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藻基因工程进展(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姜鹏  秦松  曾呈奎 《海洋科学》1998,22(2):27-30
基因工程最先在淡水藻类中开展,直到80年代初,在海洋蓝藻中成功得到了遗传转化的结果,才拉开了海藻基因工程研究的序幕。由于海洋蓝藻的分子生物学特性与海洋真核藻类有着本质的区别,反映在基因工程载体构建、基因转移系统等各个方面,二者也有着显著的不同,因此逐渐形成两个并行发展的领域:海洋蓝藻基因工程与海洋真核藻类基因工程。如今,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向海洋要食品、要药物、要能源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海藻,尤其是经济种类基因工程研究与开发的潜力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进入90年代,海藻基因工程在海洋蓝藻和海洋真核藻类两个领域均显…  相似文献   

2.
金藻基因工程选择标记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藻类的遗传转化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有关的研究国外进行得较早 ,国内也已开展了相应的研究。和高等植物的基因转化一样 ,为了获得稳定遗传的转基因藻株 ,必须利用适当的选择压力把转化与未转化的细胞区分开来。目前基因工程中常用的选择性试剂大致可以分为抗生素类、除草剂类、氨基酸类、氨甲喋呤类等。叉鞭金藻 (Dicrateriainornata)是一种海洋微藻 ,体呈球形 ,直径5~7μm ,有两条等长的鞭毛 ,无细胞壁 ,含有一些生物活性物质 ;它又是理想的饵料 ,可以对其进行综合利用以提高经济效益[1],因此是基因工程的理想受体…  相似文献   

3.
自然水样微型藻类遗传多样性的方法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以海洋微型藻类为研究材料,探索和建立了适用于自然水样中低浓度微型藻类遗传多样性研究的分子生物学方法,为进一步开展海洋微型藻类多样性研究提供了新的分析手段。并在此基础上,对厦门西海域真核藻部分种群的结构特点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4.
南沙群岛微型与超微型真核藻类遗传多样性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建立了南沙海域5号采样点附近海域的微型、超微型真核藻类18S rDNA库,采用RFLP和基因测序的手段对其遗传多样性进行了初步探讨。研究表明南沙海域的微型、超微型藻类的遗传多样性十分丰富,而且尚有大量未获培养的、分类位置未知的物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5.
根据1992年6月—1994年6月国内外发表资料,评述海洋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及最新成果。认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重心正转向与海洋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运用生物技术筛选、提取并生产藻类活性物质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综合文献表明,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正走向成熟,大量的活性物质被发现,光生物反应器将成为主要的下游生产技术,通过藻类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6.
根据1992年6月-1994年6月国内外发表资料,评述海洋藻类活性物质研究的生物技术及最新成果。认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研究的重心正转向与海洋生物技术有关的研究。运用生物技术筛选、提取并生产藻类活性物质已经成为这一领域的主流。综合文献表明,藻类活性物质的生物技术正走向成熟,大量的活性物质被发现,光生物反应器将成为主要的下游生产技术,通过藻类基因工程生产药物已初现端倪。  相似文献   

7.
藻类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研究的现状和展望(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秦松  曾呈奎 《海洋科学》1993,17(2):24-29
3 真核藻类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3.1 质体基因组的研究 80年代以来对真核藻类质体基因组的结构和功能、起源和进化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藻类质体DNA呈环形,长度变化幅度大(73~400kb),据此推测藻类质体可能是多起源的,藻类分枝程度也较陆地植物广。藻类质体DNA以多拷贝形式存在,占DNA总量的15%以上。藻类质体基因同细菌以及高等植物叶绿体基因之间同源性较高,但基因的组织和排列不同。在高等植物和绿藻中,Rubisco酶的大、小亚基基因(rbcL与rbcS)  相似文献   

