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山东省气候变化及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李长军  刘焕彬 《气象》2004,30(8):49-52
利用全省 2 7个台站 1 96 1~ 1 998年的温度、降水、日照等基本气象要素资料 ,对山东省气候变化特点进行了分析 ,并对冬小麦生产潜力进行了计算、分析。结果表明 ,山东省年、季平均气温呈波动性增暖趋势 ,降水量呈减少趋势。气候变暖有利于生产潜力的提高 ,冬小麦气候生产潜力总的变化趋势是波动性的上升 ,但较光温生产潜力倾向率小 ,反映了小麦生育期内光、温、水的综合影响。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能量转换原理和作物关键生育期的光合有机物质对形成籽粒产量贡献比率,建立粮食作物光能、光温、气候、气候—土壤生产潜力四层统计模式,计算和分析了江苏省中稻、小麦、玉米不同生产潜力分布特征及利用现状,进而提出开发途径。  相似文献   

3.
采用逐步订正法计算浙江省单季稻的气候生产潜力,再利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插值、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生产潜力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浙江省光合生产潜力自北向南呈“低—高—低—高”的带状分布;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则大体呈北低南高的分布;气候生产潜力整体呈下降趋势,同时在下降速率上,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气候生产潜力;浙江省单季稻气候资源利用率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气候生产潜力下降的背景下,单季稻产量仍表现出稳中有升的态势。  相似文献   

4.
气候变化对四川盆地作物生产潜力的影响评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了四川盆地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选择代表站点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在减少,气温在升高,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减少使生产潜力降低,而气温升高具有增加作用;各类生产潜力在1970 s都属于高值时期,光温生产潜力在2006年达到另一个高值;近十年各类生产潜力平均值均较1970 s有所减少,盆地平均气温升高1℃,光温生产潜力增加6%,降水量减少10%,气候生产潜力减少1.6%。   相似文献   

5.
计算了四川盆地作物的光合生产潜力、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选择代表站点分析了主要气象因子的变化特征及其对生产潜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四川盆地日照时数和降水量在减少,气温在升高,日照时数和降水量的减少使生产潜力降低,而气温升高具有增加作用;各类生产潜力在1970s都属于高值时期,光温生产潜力在2006年达到另一个高值;近十年各类生产潜力平均值均较1970s有所减少,盆地平均气温升高1℃,光温生产潜力增加6%,降水量减少10%,气候生产潜力减少1.6%。  相似文献   

6.
本文根据能量转换原理和春玉米关键生育期的光合有机物质对形成籽粒产量的贡献比率,建立了春玉米的光合、光温、气候生产潜力数学模型。并根据省内26个气象站的气候资料,计算和分析了该作物的各级生产潜力及其在省内的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7.
利用辽宁48个站1961~1999年基本气象资料 ,计算了近 40a辽宁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玉米光温生产潜力 ,并分区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玉米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利用辽宁48个站1961~1999年基本气象资料,计算了近40a辽宁玉米生育期内平均气温和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并分区讨论了气候变化对玉米光温生产潜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陇中黄土高原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变化及水热因子驱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陇中黄土高原27个气象台站1971~2013年气象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通过经验正交函数(EOF)方法分析其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研究区域升温明显,降水以及气候生产潜力呈波动性变化,实际产量占气候生产潜力的43.8%(2000~2013年),农业开发力度还待大幅提升。气候生产潜力南高北低,纬向分布差异明显;在热量驱动下温度每降低1℃,气候生产潜力减产22 kg·hm-2·a-1;温度每增加1℃,气候生产潜力增产18 kg·hm-2·a-1,热量不足对农业产量有明显抑制作用;在水分驱动下每减少10 mm降水,气候生产潜力将减产11 kg·hm-2·a-1;降水每增加10 mm时,气候生产潜力将增加10 kg·hm-2·a-1。在热量、水分双驱动时气候生产潜力同步叠加了水热条件的共同影响,加大水热供应量将会有效提升农业产量,并且使气候生产潜力差异性变化趋缓。驱动效益分析将陇中黄土高原划分为4个区域,在不同区域农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区别对待。  相似文献   

10.
水稻田间小气候特征与生产潜力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稻田小气候与水稻生长发育的平行观测,探索水稻优质高产的田间小气候特征,分析表明,稻田小气候效应,符合局部气候原理和田间小气候基本规律。在采用岗优22组合,密度2.25万窝/hm~2的稻田里,生长发育的关键期—抽穗开花期,能形成更为合理的田间小气候,水温、地温和气温配合较优,光照较好,有利于CO_2的输送,增强了光合作用和有机质的积累,因而对光能的利用率较高,能达到10410kg/hm~2的产量。但根据当年的光、热、水条件和生产水平要素估算,生产潜力可达13558.5kg/hm~2。  相似文献   

