刘训 《地学前缘》2006,13(6):111-117
以新疆独山子-泉水沟地学断面的资料为主,讨论了泉水沟-阿勒泰剖面的地壳结构主要特征。它们不仅在地表形成了三山两盆的盆山结构面貌,而且在深部的地壳结构上也有明显的不同。进而我们认识到以天山和祁连山为代表的中国西北的主要山系在地质历史上虽然属于不同时期的造山带,但真正形成现代的盆山结构是新生代以来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特别是天山地区,新生代以来的造山活动和古生代时期有明显的不同,也和高原南侧喜马拉雅山的新生代造山作用不同,我们称之为“天山型造山运动和天山型造山带”。  相似文献   

12.
隆务峡蛇绿岩位于青海省同仁县,大地构造位置处于西秦岭和南祁连造山带的结合部位。蛇绿岩年代学对于研究造山带构造演化和恢复古洋-陆板块构造格局至关重要。对隆务峡蛇绿岩中的辉长岩进行了LA-ICP-MS锆石U-Pb定年,206Pb/238U加权平均年龄为250.1Ma±2.2Ma(MSWD=0.7),代表了辉长岩的结晶年龄,表明隆务峡蛇绿岩是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西秦岭与南祁连之间古洋盆扩张过程中岩浆活动的产物。而呈岩株侵入到蛇绿岩中的花岗闪长岩的年龄(244Ma±1.4Ma)晚于蛇绿岩中辉长岩的年龄,但早于区域上大量存在的印支期花岗岩,可能记录了蛇绿岩的侵位时代。  相似文献   

13.
新疆萨热阔布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研究及矿床成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疆萨热阔布金矿床位于阿尔泰造山带南缘克兰火山-沉积盆地内,矿体呈脉状产于康布铁堡组上亚组地层中(D1k2)。不同成矿阶段石英脉中广泛发育流体包裹体,可划分为H2O-CO2包裹体(C型)、纯CO2包裹体(PC型)、水溶液包裹体(W型)及含子矿物多相包裹体(S型)四类。测温结果显示,成矿早阶段主要发育C型和PC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271~446℃,流体盐度介于5.9%~8.4%NaCleqv之间;中阶段主要发育C、PC、W和S型包裹体,均一温度低于早阶段,为236~374℃,流体盐度介于4.8%~15.0%NaCleqv之间;晚阶段主要发育W型包裹体,均一温度范围为139~264℃,流体盐度介于1.1%~6.9%NaCleqv之间。对成矿压力和深度的估算表明,成矿压力为90~330MPa,成矿深度为9~12km。综上所述,萨热阔布金矿成矿流体具有富CO2、中低盐度的变质流体特征,流体沸腾导致了成矿物质的沉淀。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萨热阔布金矿床属于造山型金矿床。  相似文献   

