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本文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洋水河流域81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化验成果,对流域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洋水河流域地下水以Ⅱ类水为主;次为Ⅲ类水;劣于Ⅳ类水样占比14.8%。利用三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流域地下水分别进行评价,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最差,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地下水质量标准法评价结果均能反应流域地下水质情况;水质标识指数法能更直观地反应水质类别及与水质目标间差异,体现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洋水河流域81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化验成果,对流域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洋水河流域地下水以Ⅱ类水为主;次为Ⅲ类水;劣于Ⅳ类水样占比14.8%。利用三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流域地下水分别进行评价,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最差,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地下水质量标准法评价结果均能反应流域地下水质情况;水质标识指数法能更直观地反应水质类别及与水质目标间差异,体现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利用水质标识指数法对洋水河流域81件地下水进行了系统的水样采集化验成果,对流域地下水进行综合评价,洋水河流域地下水以Ⅱ类水为主;次为Ⅲ类水;劣于Ⅳ类水样占比14.8%。利用三种水质评价方法对流域地下水分别进行评价,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最差,水质标识指数法和地下水质量标准法评价结果均能反应流域地下水质情况;水质标识指数法能更直观地反应水质类别及与水质目标间差异,体现水质标识指数法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自20世纪20年代以来,出现了30多种水质评价的研究方法。但由于水质等级与评价因子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以及水体污染的模糊性和随机性,地下水水质评价至今没有一个被广泛接受的评价模型。现阶段,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被广泛应用到水质评价中,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系列新的水质评价模式和理论。文章以大牛地气田区浅层地下水为研究对象,利用ArcGIS技术,将GIS与改进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结合,建立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并应用于研究区地下水水质评价。同时将基于GIS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和传统的内梅罗指数法进行对比,验证新方法在地下水水质评价工作中的合理性与可靠性。结果表明:(1)大牛地气田浅层地下水水质状况总体良好,以Ⅰ类和Ⅲ类水为主,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中氨氮超标,水质较差;(2)模糊综合评价法与GIS的有效结合,实现了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的系统化和可视化;(3)相对于内梅罗指数法,基于GIS的地下水水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综合考虑了各评价因子对水质的影响,能够更加客观、合理地评价研究区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5.
闫欣荣 《地下水》2010,32(1):6-7
为了克服内梅罗指数法和平均指数法存在的不足,对内梅罗指数法进行了修正。将公式中的算术平均修改为加权平均,各评价指标的权重是根据污染因子的危害性与该污染因子的排放标准呈反比例关系来确定的。并将修正后的公式用于西安市地下饮用水源地的水质评价中。结果表明,改进后的方法更能客观地评价水质状况,既突出了最大污染因子,又增强了危害性较强因子的作用,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地下水》2017,(4)
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具有广泛不确定性,而灰色关联法则体现了这种不确定性,广泛应用在水质评价中。徐州市作为全国40个重点缺水城市之一,地下水是该市供水主要来源,根据徐州市地下水水源地2015年实测水质监测数据,采用灰色关联法对徐州市10个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徐州市地下水水源地属于Ⅱ~Ⅲ类水质类别,其中贾汪地下水水源地、睢宁县地下水水源地、沛县地下水水源地和沛县大屯煤电地下水水源地水质类别为Ⅲ类,均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水源。评价结果证明灰色关联分析法在徐州市地下水水质评价中具有实用性。  相似文献   

7.
倪天翔  冯柳 《地下水》2018,(6):8-11,53
在地下水质评价中,内梅罗指数法经常以各种修正方法的形式应用。根据文献进行总结,将各种修正方法总结为"引入权重法"和"引入函数法"两大类。随机抽取华北平原典型地区水样20例,运用两种方法进行水质评价,并对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种修正方法均比传统方法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准确。引入权重法强调了权重值最大几项指标的作用,更适合评价毒理性指标和重金属指标污染较突出的地下水。引入函数法的评价结果更为均匀合理,但并未根据污染造成后果的不同区分不同指标的作用,该方法更适合评价各项水质指标浓度较均匀的地下水。  相似文献   

