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新疆旅游地域系统及其精品体系建设   总被引:10,自引:10,他引:10  
新疆距国际国内客源市场较远,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旅游地域系统,只有系统地开发新疆旅游业,才是旅游开发的有效途径。试图从旅游业系统工程角度探讨新疆旅游业最佳的发展模式、空间结构和发展途径。提出应进行客源市场宣传、旅游通道建设、内部精品体系建设全方位的旅游开发建设,并通过实施政府、管理部门、旅游企业、旅游科研教育的连动机制进行旅游业的系统开发和建设。  相似文献   

2.
谢大伟  张诺 《干旱区地理》2018,41(4):844-850
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为新疆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支持和战略机遇,以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为契机,促进新疆生态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成为新疆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本文首先介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对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和战略优势,国家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新疆旅游业发展的内在需求及新疆生态旅游业独特的资源优势,形成了新疆生态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和战略优势。在此基础上,着重分析了新疆发展生态旅游业面临的现实问题和困境,分析发现丝绸之路经济带在助推新疆旅游产业发展中,与当地少数民族传统生产生活方式及旅游区薄弱的基础设施难以有效对接和链接,影响了丝绸之路经济带政策的作用和效果,而竞合机制的缺失更是影响丝绸之路沿线旅游景区的高度合作和旅游资源的整合。文章认为必须高度重视生态旅游规划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要积极引导少数民族农牧民参与生态旅游业的建设,并利用新疆交通大建设的机遇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互联互通的旅游交通网。同时,要加强丝绸之路经济带沿线国家和地区旅游合作,提高新疆旅游产品的国内外知名度与竞争力。  相似文献   

3.
新疆入境旅游市场竞争态分析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提出旅游业市场竞争态模型,运用此模型可以定量分析、对比旅游市场的现实竞争状态,在此基础上,进行市场研究,确定本地区在旅游高超中的地位,明确现在和未来市场竞争的优势和劣势,为地区旅游业发展规划提供参考依据。应用这一模型,分析了新疆入境旅游的客源市场竞争态及省内各地区目的地市场竞争态。  相似文献   

4.
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已成为国家开发建设的重点地区。资源优势、地缘优势为新疆的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然而经济结构不合理、科教水平低、人口素质低、投资环境建设滞后、生态环境恶化等不利因素却严重制约着新疆的经济飞跃。文章客观分析了新疆在西部区域开发中的优势与制约因素,并指出充分认识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是新疆大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当前必须正视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5.
乌鲁木齐旅游业与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1,自引:8,他引:11  
发展乌鲁木齐的旅游业要以资源为基础、市场为导向,重点开发博格达峰冰川公园景区、南山西景区、南山东景区、亚洲大陆中心景区、水磨沟景区、天山一号冰川景区、达坂城景区、月亮台子景区。以博格达峰冰川公园、亚洲大陆中心、南山二个滑雪场开发为先导,重点规划设计,重点投资建设。完善已有的南山东、西两个景区建设,使旅游业产生新的经济动力。同时,发挥乌鲁木齐市的枢纽和纽带作用,促进新疆旅游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6.
黄英  沈飞 《干旱区地理》1996,19(1):90-92
本文通过应用区域经济学的原理并结合国家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政策以及新疆的地域经济现状和优势,进行了新疆地域开发模式选择的探讨和总体布局的论证,提出了新疆地域开发的点、轴、开发区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7.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地处新疆绿洲脆弱的生境中,是亚洲大陆的心脏。它具有成为新疆优良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其成功发展必将推动乌鲁木齐,乃至新疆的经济繁荣。通过实地考察,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到包家槽子村仍处于较贫困状态,农户经济收入主要以粗放型农业为主,直接受益于旅游业的不多,由此提出以绿洲旅游业为互动发展的纽带,建立"亚心"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双赢"模式。认为:"亚心"开展绿洲旅游业要深度开发观光旅游,并辅以民族风情游与农家乐休闲游,延长产业链;在其气候变化暖湿趋势的影响下,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应积极实施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生态草建设),建立绿洲自然保护区等"三重保护";经济建设方面以绿洲生态农业为主,配合农副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多渠道发展经济,对"亚心"今后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区域入境旅游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为了分析和提高区域入境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该文建立区域入境旅游业市场竞争态及其转移模型。运用此模型定量分析和比较了河北,新疆两地区入境旅游业的现实竞争状态以及它们各自在1991-2000年的竞争态转移规律,为区域入境旅游业的发展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中山市东部沿海地区开发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山市东部沿海地区位于珠江三角洲环伶仃洋马蹄形沿海地带的核心区,但长期以来却是中山市的经济最落后地区。该地区有区位优势、土地资源优势、发展海港交通的优势,有国家级的火炬高新技术开发区、健康科技产业基地和包装印刷基地,是中山市最有发展潜力和最有竞争力的地区。该地区应充分发挥滨海的优势,开发深水港口、滩涂,发展港后工业和旅游业,使之成为中山市新的经济增长点。  相似文献   

