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MODIS数据特点及水的光谱吸收特性,研究了MODIS第6、7、31波段数据与表层土壤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并基于分析结果,选择6波段反射率和31波段亮温,建立了吉林省中西部10cm土壤含水量的双变量反演模型。经检验,模型可以应用于大范围的表层土壤水分监测,使用条件为裸土或植被覆盖较低土地。所建模型仅需一次白天过境的MODIS卫星晴空资料,即可完成对土壤表层水分含量的监测,弥补了土壤热惯量方法对遥感资料要求相对苛刻的缺陷。  相似文献   

2.
根据MODIS数据特点,分高植被覆盖和低值被覆盖条件,研究了MODIS第1~7波段数据与土壤表层水分含量之间的关系,基于分析结果,选择与土壤水分含量相关度高的MODIS数据波段,建立渭南市0~10cm土壤相对湿度反演模型。利用模型开展渭南市土壤墒情监测,只需在晴空条件下,使用一景白日过境的MODIS卫星数据,即可完成土壤表层水分快速监测。  相似文献   

3.
利用EOS/MODIS植被供水指数监测庆阳地区的土壤湿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芸  张峰  韩涛 《干旱气象》2007,25(1):44-47
利用MODIS资料和庆阳市土壤湿度资料,拟合出了植被供水指数(VSWI)与土壤湿度的关系式,回归分析表明:MODIS植被供水指数与地面湿度之间有较好的线性关系,通过对2005年庆阳地区春旱的动态监测发现,用此方法监测的土壤湿度与实际测墒值基本吻合。因此,认为利用MODIS植被供水指数监测庆阳地区的土壤湿度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从MODIS资料提取土壤湿度信息的主成分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沿袭了遥感地物分类中K-L变换思想, 以归一化处理后的遥感数据, 结合地面土壤湿度观测数据, 应用主成分分析方法, 采用MODIS不同红外波段数据, 通过相关关系计算, 在监测结果中融合MODIS具有250 m分辨率的第2波段数据, 建立了青海省多维特征空间土壤湿度监测模型。模型的建立克服了热惯量法监测干旱需多时相遥感数据的缺陷, 经初步检验, 此模型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之内监测表层土壤湿度, 具有业务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5.
干旱是威胁我国及世界农业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遥感技术已经成为监测土壤水分与旱情的重要手段.本文总结分析了近年来利用MODIS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的优势,回顾总结了目前利用MODIS资料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的方法,着重从光谱法、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空间法、植被水分监测法、水分亏缺指数法等几方面进行了重点介绍,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提取土壤湿度信息的技术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沿袭了遥感地物分类中K-L变换的思想,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应用MODIS数据的7、21、29、31四个红外波段,融合具有250m分辨率的2通道,建立了青海省多维特征空间土壤湿度监测模型。这种模型的建立克服了热惯量模型需要多时相数据的缺陷,也考虑了青海高原春季天气特征状况。经初步检验,此模型可以在一定精度范围之内监测表层土壤湿度,具有业务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7.
不同卫星遥感干旱指数在黑龙江的对比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MODIS的1 km×1 km分辨率数据,以我国黑龙江为研究区,对基于植被指数的植被状态指数 (IVC)、基于地表温度的温度状态指数 (ITC) 和基于植被指数-地表温度特征空间的植被温度状态指数 (IVTC) 与10 cm,20 cm土壤相对湿度、降水量的关系、3种指数监测结果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IVTC相对于ITC,IVC更适于反映土壤湿度的变化,对浅层土壤湿度更加敏感;IVTC相对于ITC,IVC对降水更敏感,与监测时段的降水和前期总体降水都密切相关;在生长季早期,IVTC和ITC用于干旱监测的适用性明显优于IVC;不同区域间,IVTC的可比性较好,IVC和ITC则较差;IVTC所反映的地表温度信息对干旱的直接指示作用最强,所反映的植被信息对干旱的直接指示作用较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2007年和2008年生长季内蒙古羊草和大针茅草原湍流观测资料,分析了两种典型草原下垫面生长季的不同土壤水分条件下水汽和二氧化碳通量交换特征及其控制因子。主要结果如下:(1)在植被生长峰值期,日尺度上,干旱条件下土壤湿度是潜热通量的主要控制因子,而土壤水分条件较好时潜热通量主要受净辐射控制。(2)与大针茅草原相比,羊草草原叶面积指数较大,水分条件较好时,其潜热通量平均值更大,CO2吸收能力更强,吸收CO2更多;但在土壤水分胁迫出现时,羊草草原叶面的气孔闭合度急剧增加,大针茅草原的潜热通量、和CO2吸收反而更大,表现出更为耐旱的植被特性。(3)地表导度可以用来解释土壤水分条件对羊草和大针茅草原碳水通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基于NASA提供的MODIS卫星产品MOD13Q1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数据,利用最大值合成法及像元二分模型计算得到2000-2019年若尔盖湿地植被生长季(5-9月)的植被覆盖度。利用ERA5再分析资料月平均的2 m气温、总降水量和土壤体积含水量数据,通过趋势分析、相关分析研究2000-2019年若尔盖湿地植被生长季(5-9月)的植被覆盖与气候因子的时空分布及二者的相关程度;研究气温、降水量和土壤含水量对植被覆盖度的共同影响及各自的贡献程度。结果表明:近20年来若尔盖湿地在生长季(5-9月)的植被覆盖度略有增长;2 m气温有升高趋势,且研究区的西南部气温升高较快;研究区中南部的总降水量呈减少趋势,但不明显,在研究区中北部降水量则呈略微增加趋势;研究区北部的土壤湿度显著增加,南部则有变干的趋势。植被覆盖度与3个气候因子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气候因子对植被覆盖度变化的贡献从大到小依次是2 m气温、土壤体积含水量和总降水量。  相似文献   

