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桥梁设计是桥梁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一座大桥成败的关键环节。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为了满足我国对于交通运输的庞大需求,中国桥梁得到了飞速的发展。目前,我国的特大跨径悬索桥、斜拉桥的跨径都达到了世界顶尖水平。然而,正如同济大学项海帆院士所说的"中国目前是桥梁大国,还算不上桥梁强国"。桥梁技术还处于跟随西方发达国家脚步的阶段,桥梁设计理论、新技术、新材料的创新和应用,还远远  相似文献   

2.
2007年8月31日,国家重点工程温一福铁路(福建段)再传捷报。亚洲最大的铁路疏解隧道群——温-福铁路鼓山隧道群、全线控制性重点工程八仙仑隧道提前2个月顺利贯通。为温-福铁路按期铺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温-福、福-厦、温-厦三条铁路都要从这里经过。6座隧道3座桥梁立体交叉,形成亚洲最大的铁路疏解隧道群。保证温福铁路2009年6月底建成通车。鼓山隧道群位于鼓山风景区4是由6座隧道(燕前一、二、三号,鼓山一、二、三号)和3座桥梁组成的上下交错、两两互通的立体交叉系统。也是亚洲首条洞内双开岔铁路隧道群。它将温-福、福-厦、温-厦三条铁路在山体内实现了疏解。鼓山隧道群中,燕前二号隧道为沿海通道主干线,有两处燕尾加宽段共计13个变化断面。第一处燕尾段向右分岔形成燕前三号隧道即温-福上行联络线。后并人鼓山一号隧道跨104国道特大桥驶入福州;第二处燕尾段向左分岔形成燕前一号隧道即温福下行联络线。使得燕前二号阻道成为亚洲最大的“一洞变三洞的”双分岔式隧道。鼓山三号隧道与鼓山一号隧道为单分岔隧道。  相似文献   

3.
《中国勘察设计》2004,(7):60-61
东塔桥项目所属地区:辽宁 所属行业:交通物流项目性质:新建项目简介:沈阳市浑南新区拟建一座东塔桥,加上原已规划好的三好桥,届时,浑河上将会有6座贯通南北的跨河大桥。东塔桥北起东塔街北端,南至浑南新区祝科街,是大型公路桥梁。该桥由主桥和引桥两部分组成,主桥长340米,为三孔双塔单板面板拉桥,桥梁宽度31米。引桥长260米,为6孔32.5米的预应力混凝土简支宽矮T梁结构,桥梁宽度29米。桥设计荷载为城市A级;人群荷载为3.5Kpa;交通流量为机动车6000辆每小时;地震烈度为7度。该项目投资总额为1.3亿元。所需关键设备:工程机械、架桥设施、机电设备、吊装设备等所需施工专业:桥梁、隧道、建筑防水、土石方、混凝土、预应力、安装等投资总额:1.3亿元 建设年限:2004年-2005年进展阶段:正在进行前期规划  相似文献   

4.
桥梁荷载作用下跨谷岩质岸坡稳定性是保证桥梁安全运营的关键。芙蓉江大桥道真侧高陡岸坡基岩为中风化灰岩,节理裂隙发育,桥梁荷载下岸坡稳定性评价至关重要。通过基岩力学特性试验研究,得到基岩力学参数和拱座-基岩胶结面接触模型,在考虑岸坡顺层节理和垂直卸荷节理的情况下,采用强度折减法对桥梁荷载作用前后岸坡的稳定性进行三维分析,研究成果表明,受节理裂隙张开破坏的影响,岸坡将产生典型的折线型滑动面,岸坡在桥梁荷载作用下拱座底部塑性区与坡脚向上发展的塑性区首先贯通,在拱座底部产生局部破坏区,对岸坡稳定性不利,建议对拱座后部基岩进行局部加固处理,提高其稳定性。  相似文献   

