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北京大学邀请,国际著名地震学家安艺敬一教授于2004年11月29日—12月3日访问北京。11月30日上午,安艺敬一教授学术报告会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学专业委员会与地震预报专业委员会联合在北京大学英杰交流中心隆重举行。学术报告会由陈运泰院士主持,马瑾院士、陈晓非教授、陈永顺教授、两个专业委员会的委员、来自中国地震局、中国科学院的专家学者以及200多名师生参加了学术报告会。  相似文献   

2.
苏联著名地震学家、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萨瓦林斯基教授是苏联地震研究工作的组织者和国际地球物理组织的积极活动家,生于1911年7月 18日,卒于1980年1月22日。萨瓦林斯基出生于吐尔市一个工程地质学家的家庭,1932年毕业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1931年当他还是学生时就开始在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工作,1940年获硕士学位,1949年获数理学博士学位,以后成为该研究所地震研究室主任,1950年任莫斯科大学教授。他发展了研究地球内部结构的新方法;根  相似文献   

3.
世界著名地震学家纳特利(Otto W.Nutt-li)因患癌症于1988年2月9日与世长辞,享年61岁。纳特利1927年生于美国,1953年在圣路易斯大学获地球物理学博士学位,尔后一直任教于母校——1956年任助理教授,1959年任副教授,1962年任教授。他在地震学的许多领域内作出了贡献,仅最近15年就发表了近百篇论文。尤其是在研究板内地震方面的杰出成就(包括对著名的新马德里地震的系统研究),  相似文献   

4.
2007年3月20日是我国著名老一辈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谢毓寿教授九十寿辰.谢老1944年开始投身地震工作,是我国在解放前就开始从事地震学研究的少数几位地震学家之一,也是目前仍然健在的唯一一位见证和参加了我国整个现代地震学发展过程的人.  相似文献   

5.
2007年3月20日是我国著名老一辈地球物理学家、地震学家,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谢毓寿教授九十寿辰。谢老1944年开始投身地震工作,是我国在解放前就开始从事地震学研究的少数几位地震学家之一,也是目前仍然健在的唯一一位见证和参加了我国整个现代地震学发展过程的人。1初次  相似文献   

6.
Adam M.Dziewonski(1936~2016)生前是哈佛大学地球与行星科学系教授,世界著名地球物理学家与地震学家.鉴于Dziewonski教授在固体地球物理领域的重要基础贡献,1998年瑞典皇家科学院授予他Crafoord奖(被誉为地学界的"诺贝尔奖"),1999年美国地震学会授予他Harry Fielding Reid奖章,2002年美国地球物理学会授予他William Bowie奖章.Dziewonski教授的研究注重于利用地震观测资料来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和地震震源机制,他最杰出的工作包括:(1)发展了地震矩中心位置和震源机制(CMT)反演方法,建立了实时自动反演全球中大型地震震源参数的系统,以及具有搜索功能的震源参数数据库以及相关的网站;(2)发展了被地学界广泛应用的一维地球参考结构模型PREM;(3)将层析成像方法应用于地球深部结构的研究中,反演获得三维非均匀地幔的速度结构模型,以及地球内部结构间断面的深度起伏特征;(4)证实地球内核的固态性,发现地球内核的各向异性和内核最深部的结构特征.Dziewonski教授是很多地震学领域的开创者,他在地震学基础研究领域的重大贡献深刻而广泛地影响着全世界的地震学家以及其他地球科学领域的研究者.本文简要介绍了Dziewonski教授主要的科研工作、核心的学术成就及重要的学术服务贡献,并探讨了他学术研究成功的因素,希望能够对从事地球科学研究的学者有积极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全球顶尖的地震学家安艺敬一教授的遗著“Seismology of Earthquake and Volcano Prediction”及其中译本“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震学”已经由科学出版社在5月份出版。  相似文献   

