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西北区东部“1998年8月19~20日”暴雨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8年8月19~20日,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东退退北跳的背景下,受500hPa青藏高原中尺度低涡和700hPa东西向切变线影响,甘肃、平西两省南部出现区域性暴雨,物理量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区700~100hPa是一致上升运动,最大中心在700hPa,700~300hPa为正涡度,正Q矢量涡度中心在500hPa,Q矢量散度自地面到200hPa为副合上升区,中心在500hPa,水汽通量散度的辐合区来自两个地方,主要部分位于青藏高原,其次是来自东侧850~700hPa。  相似文献   

2.
初夏昆明罕见大暴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解明恩  李贵福 《气象》1994,20(1):34-37
1986年6月6-7日,云南昆明出现了1951年以来一次最大暴雨。天气学与诊断分析表明,初夏云南可产生单点局地大暴雨,量级与盛夏、秋季相当。500hPa干冷槽东移,700hPa双涡吸引旋转西移,地面弱冷空气诱发静止锋锋生,强垂直风切变,昆明上空出现正反环流圈是该次过程的主要特征,与低纬度原地区区域性大-暴雨特征不同。  相似文献   

3.
杨林 《贵州气象》1997,21(6):20-24
通过对1996年黔南6月1日与6月20日两次大范围强降水天气过程的对比分析发现:6月1日强降水由850hPa低涡切变东南移造成,降水强度大,影响时间短,云团结构紧凑;6月20日强降水由冷锋南移造成的,降水强度小,影响时间长,云团结构前紧后松,6月1日与6月20日暴雨云团的发展区均是高能区,区别在于6月1日暴雨云团的生成比6月20日暴雨云团的生成需要更多的不稳定能量。  相似文献   

4.
杨正国 《贵州气象》1999,23(2):10-12
用常规天气图,以1995年6月28日08时为初始场,1995年7月2日08时为结束场,对1995年6月30日-7月1日的特大暴雨过程进行天气学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湿有效能量演化变情况。结果表明:500hPa低糟,中低层切变低涡及地面中尺度低压是主要的影响系统,中尺度特大暴雨发生前期及中期,有大量的湿有效能量贮存。  相似文献   

5.
着重分析1996年6月28-29日苏北和鲁东南地区出现的大范围暴雨环流和能量场特征。暴雨是西风槽与副热带高压共同作用的结果,低层的西南涡移出及涡前低空西南急流为暴雨产生提供了充分的水汽条件,而500hPa湿静力总能量Tt场高能舌和850hPaTt场能量锋区及700hPa低涡的移动路径与暴雨的落区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6.
1994.6.28局地大暴雨与93.8.4致洪暴雨的对比分析苗爱梅,袁崇民(山西省气象台030006)引言1994年6月28日夜间稷山县出现局地强暴雨,7小时降水量达101mm。这次过程与93.8.4致洪暴雨过程相比,过程前期,500hPa环流、70...  相似文献   

7.
《广东气象》1999,(Z1):1
1998年6月9日,深圳市及其附近地区受到锋面低槽的影响,出现了暴雨,局部地区还下了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主要降水出现在凌晨,东部地区在9日下午受到另一个降水云团袭击,又出现一次强降水。本文就发生在凌晨的暴雨进行中尺度分析。1 暴雨概况1.1 过程降水量8日20时至9日20时,深圳及附近地区出现了暴雨。深圳市区24小时的降水量为85.5mm,24小时的降水中心在东部的南澳和龙歧,均>200mm。其中南澳的降水量达到258.1mm,为特大暴雨,这主要是东部地区在下午还受到另一个云团袭击的缘故。1.2 …  相似文献   

8.
1大雾天气过程2001年10~12月我省共出现了5次大雾天气过程(表1)。2暴雨天气过程2001年10~12月,我省出现了1次大范围暴雨过程,时间是11月1日20时~2日20时。这次过程共有25站出现暴雨、7站出现大暴雨。暴雨落区主要在宜春、南昌、上饶3市和抚州市北部,大暴雨出现在浙赣线东部。这次过程的暴雨站数、大暴雨站数均为我省历史同期(1950年以来)之最。表12001年10~12月大雾天气过程一览表时间站数(站)主要落区10月10日24赣中、赣南、赣西北、赣东北10月24日25全省11月1…  相似文献   

9.
对1998年7月2-4日连续出现大暴雨的环流形势及湿热能量场进行分析,分析表明:700hPa低能舌和850hPa相对高能锋区相叠加与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0.
郑芙蓉 《广东气象》1998,(2):15-16,19
1996年5月下旬,一次典型的锋面低槽南压,造成了广东中、西部一次大范围的暴~大暴雨。本文从环流背景、影响系统和数值预报产品等方面对这次暴雨过程进行分析。1 环流背景1-1 500hPa5月下旬初,东亚500hPa为两槽一脊型,中纬度环流正在调整。9603号热带风暴由南海向东北方向移入太平洋,连续数日华南上空盛行西北气流,中南半岛~海南岛为副热带高压控制。影响本地的西风槽,23日08时在格尔木~玉树之间是一个很弱的小波动。这个短波小槽向东南移的过程中,由于高原的重力作用不断发展,至25日08时…  相似文献   

