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3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2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5 毫秒
1.
城市化进程对氮循环格局及动态的影响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氮循环是全球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高强度的人类活动和城市景观格局的改变不仅影响了氮的循环过程,而且加重了氮污染的程度,对城市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城市尺度的氮循环研究不仅是全球关注的氮研究热点,而且也是城市生态学和城市地理学研究的前沿。本文基于城市生态系统的氮循环特征,综述了城市化进程对城市氮污染物来源、沉降、输移和累积影响研究的国内外大量研究成果,介绍了卫星遥感、稳定同位素、物质流模型等分析方法在城市氮循环研究中的应用,针对未来几十年活性氮增加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提出对活性氮的减缓策略,以有效抑制活性氮对环境的影响。未来城市氮循环研究需要开展长期系统监测、深化城市氮循环机理研究、创新研究范式和研究方法,并将研究成果与城市规划和城市发展研究相结合,提升城市氮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2.
珠江口湾区海岸线及沿岸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王琎  吴志峰  李少英  王帅帅  张晓诗  高群 《地理科学》2016,36(12):1903-1911
利用遥感、GIS技术对珠江口湾区1960~2012年海岸线以及海岸带土地利用进行监测,通过定量化、空间化方法监测海岸线和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并分析二者的关系,进而探究珠江口湾区海岸线变迁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1960~2012年,珠江口湾区海岸线长度由1 134.95 km增至1 508.02 km,在此期间,湾区新增的陆地面积为878.11 km2;从空间上看,广州、珠海及深圳市在珠江口五市中不仅海岸线增长幅度较显著,新增陆地面积也较大; 1960~2012年,珠江口湾区建设用地扩张幅度非常大,增长了33.05倍,城镇建设和农业发展等人类活动是52 a来珠江口湾区海岸线发生显著变化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约束下的支柱产业选择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毛汉英  高群  冯仁国 《地理学报》2002,57(5):553-560
三峡库区具有人地矛盾尖锐,生态环境脆弱,经济基础薄弱等特点,本文提出了三峡库区生态环境约束下支柱产业选择的原则,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库区支柱产业选择的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和投入-产出模型等定量研究方法,通过综合比选,将食品工业,以汽车摩托车零配件为主体的机电工业,以中药材深加工为主的医药工业,新型建材和生态旅游作为三峡库区今后15-20年重点发展的支柱产业,并对选择结果作了分析预测。  相似文献   
4.
城市相互作用关系的一种新模式--近域城市整合研究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52  
王士君  高群  王丹 《地理科学》2001,6(6):558-563
市场机制下的生产要素流动以及经济发展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的走向,改变了近域城市间要么行政协调、要么纯粹竞争的传统相互关系,代之以“整合并共同繁荣”这一新的发展模式,以前期实证研究为基础,从理论上论述了城市整合的背景、理论内涵和城市不整合的状态特征;指出制度创新、生产要素互补、企业集团化、统一市场体系建设、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共享共建是近域城市整合的动力机制和“结节点”;同时还提出了“成长三角”,“雁行式”、“多极式”、“双核式”等近域城市整合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5.
沈莎莎  陈爽  高群  张殷俊 《湖泊科学》2013,25(2):309-316
江苏省环太湖地区快速城市化和工业化加剧饮用水危机,整合研究水源地、供水、用水、排污处理和技术5个方面对于支撑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适应能力,对揭示饮用水供需关系、存在问题、部门协调与综合决策等具有现实意义.本文以构建5个子系统适应能力指标体系为主线,通过分指数与综合指数评价的运算,得出研究地区饮用水系统适应能力等级水平、地域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针对各子系统存在问题,提出维护和提升适应能力的对策措施.研究表明,适应能力较强的地区占总面积29.1%,其5个子系统适应能力均较强.适应能力中等地区占41.2%,一类是各子系统适应能力基本均等,另一类是排污处理子系统适应能力较强,但用水子系统得分较低.适应能力较差地区占29.7%,主要是技术子系统分值低,其它子系统适应能力处于中等偏下.因此需加大对各子系统适应能力的调控与提升.  相似文献   
6.
