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志强  吴斌  周旭华  李军 《天文学报》2003,44(3):318-323
GPS气象学是GPS应用的一个新领域,天顶延迟的精确测定是其中的一个关键.由于GPS测站的垂直位移与天顶延迟存在很强的相关性,所以海潮对精密测定天顶延迟的影响不可忽略.本文对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2001年第010天到040天的GPS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结果显示这种影响大约在几毫米.以位于近海的上海测站和位于内陆的武汉测站为例,最大影响可达±7 mm和±1 mm.  相似文献   

2.
GPS精密定位中对流层折射参数估计方法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GPS实测资料,对GPS相对定位中对流层折射天顶延迟参数估计方法的单参数法、分段常数法和分段线性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各种方法的参数估计结果和对相对定位结果的影响。指出单参数方法存在较大的误差,这一误差主要影响基线垂直分量的精度,用分段常数法和分段线性法可明显提高基线垂直分量上的重复率,但这一精度的提高并非随分段数的增加而单调增加,各测站应分别选用各自最合适的模拟估计方法和分段数,才是最合理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模拟计算的方法,对人造卫星照相和双频观测资料的定轨精度进行了初步分析。给出了在测站坐标误差100米,测时误差0.002秒,位置误差2角秒,测速误差15厘米/秒的条件下,轨道根数中误差的最佳理论值。同时对测站坐标误差和测站分布对定轨精度的影响,也进行了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GNSS定位中常用的三种对流层映射函数NMF、GMF、VMF1和一种新的模型——GPT2,通过测站气压、天顶静力学延迟分量以及投影函数参数三个方面对这几个模型进行了比较。采用不同的模型对全球均匀分布的30个IGS测站2012年全年的GPS观测数据进行精密单点定位,分析了不同模型解算的测站坐标与对流层天顶延迟精度。分析结果表明:以实测气压为基准,VMF1模型气压误差仅为0.4%,GPT2模型相对于GPT模型改善了约25%;以VMF1 HT模型为基准,GPT和GPT2模型天顶静力学延迟中误差约为1 cm,GPT2模型精度略优于GPT模型;以VMF1网站发布的测站VMF1模型为基准,GPT2模型的干、湿映射函数参数ah、aw中误差约为1×10-5和5×10-5;在IGS08框架下,GMF/GPT与VMF1/GPT2模型的PPP坐标解精度比NMF提高了22%;两模型定位精度与ZTD精度都明显高于NMF模型。  相似文献   

5.
卫星多普勒定位主要误差源,星历误差和折射误差在同步跟踪一次卫星通过的两测站之间是相关的,因此卫星多普勒的同步观测能提高测站间相对定位的精度。利用这种相关性来改进定位精度的技术称之为“传递定位”(Traslocation)。本文利用国产的JSZ-4多普勒接收机的同圈观测资料进行了对“传递定位”技术的研究,介绍了进行多站多圈“传递定位”的计算方法,并对北京、上海两测站进行了“传递定位”的试测。利用1980年8月23,24日两天14圈的两站同圈观测试测的结果,两站相对坐标的内符精度为±2米,基线的长度与大地测量的结果相比相差1.5米。结果表明用这样的方法来测定站间的相对坐标是非常有效的。其相对定位的精度与单点定位的精度相比有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GPS的空间部分、地面控制部分和用户部分的发展状况及其作用。并对GPS定位的基本原理做了阐述。GPS定位误差由几何精度因子和站星距离的测量误差决定,站星距离的测量误差由3大类误差因素决定,它们是与GPS卫星有关的误差、与GPS卫星信号传播有关的误差、与GPS信号接收设备有关的误差。对上述重要误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分析,并提出了具体的误差修正模型及各种减小或消除误差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精度是北斗卫星导航系统(Bei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BDS)服务指标体系的重要内容.给出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精度指标的含义及精度指标的评估方法,利用实测数据分析了北斗系统实际实现的精度指标,并将其与GPS系统实际实现的精度指标作比较分析.DOP(几何精度因子)值由卫星导航系统空间星座分布决定,是影响用户定位授时精度的重要因素,比较了北斗与GPS在中国区域DOP值分布的差异.GPS系统PDOP(定位几何精度因子)分布均匀,随用户经度和纬度变化不大,在1.0–2.0之间.而受混合星座影响,北斗系统PDOP分布随着测站经度和纬度变化较大,变化范围为1.5–5.0;且随测站纬度增加而变大,由中心经度(东经118?)向两侧不断变大.对于影响用户等效距离误差的空间信号精度进行了比较分析.利用IGS(国际GNSS服务组织)提供的事后精密轨道、激光跟踪数据和北斗双向时频传递测量的卫星钟差评估了北斗基本导航电文的精度.结果表明:北斗IGSO(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和MEO(中轨道)卫星轨道径向误差约为0.5 m,大于GPS卫星轨道小于0.2 m的径向误差.北斗GEO(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激光残差约为65 cm,IGSO卫星和MEO卫星激光残差约为50 cm.受卫星钟差数据龄期影响,MEO卫星钟差参数误差明显大于IGSO卫星和GEO卫星,约为0.80 m.最后,采用MGEX(多GNSS系统试验项目)多模接收机进行了定位试验,分析了北斗系统和GPS在定位精度上的差异.结果表明:受星座构型影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定位精度与GPS系统定位精度相比有所差异,但满足水平定位精度优于10 m、高程定位精度优于10 m的设计要求,双系统组合定位精度好于单一系统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   

