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下水》2020,(2)
以辽宁省营口地区主要河流为例,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方法对其污染季节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汛期6—9月份,营口地区河流水质总体稳定在II类-III类水质标准之间,而在非汛期特别是枯水年份,其水质标准在III类~IV水之间变幅。主要河流PH指标常年可稳定在6. 34~7. 23之间,适合于水生生物生长。污染主要来源于城市点源排放,氨氮污染指数最高,水体沿程污染程度有所增加。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新疆喀什地区多年地下水水质变化特征及污染状况,基于喀什地区主要采样点1970-2018年的地下水观测数据,对该地区地下水主要采样点氟化物、浑浊度、硝酸盐以及氨氮四个指数的变化特征进行。结果表明:各指标年均浓度从2010年以后逐步递减,且氟化物浓度下降趋势最为明显。夏季各污染物浓度均有所递增,而秋、冬两个季节是各指标污染浓度递减最为明显的季节。随着喀什地区地下水环境治理措施力度的加大,2010年以后,区域地下水各污染物指标浓度均呈现较为明显的递减变化,地下水水质总体稳定在Ⅲ类水。  相似文献   

3.
新疆干旱区处于内陆腹地,降水稀少而蒸发量大,区内湖泊经长期自然演化后多为盐湖和咸水湖.近几十年来,在气候持续增暖和人类活动驱动下,湖泊波动变化频繁,对湖泊资源环境及其区域生态环境产生重大影响.本文通过新疆地区山地、平原等不同地貌单元的6个淡水和微咸水湖泊的水量、水质状况分析和对比研究,进行了近期湖泊水资源变化分析.研究表明,近十多年来,喀纳斯湖和赛里木湖等山地湖泊有一定的扩展,但湖泊的水量和水质没有明显的变化.博斯腾湖和柴窝堡湖等山前绿洲湖泊以及乌伦古湖和吉力湖等河流尾间湖泊总体收缩,水体咸化.湖泊的变化总体上是对区域气候变化的响应,但湖泊流域人类活动和湖盆形态特征等方面的不同,导致湖泊演化过程的空间差异.湖泊水质变化与湖泊水量变化具有明显的对应关系,湖泊水量增加水体淡化,反之咸化.近十多年来,山地湖泊赛里木湖和喀纳斯湖水质变化相对稳定,山前绿洲湖泊博斯腾湖和柴窝堡湖水质则持续恶化,而河流尾闾湖泊乌伦古湖和吉力湖水质变化波动较大,并从2008年开始逐渐好转,处于水化学类型易变的过渡阶段.  相似文献   

4.
为掌握研究濉萧矿区采煤沉陷水域及河流水系的污染及动态变化特征,在研究区及周边3条河流设置水质观测点,对DO、NH_4-N、CODcr等21项指标进行监测,并按照季节不同采集年内不同时间段样品,选取单因子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分级评价法及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4种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分析认为: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包含信息全面,评价结果可靠,适用于塌陷区水体污染特征识别和水质评价,并对水体功能区划与定位具有很强的指导作用。3个沉陷区水域综合水质标识指数(Ⅰ_(wq))均值为3.140,达到Ⅲ类水质标准,主要污染物为CODcr、总磷(TP)、总氮(TN)和汞(Hg)。5个河流监测断面Ⅰ_(wq)均值为5.352,达到Ⅴ类水质标准,水体污染较为严重。研究结果表明由于沉陷区水体水质较好,但环境容量较低,区内的河流因受城市工业和生活污染较严重。  相似文献   

