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新疆磁海铁(钴)矿床次火山热液成矿学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3  
磁海铁(钴)矿床颇具特色,以“石榴石-透辉石-磁铁矿”为基本矿石建造;成矿作用发生在早二叠世北山裂陷作用和火成活动晚期,以基性次火山岩浆期后富铁流体的(交代)充填为成矿方式,矿体产于辉绿岩体原生裂隙系统;成矿流体的化学演化具有典型(火山)岩浆期后热深演化特点,形成了一系列热液蚀变其中石榴石透辉石岩有别于传统理解的“夕卡岩”;成矿物质源于碱性玄武岩浆,基性次火山岩浆多次脉动式入侵是矿床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新疆北山裂谷构造带,呈北东东—北西西向展布,是在塔里木地块太古界、元古界的基础上开裂演化而成,总体呈两地块夹裂谷的构造格局,经历了∈、O-S、C-P三次大规模的裂开与闭合、由南向北迁移的演化模式。在该裂谷带晚古生代沉积盖层中分布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金矿(点),并划分了多个Au成矿亚带。本文所论为新疆北山晚古生代金(铜)Ⅴ级成矿带金矿的成矿规律。根据赋矿岩系划分为6类,矿石建造划分为四类,分别为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破碎蚀变岩型 石英脉型、中酸性岩浆热液型,以石英脉 破碎蚀变岩型为主。控矿因素为沉积建造(火山岩—碎屑岩及炭质岩系)、韧—脆性断裂、岩浆岩等;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山期,成矿作用与各期构造活动同步或准同步。  相似文献   

3.
新疆北山裂谷构造带,呈北东东—北西西向展布,是在塔里木地块太古界、元古界的基础上开裂演化而成,总体呈两地块夹裂谷的构造格局,经历了-C、O—S、C—P3次大规模的裂开与闭合、由南向北迁移的演化模式。在该裂谷带晚古生代沉积盖层中分布着一系列不同类型的金矿(点),并划分了多个Au成矿亚带。笔者所论为新疆北山晚古生代金(铜)级成矿带金矿的成矿规律。根据赋矿岩系划分为6类,矿石建造划分为4类,分别为石英脉型、破碎蚀变岩型、破碎蚀变岩型 石英脉型、中酸性岩浆热液型,以石英脉 破碎蚀变岩型为主。控矿因素为沉积建造(火山岩-碎屑岩及碳质岩系)、韧-脆性断裂、岩浆岩等;成矿时代为华力西晚期、印支期、燕山期和喜马拉雅期,成矿作用与各期构造活动同步或准同步。  相似文献   

4.
崔惠文 《地质与资源》1996,5(4):306-314
甘肃北山地区古生代处于塔里木、哈萨克斯坦与西伯利亚三大板块聚合部位。晚古生代(D2-D2)形成岛弧带和弧后盆地,之后又处于板内构造演化时期,石炭纪-二叠纪有拉张-闭合构造运动,形成规模较大的火山喷发活动和岩浆侵入作用,对金矿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本区划分出4条张裂带,每条张裂带控制着金矿床(点)的分布。从金矿成矿构造环境,成矿机制及矿床地质特征分析,本区金矿床属于海相火山岩型金矿。  相似文献   

5.
北山北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北山地区主体属塔里木板块的北缘,其内部可划分出北、中、南三个构造带.北带主体为加里东期岛弧带.北山地区于古生代经历了弧一盆体制及裂陷槽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壳形成阶段、加里东期岛弧及陆缘裂陷一闭合阶段、海西期岛弧期后构造一岩浆活动及陆壳再次裂陷一闭合阶段和中、新生代差异断块升降阶段.  相似文献   

6.
北山北带地质构造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甘肃北山地区主体属塔里木板块的北缘其内部可划分出北、中、南三个构造带,北带主体为加里东期岛弧带,北山地区于古生代经历了弧-盆体制及裂陷槽的活动大陆边缘的发展,总体上经历了前寒武纪古陆形成阶段,加里东期岛弧及陆缘裂陷-闭合阶段,海西期岛弧期后构造-岩浆活动及陆壳再次裂陷-闭合阶段和中、新生代差异断块升降阶段。  相似文献   

