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北京西郊地下水库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宇  邵景力  叶超  邢国章  崔瑜 《地学前缘》2010,17(6):192-199
在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北京西郊地下水库调蓄工程的模式。北京西郊位于永定河冲洪积扇的中上部。文中首先论述了北京西郊的水文地质条件和水库的边界条件,地下水库的面积为333 km2,以1983年为最高水位,计算出地下水调蓄库容为8亿m3。地下水库的补给源主要有永定河洪水、官厅水库放水和弃水、用水低峰时南水北调的尾水、城市雨水等,主要调蓄方式为河道、砂石坑和大口井。提出了地下水库工程由回灌水预处理工程、回灌工程、地下水库工程和取水工程等组成,根据北京市西郊水文地质条件、水源以及回灌条件,提出了北京西郊地下水库调蓄工程的三种模式,阐述了各种模式的空间分布、调蓄水源、调蓄方式等,为地下水库工程前期论证和建设提供设计依据。  相似文献   

2.
为满足城市用水需求,北京市持续超采地下水,使地下水位不断下降,地质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下水库作为一种高效的水资源调控工程措施,对于缓解供水紧张局面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分析了在水资源短缺以及南水北调工程即将通水形势下,北京建设地下水库的必要性,阐述了北京市地下水库的研究基础,讨论了地下水库的建设条件和工作方法,并对地下水库运行管理提出需要关注的问题,为北京市研究建设地下水库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关于地下水库几个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38,自引:3,他引:38  
本文重点探讨了地下水库的基本概念,分类和它的组成,包括由天然储水构造组成的地下水库库区,拦截地下径流的地下坝,地表拦水工程和引渗工程,地下水开发工程4个基本部分和其它组成部分,还探讨了地下水库的优势和问题。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坎儿井与山前凹陷地下水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邓铭江 《水科学进展》2010,21(6):748-756
在分析研究坎儿井主要技术特点的基础上,结合河流冲洪积扇地形地貌特征、储水构造以及水资源转化特点,提出了建设山前凹陷带"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具体思路,并以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工程为例,对构筑"横坎儿井式"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及其"引渗回补"调蓄系统、"横坎儿井"集水系统、"自流虹吸"输水系统三大工程组成部分的结构设计原理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山前凹陷地下水库是非常理想的应急抗旱水源工程,其研究和示范工程,为干旱区内陆河流域地表水与地下水联合调度、水资源高效利用探索出了一种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邓永光  邓悦敏 《地下水》2012,34(6):42-43,63
分析在桂西北建设岩溶地下水库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对地下水库建设和管理中要注意的问题进行探索,提出在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充分发挥雨水集蓄利用工程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修建地下水库,工程、生物、农业措施相结合,充分调蓄、合理利用和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解决桂西北大石山区水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苑雪峰 《吉林地质》2019,38(2):85-87
兴城市地处辽西走廊中部,素有"渤海明珠"之美誉,具有旅游疗养的优越条件。本文从地下拦水坝工程;地表拦水坝和引渗工程;地下水开采工程及管理监测系统等方面论述了地下水库设计方案。对地下水库建成后的库容量进行了计算。  相似文献   

7.
利用地下水库蓄水的初步认识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地下水库的概念、蓄水原理及理论基础、蓄水基础条件和方法及重大蓄水效益.建议建设地下水库蓄水示范工程,推广利用地下水库蓄水,以缓解一些地区严重缺水的局面.利用地下水库蓄水除具备水文地质基础条件外,还必须修建水利工程.因此,它是水文地质学和水利工程学的交叉和结合,将来可能发展成为水利工程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地下水库蓄水工程学”.  相似文献   

8.
地下水库作为一种“环保型水资源开发工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而目前建设的地下水库多以潜水含水层作为调蓄目标含水层。对于承压型地下水库的研究相对较少。定量化研究大气降水对承压型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成为承压型地下水库规划建设的一个研究问题。本文在介绍地下水库及其水资源调蓄的基础上.以大庆市西部地下水库为例.运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方法定量研究了大气降水对承压型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大气降水对该地下水库水资源调蓄的影响很小.在进行地下水库调蓄运转模型的设计时。可将多年平均降水入渗补给量作为该地下水库库区所接受的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  相似文献   

