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对网围养殖区内草鱼的活动声涮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并将采集的声波进行了回放。结果表明.草鱼网围养殖区声波频率范围为0~3.2kHz.整个频段内没有宽带波峰。在草鱼饥饿、食饵和饱食的不同状态下养殖区内的水声特性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在网围养殖区通过声波回放能对草鱼起到诱集作用.在投饵回放、投饵不同放及不投饵回放声波的情况下,草鱼的响应时间分别为2.55、3.50、4.80min.存在显著差异。回放持续性声波和间隔性声波在响应时间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2.
用两种不同蛋白质和糖类水平的饲料喂养草鱼、鲤鱼夏花及一龄鱼种,通过对两种鱼肝胰脏及肠道的消化酶活性测定发现,在一定温度条件下,随着水温升高,两种鱼肠道及肝胰脏的蛋白酶和淀粉酶比活均升高;鱼类摄食后六小时酶比活明显大于摄食后二十四小时的酶比活,在水温25℃条件下,用两种不同饲料分别饲养草鱼、鲤鱼六周后发现:随着饲料蛋白质水平的提高,草鱼、鲤鱼肝胰脏中蛋白酶比活明显升高鲤,而总肠变化不显著;随饲料中糖量水平的提高,草鱼肝胰脏及肠道的淀粉酶比活明显升高,而鲤鱼差异不显著.草鱼,鲤鱼肠道蛋白酶比活以后肠最高,中肠次之,前肠最小。而肠道淀粉酶比活性却随饲料成分而发生差异。两种鱼肝胰脏消化酶活性均为一龄鱼种大于夏花阶段,这与组织切片的观察结果相符。  相似文献   

3.
通过腹腔注射药物、尾静脉取血、放射免疫测定激素含量等方法研究L-多巴等几种药物对草鱼鱼种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发现腹腔注射L-多巴、阿朴吗啡可以显著提高草鱼鱼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而腹腔注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6-羟多巴则可明显降低草鱼鱼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说明儿茶酚胺类参与了草鱼鱼种生长激素的分泌调节,L-多巴或其代谢物是通过中枢神经系统促进草鱼鱼种生长激素分泌的,而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则是在脑垂体水平上抑制草鱼鱼种生长激素的分泌。  相似文献   

4.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ar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分析野生草鱼和家养草鱼,并筛选与草鱼种质退化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共进行88对引物组合的检测,产生标记数目共计905个。依据标记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共筛选出21个可能与种质相关的特异性标记,对这些特异性标记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测得片段中有8个片段能在GeneBank中找到同源性较高的序列,而其他片段与数据库中序列的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5.
对网围养殖区内草鱼的活动声波进行了采集与分析,并将采集的声波进行了回放。结果表明,草鱼网围养殖区声波频率范围为0~3.2 kHz,整个频段内没有宽带波峰。在草鱼饥饿、食饵和饱食的不同状态下养殖区内的水声特性有一定的差异。研究表明在网围养殖区通过声波回放能对草鱼起到诱集作用,在投饵回放、投饵不回放及不投饵回放声波的情况下,草鱼的响应时间分别为2.55、3.504、.80 min,存在显著差异。回放持续性声波和间隔性声波在响应时间上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6.
珠江水系贺江段近年出现严重危害网箱养殖和江河鱼类资源的大型寄生虫病害.初步鉴定该虫隶属于甲壳纲.等足目.鳃虫科.细角鳃虫属.是国内新发现的淡水鱼类寄生虫。用该虫对草鱼、银鲫、麦鲮进行人工感染.结果表明:该虫具有很强的寄生能力.累积感染率为76.2%~100.0%;对寄生部位具有一定的选择性,以寄生在鳃部的比例(55.6%~72.0%)最大.胸鳍(11.7%~28.8%)次之;对试验鱼有较强的致死性;该虫吸血后体长(L)增长较大.体宽(W)基本不变;从寄主体上主动脱落的虫体,其L/W的增长率(16.32%~18.00%)较大,而一直寄生在寄主身上的虫体.其L/W的增长率则因各自摄食量的不同而存在较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7.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从患病草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096,经反转录PCR,克隆得GCRV 096 长度为855 bp 的vp7 基因,并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特性.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分离株VP7 蛋白间的差异不大,但不同基因型分离株VP7 蛋白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GCRV 096 VP7 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信号肽位点位于20 氨基酸处,且VP7 含有4个潜在的抗原决定簇.构建GCRV 096 vp7 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pGBKT7-S10,并成功转化至酵母中.  相似文献   

