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兵团222团灌区西部为弃耕地和未开发耕地,通过对该区域进行土地盐碱化勘察,得出项目区土壤类型为亚粘土,主要积盐方式为洪积积盐;土壤盐渍化的等级为强盐渍土和盐土;项目区盐碱类型为钠盐型,属碱化-硫酸盐型和碱化-氯化物、硫酸盐混合盐渍化类型存在,针对项目区土壤盐渍化化学性质及其分布特点,提出对项目区土壤盐渍化的改良和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2.
土壤盐碱化是我国北方地区危害农业增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我国盐碱地約有三亿七千万亩,大約有一亿亩分布在耕地內,其中60%是在灌区。近几年来,由于某些人为因素的影响,灌区次生盐碱化有所发展,特别是在华北平原发展規模較大,速度較快。土壤盐碱化是盐分在土壤层富集的結果。促使盐分在土壤层內的富集有其气候、  相似文献   

3.
黑河下游土壤和地下水盐分特征分析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根据405个土壤样品和101个水样,分析了黑河下游土壤盐分分布规律以及与地形地貌部位、地下水水化学的关系.结果表明:额济纳三角洲地区的土壤具有质地粗、含盐量高、盐分表聚性强的特征,该地区呈现盐碱化和沙漠化严重、可利用土地资源骤减、生态环境恶化的状况.在所有剖面上盐分的分布呈现漏斗型分布,土壤中盐分随地形变化较为复杂,但与地下水化学变化相一致.地下水矿化度普遍比较高,大多数地区的矿化度在800~3000 mg·L-1之间变化;水化学类型主要有HCO3·SO4-Na、Cl·SO4-Na(Ca)、HCO3·Cl-Na(Ca)SO4·Cl-Na和SO4·Cl-Na(Ca-Mg).地下水矿化度的高低与补给源的距离远近密切相关,在河岸附近的矿化度变化幅度较小;在远离河道地区,随离岸距离的增减而升降,体现了矿化度的高低主要依赖于上游补给水量变化.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黄河北矿区土壤盐渍化现状及特征,采用野外调查、钻探、现场采样和室内分析测试等手段获取了土壤盐分含量和地下水特征数据,分析了区内土壤盐分含量、空间分布、垂向变化及与浅层地下水的相互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主要以潜在盐渍土和轻度盐渍土为主,土壤盐分中阴离子以重碳酸根和硫酸根离子为主,阳离子以钠和钙离子为主。土壤垂向上显示表聚性(0~20 cm),表层盐渍化严重,深部盐渍化程度有所降低。研究区土壤盐渍土与浅层地下水存在内在的自然的直接关系,土壤全盐量与地下水中溶解性总固体(TDS)含量呈明显正相关关系,而与浅层地下水位埋深呈负相关关系。研究区煤炭的开发利用,将加剧和恶化土壤盐渍化程度,煤炭的开采需要合理确定地表塌陷的程度,以此来倒逼煤炭的开采开发模式,从而减缓土壤盐渍化程度。  相似文献   

5.
焉耆盆地土壤盐分剖面特征及其与土壤颗粒组成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查明焉耆盆地土壤盐分剖面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进行土壤样本含盐量及颗粒组成测试, 利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两者关系.结果表明: 土壤盐分剖面分为3种类型——均布型、表聚型和振荡型, 均布型剖面含盐量最低且分布均匀, 表聚型剖面盐分表聚特征最明显(表聚系数4.20), 振荡型剖面含盐量高且变异程度大(变异系数82.4%); 土样类型中粉质壤土最多(占70.8%), 颗粒组成中粉粒平均含量最高(57.1%); 均布型剖面盐分与粘粒含量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0.560), 为极显著正相关; 振荡型剖面盐分与砂粒含量相关程度最高(相关系数-0.639), 呈极显著负相关; 表聚型剖面盐分与颗粒组成无明显关系.结合各类剖面分布区域可知, 在砂粒含量与盐分含量较低的非盐渍化地带, 土壤盐分分布主要受粘粒含量影响; 砂粒含量与盐分含量较高的盐渍化地带, 土壤盐分分布主要受砂粒含量影响.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土壤学会盐碱土专业委员会和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会共同组织的国际盐渍土动态专题学术讨论会于1989年10月4日至10日在南京土壤研究所举行。出席这次会议的中外代表共计50余人,8个国家。会议由国际土壤学会盐渍土分会主席赵其国主持。会议是以土壤水盐运动及土壤次生盐碱化预测预报为中心议题,涉及的主要内容包括: (1)区域水盐动态和盐渍化预测研究。主要从宏观上讨论了非干旱地区的土壤水盐运动特点,根据在自然条件下和人为活动影响下水盐运动规律和区域水盐运动类型,进行盐渍  相似文献   