11.
河西沿祁连山冷凉灌区春小麦气候生态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邓振镛  林日暖 《气象学报》1987,45(3):346-353
河西冷凉灌区春小麦增产潜力大,具有光能丰富、温度适中、光温配合好、降水相对集中、有效风速大等气候优势,它可成为我国又一个小麦高产地区。限制该区春小麦生产潜力发挥的气候因素是分蘖—拔节期的干旱和开花—灌浆期的光照不足。本文还提出了相应的提高气候生产潜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利用试验数据校正并验证了机理性的作物生长模型WOFOST,随后模拟了华北42个站点1961—2006年夏玉米的光温和气候生产潜力。并首次运用新型统计检验聚类方法(CAST),对夏玉米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的要素场分别进行了定量化分区。结果表明,华北夏玉米光温及气候生产潜力均分为5个不同荷载中心的区域。与农业气象传统等值线分区方法相比,将作物模型与CAST相结合进行的生产潜力区划可以更客观地反映以荷载中心台站为代表的产量的时空分布特征。这对于指导区域农业气候区划,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东北地区玉米气候生产潜力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旋转经验正交函数和功率谱等方法分析了1961~2007年东北地区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的时间变化趋势及区域特征。结果表明,东北地区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呈显著的上升趋势;气候生产潜力呈下降趋势,但变化趋势不显著。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和气候生产潜力均存在7~9年的显著周期变化。玉米气候生产潜力还存在5年和3年左右的显著周期;东北玉米光温生产潜力呈西南区域与东北区域相反的空间趋势分布,生产潜力的高值区位于辽宁大部、吉林西部和黑龙江西南部,低值区位于东北的东部地区;东北玉米气候生产潜力的高值区位于东北的东南部,低值区位于东北的西部。  相似文献   

14.
根据河西走廊20个气象台站1971—2006年4—9月温度和降水资料,采用Thornthwaite Memorial模型计算气候生产潜力,使用Mann-Kendall检验、EOF经验正交函数、敏感性分析等研究其时空变化特征。分析表明,河西走廊农业气候资源与地理分布显著相关,东南部明显优于西北部。气候变化显著趋暖,气候生产潜力减少趋势明显,减少中心向西偏移,严重限制了西部农业发展。气候生产潜力对温度响应东部比西部明显,特别是祁连山东段增暖增益显著;对降水响应西部比东部明显,尤其是西部及临近沙漠边缘地带干旱区增湿增益显著;暖湿效应使气候生产潜力普遍增加。在农业集中区降水对气候生产潜力影响比温度显著,从根本上看降水是研究区域农业增产的首要因素。  相似文献   

15.
利用渭南市1996—2018年玉米产量和同期全市11个气象站玉米生育期内光、温、水气候资源,采用直线滑动平均法结合调和权重法对渭南市玉米产量进行趋势产量和气象产量的分离。采用SPSS17.0软件对分离出的1996—2014年玉米气象产量与生育期各类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筛选出相关性较高气象因子,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与气象产量建立预报模型。分析各因子对玉米产量的影响发现:在营养生长阶段,降水对产量贡献最大;在生殖生长阶段,降水与产量呈负相关。预报模型回代、预测结果显示,回归方程显著,预报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大同市近50年谷子产量与气象条件关系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学方法,对大同市1961—2010年谷子单产与气温、降水和日照等气象因子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同市谷子的气象波动指数为0.3292,占谷子产量波动的94.4%;谷子生育期内温、光、水的变化趋势与谷子生长发育的需求基本吻合。造成谷子产量波动的主要原因是降水量和日照时数在时间分配上的不合理,同时谷子全生育期的总积温和关键生育期平均气温也通过影响谷子所需要的水分严重地影响谷子产量。  相似文献   

17.
关中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中地区农业气候生产潜力陈建文,李兆元,温德永(陕西省气象科学研究所西安·710015)1光、热、水生产潜力的计算原理及模式本文采用布达哥夫斯基原理,即连乘公式为:式中Y为气候生产潜力,f1、f2、f3分别为光、温及降水因子的订正函数,Q、T、R分别...  相似文献   

18.
气候对常德地区水稻产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柏林 《气象学报》1983,41(4):452-459
本文利用1949—1979年的水稻产量资料和1951—1979年的气象资料,对影响常德地区水稻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进行了定量统计分析。文中指出,生育期降水量过多是造成某些年份早稻减产的重要气候原因,提出以生育期降水量作为划分标准,将早稻气候年型分为少水年、常年和多水年三种类型,多水年欠收概率63.6%。文中还指出,秋季低温出现迟早是影响晚稻产量的主要气候因子,并提出以秋季低温出现日期结合生育期降水距平作为划分晚稻气候年型的标准,分为秋冷偏早多水年、秋冷偏早少水年和秋冷正常偏迟年三种类型,秋冷偏早多水年欠收概率70%。  相似文献   

19.
利用翁牛特旗农业气象站1983—2013年4—9月玉米生育期和同期逐日气温(最高、最低)、降水量、日照时数观测资料,通过计算玉米不同发育期与光温水条件的相关系数及与产量灰关联度,分析气象条件对生育期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1)翁牛特旗玉米在4月27日播种,9月23日成熟,生育期150d。平均日照时数为1351.3h,积温为2925℃,降水量为297.8mm。(2)玉米各生育期日数与同期日照时数正相关显著;与降水量呈正相关、与气温呈负相关,但只在苗期相关显著。(3)玉米气候产量与日照时数的关联度最高,抽雄—成熟期间的光照条件是影响产量形成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0.
基于内蒙古10个气象站1993—2017年玉米生育期的逐日气象资料,综合气温、降水、日照气候适宜度指标,建立适合内蒙古地区的玉米气候适宜度计算模型,模型检验分析表明此模型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内蒙古地区玉米受气候条件影响的情况。对近25 a来内蒙古地区玉米各生育期气候适宜度指数特征及年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玉米生长的热量和光照条件较好,而水分条件较差,降水不足是限制内蒙古地区玉米生长的主要气象因素;播种—出苗期和乳熟—成熟期气候适宜度指数变异系数最大,是综合气候条件影响玉米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气候变化特别是降水对内蒙古玉米生长带来的负效应主要表现在抽雄—乳熟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