8.
儿茶酚胺类药物对草鱼鱼种生长激素分泌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腹腔注射药物,尾静脉取血,放射免疫测定激素含量等方法研究了L-多巴等几种药物对草鱼鱼种生长的激素分泌的影响,发现腹腔注射L-多巴,阿朴吗啡可以显著提高草鱼鱼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而腹腔注射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6-羟多巴则可明显降低草鱼鱼种血清生长激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是草鱼出血病的病原。从患病草鱼体内分离到一株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 096,经反转录PCR,克隆得GCRV 096长度为855 bp的vp7基因,并分析该基因编码蛋白的特性。结果表明,同一基因型分离株VP7蛋白间的差异不大,但不同基因型分离株VP7蛋白间存在很大的差异。对GCRV 096 VP7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信号肽位点位于20氨基酸处,且VP7含有4个潜在的抗原决定簇。构建GCRV 096 vp7基因的酵母表达载体p GBKT7-S10,并成功转化至酵母中。  相似文献   

10.
白细胞介素6(IL-6)是一个多效的细胞因子,在机体免疫应答、急性期反应以及造血调控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为研究对象,采用RT-PCR和Smart RACE技术克隆获得草鱼IL-6(CiIL-6)cDNA序列,CiIL-6的cDNA全长为1 145 bp,包含一个长为702 bp的开放阅读框,能编码233个氨基酸,预测CiIL-6的蛋白质分子质量为26.74 ku,等电点为8.72。其中5'和3'非编码区(UTR)分别为86 bp和357bp。氨基酸同源性分析显示,草鱼和斑马鱼(Danio rerio)的亲缘关系最近,它们的CiIL-6氨基酸同源性高达76%,而与其他物种的同源性均低于30%。RT-PCR的结果显示,CiIL-6在健康草鱼的胸腺、头肾和脾脏表达最高,而在鳃、胃和心脏中的表达量最低。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关序列扩增多态性(sequence-realted amplified polymorphism,SRAP)技术分析野生草鱼和家养草鱼,并筛选与草鱼种质退化相关的分子遗传标记。共进行88对引物组合的检测,产生标记数目共计905个。依据标记在群体中出现的频率和变化规律,共筛选出21个可能与种质相关的特异性标记,对这些特异性标记进行测序并将测序结果进行BLAST分析,发现测得片段中有8个片段能在GeneBank中找到同源性较高的序列,而其他片段与数据库中序列的相似性较低。  相似文献   

12.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uv.et Val.)〕是我国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棣属于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草鱼属。在自然水体中,草鱼以草为食,并因此而得名。在人工饲养的条件下,主要饵料仍为某些绿色植物的叶和茎等。但也吞食米糠、花生麸、豆饼和玉米等精饲料,甚至连动物内脏及粪便也能吞食。食性相当广泛,可塑性很大。广东省雷州青年运河管理局鹤地水库于1978年试验用网箱培育鲢、鳙鱼种,共3个试验点,7×4×2.5和17.5×4×2.5规格的网箱61只,计4.6亩。由于入箱  相似文献   

13.
五种鲤科鱼类生长激素cDNA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RT-PCR方法,以草鱼、鳙鱼、鲫鱼、鲤鱼、齐口裂腹鱼等5种鲤科重要经济鱼类的垂体总RNA为模板扩增出其生长激素(fish growth hormone,fGH)的完整ORF序列,并克隆到pMD18-T载体上,命名为pMD-1(草鱼)、pMD-2(鳙鱼)、pMD-3(鲫鱼)、pMD-4(鲤鱼)、pMD-5(齐口裂腹鱼)。测序结果显示,ORF序列其长度均为633 bp。序列分析表明,所有ORF序列均以ATG为起始密码,以TAG为终止密码,编码210个氨基酸残基,推导的生长激素前体由22个氨基酸的信号肽和188个氨基酸的成熟肽组成。同源性分析表明,草鱼、鳙鱼、鲤鱼、鲫鱼和齐口裂腹鱼的fGH同源性在93.3%~99.5%之间。  相似文献   

14.
鱼类在性别决定机制上是极其多样的,大多数鱼雌雄异体,还有雌雄同体鱼,有些鱼能自然发生性逆转(如黄鳝等),有些能发生天然的雌核发育(如银鲫)。鱼类性别的可塑性也很强,可以通过激素进行性转。有些鱼类的生长特性与性别有着很大的关系,如雄性罗非鱼的生长速度就比雌性快,雌性鲤鱼、草鱼的生长比雄性快,  相似文献   

