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延军  木林隆  钱建固  黄茂松 《岩土力学》2014,35(11):3253-3258
风力发电工程是我国乃至世界可持续发展之路的重要一步,而梁板式风机基础是陆上风机基础的一种新型形式,梁板式风机基础的研究正受到学术界和工程领域的广泛关注。基于江苏射阳港风电项目,通过在风机基础底板下埋设土压力盒,桩内布设钢筋计,测算风机基础从风机施工至正常运行过程中的基底土压力分布和桩顶轴力。重点讨论风机处于施工过程中和正常运行状态下桩顶轴力的变化规律,分析桩土分担比,并将现场试验得到的基础内力与实际设计方法计算所得基础内力进行对比验证。结果表明,风机运行前,竖向荷载主要由内圈桩承担,风机运行后,外圈桩承担荷载增加,内圈桩承担荷载减小;风机运行后土体承担荷载较大,目前的设计方法不考虑土体的承载作用,计算结果偏于安全。  相似文献   

2.
国华通辽风电场三期工程梁板式桩筏基础性状数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力发电作为发展最快的新型能源之一,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耦合荷载作用下风机基础的优化设计成为一个重要的问题。首先对商业有限元的计算精度以及对耦合荷载的模拟能力进行验证,在该基础上对国华通辽风电场梁板式桩筏基础进行模拟分析,重点讨论在耦合荷载作用下梁板式基础管桩、肋梁和环梁的受力和变形特性,并将有限元计算得出的基础构件内力与规范设计方法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与此同时,分析风机基础桩土分担比,研究耦合荷载作用下土体的承载作用。计算结果可为实际工程的设计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3.
软硬互层岩体弹性模量的大小对贵州省鱼简河水库拱坝的优化设计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对坝址区泥岩与泥质白云岩的弹性模量进行了现场承压板试验,试验所得弹性模量为塑性松动圈的弹性模量,利用GSI法可求出比较符合实际的弹性模量。在以上试验成果的基础上,根据泥岩与泥质白云岩的实际厚度,建立了岩体结构模型,并考虑岩体应力状态,利用ANSYS软件对复合层状岩体进行了三轴压缩试验的计算机模拟。结果表明:复合层状岩体平行层面与垂直层面方向的等效弹性模量分别为2.57~3.93 MPa与0.48~2.99 MPa。研究成果为拱坝的优化设计提供了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ANSYS软件建立风机基础的有限元模型,将数值计算结果与常规设计进行对比,发现风机基础结构设计中可能存在的问题。研究金属环和基础截面尺寸对结构受力的影响,分析变形、应力分布、荷载分配、裂缝规律,并提出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5.
汪宏伟  纠永志  木林隆 《岩土力学》2012,33(Z1):205-210
提出一种多向荷载同时作用下的刚性桩筏基础简化计算方法,基于Mindlin解,分析桩顶面-桩顶面、桩顶面-土表面、土表面-土表面的相互作用关系。推导多向荷载下桩土体系柔度矩阵,得到刚性桩筏基础的受力和变形的关系,通过与有限元对比证明了文中方法的正确性,在此基础上对耦合荷载作用下的风机基础的受力和变形特性进行分析。研究表明,耦合荷载作用下风机基础将会产生竖向不均匀沉降,并会引起桩顶轴力的的巨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6.
刘国伟  丁庆新  姜云华 《探矿工程》2004,31(2):26-29,32
对YH-300A型夯管锤的工作过程建立了力学模型及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利用复合形法,以冲击功的倒数作为目标函数,对结构进行了优化设计,并对原设计进行了冲击功和冲击频率的计算。经过优化设计并同原设计进行对比,冲击功提高19%,冲击频率略有提高。同时,对其活塞进行了有限元计算,对原设计和优化后的活塞进行有限元分析均表明,除冲击面的应力较大外,最大应力均发生在活塞的进、排气孔处。因此,在应用应力波理论进行强度校核的同时,还应该利用有限元法进行强度校核计算,以补充应力波理论在强度计算应用方面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以拉格朗日元法对软土深基坑进行优化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拉格朗日元法对影响基坑变形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结合具体工程实例,介绍拉格朗日元法在基抗优化设计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砂土海床中大直径单桩水平承载与变形特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晋超  熊根  朱斌  应盼盼 《岩土力学》2015,36(2):591-599
通过室内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等获得典型剪胀性砂土的力学参数,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软件ABAQUS,开展了近海大直径单桩基础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三维有限元数值分析,揭示了加载过程中桩周土的应力路径,探讨了桩周土内摩擦角、剪胀角及桩土接触面特性等对三维数值分析结果的影响,得到了离心模型试验的验证,进而提出了砂土海床中大直径单桩基础的合理数值分析模型及参数取值方法,并建议风机大直径单桩基础水平承载力确定以变形作为控制标准。在此基础上,利用该数值分析模型分析了现有桩基承载力和变形分析方法对超大直径单桩的有效性,并提出了采用数值分析来确定基础的临界埋深的确定方法。  相似文献   

