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区调大队在兴地至呵斯坦布拉克一带,于前人划分的上太古界兴地塔格群和元古界爱尔基干群中找到较为丰富的叠层石,并见有震旦纪的三期冰碛岩存在。经野外初步观察,同意高振家等(1977)在库鲁克塔格地区的划分方案,即:长城系杨吉布拉克群;蓟县系爱尔基干群;青白口系帕尔岗塔格群和震旦系库鲁克塔格群。在研究区内中—上元古界发育较完整,上下系之间关系多数很清楚,对搞清该区地层层序提供了条件。因野外工作刚刚结束,叠层石等尚未进行室内详细鉴定,现作初步介绍,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2.
王江涛 《新疆地质》2003,21(2):257-258
大小金沟金矿位于库鲁克塔格西北部,大地构造位置属塔里木地台库鲁克塔格断隆.辛格尔深大断裂从矿区北部通过,南部发育有许多近EW向、NW向及NE向的次级断裂,元古代和华力西期岩浆岩发育,形成近EW向的构造岩浆活动带,为成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区内元古代及华力西中期岩浆岩发育,出露地层有元古界、震旦系、寒武系、泥盆系(图1),元古界为长城系兴地塔格群和青白口系帕尔岗塔格群,岩性为一套中深变质的片岩、片麻岩;震旦系为冰碛岩、砂岩夹砾岩;寒武系为硅质岩、凝灰砂岩;上泥盆统破城子组为砂岩、凝灰岩.辛格尔深大断裂走向近EW,延长数…  相似文献   

3.
董丽霞 《新疆地质》2005,23(1):19-22
新疆东天山地区蓟县系原卡瓦布拉克群为一套岩性复杂、变质程度差异很大的变质岩系,通过大黑山幅1:25万区调的调查研究将其进行了解体,根据岩石组合,变质程度及所含叠层石的组合重新厘定了层序,它包括了未分太古界、下元古界兴地塔格岩群(Pt1x)、长城系杨吉布拉克岩群(Chy)、蓟县系爱尔基干岩群(Jxa)和青白口系帕尔岗塔格岩群(Qmp),同时对各岩群的岩石组合、变质、变形进行了区域性的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4.
青白口群地层学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乔秀夫 《地质科学》1976,11(3):246-265
青白口群地层学的研究,涉及我国震旦系的范围和界线。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以来,由于全国区域地质调查工作的丰硕成果和对震旦系的深入研究,目前有更好的条件重新讨论青白口群的层序、界面、内部分组、区域分布、对比及其在地层柱中的位置。 一、青白口群岩石地层单位的讨论 表1概括地表示青白口群及其地层单位划分和时代界线的研究史略。  相似文献   

5.
中国震旦系、青白口系新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白口系在天津蓟县出露,下与蓟县系呈不整合接触,上与寒武系下统府君山组呈平行不整合接触,与震旦系没有直接接触关系。震旦系在峡东地区出露,下与黄陵花岗岩呈沉积不整合接触,与青白口系没有直接接触关系。也就是说震旦系与青白口系的关系没有衔接剖面控制,因而将震旦系叠置于青白口系之上是缺少衔接剖面基本的地质依据。笔者认为辽南及苏皖北部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可以解决二者的关系。由于人们对辽南及苏  相似文献   

6.
一、序言细河群(钓鱼台组、南芬组、桥头组)、浑江群(万隆组、八道江组、青沟子组)具备衔接北方青白口系与南方震旦系的层序。而青白口系、震旦系又是国际上在晚前寒武系建立系一级地层单元的范畴。弄清细河群、浑江群的层位、时代以及在青白口系、震旦系中所处的位置,对我国南、北方晚前寒武纪地层的衔接,争取在国际通用的地质年代表使用震旦系一词有着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细河群、浑江群的划分,顶底界线及对比方案在省内外还存在着不同意见:省内主  相似文献   

7.
新疆库鲁克塔格地区兴地塔格群被认为是晚古元古代地层,该地层黑色云母石英片岩的铅同位素测年为2 063.28~2 321.4 Ma。通过对兴地塔格群辛格尔组白云石大理岩的碳同位素测定,其碳同位素分布在5.15‰~-0.79‰PDB,大部分数据为2‰PDB,明显不同于中元古代1 600~1 400 Ma时期的δ13Ccarb值处在0‰~1‰PDB特征。其与国内外同时期地层的碳同位素数据比较,特别是与华北长城系碳同位素特征比较,认为辛格尔组应该属于晚古元古代1 700~1 600 Ma时期沉积产物。同时,对兴地塔格群的沉积地层特征及沉积环境进行系统研究,认为兴地塔格群沉积环境属于浅海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8.
对震旦系辽南群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东方  林蔚兴 《地质论评》1988,34(3):231-239
1983年林蔚兴等在研究辽南群时曾认为,该群下接青白口系上接南方震旦系。笔者近来根据生物地层资料和所测得的同位素年龄,则认为辽南群剖面是我国一个比较完整的震旦系剖面。该群做为震旦纪地层,其顶底界清楚,与下伏青白口系(细河群)无侵蚀间断,其上与下寒武统筇竹寺阶整合接触。  相似文献   

