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姚华栋  沈文海  马开宇 《气象》1988,14(10):48-50
综合海洋-大气资料集(Comprehensire Ocean-Atmosphere Data Set),简称COADS。是“西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合作计划”中,美国向中国提供的一份资料,该资料集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科罗拉多大学联合环境研究所(CIRES),国家海洋大气局环境研究实验室(REL),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以及国家气候  相似文献   

2.
NOAA(National Oceanic and Atmospheric_Administration)隶属于美国商业部,其主要职能是负责管理全球海洋、大气、空间、太阳等数据的收集和相关研究工作,并将研究成果应用于科学研究,为美国社会及大众提供相关服务。特别是制作灾害性天气警报、制作海洋、大气图表,引导海洋及沿海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研究改善维持人类生存的环境策略,以及加深人们对环境的了解。  相似文献   

3.
回顾了近年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的有关短期气候预测研究的进展。第一个短期气候数值预测是曾庆存等利用一个耦合了热带太平洋海洋环流模式的全球大气环流模式作出的。1997年,一个基于海气耦合模式的ENSO预测系统,包括一个海洋初始化方案被建立起来,同时也开展了基于海温异常的东亚气候可预测性研究。利用气候变动的准两年信号,王会军等提出了一个可以显著改进模式预测准确率的模式结果修正方案。为了考虑土壤湿度的初始异常对夏季气候的影响,一个利用大气资料如温度、降水等经验地反演土壤湿度的方法也被建立起来。还通过一系列的数值试验研究了 1998年夏季大水发生当中海温异常和大气环流初始异常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Argo计划是由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大气和海洋科学家于1998年推出的全球海洋实时观测试验项目。该计划构想用3~4年时间(2000~2004年)在全球大洋中每隔300km布放一个卫星跟踪浮标,总计为3000个,组成一  相似文献   

5.
小冰期气候变化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冰芯、树轮、石笋、湖泊沉积和历史文献等多种代用资料进行小冰期的研究已取得了较大进展。研究表明:小冰期是全球性的气候异常期,时间跨度约为500 a (1400-1900 AD);小冰期气候变化的干(湿)/冷(暖)配置在全球存在区域性差异,其变化幅度、起讫和持续时间也因地而异。小冰期气候的形成,受到太阳、火山活动、大气环流,以及大气、海洋和陆地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综合分析小冰期在全球的时空分布特点和形成的可能原因,对小冰期研究中仍未解决的主要问题及今后研究的重点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2018年10月22-27日,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NOAA)第43届气候诊断和预测年会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巴巴拉分校召开。会议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国及相关机构的100多位专家学者,国家气候中心李清泉和张颖娴参加了此届年会。  相似文献   

7.
美国全球变化研究现状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罗勇 《气象》1999,25(1):3-8
美国的全球变化研究主要由美国全球变化研究计划(USGCRP)支持,重点资助季节—年际尺度气候变率,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臭氧、UV辐射以及大气化学的变化,土地利用以及陆地、海洋生态系统的变化等4个领域。当前,水汽与云仍是全球变化研究中不确定性较大的一个方面,因而受到关注。关于气候变化的信号检测以及成因分析也是一个研究热点。气候模拟研究是全球变化研究的一个主要方法。卫星资料在全球变化研究中的应用取得了大量成果。近期美国在全球变化研究领域的重点是气候模拟,短期气候预测,十年—百年尺度的气候变化,臭氧、UV辐射以及大气化学的变化,地表以及陆地、海洋生态系统变化,对全球变化的区域尺度估计,卫星资料的应用,气候变化影响的国家级评估等8个方面。  相似文献   

8.
近10年来,太平洋年代际振荡(PDo)因其对全球气候系统的深远影响而得到广泛的研究。PDo指的是在太平洋的气候变率中具有类似ENSo空间结构但周期为10-30年的一种振荡,当北太平洋中部海面温度异常增暖(冲却)时,热带太平洋中部和东部以及北美沿岸常同时伴随有同等幅度的异常冷却(增暖)。总体而言,有两类观点分别认为PDO起源于确定的海气耦合过程或起源于大气的随机强迫。确定性起源论强调,一个海气耦合系统内部的物理过程可以提供一个正反馈机制以增强一初始扰动,及一个负反馈机制以促使振荡位相发生逆转;海洋环流的动力演变过程决定了振荡的时间尺度。随机性起源论则强调,因为大气活动没有一个特定的时间尺度,其时间尺度谱实际上对应于白噪音谱,所以大气对海洋的强迫是随机的;而海洋常在低频谱段有最大的响应振幅,其对应的周期约为十几年或几十年。作试图系统性地理解PDO在观测、理论和数值方面的研究现状,从而为当前研究提供一个有用的背景性参考。  相似文献   

