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通过对塔东低凸起带寒武系-奥陶系白云岩的岩石学特征、碳氧同位素特征、锶同位素比值特征、有序度等的分析,认为塔东地区带寒武系-奥陶系准同生阶段的泥-粉晶白云岩由受潮汐作用的海水泵汲作用形成;成岩阶段的细-中晶白云岩、粗-巨晶白云岩是在埋藏成岩环境中经过调整白云岩化以及成岩后期的外来热液作用引起的埋藏热液白云岩化作用形成。  相似文献   

2.
青藏高原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的特征及其成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羌塘盆地侏罗系白云岩是该盆地重要的油气储集层.侏罗系碳酸盐岩在沉积期后经历了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和破裂作用等多种成岩作用.羌塘盆地白云岩的成因与毛细管浓缩作用和混合水白云化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3.
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白云岩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在岩石学研究的基础上,运用稳定同位素,微量元素,X射线衍射,阴极发光,扫描电镜及流体包裹体等技术和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部下奥陶统白云岩进行综合研究表明,区内白云岩化具多期叠加的特点,白云岩储集性与白去岩组构,白云岩化程度及白云岩成因密切相关,按成岩阶段可划分为准同生白云岩,成岩(早期和晚期)白云岩和后生(早期及晚期)白云岩(石)其中,准同生白云岩属蒸发泵-渗透回流白云化成因:成岩白云岩早期和晚期  相似文献   

4.
胜利油区东营凹陷古近系(下第三系)沙河街组三段闪于泥岩中的白云岩为泥晶白云岩和混晶铁白云岩,由晶粒细小的地形-半自形粒状白云石组成。在沉积期后变化中经历了多种成岩作用改造,其中影响白云岩储储性的作用主要为溶蚀作用,重结晶作用和构 力作用。其储集空间主要为微粒间孔、晶间孔、溶蚀孔和构造缝,为好一较好的储层。  相似文献   

5.
白云岩化作用与碳酸盐岩储层物性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研究资料表明,白云岩化作用对碳酸盐岩储层物性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2个方面。直接影响包括白云岩化过程中的溶蚀作用、等摩尔交代、过白云岩化、等体积交代和对渗透率的提高5个方面。间接影响主要是白云岩化之后的溶蚀(多具选择性)和白云岩比同类灰岩抗压实压溶,从而易于保存孔隙;同等条件下比灰岩更易发育断裂、裂缝。对碳酸盐岩储层来讲,原始沉积环境是重要条件,白云岩化作用常常是先决条件,而白云岩化之外的成岩作用改造是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白云岩化流体性质与成岩作用是近年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研究的热点,研究白云岩的成因有利于进一步认识白云岩储层的形成机制并为优质储层的预测提供依据。通过岩石学、矿物学(X射线衍射)、地球化学(微量元素、稀土元素、碳氧同位素)方法,系统研究湖北秭归地区灯影组不同类型白云岩的成因,并分析了可能的白云岩化模式。样品的微量元素特征显示,秭归地区白云岩未受到陆源碎屑物质的影响,形成于气候干旱、海水咸度较大且氧化的沉积环境中;Sr含量特征显示白云岩发生了较为彻底的白云岩化,其成岩环境为温度较高的埋藏环境,成岩过程中未受到淋滤作用的影响;秭归地区白云岩化流体主要来源于海水。结合蒸发白云岩(萨布哈)及埋藏白云岩化模式解释了秭归地区泥微晶白云岩及晶粒白云岩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7.
陕甘宁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陕甘宁盆地具有较有利的成岩层序地层学研究条件。根据多种资料,将盆地中部马五段上部划分出八个准层序。准层序内部的酸不溶物含量、自然伽玛、曲线、稳定碳同位素值及残余含盐量等参数呈现规律性变化,这为相似类型的地层的准层序划分提供了新的方法。在不同的成岩作用中,准层序上站的溶解作用/去膏化作用明显强于准层序下部;准层序上部多为准同生白云岩化形成的泥-粉晶白云岩,下部则多为再次云化形成的细粉晶-粗粉白云岩,  相似文献   

