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近日,美国海洋与大气管理局"深海发现"号潜水器在深海发现了很多奇异的生物。在此次深海探索任务,"深海发现"号从夏威夷海岸附近海域下水,潜入到大约4829米深的海底,并成功发回光波信号,实况直播海底探索过程。"深海发现"号发回的图像和视频显示,尽管在数千米的洋底暗无天日,寒冷又高压,但是"深海发现"号仍然能够发现大量的海洋生物生活于这种极端环境中,如细长黏滑的海参、高茎海绵、管状蠕  相似文献   

2.
我国的海考     
廖玉麟 《海洋科学》1979,3(3):54-58
海参是一种美味的食品。我国古代就有关于海参的记载,说:“海参性温补,足敌人参。”据报道全球约有800多种海参。我国已采到的有100多种。本文选一些常见种作一简介。 一、我国常见的海参 1.平足目 ELASIPODA 本目多见于深海,触手10到20个;形奇异,疣足大,背腹交界处常有边绿,有的具尾部;管足退化,减少为1—2行,无吸盘;无咽收缩肌和呼吸树。我国已发现有10多种。  相似文献   

3.
正海参是生长在海洋底层岩石上或海藻间的一种棘皮动物,因为它"其性温补,足敌人参",故此得名。人们从水族馆里可以观察到活海参的外形,它那细长圆形的躯体,体表长满肉刺似的东西,人们又形象地称它为"海黄瓜"。大多数种类的海参通常横卧于海底,因此变得背腹明显有别。海参深居海底,有触手的海参能够挖洞,并能像蠕虫般收缩肌肉而移动。各种海参都有管足,只是用管足和肌肉的伸缩在海底蛹动爬行,爬行速度相当缓慢,1小时走不了3米的路程。海参触手是经过特殊变化的管足,  相似文献   

4.
通过整理近年来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采集的深海海参标本,发现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在南海珍贝海山水深2463m处采集的1号蝶参科标本,经鉴定为一个新记录属底游参属Benthodytes Théel, 1882的一个新记录种西伯加底游参Benthodytes sibogae Sluiter, 1901。西伯加底游参与底游参属其他物种的显著差异在于其背部有5—6对大疣,沿背部步带区近乎对称的排列为两行。本文对新记录种的外部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描述,与该种的模式标本进行了分类学讨论,提出背部大疣的数量及排列方式为该属物种区分的重要依据。在对骨片进行超微结构研究时发现,该种背部疣足的骨片与背部和腹部体壁骨片在大小、中央突起的高度和分叉部位上有较大差异,此前的报道未对疣足骨片进行过描述,本文对此进行了补充。  相似文献   

5.
要说多毛类动物,恐怕大多数人并不熟悉,可是一提钓鱼用的“鱼食”、“沙食”,沿海渔民就不那么陌生了。多毛类动物属环节动物门,是个家丁兴旺的大家族,全球有近万种,我国已发现800多种。江河湖海都有分布,主要生活在海洋,从潮间带到5000多米深海都有。多毛类大多呈蠕虫状,身体分多个节,每节有疣足,疣足上生刚毛。之所以称多毛类动物,大概主要源于此。其形状干差万别,个体大小不…,大者长达1米左右,小  相似文献   

6.
深海沉积与地球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50年代以来深海沉积学的一系列突破性发展,打破了沉积学的长期静寂,也推动了地球系统演变中一系列相关学科。从几个方面回顾了国际深海沉积学的发展历程:从浊流到等深流,从深海风暴到沉积牵引体,从沉积捕集器到海底边界层的定点观测,从沉积过程的时间序列到海底联网观测系统,以至连接现代沉积过程和层序地层学的"从源到汇",和深海沉积过程在碳循环中作用的研究。由于这种种发展,深海沉积学成为地球系统科学的一个关键环节。回顾半个多世纪来的深海沉积学,其重大进展都是和海洋的现场观测紧密相连,都得益于与相关学科的结合,也都有大型国际计划作为依托,可惜这些计划几乎全在欧美海区。我国当前出现了发展深海沉积学的良机,建议除了增加投入和设备外,要尽快启动深海大型科研计划的实施,并对我国深海沉积学的研究方向提出了三点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文章结合国际深海采矿的现状和中国现有国际海底区域矿区的情况,分析中国国际海底区域矿区采矿存在缺少法律依据、尚未完成矿区资源评价和"区域"放弃、深海采矿技术发展相对滞后、海洋环境影响评估尚有不足等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发展建议,即开展与国际海底管理局的深度合作,在制定"区域"内矿产资源开发规章中有所作为;加快对中国国际海底区域的勘探工作,尽快完成矿区资源评价和"区域"放弃;跟踪国际深海采矿行业进展,加快推进中国深海采矿系统的建造并尽快试开采;继续加大深海采矿对海洋环境的影响研究,尽快形成深海采矿环境影响预测评价技术指南。  相似文献   