9.
贵州普定马官岩溶地下水库成库条件及效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汪文富 《中国岩溶》1999,18(1):47-55
从岩溶水文地质基础、成库条件、水文计算原理和方法、工程评价等方面,对马官地下水库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马官地下水库成库地质条件较好,按水资源工程评价指标评价,该库的土地淹没和人口迁移、环保投资几乎为零,工程效益十分显著,是贵州岩溶区水资源综合、有效开发利用的典型范例。   相似文献   

10.
台兰河山前地下储水构造及地下水库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台兰河流域冲洪积扇地形地貌特征、储水构造以及水资源特点,讨论了建设地下水库的可行性,并以正在试验的台兰河地下水库示范工程为例,分析了"横坎尔井"式地下水库的特点是库容大、自压滴灌、节约能源、"引渗回补"具有强大调蓄功能进行可行性研究,为干旱区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张保祥  刘青勇  孟凡海 《地下水》2005,27(3):162-165
建设地下水库是我国北方特别是沿海地区解决水资源短缺的有效途径之一。本文依据龙口市黄水河地下水库的运行管理需要,建立了基于GIS的地下水库实时调度管理信息系统及数值模拟模型。对地下水库进行了调蓄调控模拟计算.为地下水库制定合理的调度运行管理方案和补源工程规划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与保护,关乎民生,关乎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论述了秦岭北麓水资源作为基础性自然资源及战略性经济资源的重要性。讨论了秦岭北麓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之间的关系及其重要性。结果表明:秦岭北麓对于关中地区而言就是一座巨大的绿色水库,其水资源保护的关键在于以保护为前提的适度开发,地表水-地下水统筹利用,建立地下水库及水资源补偿机制,加强水资源战略研究。  相似文献   

13.
孙孝波  朱玉祥  孙珂  王小国 《水文》2012,32(3):66-68,28
水资源承载能力制约和决定了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拓展提高水资源承载能力,能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大的水资源支撑空间。黄河两岸的浅层地下水含水层,具备相当大的蓄储调蓄功能,形成了巨大的地下水库。计算结果显示,在原有水资源总量不增加的情况下,运用地下水库调蓄黄河水和大气降水,使得中原沿黄经济带2020年75%、90%年型的缺水率从11.4%、21.7%下降为0.5%和2.1%。采用地下水库调蓄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中原沿黄经济带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缺水率,使该地区的水资源承载能力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14.
为探讨广安市铜锣山背斜三叠纪岩溶热储特征、地热水水化学与同位素组成、热储温度及地热水循环机理,采用地热钻探、水化学与同位素取样测试、热水溶质组分图解分析等手段和方法,开展了地热水成因的研究工作。结果表明:研究区三叠纪碳酸盐岩热储结构相对完整,热储盖层、热储层和热储下部隔水层形成独立的地热水文地质单元。岩溶地热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a·Mg和SO4-Ca型,富含F、Sr、Li、B和SiO2物质,其水源补给为大气降水,补给区位于铜锣山以北的大巴山一带,深部地热水补给高程大于1 100 m,补给区年均温度为9 ℃。热储温度为56~76 ℃,热水循环深度为2 013~3 030 m。地热水在循环过程中,主要发生碳酸盐岩和蒸发岩溶解、冷热水混合过程,且冷水混入比例大于80%。结合区域地热地质条件,构建了研究区地热水成因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15.
Longkou City is a coastal area,and lacks water resources.The overexploitation of groundwater causes seawater intrusion.At present,seawater intrudes an area of 68 km2.With the decrease of groundwater extraction,the seawater intrusion area has generally declined.The paper expounds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seawater intrusion as well as the corresponding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asures of using groundwater replenishment and groundwater throttling in Longkou City.In view of the seawater intrusion problem in Longkou City,some adaptive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which include:Adjusting industrial and agricultural structure,promoting economic and social development to match water resources;improving water usage structure,optimizing the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advancing the construction of a water-saving society,using water resources efficiently;implementing inter-basin water transfer,using water resources rationally;developing and utilizing unconventional water sources,making full use of water resources;strengthening water infrastructure construction,increasing th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potential of water resources;carrying out ecological restoration,protecting water resources and ecological environment;improving the management informationalization level,strengthening the capabilities of groundwater monitoring and management;increasing publicity,improving public awareness of participation.  相似文献   

