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太古代科马提岩(AK)和硅质高镁玄武岩的研究能够提供地球形成过程的模型,热力学条件和证实假定的太古代地幔中岩浆海的存在以及早期太古代地壳的岩石成因和太古代镁铁质和超镁铁质杂岩的成矿作用(PGE)等方面的约束机制。 AK一般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并具有∈Nd的正初始值(3.5Ga时为+2、2.7Ga时为+4),说明其来源于长期LREE亏损的地幔源(John等,1988)。表明在3.8Ma之前广泛的长英质地壳存在的证据很少,因此需要有另一种导致这种亏损的地壳形成机制(Galen和Galdstein,1988)。极低的Ti Zr和Y丰度值以及Ti-Cu-Pd比率与富尖晶石的Iherzohte捕虏体(来自原始地幔)的相似性,说明AK是由单阶段地幔大规模熔融形成的(Sun,1987)。形成AK的高温(≥2000℃)热源可能来自约670km,相转换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华北克拉通吕梁-五台地块横岭新太古代片麻状花岗岩体、西潘古元古代杂岩体和云中山元古宙花岗岩体的地球化学和Nd-Sr同位素数据,以便示踪这些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岩浆岩的源区性质,特别是当时的地壳生长机制。横岭花岗片麻岩(大约2.51Ga)富钠和大离子亲石元素、具有类似TTG岩石的稀土配分模型(中稀土亏损和Eu异常不明显)和中等亏损的Nd-Sr同位素成分[εNd(t)=1.2~2.7,ISr=0.7015~0.7019],被认为是发育在华北克拉通上的弧岩浆作用的产物。西潘杂岩体(大约2.2Ga)包括辉长闪长岩和二长岩,大部分以富钠、强分异稀土模式和同位素富集[εNd(t)=-1.5~-4.1,ISr=0.7038~0.706]为特征。其中辉长闪长岩可能起源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但被下地壳物质高度混染;二长岩可能代表辉长闪长岩浆和壳源花岗岩浆的混合产物。虽然稀土模式分成两组(一组富集重稀土、Sc、Y、Zr,并有明显的Eu负异常;另一组显示高度亏损重稀土和中等亏损中稀土,Eu异常不明显),云中山后碰撞花岗岩(大约1.8Ga)具高钾钙碱性和强富集而均一的Nd同位素成分[εNd(t)=-4.9~-5.7]。这些花岗...  相似文献   

3.
扬子陆核的生长和再造:锆石U-Pb年龄和Hf同位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张少兵  郑永飞 《岩石学报》2007,23(2):393-402
对宜昌三峡附近崆岭杂岩中混合岩、片麻岩和变沉积岩以及莲沱砂岩进行了锆石U-Pb和Hf-O同位素研究,研究结果深化了我们对扬子陆核生长和再造的认识。在莲沱砂岩中发现了老达3.8Ga的碎屑锆石,说明扬子陆块可能存在这个年龄的地壳物质;其Hf同位素组成指示初生地壳生长出现在4.0Ga。崆岭杂岩中混合岩和片麻岩的U-Pb年龄表明,在3.2~3.3Ga和2.9~3.0Ga有两期重要的岩浆活动,指示扬子陆核可能于中太古代就开始形成。锆石Hf同位素研究则指示,其原岩至少从3.5Ga就开始从亏损地幔分异出来。混合岩和变沉积岩中所记录的1.9~2.0Ga变质事件,是扬子陆核再造并发生克拉通化的主要时期。而广泛分布于扬子陆块周边的新元古代岩浆活动不仅导致了许多太古宙和古元古宙地壳重熔,而且引起了初生地壳的快速再造。  相似文献   

