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呼和浩特市旗县城镇基准地价及影响因素比较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张裕凤  李静 《地理研究》2007,26(2):373-382
本文在介绍基准地价内涵的基础上,采用比较分析法从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等方面对比分析呼和浩特市5个旗县城镇基准地价的特点,阐述呼和浩特市城镇基准地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和城镇基准地价与其影响因素的关系。研究结论是城镇商业、住宅和工业用地的基准地价呈递减的趋势,商业、住宅、工业用地的平均基准地价比为4.22∶1.50∶1。商业用地的地价分布由于受到道路的影响,临路形成较高的基准地价区域,住宅用地基准地价由中心向外,级别和价格呈较均匀递减的变化规律,城镇规划因素在基准地价评估中具有重要作用。基准地价与区位的影响因素密切相关,各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地价的高低。各旗县应积极改善地价影响因素,缩小基准地价的差距,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该项研究为今后呼和浩特市土地市场的发展,引导土地合理、集约、高效利用,充分发挥土地的潜在价值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演变过程及驱动因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准地价作为中国城市地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法定的公示地价之一,也是目前中国地价评估的基础。城市基准地价的动态变化过程中,基准地价价格水平的提升和基准地价空间格局的变化是城市经济发展、城市规划建设共同作用的综合结果。论文以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为例,探索城市基准地价演变的规律。首先计算长春市1995年至2010年商业用地不同级别的地价环比结构的特征值,分析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价格动态变化特征;然后利用ESDA分析工具,通过2006年和2010年长春市商业区段路线价的空间格局变化分析来概括讨论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空间格局变化;最后结合数学模型分析确定长春市商业用地基准地价演变的驱动因子,最终归纳总结了基准地价演变的规律,即经济发展推动机制、供求机制和规划引导机制共同推进和制约了基准地价的价格和空间格局的演变。  相似文献   

3.
该文通过高新区地域价值结构的研究 ,阐述了不同用地类型地价比率和不同级别地价变化梯度 ,旨在建立动态基准地价体系 ,为今后及时把握地产市场价值的变化提供依据。同时提出了变涵基准地价的概念及其在应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4.
该文通过高新区地域价值结构的研究,阐述了不同用地类型地价比率和不同级别地价变化梯度,旨在建立动态基准地价体系,为今后及时把握地产市场价值的变化提供依据。同时提出了变涵基准地价的概念及其在应用上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隋雪艳  吴巍  周生路  汪婧  李志 《地理科学》2015,35(6):683-689
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基于2004~2011年住宅用地出让数据,利用空间扩展模型和GWR模型对都市新区住宅地价空间异质性及其驱动因素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① 空间扩展模型与GWR模型分别可解释采样区63%、61%的住宅地价变化,较全局回归模型(47%)有显著提升,更有利于研究土地市场的空间异质性。② 空间扩展模型可有效表征各解释变量及其交互项对住宅地价作用的空间结构总体趋势,其拟合效果相对较优。GWR模型则在局部参数估计方面存在优势,借助GIS可将各变量的地价作用模式可视化,从而比空间扩展模型更能有效刻画住宅地价影响因素的空间非平稳性特征,各因素对地价的平均边际贡献排序为水域> 地铁> 大学园区> CBD> 商业网点> 医院,且商业网点、 医院系数值具有方向差异性。③ 距地铁站点、水域、大学园区以及CBD的距离是研究区住宅地价的关键驱动因素,各自存在特有的地价空间作用模式,可为研究区住宅土地市场细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基准地价作为我国城市地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调控土地市场地价、引导和优化土地资源配置的依据.根据近年河北省115个城镇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最新动态,计算基准地价结构比率关系,统计归纳城镇地价内部变化的一般规律,并根据计算出的城市基准地价级别变化斜率或坡度,揭示其空间格局及形成机制.研究表明:不同的区位、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不同的聚集程度都会影响到地价的结构比率关系.总体来看,城市中心区到外围的地价变化坡度,全省可划分为陡、中、缓3个区域.  相似文献   