7.
卤阳湖(俗称卤泊滩)地处关中平原东部,东西长约30 km,南北宽1.5~7 km,总面积124 km2。卤阳湖土壤盐碱化严重,不宜农作物生长,对其开发中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盐渍土勘察、腐蚀性评价和地基处理。卤泊滩地基土属于硫酸盐渍土。  相似文献   

8.
TYC-1型土壤盐分传感器介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分传感器(以下简称传感器),是直接埋设在土壤中观测土壤和地下水盐分动态变化的仪器,不但适用于室内模拟试验,也适用于野外定点观测研究。在国外,特别是在美国传感器已得到广泛应用。近几年来国内也有一些单位引进这种仪器应用于盐渍土的研究工作。从1976年开始,我们进行盐分传感器的研制,到1981年已试制成功TYC-1型传感器,同时我们应用传感器进行了盐渍土水盐运动规律  相似文献   

9.
新疆塔里木灌区水盐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盐碱化和次生盐渍化是威胁塔里木灌区农业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作者主要以水田向水盐平衡为指导分析了塔里木灌区当前水土资源利用方式下的灌区田间尺度的盐分动态、灌区尺度的盐碱化趋势及影响因素以及农田排水的解决对策,估算了地下水临界深度及灌排比,初步探讨了当前节水农业条件下灌区所可能存在的主要问题。文中最后强调:理论上应加强对灌区作物需水研究及水盐运移与聚集规律,特别是节水条件下的根区土壤盐分平衡问题研究;实践中通过完善灌排管理、提高常规灌溉技术的灌溉效率,逐步进行种植业的结构调整,是塔里木灌区灌溉农业持续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0.
新疆焉耆盆地博斯腾湖东岸几种不同地貌单元中,盐渍土发育强烈。在研究区内自北至南50km的地段呈线性分布。以刻槽法分5层连续采取0~1.00m深度土壤样品,分析易溶盐含量,判断盐渍土的含盐类型。平面上,从冲洪积扇前缘的细土平原到冲积-湖积平原,盐渍化程度呈增高趋势。盐渍土的含盐类型,沙垅段主要为硫酸盐,东南岸冲积-洪积平原主要发育亚硫酸盐和硫酸盐,其余地段盐渍土类型以氯盐和亚氯盐为主。剖面上,除沙垅段外,各个地貌单元土壤盐渍化表聚性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天然盐渍土冻融循环时水盐迁移规律及强度变化试验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通过对新疆喀什地区12处天然盐渍土室内基本性质试验分析,选取典型天然盐渍土,在开放系统中进行反复冻融循环条件下的试验研究。研究了天然盐渍土在多次冻融循环时的水分和盐分迁移规律及强度变化特征。试验结果表明:经多次冻融循环,低液限粘土试样水分重分布与盐分重分布有很大的一致性,水分和盐分自下而上迁移;试样粘聚力自下而上线形减小,内摩擦角呈s形分布。含砂低液限粘土试样冻融循环过程中,易溶盐均随水分向冷端面迁移,离子剖面呈现中间大两端小的趋势;试样粘聚力呈反s形分布,内摩擦角均呈s形分布。  相似文献   