4.
鞍山是华北克拉通唯一保存有完整太古宙地质记录(3.81~2.5Ga)的地区。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区太古宙早期花岗质地壳的形成及演化,本文对鞍山地区典型的太古宙杂岩——深沟寺杂岩进行了详细的岩石学、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根据岩石学及产状分析确定了始太古代奥长花岗质片麻岩和古太古代混合岩化片麻岩杂岩两个主要岩石单元:前者SIMS锆石U-Pb定年结果为3803±9Ma,代表始太古代古老的花岗质陆壳;后者年龄为3311~3335Ma,代表古太古代强烈构造-变质热事件。始太古代奥长花岗岩以高Si、富Na、贫K为特征;轻重稀土分异不明显,(La/Yb)N值介于6.76~35.96,具有弱的负铕异常(δEu=0.57~1.43);微量元素相对富集Rb、La、Hf和Zr等,亏损Nb、Ta、Sr和Ti等,且Sr/Y比值(8~29)、Mg#(21~30)、Cr(8.81×10~(-6)~28.00×10~(-6))和Ni(0.881×10~(-6)~18.55×10~(-6))含量较低,表明源区无地幔物质参与,且未与石榴子石发生平衡,斜长石可能残留源区,形成深度相对较浅。同时结合鞍山地区~3.8Ga锆石具有正的εHf(t)值,始太古代奥长花岗岩来源于地幔岩浆底侵导致地壳底部含水玄武质岩石(角闪岩)部分熔融形成的新生地壳。古太古代混合岩化片麻岩杂岩的主要矿物组合为石英+斜长石+黑云母,无不一致相矿物(钾长石、矽线石和石榴子石等),表明熔融过程中含水矿物未发生脱水反应,主要反应为Qtz+Pl±H2O=melt。此外,混合岩化片麻岩杂岩中未见富铝矿物和碎屑岩结构,推断其为正片麻岩,原岩为奥长花岗岩或英云闪长岩;结合岩石中存在大量始太古代继承锆石,且~3.3Ga锆石εHf(t)多为负值,混合岩化片麻岩杂岩形成于始太古代奥长花岗质地壳的重熔。本文研究结果表明,鞍山地区始—古太古代花岗质地壳演化可划分为两个主要阶段:始太古代奥长花岗质地壳生长(~3.8Ga)和古太古代花岗质地壳重熔(~3.3Ga)。  相似文献   

5.
段瑞涵  刘超辉  施建荣 《岩石学报》2021,37(5):1372-1404
阴山陆块出露了较为完整的新太古代末TTG(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英云闪长岩)岩系、绿岩带和麻粒岩-紫苏花岗岩等高级地体,是研究华北克拉通这一时期构造背景的热点地区,尤以固阳-武川地区(基底出露最好)最为典型,但其它地区的研究则相对薄弱。本文对固阳-武川、乌拉特中旗和乌拉特后旗变质中酸性岩和斜长角闪岩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年代学及锆石Hf同位素的相关研究,对这三个地区新太古代末不同类型变质岩浆岩的成因及构造背景做出了初步的限定。固阳-武川和乌拉特中旗地区的变质中酸性岩形成时代为2491~2545Ma,变质时代为2485Ma。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均表现出明显的Nb、Ta、Ti和HREE亏损以及Pb、Th和U的富集。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中轻重稀土中等-强分异((La/Yb)_N=3.99~119.9),重稀土分异较小((Gd/Yb)_N=1.32~5.20)。锆石ε_(Hf)(t)主体在+0.9到+7.1范围内,t_(DM)~C主体在2.67Ga至3.03Ga范围内,表明变质中酸性岩石原岩的母岩浆主体来自中-新太古代古老地壳的再循环,也有少量新生地壳物质的加入。乌拉特后旗地区的斜长角闪岩形成时代为2495~2527Ma,原始地幔标准化蛛网图中均表现出明显Nb、Ta和Ti的亏损,Rb、Pb、Th和U的富集。在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图中轻重稀土中等分异((La/Yb)_N=9.49~14.2),重稀土相对平坦((Gd/Yb)_N=1.81~2.19)。锆石ε_(Hf)(t)值为+1.7~+6.3,单阶段模式年龄为2.62~2.73Ga,指示其主要来自新太古代末亏损地幔。在总结前人阴山陆块南缘新太古代末岩浆岩的地球化学与同位素数据的基础上,我们认为这期岩浆事件是与俯冲相关的岩浆作用,其范围不仅局限于固阳-武川地区,可以向西南延伸350km至乌拉特后旗地区。  相似文献   

