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在的学生对教学依赖的成分很大,教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似乎是理所应当的。古人云“有其父必有其子”,足见父母亲身范教育的深刻影响。做一下迁移,也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教出什么样的学生。很多教师总是抱怨学生学习缺乏主动、缺乏好的学习习惯、缺乏感恩之心等等,其实,应该问一下,学生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呢?  相似文献   

2.
循循善诱,是古人的教学方式,也是我们现在很多教师的不二法宝,因此还产生了“引导式教学法”,这种学说认为,作为教师,要善于“教”,更要善于“导”,教师可以根据学生较为熟悉的事物入手,或者是精心设计好问题,一环扣一环,层层剖析,步步深入,进而完成整个教学任务。  相似文献   

3.
南京于世华老师的《从“雕版”到“活字”:“用教材教”另解》一文的题意是“教教材”就像雕版印刷,教材好比雕版,教出来的学生只是一个模子印出来的,“用教材教”就像活字印刷,教材好比字库,教师引导学生使用,学生可以创造出个性化的作品。而笔者写这篇文章是自己第三次教这个教材了。  相似文献   

4.
陈小明  蔡婷婷 《地理教学》2006,(11):24-24,25,26
新课程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是辅导者;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因此在设计“黄土高原地区”这一节教学时,可将教材中的内容分成五块内容,分别由5个“W”(what,where,when & who,why)和1个“H”(how)来引导,每一块教学内容尤其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启发学生的地理思维。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的核心无乎教学内容的学科逻辑“教什么”才“有地理课要教给学生能够发展有用的地理”。就为考试而死记的细节以的记忆,将学到的知识才“有用”,二是“怎么教”才“有效”。前者关们耳熟能详的话语,但不是所有的知识都有力量。这才是有力量的知识,才是真正的“教对学生终身“在你丢失你的课本,焚毁你的听课笔记,忘记你效的学习,是学生能抛弃自己的课本、笔记和琐细智慧的教育,才是最高境界的教育”。  相似文献   

6.
《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2022年版)》新增了“教学提示”模块,强化了“怎么教”的具体指导。本文对“教学提示”进行文本分析,从坚持核心素养导向的教育理念、注重基于真实世界的教学情境创设、以实践为中心的育人方式转变等方面解析了其教育意蕴,从领会、解构和创生三个层次进一步为地理教师使用“教学提示”提供建议。  相似文献   

7.
自走进地理课堂的第一天起,有两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中学地理教学该教什么?怎么教?”  相似文献   

8.
陈霞 《地理教学》2007,(3):43-44
教法的本质就是学法,教是为了不教,为“学”引路、架桥、导航。那么,怎样让学生不仅得到了“鱼”,而且得到了“渔”呢?下面以“工业的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为例说明,基本教学程序如下:  相似文献   

9.
中学地理“学案教学”实践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黎亚平 《地理教学》2000,(12):31-32
学案教学的哲学依据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内因和外因的关系。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而不是事物的外部,“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双边活动,教是变化的条件,是外因,学是变化的根据,是内因,教要通过学起作用。  相似文献   

10.
有一年,乾隆皇帝回盛京,去沈阳祭祖。他路过新民县时,听说于家店的于老板很有文才,工于诗词联对儿,而且乐善好施,人称“于善人”。心想:怎么没人说我皇上怎么怎么好呢。乾隆越想越不服气,哼,我何不  相似文献   

11.
新一轮课改中,“用教材教”的教材观正在逐步为广大教师所接受。“用教材教”是针对“教教材”而言的,亦被称为“教材的二度开发”。从教学层面讲,教材的二度开发须经过“认识教材”→“理解教材”→“活用教材”三大步的跨越。  相似文献   

12.
教材是地理知识和能力的重要载体之一。新课程实施以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认可,但如何“用教材教”却并未解决,结合一年的中图版实验地理教材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3.
美国心理学家诺曼曾指出:“很奇怪.我们要学生学习,却很少教他们怎么学;我们要学生解决问趣,却又难得教他们如何解决问题。同样.有时我们要求学生记住很多东西,但又不教给学生记忆的技巧.现在是我们弥补这个缺陷的时候了,我们应该发展一些训练学习、问题解决和记忆能力的手段。”本文就地理学习中的记忆心理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是地理教师与学生双方共同完成“教”与“学”两个子过程的过程,其完成程度如何,长期以来是以各类地理考试成绩作为衡量的最主要标准。  相似文献   

15.
徐伟军 《地理教学》2012,(11):34-35
“互动-生成教学模式”是指实施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教”和学生“学”两个过程互相作用的整体性动态过程。其内涵表现为教师的主导施教和学生的主体认识相辅相成的课堂活动过程,即“教”和“学”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有序发展,不断生成的整体性活动。互动式教学呈现一种开放状态,其交互形式如下图所示:  相似文献   

16.
关于建立“中学地理学习学”的思考伍恒发(龙岩市第一中学)一、问题的提出为什么要建立“中学地理学习学”?一句话,这是科教兴国的需要。具体地说,就是深化地理教改、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需要。四化建设需要人才,人才需要教育。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教...  相似文献   

17.
柯旺花 《地理教学》2012,(15):29-31
一、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设计基本理念:以导学稿为载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遵循“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的原则,构建“生本高效”的初中地理课堂。  相似文献   

18.
廖苗  李树民 《地理教学》2023,(20):21-25
循证教育是实现教、学、评有效衔接的主要方式,是落实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重要措施。本文以“自然灾害”为例,让学生以“研究者”视角进行循证学习,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让教学真实地发生在学生身上。本文通过搭建学习评价工具、描述灾害地理教育行为表现和开展核心素养发展过程性评价,真正落实课堂的教书与育人功能。  相似文献   

19.
白玲 《地理教学》2011,(9):7-10
一、地理“活动”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机械照搬“活动”的多,深入理解“活动”案例功能的少尽管课程改革实施已经多年,教师们对“用教材教”也已经耳熟能详,但受惯性的传统教学思想影响,一些教师在新课程教学中还常常将地理教材奉为“圣旨”,对教学内容不敢越雷池一步,对如何“用教科书教”还存在着某些困惑。一方面,机械照搬和使用教材中“活动”栏目所提供的案例,不考虑“活动”内容是否适用  相似文献   

20.
“明明是个别墅楼盘,怎么能以公园命名呢?让我们全家白跑一趟,浪费时间不说,还被家人埋怨一顿。”日前,记者接到南京张先生的电话,他说起自己在扬州旅游时遇到的一件尴尬事。张先生一家驾车到扬州旅游,在通往该市著名景区瘦西湖的路上,不经意看见一块高竖在路旁的广告牌, 上面赫然写着“海德公园”四个大字。全家游完瘦西湖和附近的景点后意犹未尽,张先生想到了路上所见的“海德公园”,和家人一商量,都想去看看,儿子兴奋地说: “名字这么前卫, 肯定有特色。”找到“公园”没费什么周折,但眼前这座“公园”却让张先生哭笑不得,原来这里只是一个别墅区。开发商富有“想像力”的命名与张先生开了个玩笑。张先生打电话向记者反映了这个情况,他觉得楼盘怎么能以公园来命名呢?这以后在地图上标出来还不乱了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