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中强,男,1968年5月生于湖北大冶,澳大利亚迪肯大学博士,曾任澳大利亚西澳大学副教授,目前为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生物地质与环境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际地学研究计划IGCP⁃572和IGCP⁃630项目主席、国际三叠系地层分会主席、国际石炭系地层分会选举投票委员、中国地质学会沉积地质学会副秘书长、全国生物沉积学发展战略专家组组长,起草全国沉积学发展战略纲要白皮书(中、英文版)中生物沉积学章节,应邀参与2020年版《国际地质年代表》撰写工作。  相似文献   

2.
吴顺宝 《地质论评》1980,26(4):356-356
1980年2月11—24日,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与新西兰在新西兰首都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召开了第五次冈瓦纳讨论会(Fifth Gondwana Symposium)。我国以杨遵仪教授为团长的中国地质学家代表团共三人出席了会议,受到热烈欢迎和普遍注意。参加大会的还有新西兰、澳大利亚、美国、法国、印度、英国、苏联等18个国家,156位正式代表。  相似文献   

3.
陆松年 《地层学杂志》2006,30(2):141-142
新一届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在32届国际地质大会期间正式成立,其任务是确定宙(Eon)和代(Era)级年代界线、建立完整的和自然的国际前寒武纪地质年表.分会现有15名投票委员和若干通讯委员.  相似文献   

4.
<正> 第5届国际奥陶纪地层会议于1988年8月在加拿大纽芬兰圣约翰市(St.John’s)纽芬兰纪念大学(Memorial University of Newfoundland)召开。会议由国际奥陶纪地层分会(ISOS)、国际地层委员会(ICS/IUGS)和国际地质对比计划216项(IGCPProject 216)——全球生物事件(Global Bioevents)工作组联合召开。除正式会议5天  相似文献   

5.
国际二叠纪地层、环境和资源学术讨论会在贵阳举行“国际二叠纪地层、环境和资源学术讨论会暨国际全球沉积地质计划联合大陆项目、国际地质对比计划359项目(特提斯、环太平洋和边缘冈瓦纳二叠一三叠系对比)和306项目(东南亚古生代一中生代地层Xt比)国际会议”...  相似文献   

6.
正目录1.序言和定义2.目的和目标3.组织4.执行委员会5.分会6.特设委员会7.工作组8.下设机构的建立与解散9.任期、选举和投票10.职业规范11.批准12.会议13.年报14.国际地层委员会网站15.地质生物多样性数据库16.章程的执行与修订1序言和定义国际地层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Stratigraphy,简称ICS)隶属于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International Union of Geological Sciences,简称IUGS),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于1961年在法国巴黎成立,隶属于科学联盟国际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uncil of Scientific Unions,简称ICSU)。  相似文献   

7.
吴根耀 《地质科学》2007,42(2):415-416
张守信,男,汉族,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教授),祖藉河北静海县,1927年10月6日生于江苏徐州市,2006年8月31日病逝于北京。他是中国地质学会和中国古生物学会会员;曾任全国地层委员会地层分类专业组副组长,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层委员会的国际地层划分分会(ISSC)个人会员和会员资格审查委员会五成员之一(1981~1992),国际第四纪研究联合会(INQUA)地层委员会亚洲及太平洋地区地层分委员会会员(1984~1988,1995~1999);曾受聘为地质矿产部第七个五年计划的“1:50000区域地质制图方法研究”项目顾问(1986~1990)和第八个五年计划的“全国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项目专家;长期担任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兼职教授,讲授理论地层学与应用地层学(1981~2004)。  相似文献   