6.
沉积岩中稀土元素曲线的一致性,可用来估算后太古代上部地壳的成分,这种成分近似于花岗闪长岩。大陆生长的岛弧模式可用来制定整个地壳成分,上部地壳是其中局部熔融而成,所剩余的部分便是下部地壳。太古代沉积岩的曲线图显示了当时上部地壳的不同成分。这些成分与推断的和太古代地壳成分相类似的现代岛弧型系列非常近似(除Cr、Ni含量较高之外)。因而,人们认为太古代地壳很少有分异作用,浅部花岗闪长岩更不发育。看来大陆演化是分幕的,而不是均匀地发展的。距今25亿年左右是产生分异上部地壳的一个重要时期,长期以来人们就把这个时间作为太古代和元古代的分界线。太古代地壳的厚度与现代地壳的厚度差不多。在太古代期问虽然产生了与现代岛弧型火山岩系列化学成分相似的火山岩,但似乎没有发生过传统的板块构造作用。没有表明原始硅铝壳广泛存在的证据,也没有证据说明存在一个与月球高地相似的斜长岩壳。在整个地质时代中,地球的半径没有经历多大的变化(>50公里)。  相似文献   

7.
孙渺  陈伟  曲晓明  马旭东  丁吉顺 《地球科学》2018,43(9):3234-3251
江巴组火山岩是西藏雄梅地区近年来发现的火山岩,但其岩石成因尚不明确.通过开展系统的岩相学、地球化学、同位素定年示踪研究,结果表明英安质火山岩锆石U-Pb年龄为85.1±1.0 Ma,为晚白垩世.安山质和英安质火山岩显示出明显的埃达克质岩特征,主量元素显示出较高的SiO2和Al2O3含量及Mg#值;稀土元素整体呈轻稀土元素富集,重稀土元素强烈亏损,轻重稀土元素分异明显,(La/Yb)N值较高,无明显Eu异常;微量元素具有明显的高Sr,低Y、Yb和高Sr/Y值,相对富集Th、Zr和Hf,亏损Nb、Ta和Ti的特点;英安质火山岩锆石εHf(t)值均为正值,在+2.7~+7.1之间,指示有亏损地幔物质参与成岩作用;以上表明安山质和英安质火山岩可能形成于加厚新生下地壳拆沉的部分熔融并有亏损地幔物质的加入.流纹质火山岩具相对低的MgO、TiO2含量;LREEs富集、HREEs亏损,但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较安山质和英安质火山岩弱,微量元素富集Rb、Th和K,强烈亏损Eu,Sr,Ba,P和Ti,明显的负Eu异常,表明流纹质火山岩为地壳发生深熔而形成.综合对比江巴组火山岩的地球化学性质,表明班公湖-怒江缝合带中段昂龙岗日-班戈弧地区在晚白垩世期间存在一期板内加厚下地壳拆沉减薄事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上陆壳成分及其变化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根据对化学分析、地质图、地层剖面和同位素年龄等资料的综合研究.确定了原始上陆壳的平均化学成分随时间而变化。太古亩高的深成岩/上壳岩比值可能部分反映了2.5Ga前有不同的地壳形成模式.后太古亩绿岩中,长英质火山岩和杂砂岩增多;在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绿岩中科马提岩的含量几乎减少至零;显生宙绿合中安山岩比例增多。与早太古代相比.晚太古代和后太古宙上陆壳亏损Mg、Cr、Ni和Cc;后太古宙上陆壳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高场强元素和重稀土元素。上陆壳成分在太古亩/元古宙界线的变化,可能与科马提岩、TTG岩套、交代作用和和古风化作用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9.
地球早期,尤其是冥古代-早太古代时期大陆地壳的性质、范围和产生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在已有的大陆地壳生长模式中,有些认为当前大陆地壳的60%~80%在30亿年前就已形成,而有些则倾向于一个渐进的地壳生长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大都基于锆石的形成年龄或者壳幔系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演化。然而,由于不能限定再循环物质的量,锆石仅能限定地壳生长的年龄下限。相反,放射性同位素体系演化曲线可有助于了解地幔亏损过程,壳幔分离和地壳再循环作用。基于长寿命同位素(Sr、Nd及Hf)体系在壳幔间的互补性,前人估计要达到当前地壳和亏损地幔间的组成平衡,只需25%~50%的地幔物质经历熔体抽提。  相似文献   