状态空间衡量区域承载状况初探——以环渤海地区为例   总被引:40,自引:2,他引:40  
余丹林  毛汉英  高群 《地理研究》2003,22(2):201-210
本文在回顾承载力研究的国内外发展基础上,指出单因素承载力对区域实际承载力的反映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作者通过利用综合多种因素的状态空间法求出综合的区域承载力,并以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矛盾比较突出的环渤海地区为例,求算出环渤海地区现实的承载力情况。结果显示,环渤海地区目前资源环境处于超载状态,特别是水土资源和生态环境的超载情况非常严重。最后探讨了提高区域承载力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珠江流域经济带源头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创琳  高群 《山地学报》2002,20(3):296-301
珠江流域经济带是我国南方地区唯一一条正在隆起的东西向经济长带,其源头山区是我国三大流域经济带中唯一能达到的源头,也是唯一适合发展的源头。本文从保护珠江源山区生态环境的角度出发,通过实地详尽调查,系统分析了源头山区生态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优势与机遇,把珠江源头山区总体定位为珠江流域经济带新的经济增长点,云南省优质资源产业化基地,云南省重要的能源生产基地和烤烟生产基地,滇东地区最重要的交通枢纽和最具吸引力的生态旅游休闲胜地之一,突出发挥珠江流域经济带东西部工业合作发展示范基地的功能、绿色农业产业化示范生产加工基地的功能、珠江源生态旅游休闲胜地功能、交通枢纽服务功能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示范的综合示范功能。提示了农业富区-推进高效生态农业产业化、工业强区-加速实现城乡生态工业化、旅游活区-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业和生态保区-建设国家级生态自然保护区的基本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8.
姆万扎是坦桑尼亚第二大城市,也是非洲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近年来城市蔓延问题日益凸显。本文以遥感解译的姆万扎2000、2010、2015年3期土地利用数据为基础,运用GIS空间分析、用地增长弹性系数、景观指数等方法和指标,并结合实地调研和关键知情人访谈,分析了姆万扎2000年以来城市蔓延的空间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1)2000年~2015年间姆万扎城市以非正式聚落形式快速蔓延,建成区扩展速度和扩展强度迅速增加;蔓延主要占用裸地,其次是植被,侵占植被的速度迅速加快;2)城市蔓延主要沿3条主干道进行,属于"廊道式为主,填充式为辅"的扩展模式,形成指状的城市空间形态;建成区紧凑度逐渐下降,形状变得更加不规则;3)城市蔓延的主要区域和整体范围都在扩大,距离衰减特征明显,沿东南方向扩展强度最高;4)城市蔓延主要受到人口与经济增长、交通条件改善、土地制度问题及有效规划缺失等因素的影响。加强次干路和地方道路的规划和建设,制定及时、有效、符合地方背景的城市规划,是未来姆万扎控制城市蔓延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9.
坦噶尼喀湖(Lake Tanganyika)位于非洲东部大裂谷地区,是世界第二深水湖。坦湖流域涉及坦桑尼亚、布隆迪、赞比亚和刚果(金)4个主权国家,是典型的跨界流域,对流域进行有效管理必需经沿岸四国共同协调开展,尤其在流域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方面。坦噶尼喀湖目前水环境质量良好,但受气候变化、外来生物入侵、水土流失加剧以及沿岸城市人口增长过快、城市建设无序发展带来的点源和面源污染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因素的多重影响。沿岸四国由于历史原因,在渔业资源分配和环境管理标准等方面存在较多矛盾和不统一,2008年成立的坦噶尼喀湖流域管理局受四国政府和UNEP等国际组织的支持作为该湖国际性事务的管理机构,主要发挥协调作用推动坦湖流域各国资源利用与环境管理的一体化。在梳理和分析坦噶尼喀湖流域水资源状况及渔业资源状况的基础上,提出该流域当前资源开发利用与利益冲突的问题,阐述了流域管理合作的发展以及流域管理机构的主要特点和结构,并讨论总结了有关经验和结论。  相似文献   
10.
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础理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该文阐述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内涵、应遵循的原则与框架,论述生态、经济、社会要素彼此相互作用对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影响,以及我国生态-经济系统恢复与重建的重要意义。指出生态-经济系统的失衡,一方面是受自然生态脆弱因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受人类不适当的生产和生活行为的影响。生态恢复与重建不能仅限于生态系统层次,而应是多尺度、多等级的,应从生态系统到景观及整个生态-经济系统,应是生态过程与经济过程的协同。在经济落后和生态环境破坏的双重约束下,唯有建立以生态平衡为基础的社会经济体系,才能改善区域人类生存、生产条件,使失衡的生态-经济系统得到稳定和优化.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