5.
2011年7月,中国桥梁建设史将写下沉重的一页:从7月11日到19日,8天时间,全国有4座桥梁发生垮塌,震惊业内外。特别是杭州钱江三桥引桥的坍塌,更是引起了国民的一片热议。痛定思痛,各类事故调查、事故分析会紧锣密鼓展开,几起塌桥的调查原因竟惊人地一致——车辆超载造成的。但  相似文献   

6.
秦岭地区是认识我国地质一成矿特征的一把钥匙,是沟通我国南北方地质关系的一座桥梁.经地质工作者多年的艰苦努力,秦巴地区的地质一找矿工作获得了丰硕成果.但仍有许多地质和找矿方面的重大问题有待  相似文献   

7.
长江下游大型桥梁建设的工程地质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大型和特大型桥梁等交通工程建设不断兴起。仅长江下游江苏省境内来说,400km长的河段上,在未来的10a内将要建成6座特大型桥梁。这类特大型桥梁工程建设经验少,桩型多为大直径超长灌注桩,现有规范难以满足设计需要。因此,工程地质勘测和桩基设计面临许多新的问题。通过江苏省境内几座特大长江大桥的工程地质综合研究,认为应采用区域稳定性与地基稳定性、地质分析和力学分析相结合的原则。工作重点主要有3个方面。第一,在查清工程区大地构造单元、断裂活动特征等区域地质背景的基础上,进行区域稳定性评价;第二,分析场区地层结构和构造发育情况,划分工程地质岩(层)组,并进行岩土体质量评价;第三,进行室内和现场试验,测定岩土体参数并进行优化分析,确定地基设计参数,选择桩基持力层。将这一研究思路用于苏通大桥工程,较好解决了工程建设中的难题,为大桥设计提供了可靠的工程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8.
鄂东北大别杂岩中混合岩形成的动力学机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王江海  杨问华 《地质学报》1994,68(4):308-323
本文针对中小位移量伸缩缝构造进行设计研究,提出了一种常温固化型桥梁伸缩缝。经过对伸缩量Δ20cm,Δ=40cm的多座桥梁的实验应用表明,这是一种适用于中小位移量桥梁中性能良好的伸缩缝,施工简便。其桥缝具体结构为,在两侧拍击区采用钢纤维混凝土增,缝内用高分子聚合物与一定比例的水泥及掺合物拌和均匀,经一段时间与桥面和加固铺装层固化成具有较高弹性和一定强度的整体式桥梁伸缩缝。其效果良好,供应用参考。  相似文献   

9.
重庆是座山城,市区内人工洞室遍布,为了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在洞顶上进行建筑势在必行。但其洞顶的岩层厚度大多较薄,因此,如何安全合理地评价垂直荷载下人工洞室的稳定性,已成为突出的工程地质问题。本文根据重庆市区的特定地质条件,提出了承载拱计算法,将结构力学的有关方法引入了工程地质的稳定性计算之中,并在实践中有较成功的算例。这种计算法计算较简便,易于使用,计算结果安全。  相似文献   

10.
拱坝所承受的荷载大部分都通过拱的作用传到两岸拱座岩体,拱坝所具有的一切优点都是建立在拱座稳定的基础上的,因此拱座是确定拱坝稳定的关键部位,拱座变形及抗滑稳定问题是拱坝建设中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之一。乌东德水电站左岸拱座在开挖过程中揭露两条长大结构面。本文从工程地质条件着手,在可研阶段的研究基础上,布置专项勘探,并充分利用施工揭露,查明了结构面的空间分布特征;利用大比例尺编录及物探测试,实现了结构面充填物性状的定量化研究;在此基础上,结合工程地质评价及数值计算分析结构面对拱座稳定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这两条结构面为典型灰岩地区后期溶蚀作用改造前期构造痕迹形成的溶蚀性小断层,充填物以钙质胶结为主,胶结紧密,局部溶蚀性状较差,充填物中软弱物质断续分布,多为坚硬岩体直接接触;受其空间分布特征影响,结构面会引起拱座岩体局部应力集中,但对拱座抗滑稳定性无影响。所获得的成果基本形成了拱座岩体长大结构面工程地质特征及其影响研究的系统方法,可应用于现场实际工程,对拱坝的勘测、设计等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下承式系杆拱桥的荷载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某系杆拱桥的荷载试验过程,讨论了其承载能力评定的方法,可供其他类似的桥梁参考。  相似文献   

