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凤尾鱼是刀鲚鱼(Coiiia ectenes)的俗称,为江南佳品之一。其体长一般20厘米,体被大而薄的圆鳞,无侧线。由于其尾分叉,尖端狭长,呈红色,状如凤尾,故称凤尾鱼。又因其体背呈青石板色或金黄色,或青黄交杂,因此又有“青背”、“黄背”和“花背”之称。凤尾鱼腹侧银白,有青、蓝或淡黄荧光,全身闪闪发亮。  相似文献   

2.
厦门东海域定置网渔获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季节变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2003年7月~2004年6月对厦门东部海域的定置网渔获鱼类进行采样分析.结果表明厦门东海域至少有鱼类242种,隶属于19个目81科145属,主要是沿岸近底层和底栖的小型鱼类.以鲈形目种类最多,共计127种,占总数的52.5%、经济种类有116种.主要优势种有:青鳞小沙丁鱼、孔鳞小沙丁鱼、斑鲦、马拉邦虫鳗、裸鳍虫鳗、中华须鳗、前鳞鲻、眶棘双边鱼、多鳞鳝、皮氏叫姑鱼、短棘银鲈、列牙垒幸4、黄斑蓝子鱼、褐蓝子鱼、锯塘鳢、锻虎鱼类、褐菖鲇、绿鳍鱼、鳄鲡、卵鳎、中华单角鲍等.渔获种类在秋季及冬初最多,夏季较多,而冬末和春初最少.渔获种类的季节变化比较明显,与海洋表层水温变化有关,种类的月更替率比较高.  相似文献   

3.
北部湾出现苏门答腊金线鱼及其形态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黄梓荣  王跃中 《台湾海峡》2009,28(4):516-519
2008年1月在北部湾调查时,采集到1金线鱼科标本,经鉴定为苏门答腊金线鱼.渔获总尾数156尾,带回5尾到实验室作进一步鉴定,标本现保存在南海水产研究所标本馆.体长范围为50mm-126mm,背鳍X-9;臀鳍Ⅲ-7;胸鳍15;腹鳍I-5;尾鳍21.体适度延长,侧扁,体长为体高的3.5~3.8倍,体高在躯干中部背鳍第七鳍棘处为最高.上下颌几等长,仅上颌前端具较大犬牙.眼眶下缘处于吻端与胸鳍基部上端连线的上方,眼眶下缘顶端微凹,后缘几呈直线.前鳃盖骨裸露(无鳞)宽度是有鳞宽度的1.4~1.7倍.体被薄栉鳞,背鳍与侧线间具鳞4~7行,有腋鳞.侧线完全,位高,近似与背缘平行.眼下至上颌骨呈倾钭的金黄色带,体上部略带桃色,下部银白色,体侧有明显的金黄色带,并延至尾鳍叉端附近鳍条.体侧有一红斑,红斑位于背鳍起点与胸鳍基部之间的侧线下缘.背鳍边缘黄色,中间有明显的黄色带,臀鳍粉红色并有2条黄色带,尾鳍粉红色,近叉端鳍条呈金黄色.背鳍第一鳍棘与第二鳍棘由隔膜分开,第一鳍棘和第二鳍棘其长度短于其他鳍棘,无丝状延长.背鳍鳍棘部与鳍条部连接完全,中间无缺刻.胸鳍伸达肛门上方,胸鳍长度为头长的1.1~1.5倍.腹鳍中等长,约与胸鳍等长,不伸达臂鳍起点.臂鳍最后鳍条不明显长于其他鳍条.尾鳍呈叉形,上叶末端呈锐角或钝圆,上叶末端略呈丝状延长或延长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鲐鱼:鲭科、鲐属。为远洋暖水性、上层深海鱼类。体粗壮微扁,呈纺锤型。一般体长20~40厘米、头圆锥形,眼大、眼脸发达,口大、上颌与下颌等长,体披细小圆鳞。背为青黑色,有不规则的深蓝色的斑纹、腹部白微带黄色。鲐鱼,我国湖海均有生产,以东海产量为多。大小黄鱼、墨鱼、带鱼资源锐减以后,鲐鱼已成为我国近海主要经济鱼类之一。鲐鱼的营养价值很高,每百克鱼肉含蛋白质21.4克、粗脂肪5.5~7.8毫克,均高于大黄鱼、带鱼、鲳鱼的含量,并含钙9.4毫克、磷173.8毫克,铁5.6毫克,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易被人体吸收的食物。据有关资料介绍,鲐鱼体内还含有两种营养价值极高的物质:一种叫二十碳五稀酸  相似文献   

5.
黑斑双鳍电鳐黑斑双鳍电鳐属电鳐科,这种鱼的体盘较宽大,团扇形,口内牙齿细小而尖。在其体内有许多由肌肉纤维演变而来的“电板”,这些“电板”串联起来,会产生200伏特的电压。水下作业人员应提高警惕。  相似文献   

