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GPS信噪比观测值的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反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湿度变化趋势是某一个位置或区域内水资源循环的重要指标.多路径误差作为一种在导航、定位中的重要测量误差,由于其较弱的空间相关性,难以采用全球甚至区域性模型或差分的方法予以消除.在讨论和研究了多路径误差反射模型的基础上,实现了利用 GPS信噪比 SNR(Signal - to - NoiseRatio)观测值中的多路径反射分量对土壤湿度变化趋势的模拟.结合实测 GPS数据和土壤湿度计观测数据的对比和分析表明,该方法能反映土壤湿度变化趋势.同时,在计算过程中如何选择合适卫星、对反演结果质量进行评价以及如何实现两种观测结果之间的同化等是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对搭载美国BlackJack接收机的CHAMP/GRACE-A/Jason-2卫星和搭载国产接收机的HY2A/ZY3/TH1卫星的星载GPS数据的伪距多路径误差与观测噪声进行了研究,重点分析了国产接收机伪距多路径误差的变化特性,并研究了多路径误差与观测噪声对星载GPS自主定轨的影响。结果表明:国产接收机的C/A码与P1码伪距观测精度要整体差于美国的BlackJack接收机,而P2码伪距观测精度要整体优于BlackJack接收机;国产接收机P1码伪距受多路径效应影响较大,其多路径误差随高度角减小存在单调递增的变化趋势,其中HY2A、ZY3与TH1卫星的多路径误差最大分别可达3.6 m、1.8 m与0.7 m;这种单调递增变化的多路径误差会导致星载GPS自主定轨位置结果在径向与切向产生系统性偏差。  相似文献   

3.
多路径误差对GPS C/A码伪距观测量影响的实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讨论了多路径误差对GPSC/A码伪距观测量的影响。通过在若干不同反射环境下进行实验性观测,本文分析和讨论了建筑物、高压线、地面、卫星自身以及水面反射引起的多路径误差的某些特征。其结论对研究GPS多路径误差的影响和实施GPS观测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4.
陈向阳 《测绘工程》2011,20(6):20-23
通过双差方法难以消除的多路径误差、接收机观测噪声等非模型化误差会大大影响GPS动态定位的精度.基于小波分析的理论,对GPS双差观测数据序列的消噪问题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利用小波去噪原理,可有效地从受到强噪声干扰的GPS观测数据序列中提取变形特征信息,增强基线解算的有效性,提高GPS定位精度,解决传统技术对GPS动态监测...  相似文献   

5.
利用我国及周边地区18个GPS台站、2000年1月、2月的观测数据,考察了FAA WAAS电离层折射误差网格修正算法在中国地区部分站点的精度。结果表明,该算法对于中高纬度的用户站精度较高,误差较小;在地磁纬度较低的地区精度明显下降,误差较为显著。在电离层暴期间,部分用户站的修正精度大量降低,此外,白天、傍晚时段电离层网格改正算法的修正精度较低,而凌晨、夜间的精度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6.
天宝导航定位技术有限公司新近推出一款名叫Ag GPS 332型最优精选农用接收机。这种接收机可跟踪来自差分GPS信号源L1及L2 C/A码和载波相位信号,包括WAAS、EGNOS、信标和OmniSTAR信号。用户可选用两种天线,这两种天线可根据所接收到的信号提供不同的精度。据报道,组合式L1/L2天线可为RTK提供小于1cm的精度,为OmniSTAR HP提供小于10cm的精度,对OmniSTARXP提供小于20cm的精度。对OmniSTAR VBS提供小于1m的精度。  相似文献   