10.
基于MODIS的广东省植被指数序列构建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何全军  曹静  张月维 《气象》2008,34(3):37-41
植被指数是衡量植被长势的重要指标,植被指数序列有助于准确地认知植被覆盖、土地利用和土壤水分的时空变化规律,以及进行干旱和植被生长监测.利用2004-2006年的MODIS数据,选择RVI、NDVI和EVI三种植被指数,采用最大值合成法进行广东省植被指数序列构建.按照不同植被覆盖对三种植被指数的年际变化规律进行分析,并通过NDVI进行植被覆盖度计算以及植被覆盖等级分类来分析植被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建立的植被指数序列能真实地反映植被生长规律,植被覆盖度和广东地区的植被实际分布状况一致.说明建立植被指数序列是动态监测广东省植被长势的及植被环境的变化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2006~2010年7、8月的MODIS卫星遥感资料、土壤湿度观测资料和Ci综合气象干旱指数,讨论了NDVI-Ts特征空间干、湿边的拟合方法,建立了7~8月各旬的TVDI指数计算模型.根据31个农业气象站点的土壤相对湿度观测资料,获得了5种干旱等级的观测样本,并通过样本类内离散度、类间离散度,以及与土壤相对湿度和Ci指数相关性的比较,对比分析了TVDI和VSWI两种干旱遥感监测方法对四川盛夏伏旱的监测能力,结果表明:对于四川盛夏伏旱的遥感监测来说,用TVDI指数监测比用VSWI指数监测更合适,效果更好,TVDI指数监测到的干旱区比较可靠.  相似文献   

12.
安徽省MODIS干旱监测技术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惠敏  马小群  孙秀帮 《气象》2010,36(4):111-115
为了更有效地监测安徽省农业干旱,以安徽省半湿润区、过渡区为研究对象,利用MODIS资料,在对比分析了基于植被供水指数和温度植被干旱指数两种干旱监测方法基础上,结合已业务应用的农业干旱指标累积湿润指数,开展安徽省分时段的晴空遥感干旱监测研究,建立并确定了部分时段半湿润区、过渡区的MODIS植被供水指数和温度植被干旱等级标准,同时结合当地台站监测土壤墒情对干旱监测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作物生长季节VSWI、TVDI与累积湿润指数存在相关性,两种方法建立指标和模型可以用来分时段进行区域干旱监测,得出了初夏旱TVDI更适合于研究区域的干旱监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植被供水指数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研究   总被引:21,自引:3,他引:21  
应用1995-2000年NOAA卫星资料,结合广西贵港市的数字化土地利用信息,通过时序分析方法找出典型作物代表区,并计算各典型代表区的平均、最大、最小VSWI(Vegetation Supply Water Index;植被供水指数)特征值,归纳分析水田和旱地的干旱指标,继而根据典型代表区的平均VSWI值划分旱情等级,生成农田旱情遥感图像,评估干旱情况。试验表明,该方法可用于湿润、半湿润地区的农田干旱遥感监测。  相似文献   