14.
青海东昆仑复合造山过程及典型造山型金矿地质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青海东昆仑是中国又一个重要的、极富潜力的金属成矿带。文章对区域地质构造环境与演化及典型金矿床地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并对区域金成矿作用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东昆仑是一个具有复杂演化历史的多旋回复合造山带,其中产出的金矿床不仅具有相似的基本地质特征,而且与早古生代和晚古生代一早中生代复合造山过程有密切的成因联系,并在产出构造环境、矿体特征、控矿构造、围岩蚀变、矿物组成和元素组合等方面与一般造山型金矿床极为相似,因此,应属典型的造山型金矿床。硫、铅同位素显示成矿物质为少量地幔与围岩地层混合的产物,金矿床主成矿时代对应于区域晚华力西一印支造山作用的晚期,流体不混溶是该区流体演化和成矿流体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5.
由基底片麻岩(内核)、剥离断层(接合面)及滑覆层状岩系(外壳)构成的佛坪穹隆构造,从其岩石组成、早期的运动学特征、变质变形改造和同位素测年资料综合分析,表明佛坪穹隆可能形成于印支期的主造山期前,并受印支期主造山期褶皱变形和燕山期逆冲、走滑作用的叠加改造。它经历了中元古代—前印支期隆-滑构造形成阶段,而与造山后期变质核杂岩明显不同,在造山带构造演化中具有重要意义。隆-滑构造发生的深部背景是造山带岩石圈垂向加积增生作用。该穹隆突出而重要地参与了秦岭造山带的形成与演化,具有重要的大陆动力学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大别造山带侵入岩出露面积占该区总面积的50%左右,不同时代的侵入岩是重塑造山带演化历史的窗口。报道了新编绘的《大别造山带及邻区侵入岩地质图(1:50万)》的编制过程及其意义。该图反映了大别造山带侵入岩的空间分布、侵位时代、岩石类型和地球化学特征。同时,为了方便查阅,对出露的侵入岩体进行了编号。研究表明.大别造山带及邻区的侵入岩侵位时代以早白垩世为主,并有少量晚侏罗世、新元古代和早古生代岩体。新元古代岩体主要呈岩株状产出于南大别和西大别红安地区,北淮阳地区亦有少量分布;早古生代侵入岩类规模较小,主要于奥陶纪一志留纪时期侵位,分别呈带状分布于造山带的南北两侧.形成双岩浆带;晚侏罗世岩体主要分布在大别山以南的长江中下游地区:早白垩世侵入岩类分布广泛,面积约占整个大别造山带的47%.认为晚中生代岩浆活动与太平洋板块同期向北西方向的俯冲和随后的伸展事件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7.
造山的高原——青藏高原巨型造山拼贴体和造山类型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青藏高原是一个巨型碰撞造山拼贴体,它的形成与始特提斯、古特提斯和新特提斯洋盆的先后开启、消减、闭合以及古大陆的裂解、诸地体的移动、会聚和拼合有关。造山类型形成于不同时期海(洋)盆俯冲、地体碰撞和陆内会聚的不同阶段。多地体/多岛弧/多弧前海的构架表明,诸多的俯冲型山链可以产生在地体边界的活动陆缘一侧,古特提斯南、北两洋盆的双向俯冲构筑了双向俯冲型山链;碰撞型山链由于地体边界与块体驱动方向的几何学关系形成“正向碰撞型”和“斜向碰撞型”造山类型。“斜向碰撞型山链”与走滑断裂的形成、规模及其运动学直接相关。50~60Ma印度/亚洲碰撞不仅形成青藏高原造山拼贴体的最后成员———喜马拉雅山链,而且在拼贴体的北缘由于陆内俯冲作用使早期形成的山链在整修后又一次崛起。青藏高原的周缘山链铸成屏障与外侧的克拉通相隔。青藏高原巨型碰撞造山拼贴体的形成是亚洲大陆自北往南的增生和造山迁移的生长结果,其所反映的活动长期性、非原地性、俯冲/碰撞/陆内造山类型的多样性、碰撞造山的多期性以及造山的复合叠置性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复合山链(或造山拼贴体)来得复杂、多彩。  相似文献   

18.
Tectonically the Dabie orogenic belt consists mainly of the Dabieshan Yanshanian uplifted zone and the Beihuaiyang Variscan-Indosinian folding zone. In the north boundary adjoining the North China Block, there are an Early Palaeozoic ophiolitic mixtite belt and the Hefei Mesozoic-Cenozoic faulted basin which overlaps on the suture belt. In the south of Dabie orogen, there is a secondary tectonic unit called Foreland thrust-faulted structural zone which was mainly formed by th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s during Mesozoic era. The study shows that the Dabie Block is a part of mid-late Proterozoic palaeo-island arc at the north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During Caledonian period, as a submerged uplift at the northen continental margin of Yangtze Block, the Dabie Block collided with the early Palaeozoic palaeo-island arc at the south margin of North China Block, resulting in the convergence of the North and South China Blocks and the disappearance of oceanic crust. Since then,large-scale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s were followed. Dabie Orogenic Belt is the product of overlapping of Yangtze Block, Dabie Block and North China Block under the mechanism of intracontinental subduction. Indosinian period is the period of chief deformation and high pressure dynamic metamorphism for Dabie Block, and Yanshan period is the main orogenic period in which the remelting of crust caused by basement shearing resulted in large scale thermometamorphism. The present tectonic framework of the orogen was finally formed by the rapid uplifting of the Dabieshan mountains and gliding southwards, which result in the developing of thrust belt on south side and the extensional tectonic movement on north side.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重磁资料的数据处理和反演、天然地震震源的统计以及深断裂与火山活动关系的研究提出:佳木斯地体与两侧的造山带有着截然不同的地壳物质组成和构造类型,晚白垩世以来,其深部构造活动性较两侧更强。  相似文献   

20.
桐柏蔡家凹岩片内寒武纪高肌虫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仁杰  舒德干 《地质论评》2000,46(3):225-234
本文描述了河南桐柏西北部蔡家凹大理岩岩丰富的高肌虫化石Tongbaiella xinjiensis gen.et sp.nov.、Xianzheella henanensis sp.nov.和Mononotella cf.chuanshanensis Huo etShu及小壳化石Conotheca sp.共有4属4种。据此确定含化石地层为寒武系,属浅海沉积环境。该生物群的发现为解决桐柏大别造山带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