8.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沉积学报》2000,18(4)
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震旦系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潜力。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储层多集中分布在灯影组的中、上部,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为主。这些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成岩作用的控制明显,压实作用和多期白云岩的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基本消失,而重结晶作用和溶解作用促进了次生孔隙的形成,但多期白云石和硅质的充填作用又导致次生孔隙缩小,局部消失。总之,震旦系白云岩储层内的孔隙是在长达六亿年左右的地质历史中,由各种成岩作用及其它因素相互影响下的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成岩过程中的孔隙演化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兴志  穆曙光 《沉积学报》2000,18(4):549-554
我国南方,特别是西南地区震旦系白云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储集潜力。四川盆地西南部震旦系白云岩储层多集中分布在灯影组的中、上部,储集空间以次生成因的孔、洞、缝为主。这些孔隙的形成与演化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成岩作用的控制明显,压实作用和多期白云岩的胶结作用使原生孔隙基本消失,而重结晶作用和溶解作用促进了次生孔隙的形成,但多期白云石和硅质的充填作用又导致次生孔隙缩小,局部消失。总之,震旦系白云岩储层内的孔隙是在长达六亿年左右的地质历史中,由各种成岩作用及其它因素相互影响下的最终产物。  相似文献   

10.
胡帷元  单永纲 《贵州地质》1991,8(3):261-268
凯里—黄平地区的灯影组白云岩,是黔东主要找气目的层之一.灯影组碳酸盐灰泥沉积物主要经历了准同生白云化、成岩缝形成、溶蚀作用、新生变形、白云石充填、进油、金属硫化物交代等成岩作用.白云岩的主要储集空间是成岩缝、溶蚀缝、洞的充填后残余空间及各期构造裂缝的充填后残余空间.预计白云岩储集条件的改善主要靠裂缝及其伴生的溶蚀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治平 《地质科学》1988,(4):279-289
中国中、晚石炭世珊瑚化石丰富。各地珊瑚群特征不同,故可分出不同的珊瑚组合。华南地区珊瑚群以犬齿珊瑚目为主,出现大量地区性分子。  相似文献   

12.
我国腐植煤的还原性质及其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赵师庆 《沉积学报》1984,2(2):53-65
一、不同还原性腐植煤的基本特征在研究华北聚煤区东部晚古生代太原组(C3)和山西组(P11)煤性质差别及显微特征的基础上,作者认为除煤岩成分和变质程度外,还存在着影响煤质的第三个成因因素--还原性质。  相似文献   

13.
从岩相古地理论中国南方石炭系油气潜景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石炭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海相含油气地层之一。下石炭统的油气生成条件比上石炭统的好,这和早石炭世的盆地面积较大有关。石炭系下伏的志留系和上覆的二叠系的油气生成条件比石炭系还要好。上石炭统的油气储集条件比下石炭统的好,这和上石炭统的白云岩和滩相石灰岩分布较广有关。石炭系油气藏的直接盖层是下二叠统下部的梁山组,区域盖层是中新生代的泥岩为主的地层。南方石炭系油气生储盖条件的配置关系相当好。但是,南方石炭系以及整个古生代和三叠纪海相地层均经历了多次大的构造变动,其油气藏形成条件遭受相当大的破坏。在有利的生储配置关系的基础上,在区域盖层和保存条件较好的及面积较大的中新生代沉积盆地中,尤其是在邻近石炭系本身或其下伏志留系油气源岩的地区,是寻找和发现石炭系新的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14.
王训练  徐力 《现代地质》1998,12(2):160-167
摘 要  运用综合地层学方法讨论了华南上泥盆统和下石炭统年代地层划分。为了便于和国 际年代地层标准进行对比‚建议把华南岩关阶的底界提高到与国际上泥盆系—石炭系界线相 一致的位置‚把上泥盆统锡矿山阶与修订后的岩关阶之间的地层归入邵东阶。邵东阶和岩关 阶分别相当于欧洲的斯特隆阶和杜内阶。这个方案使阶与地球演化的自然节律相对应。阶的 界线和重大地质事件吻合‚它不仅是一条生物地层界线‚而且有明显的事件地层标志。在邵 东阶和岩关阶之间的界线上古群落的分布模式和地层的磁学特征及地球化学特征都发生了显 著变化‚可能代表一条自然界线。从层序地层学的观点来看‚邵东阶大体由1个三级层序组 成‚岩关阶由3个三级层序组成。上述各种地质事件中‚海平面升降似乎起着关键性主导作 用‚其变化导  相似文献   

15.
China is rich in Middle and Carboniferous fossil corals. The coral faunas in different regions have varying characteristics and can be divided into distinct assemblages. The coral fauna in South China is dominated by the order Caninida and contains numerous endemic elements; that in North China has a lot of Middle Carboniferous corals which are monotonous in species, with Late Carboniferous solitary corals being predominant. The coral fauna in Junggar mainly contains large bi-zoned solitary caninids, while that in southern Khingan is similar to that in South China due to the presence of abundant tri-zoned compound corals. In northern Tibet the coral fauna is also similar to that in South China, but in southern Tibet it is of a cold-water type. Therefore, the Middle and Late Carboniferous coral geography of China can be divided into the Tethys, Boreal and Gondwana Realms.  相似文献   