8.
接收机系统间偏差(Inter-System Bias,ISB)稳定性分析对于了解ISB误差特性和建模预报具有重要意义.为了分析ISB的长期稳定性,选择MGEX(Multiple 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 Experiment)网2014—2016年每年各1周的数据,分别采用武汉大学和德国地学研究中心提供的精密钟差和轨道产品,利用BDS(Bei Dou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PS(Global Positioning System)组合精密单点定位(Precise Point Positioning,PPP)计算测站的ISB值,并对ISB的日稳定性和周稳定性进行了深入分析.实验结果表明:ISB的日变化比较稳定,日标准差平均值约为0.5 ns.不同年份数据的ISB周平均值和周标准差的差异较大,并且ISB周平均值与测站的接收机类型有关.采用不同精密产品计算得到的ISB之间存在系统性偏差,对于同一周不同测站的ISB周平均值,该系统性偏差一致性较好.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壳运动网络的海潮位移改正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周旭华  吴斌  朱耀仲  李军 《天文学报》2001,42(3):272-277
采用CSR4.0全球海潮模型,顾及中国近海海潮图,计算了海潮中8个主要潮波(M2,N2,S2,K2,O1,P1,Q1,K1波)引起的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中测站的海潮位移改正,文中也讨论了海潮模型和格林函数对海潮位移改正的影响,作为实例,把海潮影响加入GAMIT软件,用实测GPS数据检核出海潮对GPS基线向量的影响,结果显示了海洋负荷潮引起测站位移和GPS基线向量改变的最大值大约分别为2厘米和2毫米。  相似文献   

10.
为分析电离层延迟改正对GPS定时的影响,采用修正电离层延迟的Klobuchar模型法和双频法,并利用IGS(International GNSS Service)观测站多天的GPS实测数据,计算得到了定位结果、GPS接收机钟差及其与IGS产品的测站钟差之差值.计算结果的分析表明,上述两种电离层延迟修正法有利于改善GPS定时结果,其中双频改正法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1.
在高精度天文方位角测定方法中,北极星任意时角法只适用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子午星对法则受限于选星配对条件.提出可适用于全球地区的多星中天时角法,观测多颗任意中天位置的南星和北星,通过线性回归模型修正测站经度误差和计时误差对方位角解算的影响.该方法只需已知测站的概略位置,对观测天体的中天位置没有限制.实测数据表明,与北极星任意时角法相比,在相同精度指标要求下,观测量可以减少一半.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地基GPS气象学测得的可降水量(PWV)精度好于2mm,但在利用区域GPS网实时计算每个测站上空的PWV时,要涉及到很多常规GPS资料处理时所忽略的问题,如需考虑数据处理软件和计算方式的选择、站坐标的确定和约束、轨道的使用方法、网外辅助站最佳数量的确定、海潮对实时计算PWV的影响以及实时应用于气象服务时的端部效应等问题。利用上海GPS综合应用网获取的2002年6、7月份长江三角洲地区人梅前后的数据,分析了利用区域性的GPS网实时计算高精度的PWV时要解决的各种问题,探讨了其数据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3.
区域GPS网实时计算可降水量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地基GPS气象学测得的可降水量 (PWV )精度好于 2mm ,但在利用区域GPS网实时计算每个测站上空的PWV时 ,要涉及到很多常规GPS资料处理时所忽略的问题 ,如需考虑数据处理软件和计算方式的选择、站坐标的确定和约束、轨道的使用方法、网外辅助站最佳数量的确定、海潮对实时计算PWV的影响以及实时应用于气象服务时的端部效应等问题。利用上海GPS综合应用网获取的 2 0 0 2年 6、7月份长江三角洲地区入梅前后的数据 ,分析了利用区域性的GPS网实时计算高精度的PWV时要解决的各种问题 ,探讨了其数据处理方案  相似文献   

14.
对流层是影响各类对地观测、地对空观测精度的主要因素之一.目前GNSS(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技术由于其时空分辨率和精度方面的优越性,成为大气延迟和水汽监测的主要手段之一.水汽辐射计WVR (Water Vapor Radiometer)是传统的大气探测手段,由于其观测原理和灵敏度等方面的特点,也有其特殊的用途. WVR在正式投入使用前必须根据各个测站的具体情况进行标校,一般采用探空数据来进行,但探空数据采样频率低、数据量小, GNSS具有相对的优势.利用分布于北京(BJMY)、上海(SHAO)、昆明(YNKM)、乌鲁木齐(URUM) 4个VLBI (Very Long Baseline Interferometry)台站的GPS和水汽辐射计数据,开展了利用GPS数据标校WVR的方法研究,探讨了各个台站WVR的数据预处理方法,分析了影响水汽辐射计测量精度的因素.利用2015–2016年的4个并置台站的GPS和WVR观测数据,验证水汽辐射计数据的稳定性与可靠性.采用归一化处理方法,利用GPS数据对水汽辐射计进行了校准,为水汽辐射计的标校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了大地测量参考坐标系的定义,追溯了多普勒坐标系的形成和发展,探讨了各种坐标系之间的互相转换,最后提出了在进行经典大地网与多普勒网联合平差前,必须研究两种不同类型控制网的参考坐标系之间的相互关系,从天文大地测量资料中,分析出两种坐标框架之间的差异,即Z轴的偏差值和经度零点差。其次从两种不同的椭球体参数和重力场模型中,求出对大地测量坐标值的影响,在顾及上述误差后,再提出最佳的联合平差方案。  相似文献   