15.
本病已知流行于广东、广西、福建、湖南,湖北等养鱼地区,其他省份可能也有此病流行,因随着省间鱼种运搬,病原体也可随之传播他处。据调查,1969年广东南海水产养殖场当时有600多万尾草鱼苗欲运往云南,因天气关系,飞机不能起飞,放到石井鱼苗培育组培育而发病,这可能是本病在广东地区较早的记录。现在已知,广东佛山、肇庆、惠阳、汕头、湛江等地区,都有本病流行,成为草鱼种常见严重疾病之一。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中华鲟、达氏鳇、施氏鲟、青鱼、草鱼、鲢、鳙、鲤、赤眼鳟、大眼鳜、鳜、黄尾密鲴、银鲴、花、、团头鲂、尖头塘鳢、鲫等19种淡水鱼类的生态参数(L∞、W∞、K、Tm、Tmax、M、PF)和生活史类型。3种鲟鱼类属k-选择,青鱼、草鱼、鲢、鳙偏向r-选择,其它12种鱼类属r-选择。种群繁殖力PF的数值大体上可反映出某种鱼类的生活史类型,运用Beverton-Holt平衡产量模式估算表明,只有合理控制捕捞强度和起捕年龄,既能保护资源,又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克隆得一株新分离病毒草鱼呼肠孤病毒(GCRV)096的长为1 981 bp的vp4基因,分析该基因的生物信息及其编码蛋白的特性。生物信息学分析表明,同一基因型GCRV分离株vp4基因间的差异不大,但不同基因型GCRV分离株vp4基因间却存在很大的差异。GCRV 096 VP4蛋白含有多个功能位点、2个跨膜结构域及多个潜在的抗原决定簇。构建p EGFP-N3-VP4真核表达质粒,并转染至草鱼肾(Ctenopharyngodon idellus kidney,CIK)细胞中,经荧光显微镜观察和Western blot鉴定,表明GCRV 096 VP4融合蛋白在CIK细胞中得以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18.
鱼类对植物提取液产生趋向行动(taxis或chemotaxis)属于生态生物化学的范围,这类研究具有广泛的科学和实践意义[1].国内用动植物提取液或提取物研究过南方鲶幼鱼、鲤鲫鱼、草鱼鱼种、罗非鱼的摄食行为[2~5],国外用氨基酸作为诱食剂[6].  相似文献   

19.
鱼类对植物提取液产生趋向行动(taxis或chemotaxis)属于生态生物化学的范围,这类研究具有广泛的科学和实践意义…。国内用动植物提取液或提取物研究过南方鲶幼鱼、鲤鲫鱼、草鱼鱼种、罗非鱼的摄食行为,国外用氨基酸作为诱食剂。丁[鱼岁](Tincatinca)是欧洲各国的重要淡水养殖经济鱼类之一,近几年引进我国,并广泛推广,该鱼为底栖鱼类,以植物残渣及水生昆虫为食。目前国内正在大力开发丁[鱼岁]人工配合饲料。为探讨配合饲料生产应用效果,有必要研究丁[鱼岁]的摄食行为。本课题初步研究了丁[鱼岁]对15种植物水提取液的趋向行为特点,为深入研究丁[鱼岁]的引诱物质和人工配合饲料积累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 GCRV)096 vp7基因的原核和真核表达及其编码蛋白的免疫原性。【方法】应用RT-PCR技术获得GCRV 096 vp7基因,构建GCRV 096 vp7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VP7,用原核表达的GCRV 096 VP7蛋白免疫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15 d后,用GCRV 096和GCRV GD108分离株对其攻毒,检测GCRV 096 VP7的免疫原性。构建GCRV 096 vp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 EGFP-N3-VP7,分析其在草鱼CIK细胞中的表达。【结果与结论】GCRV 096 vp7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 (GenBank登录号为JN206665)为831 bp,编码276个氨基酸。成功构建GCRV 096 vp7基因原核表达载体pET-VP7,并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成功;最优表达条件是0.2 mm/L IPTG、28℃下表达5 h,通过HisTrap HP柱纯化融合蛋白,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所表达的蛋白为目的蛋白。经免疫及GCRV攻毒后,GCRV 096(Ⅰ型)免疫组vp7基因的表达水平降低(P 0.05),而GCRV GD108(Ⅱ型)免疫组vp7基因的表达无显著差异,表明GCRV 096 VP7蛋白对GCRV096具有良好的免疫效果,但对GCRVGD108无明显的免疫效果。成功构建GCRV096vp7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N3-VP7,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表明,GCRV 096 VP7蛋白在草鱼肾(CIK)细胞中成功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