8.
为查明厚子河不同区域河水受硫铁矿污染的程度,在厚子河支流4个典型河流断面采集水样,开展水质全分析测试,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硫铁矿区厚子河水质评价的结果无差异,均为劣Ⅴ类水; 而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距离硫铁矿开采区由近及远的4个断面HZ001、HZ002、HZ003、HZ004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下降,水质类别分别为劣Ⅴ类且黑臭、劣Ⅴ类但不黑臭、Ⅳ类、Ⅲ类,符合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距离污染源越远时河水水质趋好的总体态势; (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同一河流各个断面所处的综合水质类别、同一水质类别中受污染的不同程度以及与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而且能够实现对劣V类水质污染程度的精细划分,相较于单因子评价法更加客观、科学、全面,适用于矿山开采等重污染区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情况的研判。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很多城镇河道的水环境和底泥也受到污染。州河是天津市蓟县境内最大的一条河流,近十多年来,其河水受到污染,河流生态环境恶化。以蓟县境内州河河水及其底泥采样分析数据为依据,评价了州河水质及其底泥重金属污染状况,为州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提供科学依据。依据农田灌溉水质标准评价结果,州河上游河水适合于农业灌溉,下游河水不适用于农业灌溉。基于底泥质量基准法评价结果,州河底泥Cr、Ni受到中等污染,上游底泥Hg受到严重污染,Zn、Cu受到中等污染;基于底泥地质累积指数法评价结果,州河上游底泥Cd、Cu、Zn处于无—中度污染级别,Hg处于强度污染级别;综合两种评价结果,州河底泥中重金属主要污染元素为Hg、Ni、Cr,次要污染元素为Zn、Cd、Cu。  相似文献   

10.
为查明厚子河不同区域河水受硫铁矿污染的程度,在厚子河支流4个典型河流断面采集水样,开展水质全分析测试,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1)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硫铁矿区厚子河水质评价的结果无差异,均为劣Ⅴ类水; 而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距离硫铁矿开采区由近及远的4个断面HZ001、HZ002、HZ003、HZ004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下降,水质类别分别为劣Ⅴ类且黑臭、劣Ⅴ类但不黑臭、Ⅳ类、Ⅲ类,符合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距离污染源越远时河水水质趋好的总体态势; (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同一河流各个断面所处的综合水质类别、同一水质类别中受污染的不同程度以及与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而且能够实现对劣V类水质污染程度的精细划分,相较于单因子评价法更加客观、科学、全面,适用于矿山开采等重污染区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情况的研判。  相似文献   

11.
为查明厚子河不同区域河水受硫铁矿污染的程度,在厚子河支流4个典型河流断面采集水样,开展水质全分析测试,并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和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进行评价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运用单因子评价法对硫铁矿区厚子河水质评价的结果无差异,均为劣Ⅴ类水;而运用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的评价结果显示,距离硫铁矿开采区由近及远的4个断面HZ001、HZ002、HZ003、HZ004的综合水质标识指数逐渐下降,水质类别分别为劣Ⅴ类且黑臭、劣Ⅴ类但不黑臭、Ⅳ类、Ⅲ类,符合现场调查的实际情况,能够反映距离污染源越远时河水水质趋好的总体态势;(2)综合水质标识指数法不仅可以客观反映同一河流各个断面所处的综合水质类别、同一水质类别中受污染的不同程度以及与水环境功能区类别的比较结果,而且能够实现对劣V类水质污染程度的精细划分,相较于单因子评价法更加客观、科学、全面,适用于矿山开采等重污染区域河流断面水质污染情况的研判。  相似文献   

12.
冯林娜 《地下水》2022,(1):116-118
克兰河是阿勒泰地区主要水源之一,受到企业污水排放和居民生活污水排放原因,污染负荷一度较高,对克兰河进行水质评价是区域制定水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的重要依据。采用评价效果较好的内梅罗污染综合指数方法,结合阿勒泰市克兰河2010-2019年7项常规水质监测指标数据,对克兰河2010-2019年水质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其污染主因和保护措施进行探讨。评价结果表明:2010-2019年克兰河水质总体处于Ⅰ类~Ⅲ类,水质达标率高于90%,有机污染是其河流污染主要负荷。结合评价成果应加大水环境保护力度,控制有机物和重金属污染,制订水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和保护措施,促进环境改善。研究成果对于克兰河的水环境保护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地下水》2017,(2)
应用综合评价法与分类评价法,对乌鲁木齐河的水质进行研究,分析探讨影响河水质量的各类污染物与污染源,切实帮助乌鲁木齐不断改善河水质量,有效应对各种污染。研究得出乌鲁木齐不同断面水质与规定的水域功能相一致。上游与下游断面的河水都能达到有关标准,下游断面污染程度不大。河流综合污染指数、有机类污染指数、营养盐类污染指数随着河流向下流动而逐步增加,化学需氧量与石油类等有机类污染物成为主要污染源。对乌鲁木齐河水质量造成严重影响的因素包括上游地区的工业活动、中下游地区生活污水、农业生产排放的污水等。  相似文献   