9.
中祁连山区震旦系及青白口系是否存在,是大家共同关心的一个问题。1978年,我们对中祁连山西段大雪山地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进行了综合性调查研究,基本肯定了震旦系、青白口系的存在,初步建立了该区地层系统,现将所获资料整理成文,供参考。一、剖面描述大雪山地区按西北区区域地层表甘肃省分册,隶属于祁连地层区中祁连山分区疏勒山小区。该区震旦系、青白口系为浅变质的类地槽型沉积或过渡型沉积。现将剖面分别描述于后。  相似文献   

10.
辽东本溪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非常发育,出露齐全。文章运用沉积学、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依据辽东本溪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岩相岩石组合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参考前人层序地层划分意见,将该区青白口系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对层序内部的体系域进行研究,建立了本溪地区岩石地层格架和地层模型,认为该区青白口系在不同阶段的盆地演化过程继承了前期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1.
震旦系在北方的一个完整剖面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正> 前几年,辽东半岛南部(下称辽南)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被认为是衔接青白口系与震旦系之间的过渡层。换言之,青白口系与震旦系之间有一段地层缺失,缺失的地层由辽南  相似文献   

12.
扬子区震旦纪地层序列和南、北方震旦系对比   总被引:18,自引:7,他引:18  
198 2年“晚前寒武纪地层分类命名会议”决议“震旦系是青白口系之上的晚元古代最上部的一个年代地层单位 ,以三峡地区的剖面为代表 ,暂以莲沱组底界为底界”。但从区域性对比和同位素年代地层学分析 ,莲沱组底至黄陵花岗岩的侵蚀面之间有约 10 0 Ma的沉积缺失 ,莲沱组和南沱组也不能代表 75 0~ 6 6 0 Ma间的沉积历史。峡东地区震旦系下部地层不完整是显而易见的。本文赞同修订震旦系的含义 ,以下冰碛层 (古城组或铁丝坳组 )之底为震旦系的底界 ,年龄为 70 0 Ma。朝鲜飞浪洞组可与古城组、大塘坡组和南沱组对比 ,祥原系及辽南、徐淮地区的相当地层属“南华冰期”前的沉积地层。建议震旦系之下至青白口系顶 (85 0 Ma)之间建立辽南系 ,从而完善我国晚元古代年代地层框架  相似文献   

13.
滇中地区元古代沉积盆地演化及动力学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杜远生  韩欣 《现代地质》1999,13(2):232-234
滇中地区是扬子地台元古宙地层发育的典型地区,包括云南东川、罗(茨)武(定)、易门、元江4个区段。早元古代地层为大红山群,其与太古代底巴都组为角度不整合接触。中元古代地层为昆阳群,晚元古界包括青白口系和震旦系,其中中元古代昆阳群按“倒层”观点分为下亚群...  相似文献   

14.
南岭成矿带前寒武系为金、铁、锰、磷及铅锌的赋矿层位,近年来由于高精度测年数据的应用,建立了较为清晰的年代地层格架,然而由于历史原因,前寒武系岩石地层序列在湘黔桂赣粤交界地区存在同物异名现象,不利于地质矿产图的编制,需要重新厘定完善。本文以武陵运动构造面为界,将南岭成矿带大地构造演化分为两个阶段,按中元古代至青白口纪早期、青白口纪晚期至震旦纪划分出不同地层区。早期划分出两个地层区—扬子与华夏地层区,晚期同属于华南地层区,依据处于盆地不同位置,再划分为六个地层分区。本文重点对湘黔桂交界地区的青白口系上部层位、赣湘桂地区南华系和震旦系进行了梳理,初步形成前寒武纪岩石地层序列,不再采用部分岩石地层单位,以便于编制该地区地质矿产图。  相似文献   

15.
中祁连山东段老爷山至南门峡一带的晚元古代地层是首次发现的地层单位。青白口系沟群主要由碎屑岩、板岩、白云岩和硅质岩组成,总厚度1772.64m,含微古植物15属10种14未定种,主要有Trachysphaeridiumlaminaritum,Asperatopsophosphaerabavlensis,A.umishanensis,Kildinosphaeracha-grinata,Bavliellafaveolata,Laminaritesantiquissimus。震旦系主要由冰碛砾岩、板岩、白云岩组成,厚度大于321.03m,含微古植物9属4种6未定种,主要有Prototracheitesporus,Protosphaeridiumdensum,Bro-cholaminarianigrita和后生植物Vendotaenia。震旦系与上覆地层中寒武统毛家沟组断层接触;青白口系与下伏地层蓟县系克素尔组平行不整合接触;震旦系与青白口系间呈断层接触。  相似文献   

