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水与裂隙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分析及工程应用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谭桔红  晏鄂川 《山地学报》2004,22(3):373-377
地下水与岩土体之间发生的氧化还原作用,既改变着岩土体中的矿物成分,又改变着地下水的化学组分及侵蚀性,从而影响岩土体的力学特性。将剖面上垂直裂缝深度取为边坡稳定性系数为最小值时的对应深度值来确定裂缝的开裂深度。裂缝与水的相互作用加剧边坡变形并使之滑动。运用岩石边坡平衡破坏的分析计算模型,对工程实例进行稳定性计算与分析。结果表明,在边坡稳定性计算中,考虑裂隙、水以及它们的共同作用能比较合理地评价边坡稳定性状况。  相似文献   

2.
通过勘查贵定县定东小学滑坡区,查清定东小学滑坡体基本特征,分析其滑体、滑面、滑床及滑坡边界条件。通过岩石力学实际值、经验值等比选出适当的参数,对定东小学滑坡体稳定性进行验算。评价滑坡体在饱和状态和天然状态下的稳定性,最终选取经济合理的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3.
划分了六处大明山朝阳林区防火道路边坡潜在滑坡带。大明山潜在滑坡带分布于道路起始1公里又6米处至道路中段11公里又480米处,均为道路边坡开挖所形成坡体。其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级别为二级,平面形态呈不规则扇形,剖面形态呈正梯形。给与了各主要岩土层岩土力学指标参数建议值,对潜在滑坡体进行了稳定性评价,给出了支护建议,并提出了合理的应对措施,为同类项目滑坡地质灾害评估及防治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4.
郑河 《西部资源》2014,(6):142-143
水文地质研究在工程勘察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由于水文地质作用会影响到岩土体工程的属性,甚至会对工程有着一定程度损害,破坏了工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本文主要阐述工程地质勘查中水文地质评价内容,岩土水理性质,地下水引起的岩土工程危害等问题及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5.
水文地质问题能够对建筑物耐久性、安全性和稳定性产生严重的影响,且岩土工程事故很多是由于地下水情况而发生的,所以必须要对岩土工程相关的水文地质问题进行明确,把握岩土体及建筑物由于水文地质情况而受到的影响及作用,制定合理、有效的预防措施和治理方法,为日后的设计工作、施工过程以及后期养护提供有力的支持,尽可能降低水文地质问题造成的危害。本文首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行介绍,阐述岩土的水理性质,分析岩土工程由于水文地质受到的影响,并提出预防水文地质问题对工程地质勘察造成影响的相关建议,希望促进我国工程地质勘察工作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6.
位移监测在滑坡时空运动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滑坡时空运动特征是滑坡地质体在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下,自一种状态向另一种状态转化的地质过程。滑坡位移监测是研究滑坡变形影响因素、动态规律及预测预报的主要途径,特别是滑坡深部位移监测,又为研究滑坡体的时空运动过程提供了重要信息。本文结合几个滑坡的深部位移监测实践,综合分析位移监测信息,研究滑坡体的时空运动特征及发展趋势,为滑坡时空运动系统研究及稳定性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采矿引发的地表塌陷、河水断流、地下水疏干枯竭、房倒屋裂、农业歉收等地质灾害困扰着众多矿业主产区。煤矿开采诱发的地质灾害不仅破坏了矿区环境,还对矿区居民的生命安全和身心健康造成了严重影响。在研究了地质灾害地质构造稳定性和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搜集整理内蒙古自治区桌子山煤田的相关地质资料,分析了矿区岩土体工程地质条件及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并结合评价指标进行了综合评价,最后得出煤矿开采诱发地质灾害的防治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8.
研究区位于岷县职业教育中心后山,距离中心城区约3km,工作区内有县、乡、村硬化公路,对外交通便利;滑坡及不稳定斜坡前缘紧临校区,主要有H1、H1-1、H1-2、H2滑坡、X1不稳定斜坡。本文对滑坡岩土体特性进行详细分析,进而对各滑坡稳定性评价,为滑坡灾害治理及以后的工程建设提供可靠的数据。  相似文献   

