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河南红色旅游发展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省发展红色旅游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和有利的开发条件,向纵深发展面临良好机遇,但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河南红色旅游发展的对策;正确处理保护和利用的关系;构建政府主导和市场运作的发展模式;强化旅游地生命周期意识;打造精品线路和品牌;加强宣传力度,营造红色旅游文化氛围;建设区域旅游合作体系。  相似文献   

2.
对崀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丹霞地貌的旅游开发已成为旅游开发的一个重要方面。运用对比分析法.通过与国内丹霞地貌旅游开发较好的广东丹霞山、福建武夷山进行比较,分析了新宁崀山丹霞地貌旅游开发的特点和制约因素。崀山丹霞地貌旅游业的开发,要积极发挥资源优势、加强区域合作.同时借鉴其它旅游区特别是丹霞地貌区旅游开发的经验和教训,加强丹霞地貌景观的保护,促进崀山旅游业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随着东北三省几大经济区(带)的战略地位上升,以及一批重大基础设施的相继开建,使得东北地区经济呈现出快速发展之势。同时东北区域一体化进程明显地加快,东北亚地区国际环境的改善以及合作需求的增强,为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巨大动力。在具体分析了东北东部边境地区旅游资源优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区域旅游业发展提出具体建议,特色旅游产品开发主要集中于对边境旅游、自然生态旅游、冰雪旅游、文化旅游等产品的开发,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五区-四轴"的旅游空间布局及区域战略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4.
关于提升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之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旅游业起步较晚,产业规模小,但发展速度快,“十五”期间全省旅游业总收入以年均18%的速度增长,到2005年达到172.5亿元人民币,相当于全省当年GDP的5%,基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而要提升旅游业整体发展水平,就要涉及旅游业“吃、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的协调发展,文章侧重于对吉林省旅游资源优势和旅游市场现状进行分析,对旅游市场定位、旅游产品定位和市场营销策划三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关于提升吉林省旅游业发展水平要解决的问题和思路。  相似文献   

5.
构建广西特色旅游业的优势与对策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郝革宗 《热带地理》1999,19(3):230-234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旅游业发展迅速,进入90 年代,增长速度减缓,呈现波浪式前进的趋势。目前广西正对旅游发展战略进行调整,积极构建广西特色旅游业。构建广西特色旅游业拥有很多优势:广西区位条件良好,自然风光秀丽,人文景观丰富,并已拥有比较完整的旅游服务体系。今后在构建广西特色旅游业中,急需加强政府的引导作用,把旅游业作为广西一项支柱产业来看待;注意发挥广西旅游资源优势,积极推出一批特色鲜明的旅游产品;建设布局合理的旅游产业格局,使广西规划中的4 个旅游区的旅游产品各具特色,功能相互补充,结构层次相互协调;积极参加全国旅游网络的协作,力争今后有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湖南省永兴县从工业"三废"中提炼"再生白银",成为全国建设"两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的活标本,并获"中国银都"称号,其"再生白银"工业旅游是旅游业的一个新亮点.分析认为,永兴"再生白银"工业旅游开发具有良好的本体资源优势、组合资源优势、区域品牌优势和市场区位优势,应重点考虑旅游项目设计、银饰旅游纪念品开发、区域旅游资源的整合开发、旅游品牌培育、加大环境保护力度、加强旅游安全管理等问题,以促进其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本文在揭示陇海─宝中─包兰环状铁路沿线旅游资源优势、剖析其旅游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6条思路。  相似文献   

8.
SWOT模型在生态旅游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使用SWOT模型,以广西百色市为例,对桂西山区旅游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与挑战进行了综合分析。通过百色市旅游发展的SWOT分析发现,百色市旅游业内部优势明显,百色市拥有号称全国第三革命圣地的红色旅游资源、独特的山水风景、绚丽的少数民族风情,赋予百色旅游资源独特性、不可替代性和垄断性。应该整合优势特色旅游资源,以红色旅游为重点,以红带绿的特色旅游开发道路,必将使百色市的旅游事业更上一层楼。  相似文献   