7.
以南京地铁1、2 号线为例,通过多个指标测度地铁建成前后的交通通达性及其格局变化,探讨不同类型用地对地铁通达性的增值响应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地铁从时间成本、影响范围等方面增益了研究区交通通达性;外围绝对通达性增幅高于中心区,而“半径陷阱”作用使得中心区的相对通达性高于外围,产生“中心膨胀-外围坍缩”的通达性格局变化;地价格局变化与通达性格局变化类似,不同类型用地对地铁的增值响应模式不同,商业用地增值为对数响应模式、住宅用地为指数响应模式、工业用地为线性响应模式;地铁对城市土地升值的贡献占到总量的1/3,其中地铁对商业用地外部性作用大于住宅和工业用地。研究结果可为评估地铁对城市土地利用影响、城市经济外部性以及制订征收差别化的土地房屋税收政策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利用GIS格网法分析武汉市中心城区不同时点的商业基准地价变化情况,得到商业基准地价变化的系列空间分布图,对比分析其时空特征,并探索商业地价时空差异规律,最后利用基于时间序列的灰主成分分析法分析商业基准地价演变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商业用地基准地价的增长幅度逐年上升,在呈现出明显圈层分布的同时也呈现出空间差异性,并且武汉市中心城区地价有着从饱和区逐渐向增长区和潜力区发展的趋势;城市商业基准地价演变是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交通发达状况、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和信息流动共同驱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9.
在划拨土地使用权入市增值分析和测算方法研究的基础上,以山东省龙口市东城区为例,按类型、用途及区位测算划拨土地使用权以不同用途入市的增值。研究结果表明:龙口市东城区划拨土地入市平均增值率为26.61%。征收农用地形成的新增划拨土地入市增值最大,增值率达142.69%,其次是存量公共用地和工业用地,征收宅基地形成的新增划拨土地、存量商业和住宅划拨用地入市增值平均为负值;总体上高级别增值大于低级别,划拨土地入市转为商业用地增值最大,而转为工业用地增值平均为负值;存量工业、公共划拨土地及宅基地入市转为商住用地是可能的,也是经济的。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上海市2004—2021年的12 520宗土地出让样本,利用ArcGIS空间分析方法,揭示土地出让的空间分布特征并探讨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上海市土地出让总体呈现中心城区聚集程度高、外围地区聚集程度低的特征;土地出让地块沿主要交通干线呈轴带状分布,具有明显的交通指向性;住宅、商业和工业用地空间分布具有显著的差异特征。(2)住宅和商业用地的地价呈一定的圈层结构,多中心特征明显,而工业地价尚未形成多中心结构;地价由高值中心向外围地区呈现圈层式递减,且在递减过程中部分地区出现凸起、跳跃,存在显著的空间异质性。(3)土地利用强度呈现多中心的空间结构,且利用强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商业用地、住宅用地和工业用地。(4)不同用地类型的冷热点区空间分布存在显著差异:住宅用地热点区域集中分布在商业区的外围地区,逐渐向郊区拓展;商业用地核心热点和次核心热点地区集中分布在大型商圈分布地带;工业用地热点区域向工业园区聚集。  相似文献   

11.
地价指数是反映地价变动过程的重要指标,是政府部门制定地价政策的依据。该文提出在土地级别变动情况下分级历年地价指数的测算方法,并通过调查数据测算石家庄市不同级别的各类地价指数,揭示市区经济发展变化过程在地域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市地价指数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地价指数是反映地价变动过程的重要指标,是政府部门制定地价政策的依据。该文提出在土地级别变动情况下分级历年地价指数的测算方法,并通过调查数据测算石家庄市不同级别的各类地价指数,揭示市区经济发展变化过程在地域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张裕凤  杜国明  宋戈 《地理译报》2008,27(1):105-110
分析城市内部基准地价的时空格局,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呼和浩特市区为研究区,在城市居住用地土地价格调查和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对2001 ̄2007年居住用地分布的时空特征进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城市主城区居住用地的级别和基准地价由内向外顺次降低,但级别边界受到城市道路的直接影响;基准地价与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的发展,高低级别间基准地价的差距进一步扩大;研究期内,基准地价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和城乡结合部基准地价增幅最快,城市腹地稍慢,近郊区最慢。  相似文献   

14.
呼和浩特市居住用地地价分布的时空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城市内部基准地价的时空格局,有助于土地市场的宏观调控和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本文以呼和浩特 市区为研究区,在城市居住用地土地价格调查和动态监测的基础上,对2001~2007 年居住用地分布的时空特征进 行分析。主要结论如下:城市主城区居住用地的级别和基准地价由内向外顺次降低,但级别边界受到城市道路的直 接影响;基准地价与级别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关系,随着城市的发展,高低级别间基准地价的差距进一步扩 大;研究期内,基准地价变化在时间上呈现出阶段性特征,在空间上城市中心区和城乡结合部基准地价增幅最快, 城市腹地稍慢,近郊区最慢。  相似文献   