7.
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武夷山成矿带地质构造演化和岩浆活动为主线,将武夷成矿带分为元古代、古生代和中生代三大成矿期及相应的赋矿地层系统,划分为七个成矿系列:即晋宁裂谷期海底火山喷流型块状硫化物矿床成矿系列;加里东块体拼合期金铜钼矿床成矿系列;海西裂陷扩张期铁铜锰矿床成矿系列;早燕山裂陷扩张期铜银铅锌锑矿床成矿系列;早燕山地壳重熔期钨锡铋钼铌钽和稀土矿床成矿系列;晚燕山底侵伸展期铁铜铅锌矿床成矿系列;晚燕山大陆扩张裂解期铜金银铀矿床成矿系列。根据地质构造演化、岩浆活动,成矿系列和代表性矿床等特征,提出了武夷山成矿带构造-岩浆-成矿作用与演化的事件格架。  相似文献   

8.
位于华北克拉通东南缘的胶东地区深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已成为全球第三大金成矿区。玲珑金矿田是胶东石英脉型金矿的典型产地,也是我国最早勘查开发金矿的地区之一,近年来在该区深部探明的蚀变岩型金矿资源量已超过以往探明的石英脉型金矿。但对深部矿体的空间分布以及石英脉型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还缺乏系统的认识。本文较详细分析了玲珑金矿田的矿床特征及深部变化,综述了矿床地球化学特征和成矿时代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断裂与成矿的关系、石英脉型金矿与蚀变岩型金矿的关系和矿床成因机制。研究发现,蚀变岩型金矿受总体缓倾斜的主断裂控制,石英脉型金矿赋存于主断裂下盘的陡倾张裂隙中。以往认为的多个蚀变岩型矿床实际是同一个金资源量近600 t的巨型金矿床,矿床在垂向2500 m范围内形成3个矿化富集带。其Ⅰ- 2号主矿体埋深44~2333 m,控制最大走向长4750 m,最大倾斜深2430 m,矿体平均厚度11. 50 m,矿石平均品位3. 15 g/t。综合前人研究结果认为:金矿化发生于约120 Ma。成矿流体为中—高温、低盐度、还原条件H2O- CO2- NaCl±CH4体系热液,H- O同位素组成大部分投点于岩浆水与大气降水线之间,矿石的S、Pb同位素特征与赋矿围岩相似,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下地壳,有少量幔源组分贡献。研究发现,大型蚀变岩型金矿体主要赋存于断裂倾角变化部位构成阶梯成矿模式,其原因是断裂倾角变化引起流体压力波动造成金质沉淀;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的矿体特征有明显区别,后者矿体倾角缓、规模大,矿石平均品位低,矿石中金属硫化物含量少(平均S含量约是前者的1/3),金矿物粒度细,金矿物的赋存状态以晶隙金为主(前者主要为包体金);二者的地球化学特征略有差异,后者成矿期的流体包裹体类型较为单一、盐度和温度相对较低,石英脉型矿石的H- O同位素投点位置更接近于岩浆水,蚀变岩型金矿偏向于大气降水,石英脉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胶东岩群相似,而蚀变岩型矿石的S同位素特征与晚中生代岩浆岩更接近。这些差异说明,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是同一成矿事件不同成矿方式和不同构造位置的产物。综合分析认为,胶东地区的大规模壳幔混合源岩浆活动,为成矿流体活动提供了热动力条件、运移通道和部分流体来源;岩浆快速隆升引发地壳浅部产生拆离断层和相关张裂构造,为流体聚集、成矿提供了有利空间。  相似文献   

9.
河台金矿由蚀变糜棱岩型和石英脉型二类金矿组成。地质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石英脉型金矿形成早于韧性剪切变形,与海西-印支期深熔岩浆活动有关;蚀变糜棱岩型金矿则与燕山晚期岩浆活动有关,主体成矿晚于糜棱岩期,并继承和叠加了早期石英脉型金矿。金矿床成矿温度为中温,成矿深度为2-3km,矿质具围岩和基底双重来源。  相似文献   

10.
胶东金矿成矿模式   总被引:14,自引:4,他引:10  
胶东是全球三大金矿集区之一,深入研究其成矿模式对于正确认识胶东金矿类型并指导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文章通过系统总结胶东金矿控矿构造特征与型式、构造与矿体的耦合关系、岩浆活动与金矿化的关系及其他成矿地质因素,在分析不同类型和不同层次金矿赋矿规律、成矿机制的基础上,分别建立了破碎带蚀变岩型金矿、石英脉型金矿、胶西北金矿和深部金矿成矿模式。综合分析后,提出了胶东金矿热隆-伸展成矿模式,其要义是:早白垩世,由于板块俯冲、回撤,诱发壳幔相互作用,产生大规模岩浆活动,引起广泛的流体活动;同时,地壳拉张和岩浆隆升,形成花岗岩穹窿-伸展构造,出现大量铲式断层、拆离断层等。与岩浆活动有关的高强度含矿流体活动和交代蚀变作用是胶东金矿大规模集中产出的基础条件,地壳快速隆升引起强烈减压、降温是大量金质从流体中析出、沉淀的重要原因,伸展构造则为大规模金成矿提供了充足的空间。  相似文献   