12.
韦跃龙  陈伟海 《地球学报》2012,33(1):98-110
本文按发育岩性(可溶岩和非可溶岩), 发育规模(如桥高、拱高、跨度等), 桥下河谷的发育特征(常年性、季节性河流和干谷), 及发育成因(地表和地下), 提出天生桥的4大分类方案, 简要介绍和概括了近年来中国发现的典型岩溶天生桥的类型、分布格局、发育规模及景观组合和对比特征。然后以重庆黔江蒲花天生桥群为例, 初步分析和探讨了它的形成与演化, 系统分析和评价了它的资源系统, 通过与黔江区、武陵山区旅游资源及国内其它相似景区的对比, 概括其资源特色为“一河两桥三窗”, 并结合其市场条件, 将旅游开发主题定格为“桥下游暗河, 桥上走天桥, 上游漂激流”, 提出“一心二带一区三环”的功能布局, 探讨不同功能区的开发思路, 划分出主导、重要和配套3个层次的旅游产品项目, 构建连通桥上桥下的三大游览环线, 设计出“河-人-桥”三位一体的灯光效果。最后, 通过对中国典型岩溶天生桥旅游开发方式的概括、对比和分析, 提出岩溶天生桥纵向分层旅游开发方式, 并概括出3大分层方式: (1)“桥下观光, 桥上保护”式; (2)“桥下桥上观光”式; (3)“桥下保护, 桥上观光”式。  相似文献   

13.
Diana  G.  Falco  M.  Cheli  F.  Cigada  A. 《Natural Hazards》2003,30(1):79-106
The Tacoma Bridge disaster, in the 40s, has opened a new interesting chapter in the study of suspension bridges. This is still open today, as the need of making connections easier leads to bridge spans which are longer and longer. Table I gives a list of the suspension bridges with the longest main span, while Figure 1 shows the trend in the main span length for different kind of bridges: a sharp growth is clear in the last years. The complex development of the Messina Strait Bridge project is part of this scenario, in which longer and longer bridges are being built. The project has been brought to an end by 1992 (Ponte sullo Stretto di Messina, 1992): it is a road and railway crossing, with a main span of 3300 m. This paper resumes the huge research carried out about the wind actions on the bridge, which is for sure one among the most critical aspects of the project. Into details, the main purpose has been a careful design and improvement in the shape of both the deck and the towers. An outline of the research carried out on this topic is going to be presented, together with the main results (see also Diana et al., 1999b;Diana et al., 1998;Cigada, 1994;Brancaleoni, 1993;Simiu and Scanlan, 1986).  相似文献   

