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凌锋 《地理教学》2010,(16):19-20,18
一、以情境设计为主线:入境——明理——导行 叶圣陶说:“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准确把握教材的感情基调和实质性内容,这是创设教学情境的基础;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变化,这是驾驭课堂教学情境的关键。情境的创设需要教师反复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思维基础,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设身处地用真情实景去感染学生,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掌握知识的内驱力,从而使学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相似文献   

2.
钟有长 《地理教学》2012,(17):14-17
学情是地理有效教学的起点与归宿。正如著名特级教师于漪所指出:"学生的情况、特点,要努力认识,悉心研究,知之准,识之深,才能教在点子上,教出好效果。"一、立足学情:地理教学起点确定有据可依奥苏伯尔曾说过:"影响学习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原有知识进行教  相似文献   

3.
本文依托单元教学设计视角,将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二章乡村与城镇单元中的“城镇化”进行系统性的知识整合,突破常见教学中按照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顺序展开的模式,以学生认知水平为起点设计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形成单元目标清晰、内容组织结构合理、过程主线递进且相互关联的知识单元,并应用于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4.
张航  杨建红 《地理教学》2022,(7):15-17+35
全面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是落实“双减”的根本之策,而学科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是实现学校教学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深度教学超越了浅层的知识教学,是一种既有深度又有效率的高质量教学方式,是一把破除“双减”困境的利剑。本文以“走向深度教学是促进学科教学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为逻辑起点,分析了地理深度教学的哲学认识论基础、知识观和学习观;发现单元设计是深度教学实施的驱动力;从意义导入、深度理解、能力转化、变式迁移和总结反思五个方面分析了地理深度教学的基本环节。  相似文献   

5.
一、情境化教学的基本原理及其教学意蕴 近年来,西方学者基于对传统学校学习的批判,越来越关注对情境学习的研究,并指出,在学校中,教师孤立、抽象地教授给学生知识也会导致“惰性知识”的产生,所以,知识的学习必须具备如下条件:①在有意义的情境中学习;②通过主动学习获得知识。  相似文献   

6.
朱其山 《地理教学》2010,(17):26-27,22
“问题链”是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已有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的困惑,将教材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系列的教学问题;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教学中的“问题链”,一问接一问,一环接一环,环环紧扣,步步深入,由此及彼,就像一根链条,把疑问和教学目标紧紧地连在一起,对学生学法的形成有较强的导向作用,是促进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7.
于从明 《地理教学》2009,(11):27-29
一、重“理”轻“地” 先“地”后“理”是中学地理教学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中学教材也是按照这一顺序编写的。初中主要学习“地”——中国、世界,即了解“在哪里”“有什么”“怎么样”等知识;高中主要学习“理”——自然地理基础理论和人文地理基本知识,即掌握“为什么”“怎么办”等知识。但是,由于现行中学教育体制和高考应试模式的深刻影响,许多学校并没有科学有序的执行好先“地”后“理”这一地理教学原则。  相似文献   

8.
林雪清 《地理教学》2004,(10):21-23
上海高中地理教材“海洋水”一节中的“洋流”的内容,主要包括三个方面:洋流的概念和分类、洋流的分布规律、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些知识理论性强,学生较难理解。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学生掌握的资料不足,学习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因此,本课教学采用学生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学习方式,强调学生对知识进行主动探究。教师则借助多媒体创设富有探究性的问题情境,并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使学生保持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的心理倾向。  相似文献   

9.
俞海萍 《地理教学》2013,(23):37-38
一、教学设计背景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家布鲁纳认为要依靠学生自身的力量去学习,其在真正意义上提出了发现教学。“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这节内容文本知识相对简洁,学生通过自我阅读就能获得浅表的认知,  相似文献   

10.
施胜杰 《地理教学》2010,(17):60-60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课堂提问既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重视设问的策略,每一个提问都必须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实效为目的。只有研究提问艺术,善于提问,掌握提问艺术,才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强学习的动力,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  相似文献   