10.
评价新疆旅游资源的特色和利用发展旅游业的良机,论述新疆旅游热的开发重点与网络布局。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广州旅游资源的评价和旅游诱发点的分析,认为该市没有突出的旅游资源,却又遍在旅游吸引物,具有潜力巨大的旅游容量,根据其都市个性,提倡发展独特的模糊旅游战略。  相似文献   

12.
嵩山旅游资源开发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中岳嵩山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蕴藏着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然而,认识上的误区导臻嵩山旅游开发与其丰富的资源极不相称,嵩山进一步开发旅游业的潜力巨大,文章通过分析嵩山的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优势。以及资源特色。区域性特征,找出了目前开发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包装和宣传促销,作好开发规划并分步实施,建立合理的旅游结构和围绕嵩山特色,搞好优势资源开发,以独特之处吸引游客等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兴安盟旅游资源评价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宋玉祥  张毅 《地理科学》1997,17(2):169-175
沿边地区的开放和东北地区经济技术协作的推进,为兴安盟开发旅游资源,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机遇。把旅游业作为先导产业,是振兴兴安盟经济的理想选择。综合评价了兴安盟旅游资源,提出了兴发盟旅游资源的开发设想。  相似文献   

14.
江西省赣州市红色旅游区拥有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优势,交通条件良好,区位优势明显,近几年区内的旅游业得到迅速发展。但目前还存在资源利用率低、产品过于单一,区际合作不成熟、旅游基础设施不健全等问题。因此,提出一些对红色旅游区发展战略的改进措施,力求使赣州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红色旅游区旅游业健康发展,产生良好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旅游一体化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杨洪  罗秋君  李蔚 《热带地理》2003,23(4):380-384
依托长株潭经济一体化,推行旅游一体化,将3市联合起来,把旅游经济做大、做强,形成一个增长极,带动全省旅游经济的腾飞,这是湖南旅游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与选择.文中探讨了长株潭旅游一体化的基本内涵,并在客观分析3市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3市旅游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6.
鄂西与渝东旅游开发比较优势分析及区域整合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鄂西与渝东在地缘和旅游开发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跨省级行政区的特殊旅游区域,在旅游开发上很有必要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和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以促进三峡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探讨鄂西与渝东旅游开发关系和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旅游区域整合战略的具体对策,即通过资源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区划、交通与资讯建设、市场营销、极点对流辐射、组织机构设置、旅游发展规划等途径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这些有效措施的实施,将有力促进鄂西与渝东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和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旅游开发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我生存能力,使其摆脱濒危的困境,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的重要方式。本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研究进行梳理,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旅游开发价值评价指标体系,即由资源禀赋条件、可展示与体验性、遗产地旅游发展条件3个方面的要素组成,并以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富集的苏州为例,对省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了评价,共评出三级旅游资源3项、二级旅游资源16项、一级旅游资源29项。主要结论为:产品衍生性、展示适宜性、是否具备可观赏性、遗产保护情况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是否能够成为旅游资源;可展示与体验性决定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资源的旅游开发价值水平高低。手工艺类、民俗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民间文学、传统体育游艺与杂技和传统医药的旅游可开发性较差。本文构建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开发价值评价体系可为旅游地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筛选和旅游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从大连市旅游资源特点和目前旅游市场需求状况出发,分析了大连市旅游资源开发中不同层次的市场定位,为合理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使优势充分转化为经济效益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中国南部长城--苗疆长城的旅游开发与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洪 《热带地理》2002,22(1):62-65
中国“南部长城———苗疆长城”是珍贵的文化遗产 ,已成为湖南省西线旅游开发的一个热点。文中分析了“长城”沿线旅游资源赋存和旅游开发优势 ,认为要实现“苗疆长城”文化遗产保护与旅游开发的和谐一致 ,必须强化遗产保护意识 ,积极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加强遗产管理 ,依靠科技进步 ,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陈华堂 《热带地理》1994,14(3):273-279
广东山区旅游资源丰富,种类较多,宜于发展多种旅游项目,对振兴山区经济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