16.
南方岩溶地区1∶5万水文地质环境地质调查技术要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通过总结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综合调查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示范6个方面成果,得出南方岩溶地区水文地质环境地质条件具有10个特性:岩溶发育受层组结构类型、地质构造格局和水动力条件等因素控制的综合性,岩溶地下水分布的非均一性,岩溶含水介质由孔、隙、缝、管、洞构成的多重性,岩溶地下水流运动的多相性,岩溶地下水动态变化的剧变性,岩溶水资源时间分布的季节性,干旱与洪涝的交替性,岩溶地下水污染的隐蔽性,岩溶地下水的深埋性,岩溶地下水与生态经济的相关性;论述了对碳酸盐岩层组结构类型、构造演化与岩溶发育期次、岩溶形态组合关系、表层岩溶带、岩溶地下水系统、岩溶地下河、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岩溶水资源开发利用条件8个关键科学问题调查研究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7.
淮南采煤沉陷区积水来源的氢氧稳定同位素证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淮南是我国东部重要的能源基地,由于长期地下采煤,地表形成大面积的采煤沉陷区并积水,造成严重地质灾害。针对于此,部分学者提出利用采煤沉陷区建立"平原水库"解决周边地区干旱年份农田缺水问题的设想。然而,一方面,由于煤层上覆几百米厚的新生代沉积,采煤塌陷形成的沉陷裂隙是否沟通了不同含水层之间的水力联系,并因此改变了这个地区的地下水系统,成为区域水资源评价需要了解的一个重要科学问题;另一方面,建立"平原水库"需要有稳定的补给水源,采煤形成的沉陷裂隙如果沟通了地下不同深度含水层的水力联系,是否使地下水成为塌陷区除降雨外的重要补给来源,这就成为评价"平原水库"水资源潜力的重要参考依据。氢氧稳定同位素是示踪天然水体水来源的重要手段,笔者在淮南矿区采集了旱季和雨季的浅层地下水、河水、雨水、沉陷区的积水等不同水体的水样23件,分析了其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并与深层地下水进行对比。结果表明:雨季和旱季,该地区采煤沉陷区积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都非常接近大气降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而与深层地下水的氢氧稳定同位素组成相差较大,说明采煤沉陷区的积水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补给。采煤沉陷区的沉陷裂隙贯穿了整个新生代地层,使地表水发生下渗与在深部与深层地下水发生不同程度的混合,而深层地下水尚不是"平原水库"的稳定补给源。  相似文献   

18.
油气田(藏)规模序列法是油气资源评价常用的方法之一,其优点是不但可以给出总的资源量,而且还可以给出各油气田(藏)的规模和序列,不足是其预测结果带有多解性。在多年的资评工作中,形成了一套求取规模序列中关键参数的科学方法:依据其他方法(成因法等)求取的资源量来约束规模序列法求取的地质资源量;依据高勘探区地质资源量与最大单一油气田(藏)规模统计关系来约束评价区最大单一油气田(藏)规模;根据预测单元可能存在的圈闭数(包含隐蔽圈闭)来限制预测的油气田(藏)个数。通过采用总量约束、最大单一规模约束和油气田(藏)个数约束,获得的结果克服了原方法存在的一些问题,使评价结果更科学,更符合地质实际。以该方法在黄河口凹陷等地区的应用实例证明了评价结果与勘探认识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