10.
为准确识别太古宙与元古宙之间在岩石成分上的变化,必须对比相似岩性组合的岩石,以限制构造环境的影响。大多数绿岩组合(以火山岩为主的海相上壳岩)中的玄武岩和安山岩,具有与现代弧体系中对应部分类似的俯冲带的地球化学组分。有岛弧地球化学亲合性的玄武岩在太古宙绿岩中占支配地位,而有钙碱性亲合性的玄武岩在元古宙绿岩中最丰富。前寒武纪各年代中,具有 MORB 或大洋板块内地球化学特征的玄武岩稀少。与晚太古代绿岩玄武岩(2500-3500 Ma)相比,现存的早太古代绿岩玄武岩(≥3500Ma)反映较少亏损的地幔源。与所有太古宙地幔源相比,元古宙绿岩玄武岩是源于相对富集的地幔源,这一特征可能是因为随着晚太古代大陆迅速的生长,大陆沉积物进入地幔中产生再循环作用而造成的.前寒武纪安山岩在地球化学方面相似于现代岛弧安山岩,唯太古宙安山岩亏损 HREE 及 Y。此与太古宙安山岩形成于下降的镁铁质地壳的部分熔融(有角闪石/石榴石留在残余物中)是一致的,而元古宙(和更年青的)安山岩是由玄武岩的分离结晶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1.
北阿尔金西段出露大量中酸性侵入岩,为探讨西段地区花岗质岩石的成因、形成环境以及北阿尔金地区岩浆活动特点,本文选取北阿尔金西段的正长花岗岩体和闪长岩体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了岩石学、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及Hf同位素等方面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正长花岗岩体形成时代为495.7~502.0Ma,铝饱和指数A/CNK为0.86~1.09小于1.1,P_2O_5与Si O_2含量呈负相关,具I型花岗岩特征。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具有明显的负Eu异常,微量元素特征显示富集Rb、Ba、Th、U、K等元素,相对亏损Nb、Ta、P、Ti等元素。岩石地球化学及锆石Hf同位素特征暗示其源区物质成分不均一,源岩主要为0.95~1.4Ga的新生地壳(变中基性岩),并有1.42~1.83Ga的古老地壳物质的参与。闪长岩体的侵位时代为497.1±3Ma,轻稀土富集而重稀土亏损,较弱的负Eu异常,相对富集Rb、Ba、Th、U、K等元素,而亏损Nb、Ta、P、Ti。锆石ε_(Hf)(t)值为-1.61~+2.16,二阶段模式年龄t_(DM2)为1.34~1.56Ga,暗示其源岩可能主要为新生地壳,并有古老地壳物质参与成岩。北阿尔金西段正长花岗岩、闪长岩均形成于早古生代,具弧型花岗岩特点,结合区域构造背景,认为其形成可能与北阿尔金洋壳俯冲有关,产于陆弧环境。  相似文献   

12.
通过研究鲁西七星台地区新太古代变质辉长岩及相关岩石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和地球化学组成.它们侵入新太古代表壳岩和TTG岩体.根据12个样品SHRIMP U-Pb锆石定年,可把形成时代划分为3期:2 662~>2 711 Ma、2 608~2 618 Ma和2 508~2 526 Ma.其他样品(进行地球化学分析)的形成时代是根据岩石空间分布、野外特征及与定年样品所代表岩石的关系来确定的.>2.65 Ga变质辉长岩既有来自于富集地幔源区也有来自亏损地幔源区.~2.6 Ga变质辉长岩具平坦型稀土模式,大离子亲石元素富集,Nb、Ta、P亏损,来自亏损地幔源区,可能遭受陆壳物质影响,~2.6 Ga变质辉石岩显示中稀土富集,与单斜辉石堆晶作用有关.~2.5 Ga变质辉长岩存在平坦型-轻微亏损轻稀土和轻稀土富集型两种类型稀土模式.与~2.5 Ga变质辉长岩相比,~2.5 Ga变质辉长闪长岩稀土含量更高,轻重稀土分异程度更高,大离子亲石元素更为富集,Nb、Ta亏损更为明显,是~2.5 Ga辉长质岩浆进一步结晶分异产物.结合前人研究,可得出如下结论.(1)七星台地区存在>2.65 Ga、~2.6 Ga和~2.5 Ga 3期变质辉长岩,其中~2.6 Ga变质辉长岩规模最大;(2)不同时代变质辉长岩地球化学组成特征不同,反映了源区组成和形成过程的复杂性;(3)鲁西地区在新太古代早期(>2.7~2.6 Ga)存在长期连续的基性岩浆作用,可能与地幔岩浆板底垫托有关;(4)在七星台地区首次发现~2.5 Ga辉长岩-辉长闪长岩,为鲁西地区A带广泛存在的~2.5 Ga深熔作用提供了热源来自地幔的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3.
球粒陨石常用来代表未分异的原始地球的组成成分。但是,Nb、Ta作为难熔亲石元素,在各硅酸盐地球储库中(地壳、洋中脊玄武岩、亏损的洋中脊玄武岩地幔等)的Nb/Ta值却显著低于球粒陨石的Nb/Ta值(<19.9)。这可能指示在下地幔深部有未被发现的高Nb/Ta源区,或者Nb在核、幔分异时进入地核。目前学界对"Nb悖论"成因仍存在很大争议。  相似文献   