5.
邕江南宁段水质现状及防治对策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影响南宁地区最大的河流——邕江近年污染物排放状况和3个水质控制断面的氨氮、生化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石油类等监测资料进行初步分析,本文主要从水质现状、主要污染因子和污染原因考察了邕江的水环境状况。结果显示,邕江水质总体上属于II~III类水质,但部分断面有恶化趋势,主要是溶解氧和氨氮超标;主要污染物为石油类、氨氮、高锰酸盐指数和五日生化需氧量,这表明邕江的污染类型属于典型的有机型污染。同时,也指出了邕江水质污染特征和主要存在的问题,并根据南宁市水污染的成因和水污染因素的分析,提出了保护和改善邕江水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选用头道沟站2006年—2016年连续十年和下游石城子水库近10年的水化学资料,对哈密市头道沟河流域天然水化学特征及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流域内地表水体化学状况较好,主要以碳酸盐类Ca组Ⅱ型水为主,水质未受到大面积人为污染。矿化度范围在300~401 mg/L之间,总硬度在172~218 mg/L之间,矿化度较低,且属于软水,矿化度和总硬度呈现出明显季节性变化规律,但总体相对变化不明显,水质可以满足流域下游工农业和生活用水需求。  相似文献   

7.
为查明厚子河不同区域河水受硫铁矿污染的程度,在厚子河支流4个典型河流断面采集水样,开展水质全分析测试,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硫铁矿区厚子河水质评价的结果无差异,均为劣Ⅴ类水;而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距离硫铁矿开采区由近及远的4个断面HZ001、HZ002、HZ003、HZ004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下降,水质类别分别为劣Ⅴ类且黑臭、劣Ⅴ类但不黑臭、Ⅳ类、Ⅲ类,符合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距离污染源越远时河水水质趋好的总体态势;(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同一河流各个断面所处的综合水质类别、同一水质类别中受污染的不同程度以及与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而且能够实现对劣V类水质污染程度的精细划分,相较于单因子评价法更加客观、科学、全面,适用于矿山开采等重污染区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情况的研判。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青藏高原金属矿山勘探、开采、闭坑阶段不同开发阶段河流重金属污染的严重程度,通过野外调查,室内测试分析,对比5个金属矿山河流重金属元素含量、污染指数沿程变化,得出以下结果:(1)勘探阶段和闭坑后河流水质污染较小,开采阶段矿业活动对河水水质污染较大。(2)As、Pb、Cd、Cu和Zn五种元素是金属矿山的特征污染物。开采矿区中德尔尼铜矿区、下柳沟铅锌矿、甲玛矿区河流均有重金属元素污染,微碱性环境中德尔尼铜矿区,主要污染物为As,单项污染指数为0~10.6;下柳沟铅锌矿Pb、Cd、Cu和Zn元素单项污染指数分别为0.2~2.1、0~55、0.4~24、0.3~1550;偏酸性环境中甲玛矿区的特征污染物主要为Cu、Cd。其中Cu、Cd单项污染指数为0~4174、0~4;勘探矿区大场金矿、闭坑矿区罗布莎铬铁矿区河流未出现污染元素。(3)青藏高原5处典型的高海拔山地矿山河流由于稀释作用重金属流经2km后达到安全水平,研究结果可为青藏高原矿山开采中河流水环境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9.
徐勇 《地下水》2022,(2):92-94
结合叶尔羌河卡群站和克孜河卡拉贝利站2010-2019年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数据对其水质进行评价并对其污染源进行分析。两河汛期水质浓度均要低于非汛期浓度,这主要是因为汛期两河来水量较大,使得水质浓度有所减小。其中非汛期叶尔羌河卡群站水质浓度要高于克孜河卡拉贝利站浓度。经评价两站水质总体可以达到II类等级,但氨氮和高锰酸钾指数浓度逐年呈现递增变化,流域农业面源污染是其浓度变化的主因。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厚子河不同区域河水受硫铁矿污染的程度,在厚子河支流4个典型河流断面采集水样,开展水质全分析测试,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硫铁矿区厚子河水质评价的结果无差异,均为劣Ⅴ类水; 而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距离硫铁矿开采区由近及远的4个断面HZ001、HZ002、HZ003、HZ004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下降,水质类别分别为劣Ⅴ类且黑臭、劣Ⅴ类但不黑臭、Ⅳ类、Ⅲ类,符合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距离污染源越远时河水水质趋好的总体态势; (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同一河流各个断面所处的综合水质类别、同一水质类别中受污染的不同程度以及与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而且能够实现对劣V类水质污染程度的精细划分,相较于单因子评价法更加客观、科学、全面,适用于矿山开采等重污染区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情况的研判。  相似文献   

