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德国人口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探讨了德国统一后的人口地理特征,阐述了德国人口数量的变运及其空间分布,人口构成模式的发展,人口就业和失业的区域差异及其成因,以及德国国内移民和国际移民的时空演变,目的在于揭示德国人口发展的地理问题,以便为我国的人口发展提供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2.
对云南2009年雨季T639、日本、德国3个数值模式的降水预报进行了检验与比较,发现3个模式的降水预报均有明显的特征。总体偏差分析表明T639模式降水预报明显偏多,德国模式明显偏少,日本模式预报稍偏多。降水分级检验表明小雨和中雨的TS评分日本模式最高,大雨和暴雨的TS评分T639模式最高。T639和日本模式在降水的落区预报上均为正相关,对降水落区预报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总体上,3个模式中日本模式预报较准确,T639次之,德国模式的各项检验指标均为最低。  相似文献   

3.
综合发达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环境体系建设及其成功的经验,可以看出,尽管各国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道路不同,但就其环境体系模式而言,不外乎3种。其一是美国模式,即主要通过市场机制去完成技术创新,政府主要通过宏观调控手段,为企业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其二是日本模式,即政府直接介入技术创新活动,并制定专门的科技发展政策,通过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并适时调整政策,进行创造性的技术开发,以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其三是以英、法、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模式,其科技发展政策介于美国和日本之间,政府主要通过制定科技发展计划,加强对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的协调和管理。最后,在分析河南省高新技术产业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对该省的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4.
20 0 2年 1 0月 2 7日至 1 1月1 0日 ,由中德合作陕西延安造林项目办公室组织的项目培训考察团一行 1 5人赴德国进行了为期1 5天的学习考察。在德国期间 ,参观了德国国有林、集体林和私有林的经营 ,德国大径级木材生产基地 ,农业家庭企业等。了解了德国林业发展的历史和森林经营的理念 ,深受启发 ,德国的成功经验对陕西林业的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学习借鉴作用。德国林业建设起源于 1 8世纪 ,当时由于工业革命的兴起 ,森林受到大面积的破坏 ,以木材为主的工业原料日渐匮乏 ,为了工业革命的持续发展 ,德国人认识到森林的重要性 ,并采取了一系列…  相似文献   

5.
德国大学的景观生态教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是景观生态学研究的发源地,在地理学跨学科发展背景条件下,景观生态的教学发展将如何变化?本文以德国开设景观生态教学的主要大学为例,介绍了德国景观生态教学课程体系、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特点、发展趋势以及就业前景.  相似文献   

6.
德国地缘战略历史剖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到历史、地理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德国的发展轨迹异于欧洲其他国家。1871年德国才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其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复杂而波折,演进历程始终伴随着对"到底什么是德国?而德国又在哪里?"的讨论与思考。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德国先后采取了多种地缘战略,不同的地缘战略选择又直接影响着国家战略和民族命运,或迅速崛起,或迅速衰落。本文以历史上德国所采取的地缘战略为主线,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地缘战略的产生背景、主要策略和重要影响,总结出其特殊的地缘区位、落后于时代的政治体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良莠不齐的哲学根基和高度发达的教育科技五个因素为德国地缘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并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剖析在这些地缘战略影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德国在地缘战略的构划、制定、实施等方面形成的强烈特点。  相似文献   

7.
中国和外国铁路网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从宏观角度出发,开展中国与印度、美国、前苏联、德国铁路网发展模式的比较研究,对五国铁路网发展的背景条件、合理长度、路网组成、若干重要干线的建设、重大技术的推广、铁路建设的分区、资金和进度等问题进行了系统和深入的分析。在综述外国铁路网发展的有益经验和深刻教训的基础上,对我国铁路网发展提出了若干建议,为国家有关领导机构制订中长期铁路网发展规划提供重要参考意见。  相似文献   

8.
作为一个自然资源贫乏的大国,德国的新能源安全战略是非常成功的,近些年来,德国一直非常注重新能源产业的发展,针对新能源产业的特征制定了一系列的扶植政策,并将其提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文主要针对德国新能源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9.
德国是近代自然地理学的发源地,也是人文地理学的故乡。近代德国地理学不仅助推了德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还为世界各国地理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推动了地理学的科学化、系统化与全球化。本文运用文献计量法综述国内外1975—2019年关于近代德国地理学的539篇文献,从年度载文量、研究者国别、研究方向和研究方法四方面入手,突出时间顺序与空间差异,系统梳理与凝练近代德国地理学家的理论与重要贡献,结果表明:近代德国自然地理学与人文地理学的经典理论,尤其是地质地貌、地学革命,以及区域、景观与环境三大学派、区位理论、地缘政治等领域对人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近代德国地理学的理论与研究方法值得我们借鉴与思考。  相似文献   

