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破损山体治理在全国范围内缺少成熟可借鉴的经验,该文通过对济南已完成的58座破损山体治理方案的研究,总结出如何选取破损山体最合理的治理方法,为类似地区破损山体治理方法的选取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蒙阴县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结合当地实际,积极探索破损山体治理模式,对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破损山体进行了综合治理,取得了较好的治理效果。该文详细介绍了植生穴绿化技术、植生盆绿化技术和雕刻美化治理技术在蒙阴县京沪高速公路沿线破损山体治理中的应用,以及生态修复技术在日后养护中的注意事项,并探讨了治理工程产生的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城市破损山体不仅造成了大量陡坡岩面裸露,恶化了城市自然生态环境,而且还带来了坍塌、滑坡等安全隐患,是城市建设发展中亟待解决的问题。该文首先对济南城市破损山体现状及修复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合破损山体具体的生态修复工程实例,较详细总结研究了破损山体生态修复的技术和方法。经过几年的生态修复建设与养护管理,济南破损山体的生态景观功能得到了极大的恢复提升,该文筛选总结出的台地续坡式等治理方式及挂网喷播等生态修复技术,可为类似破损山体的生态修复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济南高新区的破损山体治理任务涉及5个山头126万m^2破损山体的治理,主要分布在经十东路和旅游路奥体中心附近。十一届全运会2009年10月在济南召开,按照省、市委的要求,2007年6月份,济南高新区拉开了整治破损山体的工作序幕。截至目前,全区破损山体治理工作已经取得了初步的胜利,5个山头的治理已经完成了4个,总治理任务完成了80%以上,总植树量达到了110万株,投资9000万元,绿化率达到了90%以上,还有一个山头将在2008年年底以前完成绿化。  相似文献   

5.
爆破开采的石灰岩矿区边坡高陡,岩石破碎,具有严重的崩塌、泥石流地灾隐患。遗留的破损山体如不及时治理易造成环境恶化,常规的方法治理起来费时费力,更是需要大量资金。本文通过对爱康嘉祥山地光伏电站项目破损山体治理项目探讨,针对不同岩、土体工程地质情况提出相应解决方案,在保证质量和工期的同时大大降低了治理费用,并提出废弃地利用的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孙廷仁 《探矿工程》2018,45(10):109-114
土地资源禀赋有限、土地供给紧张严重制约了经济发展,引发了多种社会问题;废弃地生态系统结构被破坏,存在地质灾害隐患,亟待治理;废弃地分布零散、资源配置不合理,在利用过程中存在过多不必要的损耗,需要集约规划。因此,本文主要通过对废弃石灰岩矿破损山体排险修复工程设计及建设光伏电站场地改造方式进行探讨,意在提出合理、实用的解决方案,为类似废弃地潜在利用价值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7.
李峰  孙宝水  袁俢锦 《地下水》2018,(6):152-154
仁庄关闭露采矿山位于太湖湾旅游度假区核心区范围内,长期的开山采石形成的高陡边坡存在崩塌、滑坡地质灾害隐患,损毁了土地资源、山体植被,破坏了自然景观,引起了水土流失,影响了生态环境。针对矿区存在的地质生态环境问题,采用了削石降坡、挂网喷播等工程治理措施,恢复了矿山废弃地的使用功能和破损山体的植被,改善了矿区周围的生态环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环境效应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8.
《山东地质》2008,(11):58-59
济南按照济南市委、市政府的工作安排,历城区将重点治理分布于经十东路、旅游路、绕城高速公路、世纪大道两侧的10座破损山体。整治总面积211.86万m^2,其中平面面积141.43万m^2,立面面积70.43万m^2。整治工作对方案设计、工程招标、施工管理等环节严格把关、积极推进。目前历城区10处破损山体32个标段,有31个标段已完成土石方工程,25个标段已完成绿化,  相似文献   

9.
济南市实施环境综合整活动以来,济南市国土资源局长清分局从土地开发整理、破损山体治理、执法监察3个方面加强环境综合整治工作,履行国土资源管理职责,进一步增强国土资源对地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  相似文献   

10.
苏昆方 《山东地质》2008,(10):40-41
近年来,平阴县国土资源局充分发挥部门职能,按照“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工作目标,完成土地开发整理项目95个,建设规模0.90万hm^2,实现新增耕地面积0.24万hm^2;完成旧村改造31个,整治面积573.33hm^2;治理破损山体26座,治理面积205.9万m^2。改善了平阴县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居住环境,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下一步,该局要在“开发整理、示范区建设、土地经营、依法行政”4个方面管好用好土地资源,全力支持和服务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环境基础。该文在介绍莱芜市石棚地区的地质、水文特征的基础上,对损毁山体的地质环境现状和存在危害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生态、工程措施,实现了生态、社会、经济三大效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An evaluating method is proposed to investigate effect degree of seven damaged mountains of Jinan city, based on matter element model deduced from the theories of extenics. Using the effect degree classific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n damaged mountains, the elements in classical and sectorized field are defined, whereby an extension-evaluating model is developed to evaluate the classification of effect degree of damaged mountains by the correlation function of matter elements and extension sets.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methodology for calculating weight aggregation of evaluating factors is proposed. The evaluating results are thus obtained through such an evaluation. An exemplification is shown that the present method is effective and applicable to forecast the classification of effect degree of damaged mountains more accurately and scientifically, which lends the support for control planning for damaged mountains and a more reliable basis for taking economic and reasonable supporting/reinforcing measures.  相似文献   