8.
全球顶尖的地震学家安艺敬一教授的遗著"Seismology of Earthquake and Volcano Prediction"及其中译本"预测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地震学"已经由科学出版社在5月份出版.  相似文献   

9.
为了表彰华盛顿地区华盛顿咨询组组长弗兰克·普雷斯毕生对公共服务事业所做的模范性工作,美国地震学会理事会决定授予他首届公共服务奖。普雷斯教授在哥伦比亚大学开始了他地震学家的生涯(1949年获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任教于加州理工学院。3年后由于他在地震学、地震波传播、地壳与地幔构造以及月球组份等多个方面所做的科学贡献而被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1957年他担任加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主任,1965年到麻省理工学院担任地质与地球物理系主任。普雷斯教授的科学领导能力得到大家的公认,很快他被调到适合的公共服务领域,加入肯尼迪总统科…  相似文献   

10.
地震学家莱曼是丹麦人,1888年5月13日出生在丹麦哥本哈根.莱曼1907年进入大学,先后在哥本哈根大学和剑桥大学攻读数学,她1920年获得哥本哈根大学硕士学位.1925年她被留校任该校地球物理教授纳仑德的助手,先后到法国、荷兰、比利时和德国做地震研究工作.1928年她又获得哥本哈根夭学测地学硕士学位,成为丹麦测地学家,并担任丹麦测地学研究所地震部门的负责人.莱曼1953年退休以后、不但继续从事地震学研究,还长期奔波于北美多米尼翁中心观象台、美国加利尼福亚州理工学院地震实验室、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的拉蒙特地质观象台,传播她的知识和指导年轻的地震学家.哥本哈根大学和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曾于1960年同时授予她地震学博士学位.  相似文献   

11.
    
石耀霖  陈运泰 《地球物理学报》2021,64(10):3427-3428
2021年是我国著名的力学家、地球动力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力学与工程科学系及地球物理学系教授王仁先生诞辰百年.王仁先生为我国的塑性力学与地球动力学的发展做出了奠基性和开拓性的贡献;是我国将力学同构造地质学和地震学相结合的先驱. 王仁1921年1月2日生于浙江省吴兴县.1943年毕业于西南联合大学航空工程系并获得工学学士学位.1948年赴美国西雅图华盛顿大学航空工程系深造,师从国际著名非线性力学专家罗森堡(R.M.Rosenberg)教授.1950年被推荐到由国际著名塑性力学教授W.Prager创办的布朗大学应用数学部深造,1953年获得应用数学专业哲学博士学位.历任布朗大学应用力学部的副研究员和美国芝加哥伊利诺伊理工学院力学系助理教授.  相似文献   

12.
上海地表软土层、细砂层的地震波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0 引言国内外许多地震学家和工程地震学家就墨西哥地震 ( 1 985年 9日 1 9日 ,MS8 1 )、日本阪神地震 ( 1 995年 1月 1 7日 ,MS7 4 )等造成如此巨大的伤亡和财产损失进行研究 ,发现地表软土覆盖层引起地震动明显放大 ,使振型频率落在地震动放大频段内的建筑物遭受的破坏比基岩处大得多。在国外 ,研究软土覆盖层地震波反应的有 :日本的神山和柳泽 (安艺敬一 ,1 989)用日本1 1 7份强地面运动中 2 0gal以上的记录求出 2 6个观测点的场地放大因子 ;美国的Tuker和King(安艺敬一 ,1 989)曾到前苏联加尔姆作过调查 ,对 2 0 0ga…  相似文献   

13.
《美国地震学会通报》1980年10月第70卷5期刊登了美地震学会于1980年4月23日在西雅图举行年会期间会议主席安艺敬一题为《八十年代地震学展望》的发言,译载如下:  相似文献   