15.
<正>根据内蒙古城市地价动态监测数据测算,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城市综合用地价格水平为981元/平方米;商业用地价格水平为1,929元/平方米;居住用地价格水平为984元/平方米;工业用地价格水平为303元/平方米。从各监测城市地价变化情况来看,各城市地价变化不一,地价上涨的城市有呼和浩特市、包头市、通辽市、乌兰浩特市和满洲里市,其中综合用地满洲里市涨幅最大,为15.0%;地价水平保持不变的监测城市为呼伦贝尔市;综合地价下跌的监测城市有鄂尔多斯市和锡林浩特市,  相似文献   

16.
基准地价评估方法的比较——以淄博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孔维华 《地域研究与开发》2007,26(1):104-106,112
基准地价更新是我国土地市场体系建设的一项重要工作,基准地价应采用多种方法综合确定;但不同方法测算的结果会有差异,对这种差异的不同处理方式会对基准地价的确定产生较大的影响.通过对淄博市基准地价更新当中所采用的3种方法:区域(级别)样点地价均值法、地价-级别模型法、地价-分值模型法的对比,探讨了城镇土地基准地价测算模型及其相互关系,分析了不同模型在确定基准地价中的作用,最后给出了常用的测算模型.  相似文献   

17.
工业用地使用权抵押在经济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利用基准地价修正系数法和成本逼近法对通辽市某公司工业用地使用权抵押价格进行了估算。结果表明,在土地市场发育较不完善的区域,实际交易案例较少的情况下,选用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和成本逼近法进行工业用地使用权价格评估,二者具有较好的互补作用,是目前比较实用的组合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南京城市空间重构对土地出让时空演化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城市土地利用格局是城市空间功能演变的结果和空间表现,对两者间关系的探讨是地理学经典研究领域。本文基于2003-2010年工业、商服、住宅用地微观出让数据,运用样带分析方法,研究南京市不同用途土地出让的时空演化及作用机制,着重探析"退二进三"和旧城改造、开发区建设、新城发展等城市空间重构行为对土地出让区位、规模与土地投标租金的影响。研究表明:总体上,南京市土地出让的空间用途结构和地价分布符合Alonso经典竞租模式,但也呈现多中心城市的特征;主城区地价水平较高,以小宗、密集的商服与住宅用地出让为主,旧城改造对提升老城区地价具有明显作用;郊区开发区为工业用地出让的主要区域,由于地价受行政影响较强,工业用地地价被压低,在同一工业园区空间范围内投标租金曲线呈现扁平化特征;新城通过改善生活生产服务设施,引致大量土地出让和土地价值提升,呈现一定的产城融合发展态势。  相似文献   

19.
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用地指标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发展工业是各级政府财税的主要来源,而工业用地的供应主要以协议出让为主。地方政府往往通过地价的优惠来吸引投资,导致工业用地效率低、土地闲置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研究工业项目用地控制指标,侧重从行政管理的角度为用地审批、管理和考核提供依据和标准,以提高土地使用效率。针对开发区土地利用特点,以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例,采用统计分析和比较的方法,从分行业、类型和规模的角度研究工业项目的用地效率,对工业用地项目的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绿地率、容积率、建筑系数提出控制标准。  相似文献   

20.
探讨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影响,对于推进中国的土地市场发展和优化工业用地配置有着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在探讨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影响机理的基础上,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利用2000-2012年中国内地46个大中城市的面板数据,分析了土地市场化改革对工业用地规模变化的具体影响。结果显示,随着工业用地出让市场化程度的提高,公开、透明的市场机制对工业用地规模起到了遏制作用,政府在财政收入刺激下加大土地投放对工业用地规模的扩大也有一定作用,工业用地规模变化主要受市场机制和政府管理的双向驱动。进一步的,在第三产业占主导地位的城市,地价对工业用地规模扩张的约束比较明显;而在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土地价格相对较低的城市,政府在财政收入考量下的土地投放对工业用地规模扩张起到了主要作用。最后从完善土地市场机制的角度提出了有助于工业用地优化配置的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