11.
冯林娜 《地下水》2022,(1):116-118
克兰河是阿勒泰地区主要水源之一,受到企业污水排放和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原因,污染负荷一度较高,对克兰河进行水质评价是区域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依据。采用评价效果较好的内梅罗污染综合指数方法,结合阿勒泰市克兰河2010-2019年7项常规水质监测指标数据,对克兰河2010-2019年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污染主因和保护措施进行探讨。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克兰河水质总体处于Ⅰ类~Ⅲ类,水质达标率高于90%,有机污染是其河流污染主要负荷。结合评价成果应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控制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保护措施,促进环境改善。研究成果对于克兰河的水环境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为查明厚子河不同区域河水受硫铁矿污染的程度,在厚子河支流4个典型河流断面采集水样,开展水质全分析测试,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硫铁矿区厚子河水质评价的结果无差异,均为劣Ⅴ类水; 而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距离硫铁矿开采区由近及远的4个断面HZ001、HZ002、HZ003、HZ004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下降,水质类别分别为劣Ⅴ类且黑臭、劣Ⅴ类但不黑臭、Ⅳ类、Ⅲ类,符合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距离污染源越远时河水水质趋好的总体态势; (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同一河流各个断面所处的综合水质类别、同一水质类别中受污染的不同程度以及与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而且能够实现对劣V类水质污染程度的精细划分,相较于单因子评价法更加客观、科学、全面,适用于矿山开采等重污染区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情况的研判。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21,(4)
建立适合喀什地区水资源特点的水资源压力指数,并对喀什地区水资源压力指数进行定量测算。测算结果表明:喀什地区水资源压力指数总体呈现山区向平原逐步递减变化趋势,在喀什地区各行政分区种塔什库尔干县压力指数最小,伽师县压力指数最大。1961-2017年喀什地区水资源综合压力指数总体有所提升,2000年以后增幅明显。  相似文献   

14.
广饶县河流污染带地下水水质现状评价与污染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由于接纳上游和境内工业、生活污废水,淄河、阳河、织女河三条河流大部分时间水质为劣V类,沿河两测形成2km左右的浅层地下水污染带。对污染带内地下水水质现状进行评价与分析、应用模糊综合评价法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得出的结论是河流两岸浅层地下水水质由以优良或良好为主变为以较差或极差为主,污染和微污染的地下水井占81.2%,石油类、亚硝酸盐氮、氨氮、挥发酚、硝酸盐氮、高锰酸盐指数等主要污染参数超标率均在30%以上。  相似文献   

15.
《地下水》2021,(3)
结合新疆开孔河流域各水文监测点的多年监测数据,分析河道水资源质量情况。从流域天然水化学特征、水质现状以及水质变化趋势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水体pH值在7.4~8.8之间,属弱碱性水,年度平均水质属于Ⅱ~Ⅳ类;近期变化趋势来看开都河、博斯腾湖水质较稳定,孔雀河矿化度、高锰酸盐指数处于显著下降趋势,硫酸盐处于显著上升趋势;长期视角来看博斯腾湖平均矿化度呈逐年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6.
2001年新疆环境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维东 《新疆地质》2002,20(3):279-279
过去的一年中在各部门努力下,经过有效治理,新疆环境污染加剧趋势基本得到遏制,局部生态环境有所改善.2001年新疆基本环境状况总体如下: 水质 新疆地表水资源总量为942.1×108 m3, 较平均值高出18.1%,河流和地下水水质总体较好,76.2%的河流达到国家Ⅱ、Ⅲ类水质标准,76.9%的城市饮用水水质达Ⅰ至Ⅱ类标准,Ⅰ至Ⅱ类水比重比上年上升了3.2%,但受控湖泊、水库水质较差总体水质为Ⅴ—劣Ⅴ类之间;城市地下水;饮用水质较好,在监测的13个城市中,水质主要在Ⅰ—Ⅱ类之间. 空气 新疆16个城市大气质量监测分析表明,有8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国家三级标…  相似文献   