8.
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被认为是具有作为生物柴油原料开发潜力的微藻。为了能够实现工业化生产,有效地利用基因工程或遗传操作手段改造微藻,提高产量,建立稳定有效的遗传转移方法十分必要。本研究以微拟球藻本源β-tublin基因启动子和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m fcpA终止子驱动和终止来源于细菌的sh ble抗性选择基因,构建了一个转化载体pHB4857。将pHB4857以电转移的方法转化海洋富油微拟球藻Nannochloropsis gaditana CCAP849/5。结果显示,转化子可以在3μg·mL-1 zeocin的抗性培养基中生长,PCR检测sh ble基因为100%插入率,转化效率为1.25×10-6。DNA印迹杂交结果表明,外源基因是以随机整合的方式一个或多个拷贝插入到宿主核基因组中的,大多数转化子中的外源基因的整合是完整的。转化子在抗性培养基中每10天传一代,连续传代7个月以上,未检测到抗性基因丢失现象,外源抗性基因可以在宿主细胞中稳定存在。  相似文献   

9.
微藻是指1群真核、单细胞、行光合作用的生物。微藻种类多,分布广泛,有关键生态学功能,也有水产、生物能源应用价值。与模式生物和经济动植物一样,新基因克隆是微藻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基因组注释、转录组分析和基因分离等依据序列和结构同源性,是从已知到已知的过程;而新基因克隆需锁定序列和验证功能,其中,功能验证是基因克隆的最重要内容。已有的基因功能验证方法有基因敲除、基因沉默、插入突变、基因组编辑等。多种微藻已有遗传转化技术,有望直接采用模式生物和经济动植物的基因功能验证技术克隆新基因。本文归纳了已有新基因功能验证技术,并分析了它们在微藻新基因克隆中的适用性,以促进微藻新基因克隆研究。  相似文献   

10.
红藻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I基因、基因组织与基因工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子生物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原核生物中取得重大进展.从原核基因克隆到利用原核基因产品的商业生产,从大肠杆菌分子遗传特性的阐明,到对其改造利用.随后分子技术从原核扩展到真核,从动物到植物,从陆地走向海洋,人们对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藻类分子生物学是从80年代以后才逐渐兴起,藻类分子水平研究首先在蓝藻中取得重大突破,而真核藻类,则多是以衣藻作为模式生物的研究,红藻的分子水平研究,从其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来说,相对落后.作者对近年来红藻分子生物学研究在基因方面的研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分子生物学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首先在原核生物中取得重大进展。从原核基因克隆到利用原核基因产品的商业生产,从大肠杆菌分子遗传特性的阐明,到对其改造利用。随后分子技术从原核扩展到真核,从动物到植物,从陆地走向海洋,人们对于生命现象本质的认识也不断加深。藻类分子  相似文献   

12.
为了研究条斑紫菜(Porphyra yezoensis)养殖对江苏海州湾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的影响,于江苏省海州湾条斑紫菜养殖及非养殖海区各设置4个采样位点,采集表层海水,提取海水中浮游藻类的总DNA,PCR扩增浮游藻类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氧化酶大亚基(rbc L)基因片段,构建了养殖及非养殖海区rbc L片段质粒文库。在文库中随机选择50个阳性克隆并测序。经比对分析,在条斑紫菜非养殖区发现8种海洋微藻,隐鞭藻占总克隆数22%,海链藻和骨条藻分别占6%和2%;养殖海区发现10种微藻,其中异丝藻占总克隆数22%,优势度明显,仅3种微藻为二海区共有(骨条藻、隐鞭藻及小球藻),表明紫菜养殖及非养殖区浮游藻类群落组成差异显著。条斑紫菜非养殖区及养殖区的浮游藻类香农指数均值分别为3.273和3.654,均匀度指数均值分别为1.090和1.040,显示养殖区浮游藻类遗传多样性较丰富,而群落的成熟度与稳定性非养殖区高。研究证实,表层海水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组成是动态的,条斑紫菜的养殖行为形成浮游藻类群落结构及遗传多样性较大差异性。  相似文献   

13.
根据1992年1月-1994年6月国内外发表资料,评述藻类分子遗传学和基因工程领域的最新进展。认为:两年来藻类分子遗传学发展迅速,经济藻类基因工程研究已经有所突破。藻类学研究正在进入分子时代,分子生物技术成为推动藻类学研究和藻类资源开发的新动力。  相似文献   

14.
已在绿藻,红藻与硅藻等真核藻中发现有质粒状DNA,其结构一般是环状或线状的双链DNA小分子。结藻与硅藻的质粒状DNA中有可读框架,某些ORF有转录活性或与已知基因有明显的同源性,表明藻类质粒状DNA是一种功能活跃的新型基因组。研究还发现质粒状DNA是有用的分子分类标记,同时也是藻类基因工程潜在的载体。  相似文献   