8.
寄居蟹     
寄居蟹又名“白住房”、“干住屋”,因其非常凶猛,常用其螯吃掉软体动物贝类的肉,霸占其壳为己有,且住房从不交租而得名。寄居蟹隶属海洋中的节肢动物门甲壳纲歪尾类,常居住在软体动物贝壳内,其身体前部有甲壳和足,尾部柔软而旋向中心,通常朝右旋,以适应螺的螺旋腔室。腹部已几乎失去所有游泳足及尾等,但在尾端保持一对钩形的足,以便藏身于空螺壳内。寄居蟹一遇到危险便钻入壳  相似文献   

9.
为了适应人类对深海开发的需要,科学家正在计划建造各种探测装置,能够搭载海洋学家、潜水员、海底观光旅游者或其他任何想到深海的人。人们依靠它,就能够在海面和海底间来来往往,从事各种科研和参观活动。浮标式探测船:“浮标式深海探测船”的原理颇像钓鱼时使用的浮标。这种探测船从船头到  相似文献   

10.
自主式深海海底溶质通量原位观测站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针对深入了解深海海底界面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动态变化过程及机制的观测需求,综述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着陆器,lander)在深海海底溶质通量监测的研究进展。探讨了海底观测站的设计与实施技术,分析总结了深海自主式原位观测站在沉积物-水界面化学组分通量的观测机理,讨论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的国内外发展现状。自主式海底观测站具有可灵活机动选择观测地点、操作简单、便于多参数综合测量的特点,为获取深海海底长时空尺度综合参数资料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根据目前深海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特点,提出了自主式海底观测站面临的问题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11.
海底的申诉     
有人曾经认为,深海太荒凉、太贫瘠、危害太大,不适合任何生物生存。但事实上,对于那些能在食物稀少的环境中生存下来的海洋动物来说,深海却是一片沃土。能在黑暗中发光、长着针一样锋利毒牙的鱼在海底慢慢爬行,半透明的水母、身体比鲸还长的令人费解的巨大乌贼,引发了几个世纪的神话.蛤蜊将有毒物质转化成食物,多毛虫能够忍受海底火山的高温……生活在海底的生物能有1亿多种,其中大  相似文献   

12.
加拿大在海底观测网研究方面居于世界领先地位,它的"海王星"海底观测网(NEPTUNE-Canada)被誉为人类的水下"哈勃",是全球首个深海海底大型联网观测站。维多利亚海底试验网(VENUS)与NEPTUNE都从属于加拿大海洋观测网络(ocean networks Canada,ONC),有着许多相同的概念和设计。VENUS支持研究近海观测,本文主要介绍VENUS的背景及科学研究目标,并在分析其基础设施及构建进展的基础上,提出对我国开展海底观测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深海怪影     
1948年,海洋学家甘·彼得逊宣布,在深度超过6500米的世界大洋中,生命将不复存在,因为在650个大气压的超高压条件下,连最简单的单细胞生物也会毙命。事实果真如此吗?1949年,丹麦“加拉泰亚”号考察船从10190米的深海中起网时,发现网中捕捞到25个海洋白头翁、75个管海参、5个瓣鳃贝和其他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竟能生活在这样的海底,只要向那里抛下一块玻璃,深海高压就会立刻将其压成碎末。  相似文献   

14.
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观察中国西沙群岛的玉足海参(Holothuria leucospilota)、虎纹海参(Holothuria pervicax)、黑赤星海参(Holathuria cinerascens)、黄疣海参(Holathuria hilla)、格皮氏海参(Pearsonothuria graeffei)、糙刺参(Stichopus horrens)6种海参的背脊中部和腹部的骨片,获得了6种海参骨片的超显微结构图像。研究发现,6种海参的骨片分为桌形体、扣状体、穿孔板、杆状体、C形体、花纹样体、颗粒体7种类型。研究发现了新的海参骨片:玉足海参的穿孔板;虎纹海参的具横梁桌形体;黑赤星海参的II型桌形体;黄疣海参的II型扣状体;格皮氏海参的饼干形穿孔板和II型花纹样体;糙刺参中部具扇形突起的杆状体和I型花纹样体。本研究进一步丰富了我国海参骨片形态学研究的资料。  相似文献   