10.
受到历史、地理和地缘政治等因素的影响,德国的国家发展轨迹迥异于欧洲其他国家。1871年德国才建立真正意义上的民族国家,其民族国家的构建过程复杂而波折,演进历程又始终伴随着对“到底什么是德国?而德国又在哪里?”的讨论与思考。在国家发展进程中,德国先后采取了多种地缘战略,不同的地缘战略选择又直接影响着国家战略和民族命运,或迅速崛起,或迅速衰落。本文以历史上德国所采取的地缘战略为主线,探究不同历史时期地缘战略的产生背景、主要策略和重要影响。总结出特殊的地缘区位、落后时代的政治体制、独具特色的民族性格、良莠不齐的哲学根基和高度发达的教育科技五个因素为德国地缘战略的主要影响因素,进一步分析各因素的影响。剖析在这些地缘战略影响因素的交织作用下,德国在地缘战略的构划、制定、实施等方面形成的强烈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1.
创新逐步取代资本,成为新时代区域发展新动力。德国在科技创新方面一直领跑世界,区域系统发展优势明显。在了解德国创新发展的历史和现状的基础上,本文对德国的创新政策的特征加以归纳,一是在指导思想上,告别了“以邻为壑、以大为强、引外劳、降成本”的旧时代,开启了“以邻为伴、一致对外、创新为王、引人才”的新时代;二是在具体举措上,实施多种方式并举,提供科创资金支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推动创新集群发展;以科技中介服务机构为核心,激活技术扩散与创新活动。尽管中德两国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但是德国在创新的顶层设计、“门槛”研究和创新联盟的开放式区域创新系统建设等方面的经验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12.
“德国在农田保护上同样存在很大的压力,全德国的农业用地每天都在减少,我们努力不让他们把我们的土地锯成一小块一小块。”德国北威州农业与环保部农业司司长威尔斯塔克博士和萨克森州农业协会主席沃尔夫良·吕勒博士就耕地保护问题谈了许多。在高度工业化的德国,农田保护方面的压力很大。据两位农业专家介绍,由于建设高速公路、兴办工厂以及其他非农事业的发展,农田正在不断受到侵害,德国的农业用地每天以100公顷的速度在减少。由于工业的发展,在城镇中心居住的人口比100年前要少得多,人们纷纷搬到郊区去居住,给农田保护带来新的压力。面对这种令人担忧的形势,德国农业方面有一句话,就是“不能让他们把我们的土地锯成一小块一小块”。由于各方面对土地的需求都很多,农田不断减少的总体趋势相当严重。农田被侵占,不仅减少  相似文献   

13.
李冰 《世界地理研究》2006,15(4):107-109
目前在国内工业旅游是新兴的旅游项目。人们普遍对此还比较陌生,许多国内学者在研究工业旅游时,往往只侧重于讨论它如何创造经济和社会效益。而对国外工业旅游的研究也多见于一般介绍,或照搬人家的理论和案例,深入调查研究的不多。深圳大学刘会远、李蕾蕾二位老师在《现代城市研究》连载的《德国工业旅游面面观》12期文章以及由他们主要撰稿的电视专题片《德国工业旅游》,全面、系统的介绍了德国工业旅游发展的现状,同时也追溯了德国工业旅游过去发展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并进一步从人文的角度去看待开展工业旅游,深入挖掘工业旅游景点所包含的人文内涵,让我们充分体会到德国有关工业景观所承载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14.
《地理教学》2009,(12):43-43
世界上屋顶绿化发展最早、技术最成熟的是德国,德国的屋顶绿化率已达10%以上,屋顶绿化这种发挥着重要的环保节能功效,集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绿化方式,在德国越来越流行。  相似文献   

15.
从高技术企业的角度.结合高技术企业合作创新的模式,分析了浦东高技术企业合作伙伴的空间分布规律,揭示出地理邻近要素在本地层面和区域层面上对企业创新活动的作用机理,并以德国下萨克森州科技促进中心的研究成果为参照,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旅游的角度介入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研究,介绍了工业遗产旅游的新观念,以鲁尔区自1970年代以业所经历的逆工业化过程为背景,探讨了在全面振兴和调整鲁尔区之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区域发展和形象转变过程中,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践。特别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之观念的起源,形成与接受过程,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等,提出了值得我国学术界和社会现实,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议题。  相似文献   

17.
金志琳 《地理教学》2013,(17):16-19
正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工业区治理的成功典范,其衰落和振兴是学习区域发展变化的典型教学案例。因此在本节中笔者尝试选取"德国鲁尔区"为例进行"区域发展"教学,选择GIS教学手段,并结合传统的教学手段对这部分教学内容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8.
浅析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旅游开发的人文内涵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基于作者近年来对德国工业旅游的考察和研究,从工业建筑的空间规训、工业技术发展的历史传承、工业技术的文化价值、工业旅游的办展方式以及后现代思潮对工业旅游活动的影响等方面探讨了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工业旅游开发中的人文内涵。作者通过对德国有代表性的工业遗产及开展工业旅游活动经验的总结,对国内忽视保护工业遗产的行为进行了批评。  相似文献   

19.
德国地理教育在欧洲享有盛誉。本文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首先简要介绍了德国地理课程设置、地理教材和教师培养体制。然后通过现场课堂观察的方式,报告了两所中学的地理课堂教学情况。最后针对德国地理课堂教学方式、地理能力培养目标等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0.
《地理教学》2010,(21):61-62
T—City是德国电信和德国城市腓特烈港共同进行的大规模生活实验室计划(2007~2012),旨在研究现代信息通讯技术,示范如何提高城市未来的社区和生活质量。该计划还集合了阿尔卡特集团、三星集团、德国城镇发展协会、波恩大学等组织,这是德国第一次由城市居民、公司、学校、科学家、医疗机构、城市管理者共同进行日常应用性的创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