14.
几个太古代至元古代克拉通内可利用的古地磁资料揭示了早太古代以来的大陆板块运动,其最小平均速度可与现代板块相类比。这说明地球历史上很早就存在板块构造作用,并且,地壳岩石中年龄达3.9Ga的高级片麻岩组合的保存也需要有一个较厚的壳下岩石圈“根”存在于早期大陆之下,它在早太古时期把下地壳从较高的地幔热流中保护起来。上地幔不相容稀有元素在世界范围内的明显亏损表明,至少在38亿年以前就存在刚性的,并很可能是巨大的岩石圈板块,但目前的资料还不能识别这一巨型地壳的成分。早太古代片麻岩-绿岩-花岗岩地体中的构造型式主要是类似于现代碰撞带中所发现的那种早期水平构造,并且,上壳岩石组合与英云闪长岩-奥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TTG)成分的正片麻岩呈构造互层,从而导致了地壳的明显增厚和麻粒岩的形成。许多TTG岩套可能是与俯冲作用有关的岩浆弧建造,某些太古代绿岩带已被认为是蛇绿岩。但仍缺少有关太古代真正洋壳的确切证据,许多TTG组合的同位素分馏系列揭示  相似文献   

15.
正地球早期,尤其是冥古代-早太古代时期大陆地壳的性质、范围和产生机制一直是地球科学研究的前沿问题。在已有的大陆地壳生长模式中,有些认为当前大陆地壳的60%~80%在30亿年前就已形成,而有些则倾向于一个渐进的地壳生长模式。不论哪种模式,大都基于锆石的形成年龄或者壳幔系统的放射性同位素演化。然而,由于不能限定再循环物质的量,锆石仅能限定地壳生长的年龄下限。相反,放射性同位素体系演化曲线可有助于了解地幔亏损过程,壳幔分离和地壳再循环作用。基于  相似文献   

16.
地球的起源与演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叶玉江  吴淦国  张达 《现代地质》2003,17(2):119-124
地球科学在研究远古地球的形成与演化方面积累了越来越多的证据 ,人类对于太空的观测程度也不断提高 ,加深了对类地行星的认识 ,取得了重要的成果。太阳系中的火星和金星可能存在已经绝灭了的生命。慧星和小行星对地球的多次撞击有能力导致严重的环境效应及生命大灭绝。行星的演化可能有两种模式 :冷的星团加热及热的星云冷却。火星上存在与地球壳体非常相似的沉积岩 ,说明有流动水存在的可能。较高地热的太古代地壳热流输出被认为是认识地壳构造特性的关键。晚太古代会聚与离散大陆边缘的对比研究表明太古代板块运动与年轻的板块构造旋回在样式及幕次方面都没有根本的区别。元古代大陆的增生是由于元古代源于地幔的板块构造及产生于地幔的热柱构造导致新生成分的加入而造成的。裂谷、盆地、推覆及伸展、火山侵入作用是显生宙大陆增生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华南大陆深部探测与综合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谢窦克  张禹慎 《地球学报》1995,16(4):339-353
华南主要构造特征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壳生长和大陆增生。华南为一联合大陆,前寒武系基底由太古宙与元古宙岩石组成,元古宙有科马提玄武质绿岩和堇青石花岗绿岩。地壳的地球化学组成,从长尺度的时间函数上观察,具前进演化趋势,为原始→亏损→富集地幔→大陆地壳。核-慢分异发生在地球历史早期,而大陆的增生一直持续到现在。大陆边缘裂解构造是华南构造演化的主要形式,幕式地幔柱构造是该区地壳生长的主要动力机制。扬子-特提斯构造域为稳定、冷的地幔块,太平洋构造域为活动的热地幔软块。  相似文献   

