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郑州矿产综合利用研究所贵金属分析团队在学科带头人倪文山高级工程师的带领下,建立了铅试金分离富集与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联用技术测定地球化学样品中痕量、超痕量金(Au)、铂(Pt)、钯(Pd)的新方法,实现了固体样品前处理和直接进样技术的有效联合。该方法较传统铅试金分析方法节省了样品前处理时间,降低了Au、Pt和Pd的空白值,避免了溶液进样时大量O、  相似文献   

2.
硫碲铋矿是一种少见的矿物。在陕西潼关金矿床矿物学研究中,发现了该矿物。一、地质产状陕西潼关金矿床位于秦岭纬向构造带北缘、太古界隆起处,为石英脉型金矿床。脉体产在太华群混合岩、各类片麻岩、斜长角闪岩、石英岩等变质岩系中。根据矿物组合及矿物生成顺序,含金矿脉可分为三种类型:Ⅰ.石英—黄铁矿型金矿脉;Ⅱ.石英—多金属硫化物型金矿脉;Ⅲ.石英—碳酸盐型金矿脉。硫碲铋矿产在笫Ⅱ类金矿脉的黄铁矿中,与黑铋金矿、辉铅铋矿、自然铋、自然金、辉铋矿等共生或伴生,呈细小的连生体或包裹体产出。二、矿物特征1.物理特征硫碲铋矿属三方晶系。晶体呈粒状产出,粒径小于0.1mm。矿物具金属光泽,硬度小于2.5。2.光学特征其反射色呈白色微带黄蓝色调,无内反射,双反射微弱。其非均质性清楚,灰—黄灰  相似文献   

3.
岳明新  赵恩好  张泉 《岩矿测试》2011,30(4):510-513
遵循《标准样品工作导则》GB/T 15000系列标准和YS/T 409—1998行业标准,研制了火试金用铅箔标准样品,样品加工厚度为0.1~0.2 mm,质量3 g,呈正方形。利用方差法对标准样品进行均匀性检验,并委托6家权威实验室采用火试金富集-原子吸收光谱法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金和银进行定值,用狄克逊法和夏皮罗-威尔克法检验分析数据。结果表明,研制的铅箔标准样品均匀性良好,金和银的标准值分别为0.011 g/t、0.313 g/t,定值结果准确;Au属于似正态分布,Ag属于正态分布。铅箔标准样品用于实验室火试金法分析金、银等贵金属矿物,效果良好,已经被批准为行业标准样品,编号为YSS045-2009。  相似文献   

4.
对锍镍试金富集-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贵金属流程中的试剂空白进行了检查,并对空白主要来源-捕集剂镍的各种纯化方法作了对比,提出了回收试金流程中溶扣后滤液中的镍循环使用。在有效降低空白的基础上,满足了化探样品所要求的0.0x ng/g级检出限,对超痕量贵金属标样分析结果与标准值符合。  相似文献   

5.
我们从地质矿物试样分析的特点出发,采用高频火花放电,将粉末试样变成粒子雾状,随戴气流引入等离子炬,开展了ICP固体粉末法的工作。本文介绍的是铂族矿物经过锍试金、锑试金富集然后以粉末形式引入等离子炬激发,定量分析硫化铜镍矿中的微量贵金属元  相似文献   

6.
在豫西某爆破角砾岩金矿床中,发现两颗发育完好的自然金晶体,粒径2mm,二者不规则连生,均系菱形十二面体,可见9个发育完好的晶面。共生矿物有、方解石、石英、绿泥石、黄铁矿、楚碲铋矿、斜方辉铅铋矿、铋车轮矿等。金矿化富集带、矿体主要赋存于角砾岩体的中上部。蚀变矿化作用具显著的多阶段性,可分为七个矿化阶段。文中所述自然金晶体产于晚期成矿期的石英、方解石-黄铁矿阶段。  相似文献   

7.
在分布很广的岩浆期后多金属矿床中,除富集有铅、锌、铜等主要有用金属元素外,同时有多种有益伴生元素的富集,诸如金、银、铋、钴及稀有分散元素之铟、镓、锗、镉、铊及硒、碲等.在勘探利用主要矿产的同时,为合理综合利用矿产资源扩大稀有分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金的测定方法进展迅速,除传统的重量法、容量法、分光光度法外,仪器分析方法应用广泛,尤其是化学光谱法、原子吸收法、极谱法、离子选择电极法及中子活化法也引人注目。现将1980—1987年金的测定方法进行综述。 一、重量法 经典的火试金重量法仍是测定金的主要方法。薛世纯等采用直接火试金法测定了粗铜中的金、银,在低硅酸度下,加入过量氧化锰,使大量铜造渣,残留在铅板中的少量铜对灰吹无影响。文献采用面粉法,烧灼面粉法和铁钉法测定了金精矿中的金、银。张肇宏指出金在铅试金和灰吹过程中有损失,提出了金量在3.6—16.4ppm范围内的校正值,溶渣0.23%灰皿0.98%。  相似文献   

