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在用传统方法监测用海项目的基础上,将各类数据资源进行整合,融合软件功能,强化系统应用,最大限度地实现海洋信息化,发挥现代海域监管系统在海域管理工作中的支撑作用。  相似文献   

2.
随着海洋预警技术及计算能力的快速发展,海洋数值模式预报体系日趋完善。如何快速获取丰富、直观的海洋数值模式可视化产品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分析、提炼多源海洋数值模式结果(以Net CDF文件格式存储)的控制参数,利用虚拟化平行计算技术,采用核心服务器+数据处理服务器架构,实现海洋数值模式结果可视化集成处理系统研制。该系统能兼容多类模式结果处理,不仅提高了海洋数值模式结果可视化处理速率,也大大提升了服务器硬件资源的使用率。  相似文献   

3.
在分析当前现有的网络地图发布技术优缺点的基础上,采用了目前大多数GIS厂商都使用的网络地图发布技术——栅格图像,为了克服该技术存在的交互能力弱的问题,引入ASP.NET服务器组件技术来实现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和Web发布。重点介绍了ASP.NET服务器端组件的设计与实现,提出了基于ASP.NET服务器端组件的网络地图发布技术的体系结构,并提供了其原型系统来验证该技术的可行性与实用性。  相似文献   

4.
针对冰箱企业中存在多个抽样室的情况 ,本文提出了 1种基于网络的多服务器抽样测试系统的设计方案 ,并给出了实现方法。该系统为企业类似测试系统的应用提供了 1种方案  相似文献   

5.
随着东海区海洋防灾减灾业务的拓展,海洋观测体系日益扩大,且实时观测资料均已实现24小时不间断地采集与传输。为了能将如此庞大的实时数据及时服务于预警报工作,需要东海预报中心的实时观测数据库系统实现不间断运行。东海预报中心出现过因服务器主机异常而导致的数据库宕机,造成业务系统的瘫痪。本文的双机热备解决方案成为提高东海预报中心实时观测数据库安全性的重要措施,能够保证在无人值守的环境下,主服务器出现故障时提供实时切换,可大大减少因服务器软硬件故障带来的数据库业务中断,提高系统平台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海流监测中存在的种种弊端,提出基于GPRS的网络化实时海流监测系统.介绍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设计了具有海流监测功能的多参数水文监测仪器,并给出了远程数据中心监控应用软件和数据中心服务器的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7.
总结分析了当前我国主要海洋业务应用系统的建设现状与存在的不足,论述了正在开展的海洋应用系统整合工作目标、主要内容,设计了"五层一线"的技术架构方案,介绍了整合建设成效并提出了后续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GIS组件和Surfer软件的海洋调查数据等值线绘制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论文讨论了利用海洋调查数据自动绘制等值线图的方法。该方法采用组件化GIS实现研究站位的交互选取,根据交互选取的站位信息访问后台数据库取得站位数据,使用Surfer软件作为后台服务器接收站位数据并绘制等值线图。该方法集成了GIS组件的交互选取功能和Surfer软件的空间插值和绘图功能,实现了海洋空间要素分布图的自动绘制,而且操作简单、直观,等值线图效果好。文章给出了该方法的主要步骤和调用Surfer实现插值和绘图的关键VB语句,并给出了该方法的一个具体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9.
针对传统分布式波浪测量系统缺乏总体监控管理、采集同步性不高的问题,研制一种新型分布式波浪测量系统。系统由多个前端数据采集器和数据监控管理服务器组成。系统完成上电加载后,数据监控管理服务器首先对前端数据采集器的时间同步。数据采集器对采集进行精确定时、触发和同步控制,从而同步采集多通道数据。数据监控管理服务器实现对波高、周期数据的实时监控、统计分析、存储、查询和下载。多组不同工况比对试验表明,新型波浪测量系统不仅对试验数据具有较好的监控管理能力,且测量准确,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随着海洋观测手段的增多和覆盖面的扩大,海洋观测系统中包含越来越多的远岛观测数据。由于远离大陆,远岛观测数据传输是海洋观测系统建设面临的难题之一。目前远岛观测数据传输主要依赖于卫星通信技术,存在服务时延高、数据容量大、通信费用高和接入异构系统多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在远岛观测数据传输网络中引入基于边缘计算的移动边缘计算(MEC) 软件定义网络(SDN)架构;利用MEC技术智能选择在本地服务器或MEC服务器上执行计算任务,并迁移数据流量,提高数据的传送和分发能力,能够显著提高无线网络的服务效率;通过加入SDN控制器,使多种网络协议和标准在同一网络架构下得到整合,网络资源得以动态灵活调度和分配,以达到整体优化远岛观测数据传输网络的效果,从而为海洋观测工作提供高效的数据支持。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时间同步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作为时间同步时间源的时间服务器的准确程度直接影响着时钟同步的精度和稳定性。在详细分析NTP协议的基础上,开发NTP服务器测量软件,并应用于CER-NET范围的时间服务器的测量。对采集的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为CERNET建立精确、安全的时间同步服务提供了很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2.
在现代社会中,软件应用于多个方面,几乎所有海洋环境监测系统集成项目都要涉及到应用软件的开发。而将系统化的、严格约束的、可量化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是确保工程项目顺利完成的基础。基于对软件工程相关技术、管理方法的分析,结合以往项目开发中的经验,针对"南海海洋动力环境数据集成与应用技术系统"的开发,使用了可行的开发过程管理方法及工具,实现了对系统开发过程的管理及软件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3.
“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现场数据管理系统的研究与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灿军  赵伟 《海洋工程》2003,21(4):110-114
为使“大洋一号”科学考察船的船载设备数据能够得到更好的管理与共享,建立了基于网络的现场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采用瘦客户端的三层结构建模,采用Java语言编写。船载新老设备的数据都从串口传出,通过MOXA的串口服务器,可以使船载设备连接上网络。三层结构中的事务处理服务器接收船载设备数据,对其处理、存储,并推送到客户端实现实时显示。“大洋一号”在进行科学考察时,还会获得一些非实时的分析数据。这类数据的管理,都通过网页上表单的形式实现填写和存储,并提供方便的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14.
在物联网中,每次新传感设备的接入都需编写复杂、繁琐的数据采集程序代码。本文提出了一种能够对物联网传感设备实现即插即用的数据采集软件系统设计方法,该系统基于本文提出的一种新的接口广播即插即用通信协议(IP-PCP),在不需要配置和额外操作的情况下可以对接入系统的传感设备实现数据采集。针对目前无法使用该协议的传感设备,设计了软件中间件以实现该类传感设备的即插即用。通过实验验证了该设计方法的有效性,采用该方法可明显提高数据采集软件系统的设计效率。  相似文献   