16.
北京平原目前尚未建立系统的地质剖面。1867年庞培莱将北京西山分为3大系,1871年李希霍芬提出震旦系、划分12层。1922年葛利普将震旦系限定在前寒武系,1923年田奇镌将南口剖面划分为7个岩组,1934年高振西将震旦系3分(南口群、蓟县群、青白口群)。1976年乔秀夫3分青白口群(下马岭组、龙山组和景儿峪组),1980年汪长庆等将十三陵剖面分为4系12组,1991版《北京市区域地质志》将十三陵剖面分为3系12组。本文初步建立平原区地层表,详细描述太古宙结晶基底和元古宙地层剖面,在京南大兴区的榆垡(兴热-1井)和安定(兴热-2井)发现太古宙片麻岩,在京热-70井、京热-59井、京热-71井和京热-75井编录蓟县纪地层,利用亦庄小学钻孔厘定待建系下马岭组、青白口纪龙山组和景儿峪组。  相似文献   

17.
近些年来,燕山地区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斑脱岩锆石SHRIMP法U-Pb测年获1366~1380 Ma,下马岭组的时代已属中元古代。华北地台南缘苏-鲁-皖地区与下马岭组相当的地层当属徐淮群上部史家组至望山组,也有属中元古代的可能。淮北地区出露大面积的基性岩墙群,并侵入于徐淮群中,辉绿岩单颗粒锆石SHRIMP法U-Pb年龄为976土24~1038土26 Ma,徐淮群的时代显然老于该年龄。据此,苏-鲁-皖地区“青白口系至震旦系”的地层格架应重新进行划分与对比。结合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组合与蠕形类化石Pararenicola-Paleolina组合等资料,笔者将本区原“青白口系至震旦系”的地层重新划分为中元界长城系-蓟县系的徐淮群下部,金州系的徐淮群上部,新元古界下部的淮南群和新元古界上部的南华系。本区凤台组冰碛岩与劳伦古陆西缘750 Ma的拉皮坦群冰碛层似可对比;与五岗集组相当的陕西罗圈组上段泥质岩Rb-Sr年龄为722 Ma;凤台组冰碛层出现古磁极倒转,与扬子地台也有磁极倒转的古城组冰碛层大体相当,围干组-凤台组-五岗集组分别可与扬子地台的莲沱组-古城组-大塘坡组对比,其时代应划归南华纪为宜。据此,笔者全面调整了苏-鲁-皖区中-新元古界的划分与对比,并首次将华北地台南缘的冰碛层划归南华系下部,实现了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南华系的直接对比与衔接,初步解决了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南华系-震旦系长期悬而未决的重大地层对比问题,为重新建立我国以蓟县剖面为代表的中-新元古界地层格架提供了坚实的地层基础,此建议无疑具有重要的地层学意义和地质年代学意义。另外,该区新元古界亦可与劳伦古陆加拿大新元古界麦肯齐山超群-铜旋回和拉皮坦群冰碛层对比,进一步表明华北地台与劳伦古陆曾处在Rodinia超大陆范围内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正>1地质概况1.1地层南泥湖矿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QnZ)官道口群-栾川群的白术沟组和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自下而上互呈整合接触。如(图1)所示。地层由新到老见表1。1.2构造南泥湖矿田位于三川—栾川陷褶断带的中部。三川—栾川陷褶断带:南以栾川断裂为界,  相似文献   

19.
论新元古代生物地层学与后生动物起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牛绍武 《现代地质》1999,13(2):229-230
在《论我国新元古地层柱》一文中,作者将中国新元古代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青白口系(群)、淮南系(群)和震旦系。按这一地层层序所提供的自然时间顺序,讨论新元古代生物地层学特征具有可靠的基础。现就中国乃至世界范围内的新元古代宏观生物化石组合和宏观动植物群的生...  相似文献   

20.
辽南、苏皖北部地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以及鲁东蓬莱群与鲁西土门群的上下层位,存在着"叠接"与"叠置"的错误.本文通过对辽南及苏皖北部地区的晚前寒武纪地层层序和鲁东蓬莱群与鲁西土门群层位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在厘清地层层序的基础上提出新的划分与对比方案.新方案中这些地层在我国晚前寒武纪地层柱中的位置,反应出了震旦系与青白口系的地史演化及生物演化间的重要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