14.
20 0 2年 3月下旬 ,我国著名地震学家马宗晋院士和著名无线电通讯专家陆建勋院士建议 ,建立电磁观测网 ,以同时捕捉地震活动“源和场”的异常信息。如果这种综合技术系统被应用 ,就可能使我国地震预测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这种电磁观测网以极低频 /超低频技术为核心 ,是既可以监测地壳深层结构的变化 ,同时又可以对地震的电磁波扰动和电离层变化进行观测的综合性的最新技术。陆建勋院士说 ,地震预测仍是地球科学的世界性难题。其难点包括科学和技术两个方面 ,前者主要是指由于地震成因和孕震过程复杂 ,地震学家至今对地震发生机理缺乏足够的…  相似文献   

15.
译编后语     
陈保华 《内陆地震》2005,19(4):447-447
原著《哈萨克斯坦地震和地震安全性》(《ЗемлетрясенияисейсмическаябезопасностьΚазахстана》)一书,是哈萨克斯坦共和国教育科学部地震研究所原所长、哈萨克斯坦共和国工程院院士、哈萨克斯坦共和国科学院通信院士КурскеевА.К.教授在地震学方面的最新力作,2004年阿拉木图Эверо出版社出版。КурскеевА.К.教授于2004年4月访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时,将此专著惠赠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并我局副局长王海涛研究员。该书研究了现代地球动力学和地震过程的一系列问…  相似文献   

16.
我国著名地震工程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本刊编委周锡元教授因病于2011年5月29日溘然长逝。周院士毕生勤奋治学,为发展我国地震工程科学作出卓越的贡献。作为本刊的编委,他一向大力支持本刊的出版工作。他的逝世是我国地震工程界和本刊的一大损失。对于他  相似文献   

17.
里兹尼钦科生于1911年,卒于1981年。他是苏联著名的地震学家,在地震领域里有重大贡献的学者,苏联科学院通讯院士,数理学博士,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地震模拟实验室主任,《苏联科学院汇报、地球物理丛刊》杂志主编。里兹尼钦科出生于地质学者之家。1935年基辅矿山地质学院毕业。1938年起开始在理论地球物理所工作,在甘布尔采夫院士的指导下通过研究部的学习,取得了副博士和科学博士的学位。在不同时期领导过地震现象模拟研究室、地震勘探研究室、地震物理研究室、地震  相似文献   

18.
美国纳特利教授不仅是一位在地震学和地球物理学领域内颇有造诣的科学家,同时他也十分重视人材的培养,他对年轻一代地球物理学者关怀备至,无论在学术上和其他方面他都是一位无私的奉献者,他高尚的为人品德与其学术成就一样深受广大地震学者的崇敬。为了永远纪念这位深受人们尊敬的地震学家,激励年轻一代地球物理学者脱颖而出,美  相似文献   

19.
地表软土覆盖层对地震波的放大效应是地震学家,尤其是工程地震学家颇为关注的研究课题.墨西哥地震(1985年9日19日,MS8.1)、日本阪神地震(1995年1月17日,MS7.4)造成的巨大伤亡和财产损失均与地表软土覆盖层密切相关.因为软土层引起地震动明显放大,经软土层放大后的地震动再作用于各类建筑,使振动频率落在地震动放大频段内的建筑物遭受的破坏比基岩处的要大许多. 在国外,地表软土的土动力特性和放大效应近些年来越来越受到工程地震学家的重视.例如,日本的神山和柳泽(安艺敬一,1989)用日本117份强地面运动中20 cm/s2以上的记录…  相似文献   

20.
地震学家、地质学家米尔恩是英国人,于1850年12月30日出生在英国利物浦。米尔恩青年时代在英国皇家矿业学院学习地质和矿物学。1875年,英国政府派他作为英国专家组的地质学家,去日本协助指导矿山工作。1876年,日本政府聘请他担任东京工程学院地质学和矿物学教授,后又被东京帝国大学任命为世界上第一位地震学教授。1895年7月米尔恩结束了在日本的工作,回国后继续地震研究工作和社会活动,并被英国不列颠科学促进协会任命为地震学研究委员会干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