17.
安国英  郭兆成  叶佩 《现代地质》2022,36(2):406-417
依据1989年至2019年云南大理地区所辖12个气象站点的气候数据和洱海水质监测资料等文献,分析大理地区气候变化特征和洱海富营养化变化趋势,并总结洱海水质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降水量、气温的相互关系。结果表明,1989年至2019年期间,大理地区的年平均气温呈波动上升趋势,气候变暖明显,冬季气温升温幅度最大;年降水量总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秋季降水量减少最为显著。洱海水质的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及单因子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等总体呈升高趋势,而水体透明度呈降低趋势;进一步可分成2个阶段,即2003年之前呈快速上升或下降变化趋势;2003年之后呈波动稳定趋势。洱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与年平均气温呈正相关,与年降水量呈负相关关系;总氮、水体透明度分别与年平均气温正相关和负相关,与年降水量则呈负相关和正相关;而总磷与冬季平均气温、高锰酸盐指数与夏季或冬季平均气温均呈正相关关系。年内变化上,洱海污染指数、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在最近的2015—2019年期间呈现6—10月份明显增高,显示非汛期水质明显好于汛期状况。总之,1989—2019年期间,受大理地区气温升高、降水量减少导致入湖水量减少的影响,洱海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呈升高趋势,湖泊富营养化进程加剧状况没有得到改善,洱海水环境仍然比较脆弱。  相似文献   

18.
从深圳市的现实研究需求出发,在对地表水体主要水质指标因子分析的基础上,研究了深圳市境内五个集雨面积大于100 km2的河流近10年的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然后结合5个流域的土地利用详查数据,应用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论证了流域内土地利用类型与河流水质关键指标之间的相关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从1996-2004年深圳市5个主要河流的有机物污染程度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不同时间段内5个流域的耕地、园地和建设用地的数量对相应河流水质的有机物污染有明显的正效影响作用。因此为了制定和实施合理的水环境保护对策,需要对流域内土地利用结构进行优化调整,以期构建流域尺度上水土资源协调发展的可行预案。  相似文献   

19.
《地下水》2017,(2)
应用综合评价法与分类评价法,对乌鲁木齐河的水质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影响河水质量的各类污染物与污染源,切实帮助乌鲁木齐不断改善河水质量,有效应对各种污染。研究得出乌鲁木齐不同断面水质与规定的水域功能相一致。上游与下游断面的河水都能达到有关标准,下游断面污染程度不大。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有机类污染指数、营养盐类污染指数随着河流向下流动而逐步增加,化学需氧量与石油类等有机类污染物成为主要污染源。对乌鲁木齐河水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包括上游地区的工业活动、中下游地区生活污水、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等。  相似文献   

20.
李计生  王静  李斌  李亚林  徐敬东 《冰川冻土》2014,36(5):1288-1297
依据实际观测的1984-2013年地下水水位资料、2013年地下水水质化验及2011年水利普查有关成果, 对甘肃省河西走廊疏勒河灌区地下水特征现状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 疏勒河灌区地下水开发利用以农业用水为主, 1984-2013年30 a来地下水水位变化总体特征为稳中下降, 个别地方地下水位略有上升; 地下水埋深在1.30~80.00 m之间, 年内地下水水位随灌溉制度变化显著, 年调节能力强. 地下水水质均超Ⅲ类, 由于农业生产大量使用氮肥, 氨氮指标最大值超Ⅲ类标准0.7倍, 是造成灌区地下水面源污染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