15.
随着陆地金属矿产资源的日渐枯竭,深海多金属硫化物逐渐成为海洋矿产资源勘探的新趋势。文章介绍了全球主要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矿床的成因及分布特点,阐述了多个国际矿业公司和国际海洋组织对西南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底块状多金属硫化物勘探活动的最新进展。从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金属品质、深海采矿的法律政策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海底多金属硫化物的开发前景进行探讨,并提出积极投身国际海底资源开发规章制定,进一步细化国内法律制度,为深海采矿提供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提升深海治理能力,增强我国在深海领域的话语权;完善深海技术装备体系,提高深海开发创新能力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我出生在厦门,生长在海边,认得许多海洋里的生物。至于海底深处神秘莫测的生物,除了影视画面,既不具名,也未谋面。幸运的是,我参加了第九届全国中学生海洋知识夏令营,在国家海洋三所深海生物实验室,见识了盲虾和泉蟹等深海生物的"庐山真面目"。走进深海生物实验室,墙上挂着一台很大的显示器。研究员老师让我们观看了一段录像,没有片名,我们姑且称为"海底黑  相似文献   

17.
针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底岩芯原位取样作业需求,结合大洋航次开展国际海底矿区调查和科学研究需要,开展了基于蛟龙号的深海小型岩芯原位取样装置概念规划和系统设计。在分析国内外搭载于潜水器上的深海小型钻机特点基础上,针对潜水器作业工况和技术难点,研究了"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海底岩芯原位取样装置关键技术,分析计算了钻进压力、钻头转速和岩芯剪切扭矩等工作参数,完成了整机概念设计和操作工艺流程分析。为增加原位取芯作业能力和解决"蛟龙号"载人潜水器无配套岩石取芯作业工具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技术方案,对"蛟龙号"载人潜水器开展海底精细勘探和原位取样作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分析海参低聚肽和海参粉的基本营养成分,研究并比较了海参低聚肽和海参粉对氢化可的松致肾阳虚小鼠的作用。小鼠随机分为空白、阴性、阳性对照组(丙酸睾酮,5mg/kg)、海参低聚肽组(0.5g/kg)和海参粉组(0.5g/kg)。连续灌胃24 d后测定小鼠的体温、体重、自主活动次数和低温游泳时间,以及胸腺、脾脏指数和肾上腺、包皮、精囊、睾丸的指数以及精子浓度。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海参粉显著增加肾阳虚小鼠的自由活动次数、低温游泳时间、睾丸指数和精子浓度,具有一定抗疲劳和补肾壮阳作用;海参低聚肽显著增加肾阳虚小鼠的体温、体重、自由活动次数和低温游泳时间,还能显著增加睾丸指数、精囊指数和精子浓度,使其接近阳性对照组和空白对照组的水平,具有显著的抗疲劳和补肾壮阳作用,且海参低聚肽的效果明显好于海参粉。  相似文献   

19.
区别于DSDP-ODP的深海保压保温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目前为止,任何深海天然气水合物原位岩心样品的钻探、取心技术都离不开ODP(大洋钻探计划)或DSDP(深海钻探计划)专用船舶钻探技术,该技术主要通过从工作母船上连接几百到几千米钻杆到海底,实现500—1000m的钻探,再通过不同类型PCS(保压取心器)与PTCS(保压保温取心器)取心工具实现样品采集。重要特点是投入经费巨大。新型保压保温取心钻具是将钻具直接固定在深海海底,实现样品的原位保真采集,针对国内外两类着底式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心技术进行了分析,对于深海浅表层天然气水合物原位样品采集作业反映了创新的思维、技术模式、设计方案与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海底峡谷在全球陆缘广泛分布,是浅海沉积物向深海运移的主要通道,对于理解深海浊流触发机制、深海沉积物的搬运模式、深海扇的发育历史和深海油气资源勘探等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高分辨率高精度的多波束测深数据,首次对南海东北部海底峡谷体系进行了研究,精细刻画了高屏海底峡谷、澎湖海底峡谷、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和东沙海底峡谷等4条大型海底峡谷的地貌特征并分析其发育控制因素。海底坡度、构造运动、海山与海丘是影响南海东北部峡谷群走向与特征的重要因素,其中,海底坡度对于峡谷上游多分支与“V”字特征有显著的控制作用;构造运动是控制高屏海底峡谷走向的因素,澎湖海底峡谷的走向则与菲律宾海板块与欧亚板块碰撞有关,东沙海底峡谷的走向则与东沙运动相关,台湾浅滩南海底峡谷上段受NW向断裂构造的控制;海山的阻挡作用造成峡谷局部走向和特征改变。海底峡谷群输送大量陆源沉积物到深海盆并形成大面积的沉积物波,海山和沉积物波的发育导致东沙海底峡谷下段“回春”和转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