9.
云南昭通是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区域,特别是在降雨和地震条件下往往导致严重的危害。位于昭通市昭阳区的窝子箐滑坡威胁坡底数十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对该坡体进行地质结构调查和稳定性研究十分必要。基于现场地质钻探和槽探确定窝子箐滑坡的表层为松散的残坡积土和耕植土,下部为全风化和强风化的玄武岩,且玄武岩明显得受到了地质构造界面切割。地质调查同时表明该坡体在破碎的全-强风化玄武岩中存在两个潜在的滑移面。在雨季和2014年鲁甸"8·03"地震中,窝子箐坡体局部发生了少量变形。利用Geo-Slope软件进行了天然状态、降雨状态、地震状态、降雨和地震共同作用4种工况下窝子箐滑坡的稳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天然状态下坡体稳定性较好,滑动面Ⅰ稳定性系数为1.41,滑动面Ⅱ稳定性系数为1.31。降雨和地震共同作用下稳定性系数达到最低,滑动面Ⅰ稳定性系数为1.01,滑动面Ⅱ稳定性系数为0.93。降雨和地震条件下窝子箐滑坡稳定性系数出现显著降低,存在滑动失稳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我所滑坡研究室建立于1973年,其前身是应用地貌学研究室。我室现有地质地貌、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地球物理勘探、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和电子技术等专业的科学技术人员29人,巳发展成为专业较齐备、研究手段较完善的滑坡学科研究机构。全室分为研究、技术两大系统和一个野外观测实验站。技术系统主要由岩土试验、模型试验、滑坡勘测、遥感技术应用,以及仪器研制等部分组成。这些技术和手段在滑坡学科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水文地质研究是岩土工程勘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岩土工程水文地质研究在基础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水土地质的危害导致岩土工程面临一系列威胁。因此,在岩土工程研究中,加强水文地质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本文首先简述水文地质研究的必要性,然后分析地下水对地下水设计和岩土工程的破坏,着重对其机理做出评价,并对地下水腐蚀的危害与防治措施展开详细探讨。  相似文献   

12.
刘涛  李渝生  汪波 《山地学报》2005,23(3):342-347
从滑坡的地质环境入手,通过地质调研及测绘,分析曾家包包大型基岩滑坡的特征、控制因素及成因机制,并运用sama法及不平衡推理法、毕肖普法对滑坡稳定性极限平衡进行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对在现今应力场作用下滑坡的稳定性采用了有限元模拟,并对模拟的结果进行分析,得出在天然条件下曾家包包滑坡曾处于稳定状态,岩体中的软弱夹层经长期持续的地下水浸润软化逐渐泥化形成倾角上陡下缓的贯通性滑移面,在雨季降雨异常集中期,岩体排水不畅形成较高的空隙水压力,斜坡岩体就会沿滑移面发生顺层滑移,从而形成大型基岩滑坡。  相似文献   