9.
陈武  薛纪越 《地质论评》1965,23(5):409-411
斜方辉铅铋矿零星地分布于赣南某些钨锡石英脉矿床中,有时可在个别矿床局部富集。以往本区一般把斜方辉铅铋矿描述成辉铋矿,并常谈到辉铋矿和方铅矿的共生。根据我们在野外对几个钨锡石英脉矿床中所采集的标本和经过室内的矿物鉴定,认为前人所指的辉铋矿矿物中的一部分矿物是斜方辉铅铋矿。  相似文献   

10.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高品位金矿石中的金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采用经典火试金法测定高品位金,操作流程长,影响因素多,在铅扣灰吹过程中易挥发选出大量的铅,对实验环境造成严重污染.本文将20.0~100.0 g取样量先分成若干小样量进行焙烧,经50%王水完全分解后分离滤渣,所得若干份滤液定容于同一容量瓶内,分取适量体积进行泡沫塑料富集,将富集金的泡沫塑料灰化后用浓王水复溶,以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FAAS)测定高品位金矿石中金的含量.方法检出限为0.101 μg/g,通过多个国家一级标准物质和分析样品验证,准确度和精密度满足相关要求.此方法测定灵敏度高,取样量为20.0 ~ 100.0 g,有效地提高FAAS法取样代表性,同时拓展了FAAS法测定矿石中金的含量范围,针对50.0 ~ 550.0 μg/g中高含量段的金结果同样可靠.  相似文献   

11.
对利用铜试金预富集后辉光放电质谱法(GDMS)测定贵金属矿样中痕量Pt、Pd、Ir、Au的方法进行了探索性研究。着重考察了铜试金条件的选择和辉光放电电极的匹配、质谱的测定条件和测定方法等。分析结果表明,痕量(μg级)贵金属元素Pt的含量在1.99~15.0μg,回收率为92.0%~111.9%;Pd的含量在3.15~29.78μg,回收率为88.4%~113.3%;Ir的含量在0.12~0.60μg,回收率为68.3%~100.0%;Au的含量在10.43~24.08μg,回收率为98.9%~127.0%。方法可应用于矿石、矿物及其他物料中痕量贵金属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安徽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富含多种稀有贵金属金银铂钯和铀,本文应用偏光显微镜与电子探针技术对该地区贵金属和铀矿物的含量、矿物种类、赋存状态及其嵌布特征进行研究,并利用电子探针Th-U-Pb定年技术推测铀矿物的形成时期。研究表明:金主要以银金矿独立矿物存在,成色均值约为638,与铜的硫化物密切依存,金矿物形成于成矿中晚期的中低温环境;银的独立矿物有银金矿、碲银矿、辉银矿,还与铜铋铅等以类质同象形式结合形成不同种类的矿物组合,且含量在74.15%~0.12%不等;铂钯矿物以含铂碲钯矿为主;铀以晶质铀矿独立矿物存在且与磁铁矿密切依存,晶质铀矿的形成年龄约为124±14 Ma,晚于岩体形成年龄(约139 Ma),早于黄铜矿和含金银铂钯等矿物,而与磁铁矿同在燕山中晚期形成。结合镜下观察,认为铜官山矽卡岩型铜铁矿床主要矿物生成顺序依次是:石榴子石-磁铁矿、晶质铀矿,含金银铂钯矿物,黄铜矿。本研究为贵金属选矿提供了线索,同时利用晶质铀矿的年龄数据界定了伴生贵金属的形成年代。  相似文献   

13.
胶东地区探明金储量超过5000t,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玲珑金矿区位于胶东西北部招-平断裂北段,具有典型含金石英脉矿床的特征。矿区部分矿段产出富碲铋化物的明金矿石,是研究富碲铋化物金矿床成因和金超级富集机制的理想对象。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及电子探针分析,首次对胶东玲珑金矿区富碲铋化物明金矿石的矿物组合和形成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玲珑金矿区含明金矿石中的金矿物主要为含银自然金,成色整体较高,平均为894。共发现了五种与自然金共生的碲化物,分别是辉碲铋矿、碲铋矿、碲银矿、碲铋银矿和碲镍矿,其中辉碲铋矿含量最多。通过矿物共生组合研究及物理化学条件分析,确定成矿流体的碲逸度范围为-12.6相似文献   

14.
小秦岭地区金矿成矿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金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太古宙太华群地层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变质作用使金发生初次富集;早期自北而南的挤压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为含金石英脉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抱伦金矿床位于中国海南省西南部乐东县境内,是一个大型中温热液金矿床。该矿床以含金石英脉为主,蚀变岩型金矿脉次之。金矿脉呈NNW方向分布在志留系浅变质碎屑岩破碎带之中。68个矿石样品的多元素分析结果表明抱伦金矿床具有富Bi高Au的特点,属于Au-Bi-(低Te)-S流体体系。抱伦金矿床的金属矿物有自然金、黑铋金矿、硫铋金矿、自然铋、辉铋矿、辉铅铋矿、斜方辉铅铋矿、硫碲铅矿、硫铋碲矿,伴生矿物以磁黄铁矿、毒砂、黄铜矿为主,还有Fe-闪锌矿、方铅矿、黄铁矿等,脉石矿物主要  相似文献   