12.
西北干旱区土壤资源特征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分析了干旱区主要土壤类型、分布规律,土壤的理化性状、养分特征以及在盐碱化、沙化和灌耕条件下的变化,并论证了干旱区土壤资源的基本特征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影响。认为干旱区土壤分布具明显的空间垂直地带性及径向分布规律。极端干旱条件下的暖温带棕漠土的资源性能最差,其他土壤的资源性能排序依次为灰棕漠土<灰漠土<灰钙土(棕钙土)<灌耕土<草甸土类。土壤资源性能在灌耕、风沙及盐碱化条件下发生显著变化,在干旱区广为分布的荒漠土壤多数具有显著的中深部盐化表现和易于沙化的条件。干旱区可持续发展依赖于绿洲灌耕土壤资源的稳定发展、高生产力水平及可持续利用,在明确土壤资源特性与分布规律的基础上,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协调是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3.
农田水盐调控现实与面临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农田土壤盐碱化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威胁之一,为创建适应现代生态农业发展的农田水盐调控方法,在总结农田盐分来源及其累积动力特征的基础上,从土壤盐分影响土壤供养能力和作物生产能力两大方面,分析土壤盐分对土壤-作物系统功能的影响途径,明确农田水盐高效调控方向。根据不同时代的治盐理念,将水盐调控发展历程分成4个阶段,以抑制盐碱胁迫对土壤和作物的危害为切入点,解析水利措施、化学措施、生物措施和农艺措施的作用特点和调控目标及适用范围。根据现代农业绿色发展与提质增效需求,凝练盐碱胁迫农田控害增效水盐调控理念,提出水盐调控策略,即调控根际水盐传输动力特征,重构农田水盐分布空间格局,提升农业改土促生措施功效;指出农田控害增效水盐调控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总结了创新水盐调控理论有待深入研究的基础科学问题,以期为盐碱胁迫农田绿色、高效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4.
吉林省西部苏打盐渍土的溶陷性是该地区河湖连通工程无衬砌渠道的主要工程问题之一,研究苏打盐渍土溶陷特性可为渠道溶陷防治提供依据。以乾安县内湖泊规划渠道经过的盐渍土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原状土的室内溶陷试验,得到了苏打盐渍土溶陷系数随压力变化的规律,分析了深度150 cm以上土壤溶陷系数随深度变化的关系。结果表明:苏打盐渍土在200 kPa的压力下,首次遇水时产生最大的溶陷变形量,溶陷系数最大,溶陷性最强,随着压力增大,溶陷系数降低;深度30 cm以上和120 cm以下的土壤不具溶陷性,30~120 cm的苏打盐渍土具有轻微溶陷性;30 cm以上的土壤作为积盐层,高浓度的交换性Na+使得土壤颗粒聚结,孔隙比较低,土壤水分入渗受阻,渗流作用微弱,盐分不易溶解、流失;30~120 cm的土壤间理化性质的差异是造成盐渍土溶陷的原因之一,是渠道溶陷治理的关键区域。  相似文献   

15.
王维真  吴月茹  晋锐  王建  车涛 《冰川冻土》2009,31(2):268-274
冻融作用是土地盐碱化的形成机制之一,对冻融区春季积盐有明显的控制作用.在冻融过程中,土壤剖面结构发生变异,形成冻结层、似冻结层和非冻结层.以祁连山黑河上游阿柔草场为例,研究了解冻期土壤水盐运移变化特征.阿柔草场隶属青海祁连山地区,地处西北高寒地区,为季节性冻土区,大面积土壤经历冬冻春融的冻融循环.这种循环引起了土壤中水分和盐分运移的特殊规律,即冻结时土壤中的水分和盐分向冻层迁移,使得冻层的土壤含盐量明显增加;而融化时,由于地表蒸发,土壤中的水分和盐分又向地表强烈迁移,从而造成盐分在地表积聚,诱发盐分两次抬升.  相似文献   

