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及其理论探析   总被引:99,自引:4,他引:9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总结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定义了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并阐述了水资源承载力的内涵与特性。在分析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影响因子之后,研究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研究层次,对水资源承载力的理论体系的建立作了较为深入的探析。  相似文献   

2.
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53,自引:2,他引:5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科学界定;揭示了其内涵与实质,认为区域水资源承载力具有"流体"的特征,即,一定状况下,区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是一定的,但其表现形式可是多种多样的;以"承载人口数"作为其综合指标,采用系统优化方法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计算模型。并对天津地区现状水资源的承载力状况进行了概化研究。  相似文献   

3.
岩溶地区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及其理论模型初探   总被引:28,自引:3,他引:25  
王在高  梁虹 《中国岩溶》2001,20(2):144-148
系统地论述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特性,并阐述了岩溶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特点,构建出岩溶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指标体系,把LOGISTIC曲线应用于岩溶地区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最后借助于该模型用清镇市水资源统计资料对该地区水资源承载力进行预测,得到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程纪峰 《地下水》2011,(6):198-199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很多,但是采用最大支撑人口数量及相应的经济规模来描述区域水资源承载力更形象直观。文中从水资源承载力的定义出发,在现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多目标优化模型,并给出了简化条件下的简便解法。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采用文中所给出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按现状生活水平和小康型生活水平两种情况进行分析计算。  相似文献   

5.
选择2016年为承载力研究基准年,通过分析水资源负载指数和承载指数,对辽阳市2010~2016年的水资源承载力状况利用模糊识别模型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表明:辽阳市下辖的灯塔市水资源负载指数明显大于其他区域,辽阳市近几年水资源承载力呈现出上升趋势,整体处于可承载状态,仍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在干旱条件下,规划年水资源出现超载现象,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域水环境治理和水资源管理规划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6.
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进展与趋势展望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赵军凯  张爱社 《水文》2006,26(6):47-50,54
水资源承载力是水资源安全战略研究中的一个基础课题,是水资源安全的基本度量。它是涉及社会、资源和环境系统的一个指标,用来反映水资源系统对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支撑能力,是水资源研究领域和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中的一个重要课题。在实践领域中则是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研究的基本依据。因此,通过时区域水资源承载力的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水资源系统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认识人口、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关系,更好地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在分析和总结现有资料的基础上,对水资源承载力的概念内涵作了进一步的探讨,并对其量化方法和存在问题进行了论述,最后展望了水资源承载力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7.
刘宁 《水科学进展》2006,17(6):859-864
探讨了基于水基系统概念的区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治理思路,定义了具有持续性、随律性和变化性的定尺度水基系统演进的符点目标,从水资源承载力和水环境承载力的角度建立了区域水资源水环境取排水控制关系,用BP人工神经网络智能方法提出了对水量水质耦合过程以及水价调节作用进行学习、训练的架构,从而为推求区域水资源水环境保护治理的符点目标进行了步骤与方法的探索.  相似文献   

8.
不同承载标准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解决水资源承载力随水资源承载支撑力、承载压力和承载调控力不同而变化的问题,在探讨水资源承载力理论、特征和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分析水资源承载支撑力、承载压力和承载调控力系统,建立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同时,从承载标准的角度,考虑承载主体不同保证率下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和承载客体不同的承载水平,建立不同承载标准下的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并应用该模型计算陕西省在不同供水保证率和不同承载水平下的水资源可承载人口和经济,评价结果可为陕西省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重要参考。应用结果表明该区域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模型在不同承载标准下计算简单、适用性强,有很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9.
刘峰 《地下水》2019,(3):145-147
气候变化是影响水资源供需关系的关键因素,并对流域水资源动态承载力造成较为显著的影响作用。在分析大凌河流域动态承载力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较为完整的理论框架和计算方法,并运用该方法评价分析区域水资源动态承载力。研究表明:对大凌河承载力动态变化影响最大的指标为供水紧张程度,其次为工业增加值;流域水资源承载力在近30年间表现出动态变化的发展趋势,个别支流承载力未呈显著变化,但该流域整体处于承载力边缘。研究揭示了大凌河流域上水资源演变趋势,可为其水资源管理规划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0.
结合恩施市水资源时空分布特征,在已有研究成果和指标选取原则标准上,基于水文的可持续利用标准构建了湖北省恩施市的水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搭建水资源评价标准,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恩施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综合评估,并对未来恩施需水量做出了预测。研究表明:恩施市整体水资源利用处于较差水平,其水资源压力较大,评价结果与恩施市水资源承载力实际状况具有较高的吻合度,为该区域人水和谐建设和可持续水文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杨光华  王恩麒 《岩土力学》2013,34(Z2):383-392
利用数值方法对传统的地基极限承载力的计算公式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传统的理论公式中基础宽度对极限承载力的贡献是正确的。通过数值计算结果,针对目前地基规范中地基承载力特征值限定基础宽度的贡献,研究了地基承载力的合理确定方法,认为地基的承载力应根据实际基础的沉降和地基承载力的安全系数来确定更科学合理。基础宽度对地基承载力的影响已在沉降和承载力安全系数上得到反映,从而计算时不必限定基础宽度,由此可以获得更合理的地基承载力值。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地基承载力理论研究的深入及大量工程实践的开展,暴露出弹性理论的诸多缺陷。基于弹-塑性理论,对以前学者的地基分类进行改进,推导出地基的临塑承载力、弹-塑性承载力以及极限承载力的公式,并且为了更好地进行地基土处于非线性变形阶段弹-塑性承载力的计算,提出了弹-塑性承载力利用率的概念;针对以前学者提出的危险度的概念,由于其不能在工程实际工程中很好地推广应用的缺点,给出了具有工程意义的弹-塑性承载力安全度Kep这一参数。结合工程实际说明只要Kep满足要求,地基土可用到非线性变形阶段,由此理论设计地基基础,造价将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13.
Summary Laboratory model test results for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surface strip foundations on geogrid-reinforced sand and unreinforced sand are presented. A fine uniform sand and one type of geogrid (Tensar BX1000(SSO)) were used for the tests. The width of the foundation and the relative density of sand were varied to determine their effects on the bearing capacity ratio. It was found that the bearing capacity ratio of the sand-geogrid system decreased with an increase in foundation width. However, above a certain foundation width (130–140 mm) a practically constant value of bearing capacity ratio was observed.  相似文献   