16.
中国南方中三叠世地层及沉积古地理分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刘志丽  童金南 《沉积学报》2001,19(3):327-332,356
中三叠世是中国南方沉积盆地从海相沉积向陆相沉积转变的重要时期, 因此阐明该期的地层结构和沉积古地理分异对于揭示该区域构造和地质发展历史是相当重要的。本文将中国南方划分为四个沉积区 :东南沉积区、下扬子沉积区、上扬子沉积区及右江沉积区。同时对各沉积区序列、岩相生物群的分布和分异进行了总结。从而认为当时东南沉积区与下扬子沉积区是一个直接关联的沉积古地理整体, 而上扬子沉积区与右江沉积区为另个沉积古地理整体。前者在中三叠世时是一个南东高, 北西低的向北西方向倾斜的陆缘海沉积盆地, 从安尼期至拉丁期, 沉积相带不断向北西方向迁移, 并在安尼期与拉丁期之交完成从海向陆的转变。  相似文献   

17.
福建宁化上石炭统类生物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带3亚带:1)Pseudoendothyraninghuaensis带,2)Fusulina-Fusulinella带,其中包括Fusulinellahelenae-Pseudostaffellapaxadoxa亚带、Beedeinamayiensis亚带和Fusulinaquasicylindrica亚带,3)Protriticitesobsoletus带和4)Montiparusmontiparus-Quasifusulinafusiformis带。该区生物地层可与我国华南、华北和西北沉积区以及俄罗斯地台同期地层进行对比,其年代地层归属于上石炭统达拉阶至逍遥阶下部,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上石炭统(宾夕法尼亚亚系)的莫斯科阶和卡西莫夫阶。  相似文献   

18.
东昆仑南带加嗡门地区碳酸盐岩地层中发现的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早期叠层石组合以大型锥叠层石及其相关的分子Conophyton garganicus var. inkeni,C. cf. ressoti Menchikov, Jacutophyton f. 和Conicodomenia cf. longotenuia等最丰富, 并与Baicalia共生, 故可视之为Conophyton-Baicalia组合.这叠层石组合可以与天山、华北等地蓟县系中部-青白口系中部叠层石组合对比,尤其酷似于天山地区蓟县系的爱尔基干组合和华北蓟县系的闪坡岭叠层石组合,而显著有别于华南地块.它还可以与南乌拉尔、西伯利亚、北美、北非和阿拉斯加半岛等地区的中里菲界上部--上里菲界下部层位中的叠层石组合对比.加嗡门叠层石组合的时限为距今1 300~850 Ma,大致为蓟县纪中期-青白口纪中期或中里菲晚期-晚里菲早期.东昆仑南带存在前寒武纪微地块,当时此微地块的古地理和古环境与天山、华北、西伯利亚和阿拉斯加半岛等地区的前寒武纪地块相似,均位于低纬度区,其上均广泛发育适宜叠层石繁育的温暖陆表海,它们可能共同处于罗迪尼亚超大陆的低纬度大陆边缘部位,与华南地块的不同.这对本区和东昆仑地层和大地构造研究,以及对罗迪尼亚超大陆重建提供了新的古生物约束.  相似文献   

19.
刘焕杰 《沉积学报》1988,6(2):42-49
本文论述了陆表海障壁海岸环境是我国南方晚古生代含煤建造的主要古地理条件,潮汐沉积是含煤建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些煤层形成于潮汐流为主要水动力条件的泥炭坪环境中。论文提出了泥炭坪属于潮坪环境,而不是泥炭沼泽的论点;探讨了泥炭坪的成因标志及其所形成的煤层特点;最后指出了这些特点将成为煤田的普查、勘探、开采和利用的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20.
地史时期中,清水与浑水沉积交互的现象非常普遍。这一沉积特征已引起了煤沉积学工作者的兴趣。华北石炭纪含煤岩系中的碳酸盐清水沉积常常受到陆源物质的强烈干扰,碳酸盐台地的存在与海水进退,古陆的“活跃”程度及沉积区、物源区的地形地貌等因素密切相关。在以上因素的综合作用下,台地或被陆源碎屑完全占据而消亡,或与之共存,在横向上犬牙交错形成了华北中晚石炭世陆表海清水、浑水沉积交互共存的复杂古地理景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