11.
甘肃金矿成矿规律和成矿区带的划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甘肃地域广阔,北山、祁连、秦岭造山带都经历了长期而复杂的地质构造演化,形成了众多不同背景、不同类型、不同特征、不同规模的金矿床。甘肃金矿受特定的地层、岩性及岩浆、构造、变质作用的控制,可划分为北山(北山北带和南带成矿带)、祁连(带)、西秦岭(北秦岭、中秦岭、南秦岭成矿带)和摩天岭4个成矿区7个岩金成矿带。  相似文献   

12.
甘肃北山地区是古亚洲成矿域重要的组成部分,包含了两个(即准噶尔成矿省、塔里木成矿省)金、铜、铅、锌、钨、钼、铷、铁等重要成矿省,目前已发现重要矿产地289余处,成矿时段以华力西期为主。本文通过对甘肃北山地区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在时空上的联系性、矿产预测类型、成矿作用演化的综合研究,简要介绍了Ⅳ级成矿亚带地质矿产特征;重点讨论了区域成矿控制因素;并归纳总结了矿产预测类型,概述了区域成矿的时空演化规律。以期为矿产勘查和地质大调查工作部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东天山大地构造演化的成矿示踪   总被引:54,自引:7,他引:5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床是大地构造演化的重要指示标志,矿床特征和时空分布格局为重建东天山地区大地构造演化提供了新的制约。研究表明,夹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的东天山古生代造山带,在空间上可分为吐哈盆地南缘铜矿带(北带)、康古尔金矿带(中带)和阿齐山—雅满苏铁(铜)-银多金属矿带(南带)3个不同的构造-地层(岩浆)-成矿带。在时间上东天山造山带具有明显的三阶段演化性:(1)吐哈盆地南缘奥陶—泥盆纪为活动大陆边缘,形成了包括VMS型铜锌矿床和斑岩型铜矿床在内的古陆缘成矿系统;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初古洋壳向北俯冲关闭,中天山地块增生拼贴到吐哈地块(属哈萨克斯坦—准噶尔板块组成部分)南缘。(2)早石炭世(维宪期)沿康古尔缝合带再次拉张,形成石炭纪裂陷槽火山-沉积岩系及相应的层控成矿系统(VMS型铜锌矿床、火山岩型铁(铜)矿床、自然铜矿床),裂陷槽封闭过程中发育了夕卡岩型银多金属矿床。(3)早二叠世形成与幔源岩浆底侵作用有关、跨构造单元发育的铜镍硫化物成矿系统和与剪切活动有关的金矿床。依据上述认识,对东天山地区的矿产勘查提出了新建议。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额济纳旗半岛山金锑矿区位于北山成矿带南带,宏观上具有寻找中—大型金矿的潜力。运用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综合找矿方法进行分析,认为半岛山金锑矿区矿源层为长城系古硐井群下岩性组变质岩系,矿(化)体分布于脆-韧性构造控制的蚀变带内,区内石英细网脉或大脉发育,后期多次的变形变质作用叠加改造,使金进一步富集成矿,具典型造山型金矿特征,成矿潜力很大。对该区成矿特征研究既可指导下一步找矿方向,同时也可为在北山南带韧性剪切带内寻找同类型矿产开拓思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5.
拾金坡—金场沟金成矿带是北山地区最重要的金成矿带之一,成矿带内已发现金矿化线索38处,中小型金矿床9处,均与中酸性岩浆岩有关,主要成矿类型有岩浆热液型和矽卡岩型,其中岩浆热液型金矿是成矿带最主要的成矿类型。优选拾金坡金矿床和金场沟金矿床作为拾金坡式金矿的典型矿床,通过分析矿床的成矿地质环境、矿体特征、矿床成因和成矿模式等,建立了成矿带区域成矿模式。成矿模式的建立,将有助于促进对矿床成矿规律的认识,明确该成矿带金矿找矿方向。  相似文献   