14.
上海地区钻孔灌注桩的未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对上海软土地区大型灌注桩承载力偏低的原因分析,叙述了沉淤对侧摩阻力的影响,提出了侧摩阻力能否充分发挥主要取决于桩端状态;比较了两种提高承载力的方法,指出了桩底压密注浆是软土地区灌注桩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5.
针对冲切破坏模式下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问题,进行了不同顶板厚度以及不同荷载偏心距下溶洞顶板极限承载力室内试验研究,依据试验结果将偏心荷载作用下的溶洞冲切破坏假定为轴对称问题,引入Griffith强度准则,基于极限分析上限法,提出了一种适用于轴对称和偏心荷载作用下溶洞顶底板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能发生冲切破坏范围的估算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偏心距下,随着顶板厚度的增加,在达到基岩极限承载力之前,顶板极限承载力呈线性增长;当顶板厚度一定时,顶板极限承载力随着偏心距的增加呈非线性增长,偏心距e在能发生冲切破坏的范围之外时趋于平缓,并逐渐达到基岩极限承载力;理论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6.
对比5个工程14根不同桩长的试桩成果,发现同一场地、相同桩型的试桩,因为桩长、持力层不同,导致单桩承载力有较大差异,特别是支承在软粘性土持力层的承载力明显偏低。这种差异按现有规范和有关认识无法解释,说明对单桩承载机理的认识还不够深入、全面。举例对桩端支承条件、时间效应分别加以分析表明,当桩端持力层条件较差时,用动阻力(压桩力)或用A.S.Vesic的论述可以更好地解释摩擦单桩承载力明显偏低的现象。  相似文献   

17.
朱楠  崔自治 《岩土力学》2014,35(Z2):267-271
以桩的长径比l/d、桩间距与桩径之比s/d、注浆加固体厚度h为因素,以单桩极限承载力Qu与某一荷载下的桩顶沉降Sp为评价指标,设计L9(34)正交试验方案,采用有限元法进行了桩端后注浆对单桩承载性状的作用效应研究,得出各因素作用效应的重要性次序和作用规律。研究表明,无论对桩基承载力还是对桩基沉降,桩间距与桩径之比都是最重要的影响因素,s/d较大时采用桩端后注浆来提高桩基承载力,减小桩基沉降,效果更显著;桩端后注浆使桩的端阻增大,承载性状改变,由摩擦桩逐渐过度为端承摩擦桩、摩擦端承桩或端承桩。  相似文献   

18.
Bearing capacity of strip foundation on geogrid-reinforced san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Results of small-scale laboratory model tests to determine the ultimate bearing capacity of a strip foundation supported by sand with multiple layers of geogrid reinforcement are presented. Tests were conducted with only one type of geogrid and a sand compacted to one relative density. The embedment ratio of the foundation was varied from zero to 0.6. It is found that, for the given reinforcement-depth ratio, the bearing capacity ratio with respect to ultimate load increases with embedmen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bearing capacity ratio at ultimate load and at limited levels of settlement (less than or equal to 5% of foundation width) is also presented. The bearing capacity ratio at limited levels of settlement is smaller than the value at ultimate load.  相似文献   

19.
陈强 《福建地质》2002,21(4):226-229
介绍了钻孔灌注桩垂直承载力受力机理及施工中成孔,清孔和砼灌注等工序对单桩垂直承载力的影响,并提出提高单桩垂直承载力应采取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20.
南京城西漫滩相软土承载力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本文以南京城西漫相软土为研究对象,从其工程地质特征入手,结合工程实际资料,分析、讨论了该层软土的承载能力,并对如何正确确定其承载力在方法上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