9.
气溶胶气候效应的一维模式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赵凤生  石广玉 《大气科学》1994,18(Z1):902-909
本文首先采用一线辐射对流模式,分析了乡村型、城市型气溶胶和平流层气溶胶含量增加对全球地表气温的直接影响以及硫酸盐粒子含量增加对全球地表气温的间接影响。然后利用考虑了海洋热惯性作用的EBM/BD模式,模拟了近百年来由于大气中硫酸盐粒子含量变化、火山爆发和大气温室气体浓度增加共同引起的全球地表平均气温变化。结果表明:气溶胶的气候效应在地气系统辐射收支和全球气温变化研究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大气与海洋热量输送也可致全球升温除了二氧化碳、水蒸气、大部制冷剂,还有什么能影响气候变暖?近日《自然-气候变化》上发表的一项研究表明,大气和海洋系统中热量传输方式的变化,对未来全球升温也有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局(NOAA)在今后两年将参加第四届国际极地年(2007—2009年),这是由63个国家的50 000多人组成的迄今最大的国际合作极地科学研究计划。自2007年3月1日至2009年3月9日,来自全世界的科学家们将在科学考察和研究项目中进行合作,以监测极地状态并评估极地在全球气候系统中的角色和影响。世界上许多大学、实验室和观测站将进行228个以上的项目,他们不仅处在严酷的极地环境中,而且要研究从太阳辐射对极地大气的影响直到极冰下外来的海洋生命等每一件事物。  相似文献   

12.
《气象》1985,11(8):44-44
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计划的浮标观测 热带海洋与全球大气(TOGA)计划是一项全球气候计划。作为主要参加国之一的美国,参加资料稀少的南半球海洋上为期10年的观测工作。预计通过这项计划,可以加深对全球范围气候变化的季节预报有重大影响过程的理解。  相似文献   

13.
2018年10月7-14日,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周凌晞研究员赴美国波士顿参加了由麻省理工学院(MIT)承办的改进的全球大气实验网(AGAGE)第58次工作会议暨40周年庆典。来自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美国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UCSD)、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英国气象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组织(CSIRO)、澳大利亚气象局、瑞士材料测试与研究联合实验室(Empa)、瑞士计量局、挪威大气研究所(NILU)、美国乔治亚理工学院(GIT)、中国气象局.  相似文献   

14.
<正>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提供的耦合模式对比计划第五阶段(CMIP5)的地球系统模式(ESM)较之以前增加了较为复杂的碳循环,即在原有的全球大气耦合海洋环流模式(AOGCMs)中,把大气与陆地和海洋碳循环过程加入,这样较真实地再现碳循环和物理气候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1])。为了表征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考虑碳循环响应于未来的气候变化和CO_2的变化,经常考虑碳—浓度参数化和碳—气候反馈参数化,这是两个强的和相反的反馈。碳—浓度参数化是度量陆地和海洋碳库对大  相似文献   

15.
1.引言美国海洋大气局(NOAA)波传播实验室(WPL)和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大气技术部(ATD)会同其它一些单位,于1978年9月在博尔德(Boulder)观象台(BAO)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野外试验,取名为“长生鸟计划”。该计划动用了装有探测仪器的飞机、地面气象网、雷达、激光雷达、声波探测器、微波辐射计、光学测风仪、无线电探空测风仪、定高气球以及为积累基本资料用的  相似文献   

16.
宋燕  季劲钧  孙丹 《大气科学》2009,33(2):313-324
利用美国NASA格点月降水总量资料、美国CO2信息分析中心地表面温度异常月平均网格点资料、美国NCEP/NCAR再分析全球网格点资料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台站地温观测资料分析了1960年代中期亚非夏季风环流圈年代际时间尺度的减弱及其与之有关的全球气候场异常现象。结果发现, 1960年代中期全球对流层大气温度和海洋温度场发生异常变化, 对流层大气有明显降温, 海洋主要以印度洋升温、 北太平洋和北大西洋降温为主要特征, 同时, 我国大陆土壤温度和青藏高原温度在1960年代中期有明显的下降, 导致亚洲大陆与印度洋之间的热力对比明显减弱, 东风急流减弱, 最终导致亚非夏季风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17.
大气、海洋、人类活动与气候变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丁一汇  耿全震 《气象》1998,24(3):12-17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对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全球变暖以及与其有关的碳循环和大气与海洋的反馈过程做了综述。  相似文献   

18.
NOAA局长致词 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的远景目标是:构建一个信息化社会,充分认识海洋、海岸带和大气圈在全球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以支持社会与经济发展最佳决策的制定。  相似文献   

19.
国际Argo(Array for Real-time Geostrophic Oceanography)计划的实施,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全球深海大洋0~2000 m水深范围内的海水温度和盐度观测资料,在大气和海洋科研业务中应用这一全新的资料,是深入认识大气和海洋变异、提高我国气候预测、海洋监测分析和预报能力的一个关键所在.通过开发非线性温—盐协调同化方案和利用同化高度计资料来调整模式的温度和盐度场,建立了可同化包括Argo等多种海洋观测资料的全球海洋资料变分同化系统,提高了对全球海洋的监测分析能力.实现了海洋资料同化系统与全球海气耦合模式的耦合,显著提高了短期气候预测水平.利用Argo资料改进了海洋动力模式中的物理过程参数化方案,有效提高了海洋模式对真实大洋的模拟能力和对厄尔尼诺/拉尼娜的预测能力.开发了利用Argo浮标漂流轨迹推算全球海洋表层和中层流的方法,提高了推算的全球表层流、中层流资料质量,有效弥补了洋流观测的匮乏.  相似文献   

20.
气候系统是包括大气圈、海洋、陆地、冰雪、生物圈的综合系统。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0%,对气候的形成起很大的作用。一、全球海面水温的长期变化 1.综合海洋气象数据集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根据全世界的船舶观测制作的综合海洋气象数据集,搜集了1854年到1986年的风、气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