13.
广州金沙洲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面沉降形成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地下水动态监测、地面沉降监测和地质钻探的成果,综合研究广州市金沙洲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面沉降地带的地质构造、人类工程活动特征、岩土体类型、第四系厚度、地层与岩石等因素对地面沉降的影响,分析研究区内地面沉降的动态演变特征。结果表明:脆弱的地质环境条件是广州大学附属实验学校地面沉降形成的内在因素,开挖基坑、桩基础施工及抽排地下水是地面沉降形成的外在因素。在此基础上,得出学校地面沉降是因软土层在抽排地下水及地面附加荷载的共同作用下产生排水固结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贵州雷山达地民族学校近十年来多次遭受特大暴雨天气伴随的滑坡险情,公路、水泥地表等开始发生开裂变形,而且变形速度有愈发加快的趋势,严重威胁滑坡提上千余名师生及居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本文在详细勘查区内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及地震烈度、水文和岩土体工程地质等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测量和研究了滑坡边界及规模、变形特征和滑坡岩土体特征,识别出HP1和HP2两个松散层中型滑坡,属自然地质灾害,天然状态下均处于基本稳定状态,在暴雨状态下均处于欠稳定状态,有整体失稳滑动的危险,防治工程为I级。并建议在滑坡前缘设置抗滑桩或挡土墙等进行整体支挡,在局部危险地段可采用预应力格构锚进行局部支护,在滑坡的外围设置截排水沟,以阻止滑坡外围水体向滑坡区内渗透汇集。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水库蓄水过程中库岸边坡的变形特征,以雅砻江某水电站库岸边坡为例,充分利用第一手监测资料进行变形分析,另外再结合Geo-Studio程序(Slope/W和Seep/W耦合)对边坡地下水渗流情况及稳定性进行计算,结果表明:库水位上升初期,库水向坡体由表及里、由前缘向后缘入渗,坡体变形滞后于库水位变化;随着库水位快速上升,库水来不及入渗到坡体内部,故先是库水对坡脚的压重起主要作用,坡体稳定性增大,后期库水入渗到坡体后,库水对岸坡岩土体力学参数弱化起主要作用,稳定性降低;在整个蓄水过程中,坡体变形以蠕变为主。结合数值模拟和变形分析可知,蓄水会导致研究区稳定性降低,但该变化在允许变形范围内,边坡最终仍处于稳定状态。  相似文献   

16.
水文地质研究无论是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还是具体施工环节均发挥着重要作用,需相关人员能够结合地质水文实际情况提出合理化实施方案,为工作人员开展具体作业提供准确性数据支持,最大限度降低地下水可能对岩土工程带来的损害程度。本文主要对水文地质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和施工展开有效分析,做出客观性评判分析,帮助相关企业获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7.
某公路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对某公路滑坡的变形特征、成因机制及稳定性进行了详细研究,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措施.研究表明:此滑坡为推移式滑坡,坡体的地形及物质组成是滑坡发生的地质基础,大量的降雨是滑坡发生的主要诱发因素;滑坡在自然状态下是稳定的,而在暴雨和地震工况下不稳定;此滑坡防治应以加强排水措施为主,并在前缘修筑挡墙,同时加强监测.查明滑坡的变形特征及成因机制是滑坡灾害评价和防治的基础,研究思路及其成果可供类似滑坡稳定性分析及灾害防治参考.  相似文献   

18.
滑坡稳定性受多种因素影响,研究滑坡稳定系数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找出主导因素,对于优化滑坡综合整治措施具有指导意义。本文对影响石佛寺滑坡稳定的滑带参数及地下水进行了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滑带土的内摩擦角和地下水位是影响滑坡稳定性最显著的两个因素,地表截排水和滑坡体内排水是滑坡治理优先考虑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5.12”汶川特大地震形成了震区大量的震裂不稳定斜坡,其中绝大部分发生在厚层堆积层斜坡中,这类次生地质灾害有着特殊的力学破坏机制.以小金县某不稳定斜坡为例,研究了高程、地形坡度、岩土体结构条件等对斜坡动力响应的影响,初步分析了厚层堆积层震裂斜坡的变形特征及破坏机制.认为,在地震动力作用下厚层堆积物斜坡往往出现潜在多级滑动面的现象,且破裂面多沿着堆积层中某些曲面发生滑动破坏,这与地震瞬间拉张破坏在斜坡体中产生的震裂缝深度和延伸有关.总的来说,震裂不稳定斜坡的失稳可以认为是地震使边坡岩土体力学参数降低、震后地下水的软化共同作用下累计破坏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2019年2月17日,贵州省兴义市发生山体滑坡,由于事前采取了有效的监测预警与防范应对措施,没有导致任何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经现场调查,一旦继续遭受强降雨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滑坡可能会变形滑动。基于现场调查,查明龙井滑坡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岩土体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并采用传递系数法对滑坡进行稳定性评价,评价该滑坡在天然、暴雨和地震工况下的稳定性。最后,根据滑坡推力计算结果,分别针对性的对滑坡的3个区提出工程防治措施:滑坡Ⅰ区稳固措施;滑坡Ⅱ区清危、稳固措施;滑坡Ⅲ区采取抗滑桩、截排水沟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