16.
文章通过潜力评价成果汇总和综合分析,结合找矿新理论和该区找矿新进展,重新划定(修定)了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的边界。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位于西伯利亚板块和塔里木板块之间,在漫长的地质构造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多次裂解、拼合、造山等构造运动,相应地发生过多期、多阶段的成矿作用,致使此带形成了众多不同矿种、不同类型的矿床,是矿产勘查突破的有利区带。作者从研究区构造演化历史出发,分析了该带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结合带内最新的找矿进展,修订了东天山-北山Cu-Ni-Au-Pb-Zn重点成矿带的成矿谱系,深化了对本成矿带的成矿规律认识;新一轮矿产资源潜力评价证实,带内仍然具有极大的资源潜力,在此基础上,在本带划分了19个远景区,其中9个为重点远景区,10个为一般远景区;提出了带内可能发现新矿床类型(如:砂岩型铀矿、斑岩型金矿等)和新矿种(如稀有稀散金属等);建议本带下一步勘查部署的主攻矿种为Ni、Cu、Mo、Au、W,兼顾Pb、Zn、Ag、Fe和Mn;建议本带主攻类型为基性-超基性岩型镍铜矿、斑岩型铜(钼、金)矿、破碎蚀变岩型金矿、碳酸盐岩-细碎屑岩型铅锌银多金属矿、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矽卡岩型银矿以及沉积型锰矿等。该项工作对指导本成矿带下一步矿产勘查部署工作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杨永春 《地质与勘探》2017,53(4):715-730
马鬃山公婆泉东金矿地球化学景观属于甘肃北山干旱荒漠戈壁残山区,通过1∶1万土壤测量,笔者利用地质和数学分析方法,对成矿及伴生元素组合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圈定了单元素异常和综合异常。对成矿前景较好的3处综合异常,采用1∶1000地化剖面、1∶2000地质草测、槽探、钻探等手段进行了查证,新发现金矿(化)体多条,实现了找矿突破。充分证实土壤测量在甘肃北山干旱荒漠戈壁残山区进行地质找矿的有效性,为该区地质找矿提供了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针对中国近年来金矿床学领域研究工作,综合讨论了金矿床成矿学理论研究方面的主要进展。它们集中体现在①大型一超大型金矿床;②区域成矿学与成矿系统;③造山带成矿与造山型金矿:从俯冲(增生)造山到碰撞造山成矿的显著发展;④成矿系列、成矿谱系到成矿体系研究;⑤热点、地幔柱及其多级演化:从边缘成矿到板内成矿;⑥成矿时代:从模糊到精确;⑦现代金矿成矿的实时模型;⑧从板块构造演化、超越板块构造到成矿地球动力学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19.
基于金矿成矿地球动力学环境以及矿床基本地质特征等,将中国金矿床类型归纳为11 类,其中以构造破碎带蚀变岩型、中深成侵入岩体内及其外接触带型、卡林-似卡林型、浅变质碎屑岩中热液型、陆相火山岩型等为主要找矿类型;成矿年代以中生代、新生代为主。在中国Ⅲ级成矿区带划分基础上,总结研究大地构造单元、地质演化、成矿地质条件、空间分布特征、金矿类型、区域成矿要素、资源量等,初步厘定42 个金矿集区,其空间呈集中分布特征。根据金矿勘查单位面积的钻探数量,初步将中国金矿集区划分为高、中、低工作程度区,高程度区主要分布在中东部地区;除砂金矿外,中国88.12%的岩金(伴生金) 矿探矿深度在500 m 以上,说明探矿钻探验证偏少、偏浅。文章还探讨了中国金矿集区资源找矿潜力,提出了勘查找矿方向和建议,指出中东部老矿山深部、外围和西部金矿集区特别是位于新疆、青海、西藏等地区的,是未来找矿潜力重点区域,未查明资源储量巨大。  相似文献   

20.
大青山地区碎屑岩型金矿控矿系统表现为:古元古代大陆裂陷槽构造环境为金矿成矿提供背景条件(物质场、能量场、空间场),该环境下沉积的二道凹群中部的红山沟组下部复理石建造为金矿成矿提供物质条件,该建造在造山早期由拉伸机制形成的顺层滑脱剪切带控制成矿带,剪切带内的同期次级褶皱构造(尤其是向斜、向形构造)为金矿成矿提供容矿空间;提出了层位(复理石建造)、顺层滑脱剪切带及相关次级褶皱构造三者叠加控矿的金矿控矿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