14.
《地下水》2017,(6)
通过详细说明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中较普遍采用的4种评价方法——单因子评价法、F值评分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的基本原理,并以实测的海口市主要开采层位的地下水水质样品检测数据为例,运用以上4种评价方法来对地下水水质样品进行质量综合评价,再对比与综合分析不同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结果表明:单因子评价法虽然不能反映水体的实际水质,但能直接反映水质样品中各单项指标的超标程度,可以明显的确定主要污染指标;F值评分法只有在各类单项指标出现较分明的级别分类、超标指标较多或没有的情况下才能较正确的反映出实际的水质状况,但是却凸显了最严重的污染指标级别;而模糊综合评价法和灰色关联分析法能更加科学、有效地利用水质样品的检测数据,排除了采用简单评价法中只能以一个数字指标值作为分界线的缺点,从而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也较一致,能较符合实际的水质状况。  相似文献   

15.
将改进后的灰色关联法应用于赤峰市宁城县水源地地下水水质评价中,通过对检测数据处理,决策矩阵构建,熵权改进,关联度计算等步骤,综合评价了6个取样点水质类别,并与F值评分法评价结果对比分析。结果表明:采用改进的灰色关联法考虑了水质分级界线的过渡性和不同的评价指标对地下水水质权重的影响,评价结果比F值评分法更具有综合性。  相似文献   

16.
张晶  邬立  冯晓琳 《地下水》2023,(5):113-116
为探索8种重金属污染物(镉Cd、汞Hg、砷As、铅Pb、铬Cr、铜Cu、锌Zn、镍Ni)污染程度、空间分布特征、生态污染风险,运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对某清淤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现状进行评价,探究不同评价方法的适用特征。结果表明,三种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反映的指向一致,单因子指数法评价结果分级不明确,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评价结果更严格、分级更精确,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评价结果分级较为宽松。研究成果可为城市河道底泥重金属污染综合治理提供依据,为合理选择评价方法提供参考借鉴。  相似文献   

17.
以锦州市为研究区,分析8种土壤重金属As、Cd、Hg、Cr、Cu、Pb、Zn、Ni的污染特征,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地累积指数法、内梅罗综合指数法和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确定锦州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评价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结果表明,锦州市土壤重金属Cd和Cr含量高于全国土壤及辽宁省土壤背景值,Cu、Hg、Ni和Pb含量高于辽宁省土壤背景值.采用单因子污染指数评价,Cd为中度污染,Hg、Pb、Cr、Ni和Cu为轻度污染.经地累积指数法评价,Cd为轻中度污染,其他重金属为无污染.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平均值为2.25,为中度污染等级.研究区综合潜在风险指数平均值为157.34,处于中等生态风险,造成局部地区土壤潜在生态风险较高的重金属为Cd和Hg.  相似文献   

18.
任金峰 《地下水》2012,(2):74-75,90
根据817眼地下水监测井的水质普查监测资料,对德州市全市范围内的地下水,采用单因子评价指数法和内梅罗综合指数法进行了水质评价,为德州市农村人饮工程地下水源的科学规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内梅罗指数法的修正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下水》2015,(5)
为了克服内梅罗指数法在评价地下水质量中存在的问题,引入了权重概念,将公式中的算术平均值和最大值改为加权平均值和加权最大值,对该方法进行了改进,并将改进前后的方法分别应用于徽县工业集中区供水水源地的水质评价,通过对比发现:改进的内梅罗指数法更能合理体现各个污染因子的作用,评价结果更为合理。  相似文献   

20.
缪彦霞 《地下水》2024,(1):108-110+179
以黄河流域广通河下游控制站三甲集水文站2012-2021年监测数据为依据,选取氨氮(NH3-N)、溶解氧(DO)、高锰酸盐指数(CODMn)、总磷(TP)、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和化学需氧量(COD)为主要评价指标,综合单因子评价法、污染指数法及均值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广通河流域水质进行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单因子指数评价法得出近十年广通河水质状况属于Ⅲ类水质,主要污染因子是氨氮,而氨氮的值整体逐年减小;有机污染综合指数评价法中2012-2015年水质状况为较好,2016-2021年水质状况为良好;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中2012年-2021年整体水质状况为清洁,Fn值随着年份增加整体逐渐减小;均值综合污染指数评价法中,2012年-2016年的水质状况为重污染,2017-2021年的水质状况为中度污染。评价分析结果可知广通河的水质在逐年好转,未来对于水污染的防治还是不可松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