18.
金川矿区内出露有大量的岩浆岩,然而除含矿基性-超基性岩外,其余岩体研究关注程度较低。本文研究结果表明,位于矿区西北侧的该变基性岩的w(SiO_2)为48.96%~49.63%,为富钠贫钾(Na_2O/K_2O介于1.37~1.72间)、高w(TFe_2O_3)(15.52%~15.92%)的拉斑玄武岩,且稀土元素总量较高(235.01~242.37μg/g),具有强烈富集轻稀土元素(La_N/Yb_N=8.48~9.32)和大离子亲石元素、相对亏损重稀土元素和高场强元素(Nb、Ta和Th)的特征。LA-ICP-MS锆石U-Pb定年显示,变基性岩的侵位年龄为(2044±14)Ma,原生岩浆锆石的ε_(Hf)(t)介于2.97~10.89,变化较大。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变基性岩形成于板内拉伸裂谷的构造背景,来源于亏损地幔的岩浆在地壳受到约10%的地壳物质混染,且演化过程中未发生明显的结晶分异。结合前人的锆石U-Pb和Hf同位素资料,认为龙首山地区在2.2~2.0 Ga的板内裂谷环境中存在1期地壳生长,而新太古代2.8~2.5 Ga期间存在1次更早的地壳生长过程。  相似文献   

19.
宁芜玢岩型铁矿矿集区是中国东部重要的铁矿矿集区之一。宁芜矿集区在早白垩世135~126 Ma间连续发育了成分和源区相似的4组火山作用旋回,并伴随有两大类侵入岩发育:一类为辉石闪长玢岩-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主要发育于大王山火山旋回晚期(约131 Ma);另一类为花岗岩类侵入岩,形成于铁矿化之后,成岩时代与姑山和娘娘山火山旋回相近(130~126 Ma)。两类侵入岩源区的差异与联系目前尚未揭露。本次研究通过对两类侵入岩锆石年代学、Hf-O同位素特征的研究,区分了不同侵入岩源区差异。结果表明,与成矿母岩同旋回侵入岩锆石的δ18O集中于6.0‰~6.5‰,εHft)集中于-6.0~-5.0;成矿后形成的花岗岩类侵入岩锆石的δ18O集中于7.0 ‰至8.0 ‰,εHft)分布于-8.7~-1.2。结合前人研究,区内岩浆活动存在有富集地幔、太古代地壳和新元古代地壳3个岩浆源区,4个火山作用旋回的岩浆源区在130 Ma左右发生了改变。130 Ma之前的龙王山和大王山火山旋回的岩浆岩源区主要为受太古代地壳混染的富集地幔,而130 Ma之后的姑山和娘娘山火山作用旋回的岩浆岩源区主要为受新元古代地壳混染的富集地幔。多阶段火山作用中只有大王山旋回的闪长玢岩与玢岩型铁矿的形成有关。相比较其他火山旋回,大王山旋回具有更高的富集地幔组分以及更少的新元古代地壳的混染。因而,岩浆中较高比例的富集地幔含量是控制玢岩型铁矿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0.
采用ICP-MS方法分析了布什维尔德杂岩体Platreef矿床含矿岩石的主量及微量元素含量,并与金川铜镍硫化矿床进行对比研究.Platreef矿床含矿岩石与金川二辉橄榄岩的∑REE接近,球粒陨石标准化后的稀土元素(REE)均表现为轻稀土元素(LREE)富集、重稀土元素(HREE)平坦的右倾型配分曲线,但Platreef含矿岩石总体表现为正Eu异常,金川二辉橄榄岩与矿石样品则大部分表现为较强的负Eu异常,二者的差异实质上反映了成岩矿物斜长石与斜方辉石比率细微的变动.Platreef矿床岩(矿)石富集和高度分异不相容元素,Nb、Ta亏损,显示地幔柱岩浆受到地壳混染后,产生与弧苦橄岩相似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金川含矿岩石富集Fe和Ti以及强不相容亲石元素,显示铁质玄武岩微量元素分布特征,虽然也可能受到地壳物质混染,但总体表现出含矿岩体母岩浆则可能来自EMI型富集地幔源区.Platreef矿层原始地幔标准化后Pt、Pd、Ru富集,Ir、Rh相对亏损的PGE配分型式以及Cs、Rb、Th、U、LREE等不相容元素和亲铜元素Cu、Ni的富集.暗示布什维尔德杂岩体岩浆源区残留地幔橄榄岩遭受含高度不相容元素的富矿流体的渗透混染即地幔交代,导致幔源岩浆发生PGE分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