8.
山西晚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组合基本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联达 《地球学报》2008,29(1):18-30
山西晚二叠世微古植物-孢子花粉非常丰富,属种众多,共发现孢子花粉60余属,140余种(包括变种和未定种).山西上石盒子组微古植物-孢子花粉主要以华夏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为特征,并出现较多的欧洲和北美石炭纪和早二叠世(欧美植物群)的微古植物-孢子花粉分子;有少量安加拉(Angara)和冈瓦纳(Gondwana)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出现其中,形成了十分独特的华夏微古植物群-孢子花粉.根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的分布和演化规律,自下而上可分为3个孢子带:3.Cordiatina subrotata-Complexis-porites polymorphus(SP)带;2.Vitreisporites signatus-Luckisporites virkkiae(SV)带; 1.Brialatisporites incundus-Nuskoisporites dulbuntyi(ID)带.依据孢子花粉在地层中的变化,详尽的讨论与国内和国外(包括欧洲、美洲和南半球的澳大利亚和南极地区)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于 2 0 0 1年 2月 8日至 1 1日在天津召开了《中国中西部前寒武纪重大地质事件群及其全球构造意义》预设计项目学术研究计论会。这是“中心”组织的首次主题研讨会 ,会议目的是策划“中心”在“十五”期间研究的主攻目标 ,向中国地质调查局提交“十五”期间“中心”导向性研究立项建议。中国地质调查局前寒武纪地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地科联地层委员会前寒纪分会中国委员 ,国际冈瓦纳研究指导委员会委员 ,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专业委员会主任陆松研究员向会议报告了“国际前寒武纪研…  相似文献   

10.
20 0 1.4.5— 6 .   阿拉伯海地区地质与气候演化国际会议 英国伦敦2 0 0 1.4.8— 11.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联盟 (AAPG)会议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2 0 0 1.5 .11— 2 1. 中古生代生物及地球动力学研讨会 :北冈瓦纳—劳伦斯的相互作用 (由 IGCP42 1项目与泥盆纪地层分会联合主持 ) 德国法兰克福2 0 0 1.6 .3— 6 . 美国石油地质学家联盟 (AAPG)年会 美国科罗拉多州丹佛2 0 0 1.6 .2 7— 7.1. 北美古生物学会议 美国加里福尼亚州伯克利2 0 0 1.8.2 0— 2 4. 古生代底栖有孔虫国际会议 (PAL EOFORAMS 2 0 0 1) 土耳其安卡拉…  相似文献   

11.
《地质论评》1981,27(6):552-555
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全国地层委员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理事、国际地质科学联合会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委员、中国地质学会前寒武纪地质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地质学会第四纪冰川及第四纪地质专业委员会名誉委员、天津市地质学会理事长、地质部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共产党党员王曰伦同志因患肾病综合症,于1981年7月20  相似文献   

12.
奥陶系三个阶名的命名和确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旭 《地层学杂志》2006,30(3):269-270
近年来,国际奥陶系分会在建立全球奥陶系年代地层分类、奥陶系地质年表和奥陶系统、阶两级全球界线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方面的研究工作进展顺利,这是各下属国际工作组不懈努力和各国地质机构支持的结果。其中中国学者的贡献显著,中国广大的地层工作者已不限于研究国内的地层对  相似文献   

13.
地层程序指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地层程序既有实用价值,又有理论意义,它要求精确地使用语言。国际间的了解在这门学科中是极其重要的。由于英语现在已被如此广泛地运用于科学,所以讲英语国家的地质工作者就更有责任来弄清含义。从十九世纪末叶召开的一些早期的地质会议和许多国家的地层规范颁布以来,地层分类的概念几十年来一直在演变着。这方面的国际机构——国际地科联的地层委员会和所属的地层划分分会——终于公布了“国际地层指南”。这一课题涉及的内容是由包括在“指南”中的一长串极为有用的参考文献目录来表达的。伦敦地质学会自己的地层委员会在国际方面的特殊贡献是:为建立一致同意的年代地层学而设法澄清层型剖面中的底界定义这一重要程序。地层委员会已经发行了一系列刊物,其  相似文献   