16.
独狼沟金矿是位于丹巴成矿带中穹窿边缘的典型的石英脉型金矿,矿床中发育大量明金与碲铋矿物。本文以独狼沟金矿中碲铋矿物及自然金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显微岩相学观察、扫描电镜、能谱以及电子探针分析,对矿床中碲铋矿物和自然金的赋存状态进行了较为详细的研究,并对金的富集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碲铋矿物与自然金主要在成矿Ⅱ、Ⅲ阶段产出,矿石中自然金主要为含银自然金,成色整体偏高,平均为881,碲铋矿物主要有楚碲铋矿、叶碲铋矿、赫碲铋矿、硫碲铋矿B、未命名碲铋矿物(Bi2Te、Bi8Te3、Bi3Te)以及自然铋,碲铋矿物与自然金具密切的时空关系。结合前人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认为成矿Ⅱ阶段到Ⅲ阶段过渡的过程中温度以及体系中碲逸度的降低是矿床中多种碲铋矿物相形成的关键,独狼沟金矿成矿的物理化学条件以及碲铋矿物与自然金的矿物特征均指示成矿过程中金-铋-碲熔体对热液中金的抽取是导致自然金富集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河南嵩县松里沟金矿床中碲化物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松里沟金矿位于华北陆块南缘熊耳山地区,已探明金资源储量26 t。矿体产于中新太古界-古元古界太华群片麻岩NWW向的断裂带中。其热液成矿过程包括4个成矿阶段: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黄铁矿阶段、金-碲化物阶段和石英-碳酸盐阶段。显微镜下发现金-碲化物阶段存在大量与金共生的碲化物。利用电子探针和能谱分析查明碲化物的种类、共生关系和形成条件,确认的碲化物有碲铅铋矿、碲铅矿、碲铋矿、碲金矿、碲金银矿、硫碲铋铅金矿、辉碲铋矿,此外还有大量的自然金和少量的辉铋矿。该矿床为一与岩浆作用有关的碲金矿床。Au主要以自然金和金银碲化物的形式存在。Au、Ag以硫氢络合物的形式发生迁移,Te2(g)和H2Te(g)冷凝进入含贵金属的氯化物溶液是碲化物沉淀主要机制。相图及化学反应方程式分析表明,金-碲化物阶段受温度、碲逸度、硫逸度、氧逸度和酸碱度控制,其中,黄铁矿-石英阶段和石英-黄铁矿阶段形成于logf_(Te2)-14.4和logf_(S2)=-11.1~-6.5的环境。金-碲化物阶段形成于温度为110~313℃、logf_(Te2)=-15.2~-9.4和logf_(S2)=-16.5~-14.6、f_(O_2)升高和pH值降低的环境。碲化物的发现为探讨该矿床成因和熊耳山地区寻找同类型的矿床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小秦岭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贵金属成矿带之一,区域成矿地质背景和成矿条件显示了该区良好的资源潜力。金矿受地层、构造和岩浆岩控制,具有“三位一体”的成矿模式。成矿过程复杂,太古宙太华群为成矿提供了物质基础,区域变质作用使金发生初次富集;早期自北而南的挤压形成规模巨大的推覆构造为含金石英脉的生成提供了有利空间;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动对金的活化、迁移、富集起主导作用。金成矿温度属中低温热液矿床,围岩蚀变简单,成矿具有多阶段、多成因等复合型特征。矿床成因为动热再造多元热液型。通过对该区综合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初步显示开展小秦岭地区深部找矿工作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瑞典北部谢莱夫特矿区兰赛火山成因的硫化物矿床中金的矿物学进行了研究,在块状矿石中,金、银的富集和侵入的变粗玄岩脉有关。该岩脉切穿矿床。由于变粗玄岩侵入矿体,所以使贵金属和方铅矿,及方铅矿和铅、锑疏盐一起活化转移到断裂带及低压区。因为兰赛矿床,具有高汞含量(平均250ppm),对金的矿化有很大影响。所以金是以金银汞齐、自然金、以及少量的方锑金矿(AuSb_2)产出。汞齐矿物晶簇的电子探针分析结果为Au_(0.45)Ag_(0.45)Hg_(0.10)。本文探讨了三记汞齐的成分与Au-Ag-Hg系合成的关系。还发现自然金与辉锑矿共生呈蠕虫状,这是在低温下由方锑金矿破裂而生成的。  相似文献   

20.
黄典豪  丁孝石  吴澄宇  张长江 《地质学报》1991,65(2):127-140,T001
本矿床是燕山期的热液充填-交代脉状铅-锌-银矿床。其中伴生有综合利用伤值的金、银。金、银主要呈微粒自然金、银金矿、脆银矿、螺状硫银矿、深红银矿、黝锑银矿和自然银产出。金矿物常与辉铋铅矿、自然铋、未命名的Bi_2Te矿物相伴生,包裹于或充填于黄铁矿、铁闪锌矿、含铁闪锌矿和方铅矿的微裂隙中。银矿物通常产于方铅矿、铁闪锌矿和黄铁矿的解理或裂隙内,但不与金、铋矿物伴生。金、银矿化晚于铅、锌矿化,而金矿化相对早于银矿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