16.
基于电磁感应仪的表聚型土壤盐渍剖面特征解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目前黄河三角洲地区存在的土壤盐渍化问题,以该地区分布最广泛的表聚型盐分剖面类型为研究对象,运用磁感大地电导率仪EM38,建立了磁感式表观电导率和土壤盐分之间的(多元)回归模型,在分析土壤盐分剖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指数衰减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盐分剖面进行了参数拟合和验证。结果表明:磁感式表观电导率EMh和EMv呈极显著的线性相关,土壤盐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主要表现在表层0~25cm的深度范围内。统计分析和Friedman检验结果表明,回归模型和指数衰减模型均具有较好的拟合结果和预测效果,二者的预测精度差异也不显著,表明本文提出的指数衰减模型不仅能降低待估参数的数量、提高土壤盐分剖面磁感式解译的实用性,同时还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该研究结果为利用电磁感应仪快速、精确地进行土壤盐分预测以及盐分剖面解译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和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17.
2003年10月11日渤海湾沧州范围内发生特大温带风暴潮,其摧毁沿岸养殖场后涌向沿海农田区域,海水倒灌农田浸泡持续时间达10~15 d不等。2004年5月3日,对浸泡农田土壤采样进行盐分分析,结果表明,经海水浸泡后农田全部盐碱化,且盐分主要聚集在土壤表层;46%的土地出现碱斑,0~90 cm土体内土壤含盐量较浸泡前普遍增加,0~10 cm表层含盐量高达1.134%;浸泡后0~25 cm土体内含盐离子组成较之浸泡前有显著变化,Cl-含量增加了33.3%,Na++K+含量增加了39.4%;降雨淋溶可以使土壤盐分含量明显下降,且为主要影响因素;经过一年后,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到0.308%,而两年后,受灾土壤盐分含量降低到0.265%左右,可以种植耐盐性较强的作物。  相似文献   

18.
冻融季节苏打盐渍土的水盐变化规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野外定位观测和室内分析,探讨了冻融季节的微域尺度(32 m长的横剖面)苏打盐渍土的水分和盐分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冻结期大量地下水迁移并储存在盐化草甸土的冻层中,同时地下水位埋深迅速从1.2 m下降到2.5 m以下;苏打盐化草甸土冻结层的含水率明显增加,其中30~40 cm土层的含水率变化最明显(从冻结前的20%增加到50%).苏打碱土冻层的含水率增量不明显,但盐分显著增加,其中白盖苏打碱土表层的盐分增量幅度达80%.盐分变化主要表现为苏打盐渍土表层HCO3-、CO32-、SO42-以及Na+的增加,大量盐分表聚使消融期土壤的盐渍化程度不断加重.  相似文献   

19.
防治土壤盐碱化最优灌排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作物临界土壤含盐量和地下水临界埋深等概念应用于防治灌区土壤盐碱化最优规划,提出了非线性规划最优灌排模型.以新疆巩留县团结灌区灌排工程为实例,求解了不同年型(P=20%、50%、75%、95%)的防治土壤盐碱化灌排优化决策,求得的灌排水量、淋洗水量、作物生长季节土壤盐分动态变化及地下水位年内调控过程等结果,与灌区实际情况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20.
为了解环渤海低平原微咸水灌溉的土壤容盐能力问题,对大量野外监测和采样测试数据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平原的土壤盐分剖面分布特征具有表聚型、中聚型和底聚型3种类型,其与蒸发、降水或灌溉入渗影响和潜水位埋深变化相关。不同聚型剖面形成的水动力特征各不相同:表聚型土壤盐分剖面的水势梯度指向地表,其绝对值远大于1.0 cmH2O/cm;中聚型土壤盐分剖面上部的水势梯度指向地下水面,剖面下部的水势梯度指向地表;底聚型土壤盐分剖面的水势梯度指向地下水面,水势梯度大于1.0 cmH2O/cm。表聚型土壤盐分剖面不利于微咸水灌溉农田和作物生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