14.
《地质论评》1993,39(1):89
在庆祝中国地质学会成立70周年之际,为进一步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扩大我国地质科学在国际上的影响,发展地质找矿事业,由中国地质学会、广西科协、广西地质学会、国际地科联泥盆纪地层分会联合举办的“国际泥盆系及固体矿产与油气学术讨论会”,于1992年9月9日至12日在桂林召开。来自美国、英国,德国、俄罗斯、立陶宛、西班牙、比利时、加拿大、澳大利亚、印度、越南、中国(含台湾)等国家的近百名国内外专家、学者,参加了首次在中国举行的这次泥盆系国际会议。这次会议共收到论文153篇(含国外47篇),广泛交流了全球各地泥盆纪地层、古生物、岩相古地理、沉积学与矿产的最新研究成果。其中对全球性地层界线、事件地层、中国南方泥盆纪沉积类型、火山沉积建造、生物礁、华南与秦岭泥盆系多金属矿产的研究比较详细。俄罗斯乌拉尔地区外贝加尔泥盆纪油  相似文献   

15.
中国前寒武纪地质年代划分再讨论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陆松年 《现代地质》1999,13(2):195-196
1982年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第6次工作会议在埃及坦塔召开,孙大中、刘鸿允和作者代表中国地质工作者首次参加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活动。会议期间孙大中和作者合作提交了“中国前寒武系的划分”一文,并作了详细的介绍。17年来国际前寒武纪地层分会对全球前寒武纪...  相似文献   

16.
侯鸿飞 《地质论评》1983,29(3):298-301
国际泥盆纪地层委员会(Subcommission on Devonian Stratigraphy,简称SDS)是国际地层委员会下属分会中最活跃的分会之一。在它的领导下,于1972年通过了志留一泥盆系界线的决定,在世界上建立了第一个界线层型。从理论、原则、方法上为其它地层界线的确立树立了样板。近几年来,SDS主要任务是解决泥盆系内部统与统,阶与阶间的界线,并已取  相似文献   

17.
南古 《地层学杂志》2007,31(4):360-360
经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地科联、国际地层委员会奥陶系分会和志留系分会批准,由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主办的"第十届国际奥陶系、第三届国际志留系联合大会"于2007年6月27日上午在南京隆重开幕.  相似文献   

18.
<正> 国际地科联(IUGS)国际地层划分分会(ISSC)、国际地科联、国际地磁和大气物理协会(IAGA)的磁极性时间表分会(SMPTS),最近(《Geology》7(12)578—583,1979)联名公布了国际地层指南的补充章节——磁性地层极性单位的最后修订本。这是继国际地层指南之后,由H.D.赫德伯格执笔起草的又一份有关国际地层划分的重要文献。这篇文件最终将要纳入《国际地层指南》未来的修订版构成独立的一章。 磁性地层极性单位的正式公开发表,标志着以岩层磁的极性为基础的地层学研究已经纳入了规范化。这对于地层学和磁的极性研究两方面,无疑均将起到进一步的促进作用。 磁性地层极性单位由A—Q共十五节约一万字组成。A节是绪言,简介该文件从讨论起草到最后  相似文献   

19.
中国志留系标准剖面紫阳现场讨论会于2000年10月9─13日在陕西省紫阳县召开。会议由全国地层委员会副主任、秘书长王泽九主持。全国地层委员会下古生界分会副主席汪啸风,全国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工作组副组长金淳泰,该工作组成员国际地层委员会志留系分会通讯委员苏养正和傅力浦、江新胜、张子福、陈孝红以及特邀专家共24名代表与会。志留系工作组成员何心一委托苏文博带来书面发言;国际志留系分会副主席、全国地层委员会下古生界分会主席、志留系工作组组长戎嘉余和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张元动通过电话对本次会议表示祝贺并提出…  相似文献   

20.
<正>2017年4月10日下午,地调局天津中心特邀请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特聘教授、《冈瓦纳研究》(Gondwana Research)主编Santosh教授(印度)开展了题为《The dynamics of continents and cratons》(大陆与克拉通动力学研究)的学术报告会。中心领导及相关部门业务人员近50人参加了学术报告会。报告深入浅出,从地球的起源、生命的起源等基础地质问题谈到壳幔结构、板块运动、地幔柱等几大热点地质问题,介绍了当前这些学科的诸多前沿成果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后又围绕"大陆克拉通"等关键地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