16.
4颗卫星情况的几何优化法修正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GPS定位与导航中,用户可以通过选择至少4颗可见卫星的观测,得到测站位置和站钟差信息,卫星相对于测站的几何关系直接影响到定位和导航的精度,考虑用4颗卫星进行定位,在当前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在KihaLra等人工作的基础上对四面体的性质进行了深入讨论,推导了4颗可见卫星构成四面体体积的计算公式,实例分析证明该计算公式更合理、更精确。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低轨通信卫星多普勒定位性能,首先分析了低轨卫星的对地覆盖特性、信号传输特性以及多普勒频移特性,推导了多普勒定位原理和方法,提出了适用于多普勒定位的精度因子.基于已在轨的铱星和全球星系统,解算了全球范围可见卫星数和定位精度因子,并对相应测站进行了定位仿真实验和误差分析.结果表明:对于铱星和全球星系统,随着纬度降低,卫星可见数减小,多普勒几何精度因子变大;多普勒定位结果精度同时受到频率测量精度、卫星位置误差以及卫星速度误差影响,当卫星位置误差小于10 m、卫星速度误差小于0.1 km·s-1时,对定位结果影响不大,此时频率测量精度成为影响定位精度的决定性因素,且当频率测量精度为0.01 Hz时,定位精度可达1.18 m.  相似文献   

18.
上海天文台GPS气象学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介绍了上海天台GPS气象学的背景,进展和研究成果,从90年代起,上海天台就分别开展了地基GPS气象学和空基GPS气象学的研究工作,在地基GPS气象研究中,利用国内分布的23个GPS网站及周边地区6个IGS台站,在1996年7月26日到31日(6天)的GPS观测资料,首先求得中性大气天顶延迟改正序列,然后推出测站上空可降水汽量积分,采样频率分别取为30分钟和2小时,得到的天顶延迟改正的精度好于1cm,后演出可降不汽含量的内部精度约1-2mm,把国内GPS网中具有探空气球观测的4个台站,上海,武汉,箍春和西宁的资料进行比较,发现GPS和探空气球的可降水汽含量之间的平均中误差为3-4mm,考虑到上海地区在台风和气候变化较剧烈的季节因素,选择了1997年8月2日到9日(8天)和8月17日至27日(11天)的两个观测时段,做了国内第一个GPS/storm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地面GPS网有可能获得几乎实时的,连续的和主精度的可降水汽含量值,它的结果很好地与实时降雨量过程相对应,实验证明,利用预报轨道可以获得与精密轨道几乎相同的结果,在空基GPS气象研究中,发现地面GPS网水汽观测具有良好的时间覆盖率的优点,缺乏空间分辨率的缺点,而现在的GPS无线电掩星方法恰恰具有良好的空间分辨率而缺乏时间覆盖率,因此,在地球低轨道(LEO)卫星的轨道设计中,提出了通约LEO卫星的方法,希望通过改进轨道的LEO卫星获得长达200多天的观测序列,而它的地面观测点的漂移可以控制在于小100km,这种方法也可以用来设计对特定地面点上空大气剖面的测定,还在设计和建立GPS无线电掩星反演大气剖面的软件。  相似文献   

19.
给出了昆明(KUNM)国际GPS服务(IGS)GPS卫星观测站历年观测结果统计,即自建站以来每年的观测成功天数,1998年至2004年昆明IGS站测站坐标的长期运动趋势图。  相似文献   

20.
无先验基准方法在SLR资料处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SLR(satellite Laser Ranging)资料处理一般来说总是由各SLR测站构成的从标框架里进行。为了克服在SLR资料处理过程中对坐标框架的重复定义,利用全球1999年1月到12月的LAGEOS-1的SLR资料以无先验基准方法解算EOP(Earth Orientation Parameters)和所有SLR站的坐标的试验。在SLR资料处理中用无先验基准方法与GPS(Glaobal Positioning System)的不太一样,由于SLR的资料不能把SLR观测站连结成非常牢固的空间多面体(GPS的资料在每一瞬间可以拟测站联成一完整的空间多面体),因此需要加一些约束,以避免法方程出现秩亏。解得的测站从标用7参数转换到ITRF97坐标系,rms为1.3cm。EOP与IERS的eopc04序列相比,Xp、Yp、的rms分别为0.37mas、0.30mas,LOD(Length Of Day)的rmas为0.019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