15.
在剖析"Jupiter"GPS接收机工作原理及其硬软件接口的基础上,实现接收机与计算机的实时通讯,为以浮标为搭载,中、远程海洋长基线精密潮位监测定位打下基础.该接收机软件实现原DOS环境下接收信号的GPS接收机,直接在Windows下实时显示、存储和处理数据.该软件不但适用于"Jupiter"接收机,通过配置串口参数,可以用于任意遵循NMEA0183协议的接收机,扩展性强.  相似文献   

16.
就CMACast卫星资料接收系统因故不能正常接收的问题,利用主站开放的远程FTP资料服务器,通过比对文件属性将本地接收失败的文件同步至本地资料接收目录,供Micaps3数据处理接口程序使用,并用Java编程实现这一同步过程的自动化。  相似文献   

17.
文章针对海洋数据信息孤岛、服务对象单一等问题,设计了海洋环境数据在线服务系统。采用并行数据库技术实现数据的快速组织整理、查询检索,解决数据高耦合、高冗余等问题,提高对数据的快速检索能力。利用虚拟化技术完成存储、服务器、网络设备资源整合与集群建设,解决物理设备分布散乱、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资源利用率,节约成本。利用域控管理机制,实现系统信息安全与数据在线服务。  相似文献   

18.
基于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仪器设备规范化海上试验"项目对国家"十三五"自主研发海洋仪器设备海上试验的线上管理需求,设计和实现了一个规范化海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呈现了规范化海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的作用、功能、关键技术及实现方法。根据规范化海上试验的主要环节,合理划分用户角色和系统功能,采用B/S(浏览器/服务器)结构模式,基于J2EE技术体系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开发了适用于规范化海上试验活动的信息管理系统,提供了船时需求汇总分析、航次发布、课题维护等功能,加强和完善了海上试验大纲评审、航次申请、海试回航验收的一体化流程。规范化海上试验信息管理系统对于规范化海上试验组织方落实海上试验航次计划和海上试验移动平台,确定航次参试课题具有指导意义,有利于充分利用有限的海上试验平台资源,实现航次的开放和共享,为推进"十三五"期间规范化海上试验的深入开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水平,保障海洋环境信息安全,文章基于我国自主研发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设计海洋环境监测系统。研究结果表明:基于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海洋环境监测系统包括北斗海洋环境监测终端和海洋信息综合服务平台2个部分,具有实时定位、实时监测、数据处理、信息预警、电子围栏、数据总览和用户管理7项功能;终端集成微控制单元和传感器等模块,平台包括服务器等硬件和数据处理等软件;经实地部署和严格测试,系统功能和性能均达到设计要求,且安全、稳定、方便和实用。  相似文献   

20.
走航式水质采集监测平台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新型海洋监测方式,适用于近海海域、水库、河流、湖泊等多种水体的水质监测,可以实现水质采集监测自动化,有助于对重要监测单位实施自动化监控管理。近海走航式水质采集监测平台是多学科的集成和整合。平台采用双体船、双螺旋桨全密封结构,在虚拟仪器软件的控制下,可以实现自主规划路径、自主导航和自主避障、智能采集水样和实时传送监测数据等功能。自诊断自确认系统保证了近海走航式水质采集监测平台系统的安全运行,以太阳能和锂蓄电池为混合动力、无二次污染。通过实际海洋环境测试,证明了该平台具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