9.
信阳文化资源特征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信阳市具有中国自然地理南北过渡带上丰富多彩的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它们构成信阳市独特的文化资源,是信阳市旅游业的基础;信阳市旅游产业发展问题突出、水平不高的重要原因之一在于对信阳市旅游资源、旅游产品文化内涵认识不足;将旅游发展规划与文化资源开发规划密切结合,增强景点、景区的旅游文化魅力,渲染旅游线路的文化色彩,构建特色的区域生态文化,增强红色旅游产品的文化特色,是建设信阳旅游支柱产业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0.
长春市旅游产品开发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搞好长春市旅游产品的开发与设计对其旅游业的发展极为重要,长春市旅游资源类型多样,内容丰富,主要有生态旅游资源,电影文化旅游资源,产业旅游资源,殖民遗迹旅游资源,辽金文化旅游资源等五大资源优势。文章在分析这些资源优势的基础上,结合长春市国内外旅游客源市场的背景与现状,提出了旅游产品开发的具体思路,即在今后的开发中应突出地方特色。增强参与性,以七大旅游产品系列为依托,重点开发冰雪旅游,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和产业旅游。  相似文献   

11.
鄂西与渝东旅游开发比较优势分析及区域整合对策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鄂西与渝东在地缘和旅游开发上有着密切的关系,是一个跨省级行政区的特殊旅游区域,在旅游开发上很有必要进行比较优势分析和实施区域旅游一体化战略,以促进三峡区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在探讨鄂西与渝东旅游开发关系和区域比较优势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实施旅游区域整合战略的具体对策,即通过资源开发、旅游线路设计、旅游区划、交通与资讯建设、市场营销、极点对流辐射、组织机构设置、旅游发展规划等途径进行全方位的整合,这些有效措施的实施,将有力促进鄂西与渝东的区域旅游一体化建设和三峡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桂西南旅游资源特色及其旅游文化开发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旅游文化的发展已成为旅游业新的增长点,旅游文化开发层次及主题定位的准确与否是旅游资源转化为高效益旅游产品的关键,桂西南旅游资源相当丰富,主要特色是边关风情、壮文化风情、喀斯特山水风光和生物景观,其旅游资源潜势充分发挥的关键是旅游文化的开发利用,应在深入探究的基础上,挖掘、开发区域内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合理布局景区景点,加强区域内、外的旅游协作,逐步形成广西独具特色的旅游区域。  相似文献   

13.
林芝县域及邻近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评价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方一平  傅绶宁 《山地学报》1999,17(2):168-173
为全面了解该区旅游资源地位,确定旅游定位,合理,有效地开发,利用和保护该区旅游资源,从定性和定量两个层次五个方面对该区旅游资源进行了总结评价,得出了该区隶属二级旅游区的结论,确立了以科考,探险和研究为主的开发利用方向。  相似文献   

14.
虽然近年来旅游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掘,旅游产业的带动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提升旅游资源的市场价值,提高景点、景区档次,打响品牌,增强旅游企业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迫切。以科学合理地整合旅游资源为思路,预期可产生调整旅游产品结构、调整旅游企业规模、整合旅游资源的品牌形象、促进再就业、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带动贫困地区脱贫致富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等效益。旅游资源市场价值的提升可通过对市场品牌信息共享、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共建、建立战略联盟和旅游企业的集团化发展等几种模式实现。  相似文献   

15.
内蒙古多元化工业旅游发展战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元化工业旅游是工业旅游的深化,是一类包含工业旅游、科技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在内的特殊的综合型旅游产品,近年在我国发展很快。发展多元化工业旅游具有广告宣传、科普教育、带动第三产业、兼备学术交流、优化企业环境、推进城市旅游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等显著的综合效益。内蒙古具有发展多元化工业旅游的资源、设施、区位、市场和旅游发展基础等良好的软硬条件,应当抓住当前内蒙古工业旅游发展的大好形势,构建"大金三角"和"小金三角"多元化工业旅游区,以创意推动工业旅游,从战略发展的高度加以理论探讨和实践引导,让这一新生事物长盛不衰,魅力永存。  相似文献   