14.
史建升  徐源  李慧  阎长虹  侯珏  俞良晨  赵华新  崔王洪  徐成华  刘刚 《地质论评》2024,70(1):2024010005-2024010005
随着地下空间资源的开发利用,越来越多深基坑呈现出开挖深、规模大、形状不规则等特点,其支护结构设计复杂,施工难度大,具有明显的空间效应。本文以南京地铁某基坑工程为例,分析基坑施工对邻近桥梁的影响。其场区位于长江下游漫滩相二元结构地层分布地段,上部软土层厚度大,下部承压含水层地下水位高、水量丰富,地质条件复杂,该基坑为典型的深大异形基坑,距离某大桥的双曲拱引桥仅为7. 2 m,由于之前桥梁已遭受其他地下工程施工产生的较大变形,所以后续工程对其影响变形控制要求极高。为此,该车站基坑支护结构设计基于地下空间实际功能采用设置分隔墙分区开挖及MJS超深工法墙综合变形控制方案。本文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开展复杂环境下基坑开挖引起的围护结构及桥梁桩基的变形预测分析,计算结果显示,该深大狭长异形基坑开挖对邻近桥梁沉降变形影响显著,通过设置分隔墙分区开挖及MJS工法墙进行变形控制,能够较好地控制基坑的空间效应,减少“长边效应”、“异形效应”等对桥梁沉降变形的影响。通过现场基坑开挖过程实际监测结果,验证这一综合变形控制方案的可行性。该研究成果对于类似复杂地质条件下深大狭长异形基坑的支护及施工设计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钢管混凝土拱桥建设在全国迅速发展,型式多样、各有千秋。本文就大跨度全钢系杆拱在大连新港50万吨级进口原油码头引桥上的成功应用做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下游特大桥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的勘察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福兴  石林 《地球科学》2001,26(4):377-380
20世纪90年代以来, 长江中下游特大跨江公路专用桥建设开始起步, 至今已有黄石、铜陵、江阴、武汉、南京等长江公路大桥建成通车, 并有多座大桥正在建设和勘测设计.在大桥建设中遇到了地震与断裂构造、软弱层带、极软岩、岩溶等复杂的工程地质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中除了采用常规的工程地质勘察和试验技术外, 还进行了软岩流变试验、钻孔内彩色电视录像、原位承载力及压桩试验、桥基地质力学模型试验等技术和方法, 取得了可靠的数据, 为大桥设计提供了依据, 并通过已建成大桥的实践得到了证明.这些勘察研究的技术方法为长江中下游特大桥建设提供了经验.   相似文献   

17.
冻土和地震是我国西部高寒高烈度地区桥梁工程建设中主要面临的两大挑战。冻土区线路工程广泛采用桩基础桥梁, 土体冻结后会显著影响地震作用下桩-土动力相互作用过程, 给桩基础桥梁抗震分析带来困难。首先系统总结和分析了冻土对桥梁结构地震响应的影响、 桩-冻土相互作用效应及其计算模型等方面的研究现状, 进而对相关成果进行了科学分析。研究表明: 冻土的存在对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是显著的, 桩基础桥梁抗震设计中不考虑冻土效应是不合理的。目前还存在的问题包括: 冻土区桥梁结构地震反应的研究中, 未充分考虑冻土效应; 现有桩-土相互作用模型无法有效应用于冻土领域; 地震作用下桩-冻土体系相互作用机理及其破坏特征不明确。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考虑冻土效应后桥梁桩-土动力相互作用为今后需要重点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18.
曹建伟 《安徽地质》2009,19(4):300-302
文章以绩黄高速公路某大桥为例,分析了几何非线性和材料非线性等因素对大跨度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结构非线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跨径大于300m、宽跨比接近1/20的钢管混凝土桁式拱桥,几何非线性和材抖非线性的影响均较大,在设计和施工时应注意,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9.
苏通长江大桥的工程地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10年来,随着城市化加快发展,促进了长江下游特大型桥梁的建设,其中主跨1 088m的苏州—南通特大斜拉桥就是其中之一。苏通大桥位于巨厚的第四系覆盖层地区,因此,土层结构特征、持力层和基础型式的选择,以及工程参数的确定成为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需要研究解决。应用岩土工程优势面理论对苏通大桥的研究思路,着重介绍了在巨厚覆盖层地基中用层组结构划分和优势层的研究观点,用优势指标法量化判定桩和沉井基础的持力层以及用多法求合理设计参数和提出若干工程设计与施工的建议等三方面问题的研究成果,从而推动了该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0.
根据相似原理,建立了两种支承形式的大比例尺桥梁模型,并在桥面板的上下表面分别布设应变片,通过人工模拟地裂缝的活动,采集了在地裂缝活动下桥面板上产生的应力和应变数据。对试验数据详细分析发现,简支桥由地裂缝引起的附加应力较小,地裂缝活动时主要破坏型式为落梁或落板破坏,因而地裂缝活动时,主要加强对桥梁梁、板位移量的监测,防止出现此类现象发生;固接桥作为一种超静定结构,在地裂缝的影响下产生较大的附加拉、压、剪等应力及扭矩,有可能导致结构性破坏。因此,笔者建议在地裂缝影响带范围内,桥梁以采用简支结构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