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华北缺震曲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是从地震监视预报实践中产生的一种方法。通过对华北地震活动高潮期规律性的认识,由b值和能量的分析中提出了最大震级Mmax—t缺震曲线的意义和方法。实际资料表明,该曲线对于华北近代中强震的发生都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在判断地震活动趋势上有一定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2.
黄冰树  庄昆元等 《地震》1995,(2):125-130
地震现场预报数据处理系统是供分析预报人员在地震现场使用的一套实用性计算机软件。该系统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地震现场工作大纲和震情分析指南》及目前在地震现场预报中常用的各类方法编制了相应的程序,并结合实际工作需要研制了该数据处理系统。它既是一个独立的完整的系统,又可以作为一个子系统与专家系统、数据库系统紧密地结合成一个功能更强的地震现场预报专家咨询系统。该系统主要有三大方面的功能模块:(1)计算机自动处理;(2)用户选择运行;(3)震前活动参数的计算。  相似文献   

3.
利用1965~2012年云南地区的181次地震序列资料,分别用4种不同的方法得到主震和最大余震的震级关系式分别为:b值截距法Mmax=-0.44+1.03Mb±0.4;最大后续余震法Mmax=-0.23+1.00Mm±0.4;主震震级估算最大余震法Mmax=-0.71+0.89M±0.4;主震与最大余震震级差法:主震震级在5.0~5.9级之间,Mmax=M-1.2,在6.0~7.9级之间,Mmax=M-1.0。用这4种方法对2009年7月9日姚安6.0级地震和2012年9月7日彝良5.6、5.7级地震序列中的最大强余震进行估算,结果符合较好。统计结果显示最大强余震发生在主震后前3天的比例高达60%,这一结果可为最大强余震的时间判定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
正目前地震活动性会商资料,大多是利用GIS的地震分析预报软件进行处理。虽然该软件可以完整实现数据下载与结果展示等基本功能。但震后应急会商资料生成过程需要消耗大量时间,满足不了地震分析预报人员和科研人员的工作需求。在近几年的实际资料处理中,我们发现这些震后资料产出与多个参数计算工作完全可以通过程序自动实现。经过框架构建、  相似文献   

5.
四川及邻区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数字试验,分析了不同编图方法对地震区划结果的影响.基于四川及邻区的地震地质环境、地震活动特征,K2值特征,△Tg分布特征,考虑到地震区划图的继承性和连续性以及与我国现行抗震设计规范的衔接,提出了抗倒塌地震区划图编制的编制原则和方法,编制了四川及邻区的抗倒塌地震区划图.  相似文献   

6.
利用华北平原地震带潜在震源区和河北省活动断裂资料,采用地质资料的定量化方法和中长期预报的震级-时间模型计算每个潜在震源区的地质因子和中长期预报因子.地质因子计算结果为:(1)地质因子最高的地区出现在唐山、北京、邢台、邯郸;(2)3类地区(全新世断裂活动、晚更新世断裂活动和无全新世或晚更新世断裂活动)的地质因子比值约为12∶4∶1.中长期预报因子采用邵辉成等人的研究成果,考虑历史地震和现代地震资料等不同精度的地震矩年变化率,其结果能代表长期的平均值,避免了使用部分平静期或活跃期的资料而掩盖长期地震活动的真实情况,从而减少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7.
中国大陆东部中-弱活动断层小区的震级-频度关系符合特征地震模式,其指数函数部分(即G-R关系)的最大截距震级a/b明显偏小于当地的特征震级MC。为了能利用参数a/b间接估计断层小区潜在地震的最大震级,文中发展了综合历史与现代地震资料建立断层小区长期震级-频度关系的方法,计算出130个断层小区按t=500a归算的G-R关系参数at/b值。分析表明,断层小区已发生的最大地震震级Mmax与at/b值呈正相关,且随着at/b值的增大,最大地震震级Mmax的上限呈现较平整、单调上升的特点。已基于这种特点分别建立起华北、华东—华中、华南与东南沿海三大区域的最大地震震级上限Mmu-at/b值关系的3个经验公式,作为利用at/b值估算断层小区潜在地震最大震级的经验模型。文中应用新发展的方法与模型估计了若干断层小区的潜在地震最大震级。研究还揭示出中-小震群、余震和触发型地震序列、人为诱发地震等现代异常地震活动以及最小完整性震级的确定等均对断层小区的at/b值计算有影响  相似文献   