16.
浅论南阳旅游开发之方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南阳市(包括区县)旅游资源的分析研究,提出了南阳市旅游开发的总体方略为:高举一个主题--山水生态科考游,突出四种文化(汉文化、水文化、玉文化、衙署文化),重视旅游项目的科学性和知识性,突出旅游吸引物的"神秘性"、"原始性"和"特色性",打响南阳六张旅游王牌(宝天曼、恐龙蛋地质公园、南水北调之源、淮河之源、中原第一漂、南阳四圣),近期重点抓好八个项目.  相似文献   

17.
珠江流域经济带源头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创琳  高群 《山地学报》2002,20(3):296-301
珠江流域经济带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一条正在隆起的东西向经济长带,其源头山区是我国三大流域经济带中唯一能达到的源头,也是唯一适合发展的源头。本文从保护珠江源山区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详尽调查,系统分析了源头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优势与机遇,把珠江源头山区总体定位为珠江流域经济带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南省优质资源产业化基地,云南省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烤烟生产基地,滇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之一,突出发挥珠江流域经济带东西部工业合作发展示范基地的功能、绿色农业产业化示范生产加工基地的功能、珠江源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功能、交通枢纽服务功能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的综合示范功能。提示了农业富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工业强区-加速实现城乡生态工业化、旅游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保区-建设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8.
城市近郊区是一个极不稳定的区域。呈现动态变化的过程,其变化受城市化进程的影响。近年来,乡村旅游在城市郊区、特别是城市近郊的各种旅游中发展十分活跃。但是缺乏科学的理论指导。该文根据城市化作用下的城市近郊乡村旅游演变的规律和原理,以成都邛崃市鹤鸣村为例,探讨城市化对城市近郊乡村旅游的影响,分析城市化影响下鹤鸣村乡村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发展进程,提出鹤鸣村乡村旅游开发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Place names that contain rich regional cultural connotations are “living fossils” of history and culture, and they are of great tourist value. Taking the main urban area of Chengdu City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connotations of place names, as well as their tourist values. This value is believed to mainly include stimulating tourists' interest in traveling, presenting local tourism features, enhancing the travel experience of the visitors and serving the tourism economy. Then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problems of place name cultural heritage and puts forward the tourism development strategies for Chengdu's place name culture. Such strategies could include establishing a tourism place name system of Chengdu scenic spot names, using place names in the rest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ancient scenery, combining place names with food tourism resources and high-quality tourism commodities, developing cultural and creative products related to Chengdu place names, strengthening the theoretical discussion on Chengdu place name culture and conducting dissemination activities for Chengdu place name culture.  相似文献   

20.
西藏作为大尺度景观区域,旅游资源分布、景观格局、交通线路等具有遍在性和分散化特征,加之地形、海拔、气候等自然条件差异性和多变性,使入藏旅游流特征与其他类型地区截然不同,团队游、自助游的细分差异尤为显著。论文采集热门旅游网站入藏团队游和自助游线路数据,结合社会网络分析探讨入藏旅游流的网络结构特征与组织模式,为西藏区域旅游优化组织提供理论借鉴。研究发现:入藏旅游流总体集聚、层级分化,节点联系总体不紧密,核心—边缘结构明显,其中团队游对枢纽节点和交通的依赖性较强,自助游覆盖地域较大、分布相对均衡;团队游和自助游旅行模式分别呈现为“环游式”和“周游式”,网络紧凑板块的“跨行政区”现象突出,受控于交通干线的程度较深;入藏团队游和自助游旅游流之间的差异反映了地形、海拔、交通、旅游资源分布以及消费能力等多方面的交叉影响,是不同旅游动机下个体和群体面向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空间决策结果,进而影响西藏旅游交通布局、旅游产品组合、区域旅游协作等。研究结果对于认知入藏团队游和自助游游客的流动模式和移动规律具有参考意义,可以为西藏旅游线路优化设计、旅游地协同规划提供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