15.
Bohaisea-9145海洋耶氏酵母碱性脂肪酶基因的克隆、异源表达和重组酶酶学性质采用基因重组和分子生物学相关技术,对海洋耶氏酵母(Yarrowia lipolytica)Bohaisea-9145海洋低温碱性脂肪酶(Y.lipolytica Bohaisea-9145,LipYp)基因lipYp(1116bp)克隆,并在巴斯德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中进行了异源真核表达研究。结果表明,阳性重组子经摇瓶发酵54 h后  相似文献   

16.
用基因枪将GUS基因导入褐藻细胞中表达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8  
于1993年11月-1994年2月,用高压氦气式基因枪,将PH1221质粒装有GaMV 35S启动子,GUS基因以及nos的3'调控区导入海带和裙带菜组织切块中。48h后,在海带假根细胞和裙带菜中肋部叶片细胞中检测到GUS基因的表达。实验表明,微粒子轰击法是外源基因导入大型褐藻的一个有效途径。GaMV 35S启动子能够驱动外源基因在海洋藻类中的表达,可作为藻类基因工程的启动元件。  相似文献   

17.
波影 《海洋信息》1994,(6):9-10
中科院海洋研究所海洋生物学开放实验室建立6年多来,在发育生物学、藻类光合作用、海藻种质与种苗生物学、海洋动物遗传与繁殖生物学研究中,取得一批水平较高,应用前景广阔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8.
胶州湾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聚合酶链式反应扩增海洋浮游植物总体的核酮糖 1 ,5 -二磷酸羧化 /氧化酶大亚基基因(rbc L)片段 ,建立该基因变异类型文库 ,并随机测定了 38个 rbc L大亚基基因片段序列 ,初步分析了海洋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将≥ 97%的氨基酸序列相似性定义为种内变异 ,38个片段分别代表1 3个不同的物种 ,或称为不同的操作分类单元。与数据库序列比较发现 ,PPJZ0 1 ,PPJZ1 1和 PPJZ2 0可能是已报道的 rbc L基因序列代表的物种 ,其它克隆在数据库中没有对应的近缘物种序列存在。系统学分析表明分离的克隆分别属于隐藻门、硅藻门、绿藻门和 streptophyta等的浮游植物 ,极少数克隆来源于异鞭毛藻类、定鞭藻纲和原细菌。根据各操作分类单元克隆数计算得胶州湾浮游植物分子遗传多样性指数为 1 .97。研究结果为利用分子生物学方法剖分海洋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海洋浮游植物动力学积累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9.
海藻分子生物学从生物大分子的角度研究海藻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从分子水平上揭示海藻起源、进化及其生命现象、生命过程的规律、本质以及机理。中心法则是其主要研究思想。以基因的复制和突变演绎遗传、变异与进化;以基因的表达与调控解释代谢、分化与发育。用操作分子的手段研究、揭示生物学规律。海藻基因工程是在分子生物学理论基础上,通过重组DNA技术人工构建栽培海藻新品种,以及实现海藻天然产物的基因工程生产[1]曾呈奎等在1990年召开的国际盐田生物技术研讨会上提出了海藻生物技术的概念是有目的地利用以及定向改造…  相似文献   

20.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其多样独特的生态环境造就了其有别于其他环境的微生物资源。本研究利用蛋白酶的活性筛选策略,从辽宁省营口市某海洋淤泥中分离得到一株产蛋白酶的优势菌株DES-3。通过微生物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性质和16SrDNA基因鉴定以及系统发育进化关系的分析,将该菌株鉴定为铜绿假单胞菌属,命名为Pseudomonas aeruginosa sp.DES-3。其胞外蛋白酶的最适反应温度和最适pH分别为55℃和9.0。将来自于碱性污染土壤宏基因组文库的编码碱性蛋白酶基因ap02与广宿主表达载体pBBR1MCS-5连接,转化至野生型菌株P.aeruginosasp.DES-3细胞中,成功构建了基因工程菌株P.aeruginosasp.DES-3/pBBR1MCS-5-ap02。基因工程菌株的最适反应温度为60℃,较野生型菌株提高了5℃。本研究构建基因工程菌株的策略可为菌株的改造和相应工业应用提供一定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