14.
利用MODIS资料监测和预警干旱新方法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为了提高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的技术水平,在对常用遥感监测土壤水分和干旱方法进行评价的基础上,根据土壤热力学理论,提出了利用EOS/MODIS资料遥感监测农业干旱的新方法———能量指数模式。实际监测应用结果表明,能量指数模式更适合农作物土壤水分和干旱的监测,监测效果明显优于已经业务化的其它模式。农作物生长季节干旱的预警应当在土壤水分遥感监测的基础上,考虑未来预警期内的预报降水量和最高气温,并且把这个预报降水量和最高气温定量转化为土壤水分订正值,按照当地的标准划分成干旱预警等级。  相似文献   

15.
植被温度条件指数在土壤墒情遥感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多年极轨气象卫星遥感资料,在计算出植被条件指数和温度条件指数的基础上,计算了遥感监测土壤墒情的植被温度条件指数(TV)。通过实测土壤湿度和TV的散点图,可以得到土壤墒情遥感模型的干旱等级指标,可用于干旱等级定性监测;通过建立土壤湿度和TV的回归方程,可进行土壤墒情定量监测。该方法兼有植被条件指数和温度条件指数的优点,且计算简单,对地面气象要素依赖性小,实时性好,在作物生长旺盛期,其定量反演0~30 cm土壤墒情精度平均可达80%以上,可以替代作物缺水指数法。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区域MODIS陆上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检验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我国MODIS共享网站积累的MODIS L1B数据和美国威斯康辛大学提供的IMAPP软件包气溶胶产品软件为基础, 经过产品运行本地化改进处理, 在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建立了气溶胶产品业务化生成和发布机制。为支持气溶胶遥感产品算法改进以及潜在用户对产品的合理应用, 给出对国家卫星气象中心运行的MODIS气溶胶遥感产品质量检验分析结果。利用2005年1月— 2007年5月AERONET地基气溶胶监测网的L2.0级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作为真值, 用它匹配MODIS陆上气溶胶光学厚度产品开展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以卫星过境前后30min地基观测时间平均值匹配地基站点位置10 km半径范围内的卫星反演结果空间平均值开展检验, 总体样本的气溶胶光学厚度均方根误差约为0.25;满足产品误差要求 (±0.05±0.20τ) 的样本占总样本数的44%; 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精度具有季节和地域差异, 干季(秋、冬、春)的气溶胶光学厚度误差较小, 而雨季气溶胶光学厚度误差较大, 云是雨季气溶胶光学厚度反演结果误差较大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7.
山东省干湿转换期土壤水分MODIS遥感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2012年春夏过渡时期山东省降水时空分布不均,前期全省大部分地区出现旱情,后期降水偏多。为及时掌握干旱分布及变化情况,利用MODIS地表温度数据(MOD11A2)和植被指数数据(MOD13A2),结合土壤水分自动站的实测数据,采用温度植被干旱指数法,构建了LST-NDVI、LSTEVI特征空间,反演了2012年6~7月山东省干湿转换期的土壤水分,分析了干旱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LST-NDVI特征空间反演精度为82.95%,LST-EVI特征空间反演精度为84.33%,精度提高了1.66%。前期山东省中南部、西部出现旱情并以轻旱为主,后期由于降水旱情明显缓解,干旱面积减少了65 427 km2。基于MODIS数据利用温度植被指数法在本区域进行干旱监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8.
While remote sensing is able to provide spatially explicit datasets at regional to global scales, extensive application to date has been found only in the reporting and verification of ecosystem carbon fluxes under the Kyoto Protocol. One of the problems is that new remote sensing datasets can be used only with models or data assimilation schemes adapted to include a data input interface dedicated to the type and format of these remote sensing datasets. In this study, soil water index data (SWI), derived from the ERS scatterometer (10-daily time period with a spatial resolution of 50 km), are integrated into the ecosystem carbon balance model C-Fix to assess 10-daily Net Ecosystem Productivity (NEP) patterns of Europe from the remote sensing perspective on an approximate 1-by-1 km2 pixel scale using NDVI-AVHRR data. The modeling performance of NEP obtained with and without the assimilation of remotely sensed soil moisture data in the carbon flux model C-Fix is evaluated with EUROFLUX data. Results show a general decrease of the RRMSE of up to 11 with an average of 3.46. C-Fix is applied at the European scale to demonstrate the potential of this ecosystem carbon flux model, based on remote sensing inputs. More specifically, the strong impact of soil moisture on the European carbon balance in the context of the Kyoto Protocol (anthropogenic carbon emissions) is indicated at the country level. Results suggest that several European countries shift from being a carbon sink (i.e., NEP > 1) to being a carbon source (i.e., NEP < 0) whether or not short-term water availability (i.e., soil moisture) is considered in C-Fix NEP estima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