9.
基坑钢支撑轴力计由于受测试环境、测试装置的变化和测试人员的主观因素等的影响,所测得的信号不可避免地会引入噪声和含有异常值。可将钢支撑轴力计测量数据看作不同频率成分组成的数字信号序列,采用小波分析对其进行处理。利用小波变换对轴力计的监测数据进行消噪处理和异常值检测,并用某工程现场实测轴力计数据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小波分析在消除噪声和检测异常值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武汉市轨道交通二号线一期工程第20标段宝通寺地铁车站基坑工程的支护设计和监测方案,并对监测结果中基坑周围岩土体侧向水平位移和内支撑轴力进行了初步分析。监测结果表明:土层和岩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的侧向水平变形程度相差较大,且不同状态的土层侧向水平变形程度亦不相同;由于土层相对于岩层侧向变形较大,其支护时所表现出来的内支撑轴力亦比较大。因此,对于不同地层,进行基坑支护方案选择时应根据其不同变形性质进行合理的优化设计,对土层和岩层可采取不同的支护形式,以到达既安全又经济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主要介绍W-150风动潜孔在含泥夹层的玄武岩地层钻进成孔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技术方法,对出现的各种事故的解决方法,以及为了更好地适应类似地层的钻进成孔,而对此类潜孔锤提出的一些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煤中的汞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煤中的汞是人们最为关注的环境有害元素之一。由于汞具有强挥发性,燃烧时容易排放到大气中,从而对大气产生污染。我国多数煤中含汞处于0.01~1mg/kg之间,平均0.15mg/kg。煤中黄铁矿是汞的主要载体,其它硫化物、方解石和粘土矿物也可能含汞。燃煤向大气排放汞的问题正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对中国煤中硼仍缺乏系统研究。有限的数据显示,我国多数煤中含硼介于100~200mg/kg之间,最大达500mg/kg。煤中的硼主要与有机质缔合,其次是与粘土矿物结合。含硼太高将影响植物生长。硼也是反映成煤环境的良好元素。  相似文献   

14.
地球物质学是一门以复杂的地球系统为研究对象的新学科,而复杂性科学专门用来研究一些非线性复杂问题。目前复杂性科学已在不同的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同时也在地球物质学中得到应用,成为地球物质学中最基本和最重要的理论。  相似文献   

15.
郴县新田岭钨矿床地质特征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殷顺生  王昌烈 《湖南地质》1994,13(4):205-211
郴县新田岭白钨矿床,是一个大型─超大型矿床。储量巨大的Ⅰ_5、Ⅰ_(30)和Ⅱ_(23)号主矿体,皆赋存在燕山早期花岗岩与石磴子组灰岩接触带的凹陷部位,三个主矿体的钨金属量,占矿区总储量的90%以上。矿床矿物成分、结构构造和围岩蚀变均较复杂,其中晚期复杂矽卡岩与钨矿化关系密切。本矿床的形成,受成矿岩体、有利的围岩和接触带及层间破碎带控制,矿床的成生,经历了两个成矿期5个成矿阶段。矿床成因属气化─高温热液矿床。  相似文献   

16.
自然岩石及简单和复杂体系中实验合成或经重新平衡的尖晶石化学成分显示,在中-低压条件下,与橄榄石共存的尖晶石可含一定量的Si,其含量随温度和压力的升高而增大。用最小二乘法对简单体系中 实验数据的热力学模拟发现,Si在铬尖晶石中以硅酸盐尖晶石(Mg2SiO4)形式存在,Mg2SiO4组份在铬尖晶石中的活度aSDMG2SiO4=(NSPMG/2)2*(NSPSi)2(NSPSi代表以4个氧为基础的单位尖  相似文献   

17.
射孔技术在地热资源开发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射孔技术的原理及影响因素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射孔技术在晋14井、晋古14井及庄64井改造中的成功实践,为射孔技术在地热资源中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经验,也开辟了一条地热开发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8.
杨昆  陈云杰 《地质论评》2019,65(Z1):107-108
正1区域岩体特征1.1岩体概述研究区处于北祁连造山带中东端北缘,老虎山一毛毛山区域大断裂北侧。沿该断裂带北侧加里东中晚期岩浆侵入活动较为强烈,发育基性一超基性、中酸性、酸性侵入岩,主要分布于莲花山、毛藏寺、直沟、北大坂、银洞沟、干沙沟一带,形成规模巨大的复式岩基(图1)。  相似文献   

19.
试说中国陆内构造变形和其地球动力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重远  靳久强 《地质学报》2007,81(11):1498-1506
中国陆内构造变形主要始于晚二叠世中国北方进入后海西地台发展时期。印支期末以至喜马拉雅期,随着特提斯洋的关闭,大陆范围也随即向中国南方和青藏地区增生和扩展。中国的陆内构造变形从后海西地台形成的准平原化阶段即已开始。但规模巨大的变形则发生于燕山构造旋回中期和喜马拉雅旋回。陆内构造变形的规模可分两个等级:一是覆盖整个中国大陆的,另一是局部的。前者两次改变了中国构造-地貌的整体面貌;后者则表现为造山、造盆和微陆块纵向或横向的逃逸,以及由此引起的造山或造盆。根据中国陆内构造变形特征及其与区域构造背景演化的关系分析认为,中国陆内构造变形主要是由周边洲级规模板块运动引起的,同时,随着地壳上部构造变形引发的地壳或岩石圈均衡调整,则使地下深处产生相应的构造响应。  相似文献   

20.
张增钊 《地下水》2006,28(5):92-95
本文简要叙述了2005年三门峡水库的来水来沙情况,对库区淤积和渭河下游河势变化情况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今后防汛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