6.
孔鳐卵壳形成及其排卵的初步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阎淑珍 《海洋与湖沼》1978,9(2):236-240
孔鳐(Raja porosa Gnther)属软骨鱼类板鳃纲(Elasmobranchii)下孔总目(Hypot-hemata)鳐目(Rajiformes)鳐科(Rajidae)。俗名“老板鱼”为习见种类,主要分布于黄海、东海,产量很大,尤其是黄海,为具有经济价值的近海底栖鱼类。Clark(1922)曾报道过英国普利茅斯港产11种鳐卵的形态、排卵与孵化。石山礼藏(1950)就日本北海道产10种鳐类的卵壳形态、组织学结构,及其与地理分布的关系作了比较观察和报道。被誉之为“水手的钱袋”和“人鱼的别针箱”的鳐卵,它的卵壳在  相似文献   

7.
曹玉茹 《海洋世界》2005,(10):23-26
花点无刺鲼花点无刺鲼属鲼科,这种鱼长得很奇特,体盘呈菱形,尾细长如鞭,全身长有微小细鳞,主要分布于印度洋及中国近海。  相似文献   

8.
中国软骨鱼类资源概述及其利用问题的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鱼类可方便地分为软骨鱼类和硬骨鱼类两大类。软骨鱼类包括鲨鱼、鳐鱼与银鲛等鱼类。本文主要叙述中国软骨鱼类的资源概况,特别是它们的种类成分、分布情况、生活习性、质量和数量以及一般捕捞情况;同时也商讨一下它们的利用和增产等问题。为便于读者了解起见,现在先把软骨鱼类简要地介绍如下。1.软骨鱼类的形态特征软骨鱼类的主要特征有以下几点:(1)内骨胳完全由软骨组成,没有真骨;(2)体被盾鳞,或光滑无鳞;(3)鳃裂5—7对,个别开口于体外(银鲛例外,具有一膜状鳃盖和一外鳃孔);(4)雄性的腹鳍里侧具一交接器,或称鳍脚;(5)尾常为歪形;(6)鼻孔腹位;(7)卵大而数少,体内受精。此外,还有许多内部特征,这里从略了。  相似文献   

9.
陈万青 《海洋世界》2009,(10):52-53
石首鱼是鲈行目,石首鱼科鱼类的统称。石首鱼体稍长,侧扁,口大。头骨具粘液腔,体被栉鳞。耳石很大,因而得名“石首”。鳔发达,多数石首鱼可通过鳔上肌肉的活动发出声音,鲽起到共鸣室的作用。石首鱼是底栖、肉食性鱼类,主要以软体动物为食。  相似文献   

10.
蒋燮治 《海洋与湖沼》1980,11(4):335-336
雌性特征 体长0.45—0.4毫米。体略呈长方形,外形与点滴尖额溞(A.guttatSars)相似。透明浅黄色。壳瓣背缘稍微拱起,中部最高;后缘略向外凸出,其高度约为最大壳高的4/5;腹缘较平直,中部微凹,全缘列生刚毛。后背角不明显;后腹角浑圆无刻齿。壳纹纵行。 头部不大。吻部钝,伸向前方。单、复眼形状一般。第一触角呈棒形,不超过吻尖,前侧具一根触毛,末端为一束长度相仿的嗅毛。第二触角游泳刚毛序式:0—0—3/4—1—3。  相似文献   

11.
<正>白鲟是我国特产。它有着呈梭形的身体,前部稍平扁,中段粗,后部略侧扁。虽称作白鲟,并非全身白色,只是腹部白;它的头、体背部和尾鳍均呈青灰色。发达的尾鳍上叶大于下叶,被称作歪形尾;前缘具一列棘状鳞;体无骨板状大硬鳞,鳃孔大,眼细小。分布于长江干支流中;岷江、钱塘江也有;东海、黄海曾有发现。  相似文献   

12.
扇贝亚科(Pecteninae)的种类,多数个体较大,有的种生长快,数量多,是较重要的捕捞及养殖对象。本亚科的主要特征是贝壳呈圆扇形,两壳不等,右壳凸;左壳除少数种略凸外,多数种较平或略凹。一般两壳耳呈三角形,略相等。壳两侧相等或略相等。壳表放射肋一般较规则、光滑,有些种肋上具有排列整齐的生长小鳞片。两壳表颜色不同,右壳呈白色或浅色;左壳颜色较深,多具深红褐或紫褐色花斑。 这一亚科有些种在地质年代上出现较早,故化石种类较多。现生种广分布在世界各大洋,以热带和亚热带海的种类较多,多数种仅见于潮下带百米以内的浅海底。 本文继栉孔扇贝亚科(Chlamydinae),报道中国近海扇贝亚科2属4种,对每一种的形态和分布等都做了较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3.
中国杜父鱼类的地理分布和区系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杜父鱼类为中小型鱼类,种类繁多,全世界约有一千种,一般为近海栖息,有些进入或定居在淡水水域,少数潜居深海。大部分种类分布于北太平洋和印度—西太平洋,大西洋种类较少,少数种类产北极海或南极海。杜父鱼类的地理分布有分为南北两大组成部分的现象。分布于北太平洋的冷水性和冶温性种类有细棘杜父鱼科Psychrolutidae、海盗鱼科Agonidae、软鳍海盗鱼科Aspidophoridae、六线鱼科Hexagrammidae、光盖鱼科Anoplopomi-  相似文献   