11.
黎娜 《四川气象》2000,20(3):27-28
1999年6月25日到29日,酉阳连续5天出现大范围的大到暴雨和大暴雨天气过程。本文从500hPa形势、700hPa水汽输送情况等方面揭示了该次过程形成、发展和维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2.
1994年6月12-17日,桂林出现了连续性大暴雨过程。本文试图从天气学和有关物理量场的角度对降水过程的成因分析,从而对桂林汛期暴雨降水环流特征的进一步认识和予报业务的提高将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伍红雨 《贵州气象》1996,20(1):42-44
本文揭示了1995年6月24 ̄25日安顺地区暴雨成因,对地面中尺度系统、卫星云图进行了分析。指出500hPa低槽东移,700hPa切变南压,及丰富的水汽条件和高能量的释放是这次大-暴雨过程的主要特征。  相似文献   

14.
许永锞  陈伟  李达旋 《广东气象》1998,(2):13-14,12
1997年5月8日,清远市出现了一场罕见的暖区特大暴雨,日降水量为295-6mm。由于降水强度大、范围小,造成了人员伤亡和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通过对近20年来清远出现的与这场降水类似的暖区强降水(指大暴雨和特大暴雨,下同)进行天气学分析,总结出这类强降水的天气学特征,并指出日常预报的着眼点。本文所用资料以08时为准。1 降水特点  (1)强度大日降水量都在100-0mm以上,其中“5.12”日降水量640-6mm,是清远50年来最大的日降水量,“5-8”居第二位。    表1清远6次强降水出现时…  相似文献   

15.
“99.8”山东特大暴雨的螺旋度分析   总被引:38,自引:4,他引:34  
谭志华  杨晓霞 《气象》2000,26(9):7-11
应用螺旋度理论结合湿度条件对1999年8月11~12日产生在鲁东南和鲁中北部的大暴雨,特大暴雨天气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暴雨产生在高温、高温和不稳定大气中;500hPa以下低层k-螺旋度正值较大。暴雨产生在850hPa螺旋度中心附近。螺旋度的变化对天气系统的移动、发展及暴雨的落区和强度有较好的指示性;螺旋度还反映了大气垂直运动分布特征和旋转状况。  相似文献   

16.
9710号热带气旋于7月31日在南海中部生成,次日05时编号,以后稳定地向偏北方向移动并逐渐加强为台风,8月2日20时30分左右在香港登陆,而后继续北行并逐渐减弱消失。受其影响,8月1日08时至4日08时,珠江三角洲及其以东地区普遍出现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特大暴雨,过程最大雨量及过程最大日雨量均出现在海丰,分别为398-3和275-6mm。这次台风过程给部分地区带来严重的洪涝,工农业损失严重。本文从环流形势和能量场等方面对其移动路径及强降水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1 环流形势、能量场与移动路径1-…  相似文献   

17.
1998年5月23~24日暴雨过程的Q矢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霞 《广东气象》2000,(Z1):26-28
本文选取1998年5月23日00时(GMT,下同)到5月24日23时的暴雨过程。时间长度为1998年5月22日00时到5月25日00时。采用非地转Q矢量表达式,计算了100~125°E、15~35°N区域内,从1000到50hPa20层Q矢量及Q矢量散度,来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1 暴雨过程概述 由图1可以看出,此次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粤东在24日出现暴雨。分析逐时降水量图和24小时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到整个暴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降水主要指23日00~23时…  相似文献   

18.
1995.7.17陕北强降水诊断分析段桂兰,梁生俊(陕西省气象台西安·710015)1995年7月17日08时到18日08时,陕北出现一次强对流性强降水过程,陕北六县出现暴雨,其中,府谷、子洲两县大暴雨。1天气形势17日08时300hPa高空图上,河...  相似文献   

19.
青衣江流域“93.7”特大暴雨天气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青衣江流域是我国著名的多暴雨区。从天气学角度,对1993年7月28~29日,该区域产生的一次特大暴雨天气过程的大尺度环流及天气尺度影响系统、物理量场特征、中尺度特征、地形作用等分别作了较深入的分析。结果表明:此过程为一典型的青衣江流域中β尺度暴雨过程。它产生的原因为,100hPa南亚高压东西向脊线位于该区域上空,500hPa青藏高压东移后高原低涡切变迅速增强并促使地面──700hPa中尺度地形涡旋强烈发展,而迎风坡和喇叭口地形对暖湿空气的强迫辐合和抬升,在很大程度上,加大了降水强度.太阳对地表面辐射增温及边界层的感热、潜热汇对中尺度地形涡旋的形成和发展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滇中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50,自引:21,他引:29  
段旭  李英 《高原气象》2000,19(2):253-259
应用湿位涡理论,对1998年6月滇中地区罕见的6场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θe面陡立且南侧暖湿气流活跃,易导致湿斜压涡度发展,形成θe陡峭密集区,密集区内暴雨容易发生;湿空气对流活动层仅能达到500hPa至600hPa之间,若对流层低层MPV1〈0,同时MPV2〉0,易产生暴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