7.
多路径效应、接收机电热噪声等个性观测因素是现代GPS双频载波相位差分技术仍然无法克服的GPS测量误差源。利用小波变换,通过多尺度分解筛选的方法,可以将不同误差源的影响从GPS测量结果中有效分离出来,进而达到提高GPS定位精度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由于仿真GPS观测数据的误差都是可以人为控制的,使得它在测试数据、定轨分析、评论算法等方面有着比实际观测数据更大优势的特点.在考虑电离层延迟、对流层延迟、卫星钟差、接收机钟差、多路径效应、相对论效应、地球自转改正、测量噪声等影响因素的情况下,建立生成GPS伪距和载波的数学模型,提出了一种根据模拟测站坐标进行GPS观测数据仿真的方法,使用C#语言编写了相应的仿真软件.仿真的实例结果表明:利用该程序生成的仿真观测值能到达10m精度,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可以为其他相关科学研究与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在高大建筑物、树木遮挡等城市复杂环境中,多路径误差和纯反射(NLOS)信号误差难以准确建模,严重影响行人GNSS导航定位的精度和可用性。本文首先对比分析了多路径延迟和纯反射信号延迟的误差特性,然后利用双差观测方程提取多路径和NLOS延迟误差,分析了两种延迟误差对伪距、载波相位和多普勒观测值的影响。通过UBLOX-NEO-M8T单频导航型接收机在建筑物附近和树木遮挡两种观测环境下的实测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表明:载噪比(C/N0)较小时多普勒噪声明显变大。对于M8T导航型接收机,多路径影响严重的环境下C/N0低于30 d BHz,多普勒噪声变大。而NLOS影响严重的环境下多普勒噪声与C/N0之间关系不明显,在较大的C/N0,多普勒噪声仍然很大;在树木遮挡时,主要受多路径效应的影响,引起伪距的误差量级在10~150 m之间,对相位和多普勒的影响不明显;在高楼遮挡时,会出现NLOS信号干扰,对伪距和载波相位观测值的影响相同,延迟量大小与反射点的距离有关,可达到几百米,对多普勒观测值也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0.
GPS偏心观测及其精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在很多情况下GPS天线都无法实现真正的对中,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例如观测站必须与VLBI站或SLR站重合,而又无法在这些站的标志中心安设接收机天线,这就要求进行GPS偏心观测。本文将着重对GPS偏心观测归心元素的测定方法、归心改正数的计算以及归心元素的测定精度进行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1.
多路径效应与测站观测环境相关,无法利用差分的方式消除或削弱,是GPS精密数据处理时的主要误差源。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利用半天球格网点模型削弱测站多路径误差影响的新方法MHGM(multi-point hemispherical grid model)。该方法对以测站为球心的半天球进行格网点划分,通过格网点的参数化描述,实现测站处多路径误差建模,可适用于现有各类GPS数据处理的软硬件设备和观测环境。本文算例的测试结果表明,采用新方法建模后双差观测值残差的RMS均值改善率平均在73.9%左右,较传统恒星日滤波方法的改善效果平均可提升26.9%,对于静态观测数据,按实时动态相对定位处理模式可获得平面精度约1.7 mm,高程精度约3.0 mm的定位结果。此外,MHGM模型还可进一步用于对测站周边可能存在的多路径误差源进行方位评估,对从物理意义上消除多路径误差源的影响给出一定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2.
高精度GPS定位中多路径影响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路径误差是影响高精度GPS测量定位成果精度的主要误差源。本文阐述了多路径误差的特点、影响的规律性以及消除或削弱多路径误差影响的方法和措施,为从事高精度GPS测量定位及其科研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针对电离层延迟误差目前是GNSS导航定位精度最重要误差源的现状,通过GNSS参考站或跟踪站实测数据计算电子总含量值,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监测区域电离层变化,进而找到削弱或消除电离层延迟误差影响方法。利用曲面拟合实现建模,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模型阶数进行设置,对比不同情况下的模型精度,从而确定特定区域内最佳数据采样间隔及阶数设置,并在最佳阶数设置情况下,比较了预报不同时段的精度,进而对延迟量预报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可以通过该模型单独解算流动站站点的实时电离层延迟信息,这对多基站CORS的站间距离选择和单基站CORS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距离设计,尤其对提高单频接收机以及GIS产品用户的定位精度和差分模型的覆盖范围都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根据多年GPS接收机检验工作实践经验,详细论述了GPS接收机天线相位中心一致性检测方法、原理和具体步骤,并对测地型GPS静态测量和RTK测量精度检测和计算方法、导航型GPS接收机的定位误差检测和计算方法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5.
为了进一步分析北斗卫星观测值的相关特性,文章对比北斗卫星与GPS卫星、以及不同类型北斗卫星之间观测值特性的差异,提出了用站间差分考察伪距多路径组合和GFIF组合观测值的方法。陆态网络数据实验结果显示,北斗卫星B1频率观测值的信噪比最低;高度角较低时,北斗卫星伪距多路径组合绝对值和离散度均较大,约为1.5m,且IGSO和MEO卫星的伪距多路径组合值随高度角增大而明显降低;北斗GEO和IGSO卫星的相位GFIF组合有日周期性,变化范围约为±2cm,伪距GFIF组合的变化范围可达±2m;站间差分可明显减弱伪距多路径组合的变化趋势和相位GFIF组合的周期性,表明这两个组合中可能包含与卫星相关的误差,为北斗观测数据误差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现主要介绍了双频接收机伪距多路径效应的计算方法,在进行相对定位时,选择较小多路径影响的测站作为参考站,能有效减小多路径误差的影响,提高相对定位结果的精度.通过宜昌地区实测控制网数据,设计实验对比分析了参考站多路径误差对基线解算结果的影响,结果发现参考站伪距多路径效应较小时,基线解算结果精度明显提高,对变形监测和控制网解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基于GPS卫星、接收机天线、地面反射点及地心的空间几何关系,阐述了一种利用GPS多路径信号提取地面反射点的算法,并通过实验数据,利用Matlab实现了对地面反射点和反射点轨迹的提取。  相似文献   

18.
通过研究多路径误差的周日重复性特征,将参考站网络多路径历史数据用于减弱参考站网络基线解算中的多路径效应影响,以提高网络解算(尤其指低高度角卫星和新升卫星)的初始化进程及可靠性。通过分析多路径误差的产生机理,研究多路径误差与信噪比信息的强相关关系,建立信噪比相关网络内插模型(SNRIM),用于流动用户位置高精度多路径改正数的实时计算。最后通过四川GPS观测网络实验,验证上述方法在网络高精度实时定位领域应用的有效性及可靠性。  相似文献   

19.
多径误差是限制GPS精度进一步提高的环境关键因素之一。根据多径干扰的信号特性,推导了对GPS精度影响最大,反射信号处于镜反射情况下的多径误差的简便模型,讨论了衰减因子和GPS接收机天线高度等参数对多径信号相位的影响,并且进行了仿真计算和分析。  相似文献   

20.
民用GPS双频接收机主要采用互相关技术和Z跟踪技术消除或减弱A-S(Anti-Spoofing)的影响,获取P(Y)码伪距观测值。文中对两种技术获取的P(Y)码伪距的精度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测数据的验证。民用GPS双频接收机获取P(Y)码伪距的意义在于消除或减弱电离层延迟误差的影响,进而提高定位的精度,文中结合单点定位给出了例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