13.
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生态修复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举措,其中坚硬岩石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是矿山环境修复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以苏州市金山浜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调查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植被覆盖度低、地貌景观破损造成视觉污染及地质灾害现状,采用削坡清坡、浆砌片石格构植被护坡、客土喷播、锚固铁丝网砼筑围堰、废弃地平整覆土、截排水及植被养护等技术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践表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使花岗岩边坡安全稳定,坡面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废弃地得到整理利用,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提升了环太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14.
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增长、 交通可达性的改善、 大众休闲时间的增多, 以及旅游者多样的消费需求, 世界冰川旅游得以快速发展。然而, 伴随着全球气候变化, 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越来越多学者开始关注气候变化、 冰川旅游、 当地社会生态环境和未来冰川旅游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问题。为此,通过文献综述方法, 对当前世界冰川旅游发展进程进行了系统梳理。同时, 在已有研究基础上, 对冰川旅游与文化服务、 气候变化、 当地社会生态环境、 自然灾害、 风险管控以及空间规划等方面进行了综述。以上研究可为冰川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的参考。2016年3月,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期间指出“绿水青山是金山银山,冰天雪地也是金山银山”的科学论断。这一理念的落地和发展, 必将吸引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访问和体验中国西部冰川旅游目的地。  相似文献   

15.
张晓雨  周宝同  明弘 《中国岩溶》2020,39(5):705-713
文章借鉴Niccolucci的三维生态足迹模型,通过计算“国家公顷”,更新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添加污染物账户,改进传统生态足迹模型,并利用改进模型分析重庆市2008-2017年生态足迹的历时性。在此基础上,构建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以研究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存流量指数除2008年、2012年、2013年及2014年之外,其他年份均小于1,说明重庆市存量资本的消耗有所下降;(2)生态资源利用效率指数整体呈逐年降低状态,重庆市资源利用效率逐年提高;(3)生态多样性指数整体呈阶梯式上升,重庆市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增强;(4)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总体上升了13.85%,重庆市可持续发展能力总体增强;(5)生态压力指数介于1.51~2.00之间,生态环境尚处在很不安全状态,存量资本依然在被占用,重庆市尚处于非可持续发展状态,且2017年可持续发展能力综合指数出现小幅度下跌,故应牢固树立绿色发展理念,及时采取措施警惕其继续下滑。   相似文献   

16.
袁炳祥  谌文武  滕军  陈锐 《岩土力学》2012,33(Z1):170-174
交河故城崖体差异风蚀和次生卸荷裂隙发育部位破坏严重,研究二者对崖体破坏的影响以及在其影响下的破坏模 式,对加固崖体和保护交河故城具有重要意义,运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崖体在差异风蚀和次生卸荷裂隙作用下进行数值模拟。为验证有限元软件模拟结果的可靠性,采用底面摩擦试验对崖体破坏演变过程进行模拟。ANSYS模拟结果表明,被裂隙切割土体最大位移为487.326 mm,崖体卸荷裂隙根部塑性应变最大,崖体拉裂-倾倒破坏。底面摩擦试验结果表明,经过2.7 h崖体顶部的裂隙张开度约20 mm,土体已经倾倒破坏。土体拉裂-倾倒破坏模式为:被卸荷裂隙切割的粉质黏土层底部临空,在重力作用下拉张卸荷裂隙的根部被切割,土体将发生倾斜变形,可能拉断卸荷裂隙的根部而使土体倾倒失稳。针对差异风蚀和次生卸荷裂隙对崖体破坏的影响,提出崖体加固方案。  相似文献   

17.
纵向岭谷区生态系统变化及西南跨境生态安全研究   总被引:73,自引:0,他引:73  
位于我国西南、以纵向山系和大河为主体特征的纵向岭谷区,其地表主要自然物质、能量输送和人类活动等,表现出明显的“通道—阻隔”作用,产生了复杂多样的关联效应:使其成为亚洲大陆主要的纵向生物走廊、避难所和我国与东南亚重要的生态廊道,拥有北半球除沙漠和海洋外的各类生态系统,是全球生物物种的高富集区和世界级基因库,但其生态脆弱、灾害频发;主导了区内多民族沿河谷分布、在山间盆地聚居的“大分散、小聚居”格局,其社会经济发展地域分异大。因此,该区一直是地学和生物学等研究地表复杂环境系统与生命系统演变规律的关键地区,在全球具有不可替代性;同时,该区资源富集,短期开发行为多、环境退化加剧、贫困普遍,保护与发展矛盾极为突出,在西部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8.
西北地区水热条件分析及生态恢复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西北地区深居内陆干旱地区,固特殊的地形,地貌,气候条件限制,水热不同地,匹配不完全:高山地带降水充沛,热量相对不足;盆地内部热量资源丰富,但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恶劣的气候环境严重的限制了植被,土壤的发育,地表生态系统极其脆弱,大部分地区表现出明显的荒漠化特征。笔者通过分析研究区水热条件,阐述区内主要环境问题,并就此提出生态环境恢复的主要措施和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