14.
应用1979年6月-1980年8月渤海湾环境调查中的青鳞鱼及斑卵和仔鱼资料,以几种数学方法对其早期发育阶段的形态及分布特征进行初步探讨。结果表明,两种鱼的各期卵径、卵黄径均差异显著;两种仔鱼体形相似,但在卵黄吸收殆尽前后体形均有较大的变化;它们的体高、头长、标准长、肛前长,眼径之间两两显著相关,仔鱼从Ⅰ期到Ⅱ变化的是一些大长度量,而肛前和肛后肌节数变化不大。两种鱼卵及仔鱼皆出现在整个海区,青鳞鱼产卵期为4-9月,盛期为5-7月;斑产于5-8月,盛期在5-6月。从鱼卵到仔鱼的发育过程中,青鳞负有离岸移动趋向,斑有向岸移动趋势。  相似文献   

15.
鲥鱼又称之为“时鱼”、“三黎”,古称之为“鱼互”,属于鱼纲,鲱科。体细长,侧扁,一般体长40多厘米,体重2.5—3千克以上,最大者体长可超过70厘米,体背部灰黑色,略带篮色光泽,体侧及腹部银白色,故又有“银鱼”之称。鲥鱼的头侧扁,口很大,口裂倾斜,上颌中间有一缺起,下颌中间有一突起,两颌均无牙,体披大而薄的圆鳞,腹部具棱鳞。其形秀而扁,似而长,线条流畅,十分漂亮。  相似文献   

16.
2016年10月采自北部湾海域的1尾鱼类标本经鉴定为线鳍鲆属Taeniopsetta Gilbert, 1905的眼斑线鳍鲆Taeniopsetta ocellata(Günther, 1880), 隶属于鲽形目Pleuronectiformes鲆科Bothidae, 这是该属和种首次在中国大陆海域的报道。线鳍鲆属的主要形态特征包括: 体长卵圆形; 双眼位于头左侧; 口小; 有眼侧和无眼侧均有1行小尖牙; 鳞细小, 仅体左侧有1条侧线; 雄鱼有1枚强吻棘和2或3枚眼棘, 雌鱼吻棘和眼棘很钝或无; 无眼侧腹鳍始于有眼侧第2根腹鳍鳍条基部右侧; 腹鳍基较短; 背鳍和臀鳍的部分鳍条延长成丝状。眼斑线鳍鲆的主要形态特征为: 两侧胸鳍不等长; 雄鱼背鳍的第13~17根鳍条及臀鳍的第1~6根鳍条延长成丝状; 体左侧背腹缘分别有2~4个不规则的“V”形或半圆形中空黑色斑块, 斑块内部具一黄色圆斑。  相似文献   

17.
玳瑁(Eretmochelys imbricata)是海龟中个体最小的一种。在分类上它属于龟鳖目,海龟科。其背甲呈卵形,背盾共13片,成覆瓦状排列,所以又名十三鳞。通常所见的玳瑁个体其壳长仅60厘米左右,重9~14千克。现已知的最大玳瑁的壳长近l米。玳瑁体色暗红或黑褐,杂有不规则的黄色线条云状斑。  相似文献   

18.
正专家大致把有毒鱼类分为三类第一类是棘毒鱼类。这类鱼具有毒腺,能分泌毒液,通过鱼棘刺伤人体,把毒液输入人体,引起中毒。棘毒鱼类包括鳗鲇科、科、科、银鲛科、蓝子鱼科、躄鱼科、角鲨科和刺尾鱼科等许多种类,其中最毒的是魟科的毒(俗称石头鱼),其次是同科的鬼(老虎鱼)和蓑(狮子鱼),这类鱼的背鳍棘的基部有毒腺。  相似文献   

19.
尝尝西施舌     
海蛤的种类不少,在市井酒肆中常见的有文蛤(俗称沙白)、杂色蛤仔(俗称花蛤)等。这类海产品肉嫩味鲜,已广有口碑,但若说到西施舌,则比它们更胜一筹了。西施舌,属贝类双壳纲蛤蜊科。壳大而薄,略呈三角形,长通常八九厘米,壳顶在中央稍前,腹  相似文献   

20.
台湾海峡北部及其附近海区鱼类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台湾海峡北部及其附近海区的鱼类至少有366种,隶属于22目123科242属。软骨鱼类4目17科27属42种,其中鳐目最多(23种)。硬骨鱼类18目106科215属324种,其中以鲈形目的种类占优势(181种)。该海区鱼类区系组成具有亚热带性质,与东海的关系较为密切。根据鱼类区系特征和冬季表层20℃等温线的分布,广东沿海(包括海南岛东北)、台湾浅滩外缘、台湾岛东岸以及奄美大岛以北的连线应是中国-日本亚区与印度-马来亚区的交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