11.
夏方才 《地理教学》2015,(7):25-26,45
一、在合作讨论中,突破教学重点学习是获取知识的过程,是学习者在一定情境背景下,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料,通过有意义建构的方式而获得的。建构主义强调,教学要把学生现有的知识和经验作为学习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他们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乡土案例是学生生活中的知识,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合理进行课堂设计,充分利用学生所熟知的乡土地理内容,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有  相似文献   

12.
郭莉 《地理教学》2005,(4):22-24
最近在学校开展的“展示课”教研活动中,听了两位教师讲同一内容的课:高一“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二)”(人教版、试验本上册)。尽管是同一内容的课,却折射出两位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一位是严谨的作风,传统的教法,很注重教学的实际效果;另一位是开放的作风,探究式的教法,很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单从学生掌握知识这个角度讲,  相似文献   

13.
兴趣是对事物的喜好情绪。从心理学上分析,兴趣是一种需要的表现方式,是对客观事物带有强烈要求的特殊认识倾向,是学生学习最直接、最活跃的内动力,是使学生产生强烈求知欲的“激素”,是引发学生注意之源。俄罗斯教育家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在古今中外的教育家眼中,无不将它视为学习入门的“先导”,开发智力的“能源”,人材成长的“起点”。从当前社会和学校中存在不重视地理学科,相当一部分学生对地理课…  相似文献   

14.
“三圈环流”是在热力环流的基础上,根据风的形成原理而形成的。“三圈环流”既是“大气运动”内容的进一步深化,又是学习“气候的形成和变化”的基础,所以它是本单元的重点和关键。但由于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要依赖学生较强的空间概念以及物理知识,而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较差,跨学科的知识迁移能力较弱,所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掌握存在一定难度。  相似文献   

15.
“情景教学”是指通过创设含有真实(或仿真)事件或问题的情景,使学生在主动探究事件或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主地或合作地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于学习,在快乐的环境中进行合作、探究学习,达到优化教学的目的。我在平时的教学中,结合《历史与社会》特点,进行了一些尝试:  相似文献   

16.
潘玉贞 《地理教学》2010,(18):10-12
高中地理“二元五步”案例教学法是对传统案例教学法的延伸。“二元”是指学生透过案例掌握与提升地理原理知识,以解决新问题为基本特征的知识迁移能力的双层教学目标;“五步”是指案例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高中地理“二元五步”案例教学法就是由首例、典例等多个地理案例作为学习高中地理知识原理的引导材料,通过“首例呈现一问题引导一分析讨论一问题结论一回归核心知识结论”等五个案例教学环节,  相似文献   

17.
教育家陶行知说过:“发现千千万,起点是一问。”从教学上来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教学的重要一环,当学生感到有问题时,其主动性思维才能被真正激发和启动。试想,如果学生每天能带着问题进课堂、带着问题出教室,时时有问题意识,那么我们就不愁学生不想学,就不愁培养不出有创新精神的人才了。  相似文献   

18.
转变传统教学模式是中学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发现式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建构知识的一种学习方法,强调学生主动发现、积极探索。本文以七年级地理上册“海陆变迁”一节为例,运用发现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在发现学习中主动思考、动手验证、探究分析,形成地理知识,提升学生分析、解决地理问题的能力。但发现式教学模式花费的课堂时间长且学生水平与参与度存在差异,导致学习效果也不同,本文针对出现的不足提出了优化建议,为发现式教学在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朱懿 《地理教学》2005,(5):22-24
学案,是指教师依据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的新知识建构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教学给教学过程的优化提供了有效的途径。好的学案设计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情感,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能有效地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使“教学走在发展的前面”,使我们的教学过程在有限的时间内求得较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20.
孙洁 《地理教学》2011,(14):34-35,45
一、把教材作为“范本”是学习身边的地理的要求 上海乡土地理,是初一年级的一个重要学习内容,是学生身边的地理。老师在引导学生学习的时候如果注重资料和案例的选择,可以开展一系列很有意义的拓展内容、探究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