8.
地震小区划旨在估计研究区范围内地震作用的分布,为区内工程结构提供抗震设计依据。首先,对研究区地震活动性进行了评价;其次,收集并分析钻孔数据等进行了工程地质分区;再次,选取计算特征点计算获取了场地土层反应分析结果;最后,编制了地震动参数小区划图。小区划结果为西咸新区城市土地规划利用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时间相依的地震危险性概率评估方法是最近10a来逐渐发展起来的,是一种将已获得的定量地质资料运用于活动断裂中—长期地震潜势概率评估的方法,从而使得在缺乏历史记载或仪器记录资料,但已获得断层平均滑动速率、同震位错、古地震年代序列等资料的活动断裂段上评估未来的发震概率成为可能。在定量计算活动断裂未来地震危险性的过程中,作为输入参数之一的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参数,它的确定将直接影响到概率计算的结果。对研究断裂上已获得的历史地震资料(H)、地质资料(G)和古地震资料(P),笔采用了时间可预报(T)和准周期(Q)两种模式分别计算其平均复发间隔,比单一的只假定一种复发模式计算更具有完善性和可靠性。在叙述该方法的同时,以西秦岭北缘断裂为例,详细阐述了该断裂上特征地震平均复发间隔的确定,并在此基础上对西秦岭北缘断裂未来地震潜势作了定量评估。  相似文献   

10.
根据朱岳清等提出的地震活动性增强度的计算方法及增强图象的编制方法,应用鄂西北及邻区1983年9月以来的地震目录编制了该区1988、1989年度地震活动性增强图,得出了该区的明显增强区,经检验认为其预报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东营凹陷王庄--宁海地区馆陶组储层预测   总被引:12,自引:1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研究地质资料、测井资料的基础上,针对胜利油田王庄宁海地区馆陶组地层的变化特征规律,制定了新的储层预测技术方法.(1)精细构造技术研究:利用原始地震资料、地震道积分资料及小波分解资料,结合地质平面层序地层单元分析方法,划分出地质单元边界.(2)反演测井声波时差技术研究:利用地震小波变换属性、测井声波时差资料,采用稳健回归方法直接反演声波时差,进而计算孔隙度.该方法,可提高反演的分辨率,增加了反演结果的可靠性.结合研究区地质资料,把这种研究技术方法应用到王庄宁海地区馆陶组储层的预测研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诱发前震”预测效能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诱发前震”现象在区域地震活动中较普遍,据此提出A-F-B图象预报方法,以区域大震后短时间内发生的小震为预报因子,判断以后大震的位置并推测其震级与时间。为了检验该方法的实用性,统计了我国西南地区1970—1983年和华北地区1966—1984年的地震资料,对其预测效能做了统计评价。评分采用W值与R值。其中:W=1-(漏报率+虚报率);R=报对地震占有面积/应预报地震占有面积-预报区占有面积/研究区总面积。结果为W与R值都大于0.5,波动在0.5~0.8之间;并计算出各种不同预报参量的频数概率分布,给出了单次预报在取不同空间与时间范围的信度。  相似文献   

13.
鲜水河断裂带是一个具有长期多次活动历史、性质较复杂的断裂构造。现今,仍有较频繁强烈的地震活动,是四川省著名的地震带。研究该断裂特征及其规律性,对于地质构造,地震地质及监测预报等,不无俾益。笔者于1980年前后,对鲜水河断裂带炉霍——道孚段作了一些调查,采集了一些岩石样品(见图1),进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本区地震地质及重磁区域场特征确定滤波程度,并考虑震中深度分布,在试验计算的基础上确定公式及参数,计算编绘了适合本区的重力平均异常图,及南北向、东西向的重力水平梯度图、重力水平二次微分图,其结果较为明显地突出地壳内不同方向的构造分布,结合航磁资料综合分析指出: 本区有五条纬向构造带存在,除大名—磁县断裂外,其余四条均穿越太行山断裂带,其形成时期是不一致的。对有争议的大名—磁县断裂西端的延伸问题提出了看法。对本区主要构造—内黄隆起区的边界及基底特征作了分析研究。最后讨论了重磁场背景、构造与地震的关系。结合近年来华北地区中强震分布状况,提出今后应注意加强监视的地区。  相似文献   

15.
一概述在地震科研和地震预报中,都需要对大量的观测数据进行各种分析、计算和制图工作。这些原始数据是通过地震专用电报传至某地区分析预报研究中心,然后用手工进行抄写、分类、编排、点图后再提供给分析人员使用。目前,由于观测技术水平提高,台站观测仪器也随之增加,成天记录下来的数据也逐渐增多。原始手工处理地震电报数据的方法已不  相似文献   

16.
反射地震零偏移距逆时偏移方法用于隧道超前预报   总被引:18,自引:2,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高效快速地采集到隧道开挖前方的反射地震数据并提供实时的隧道前方地质超前预报,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波动方程逆时偏移原理的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方法.为了获得与该超前预报方法相适应的地震数据,本文还提出适用于隧道内有限空间环境下的PMZO(Plus Minus Zero Offset)反射地震采集方案.本研究根据理论地震记录分析了隧道中零偏移距地震记录反射波的时距关系和振幅特征,讨论了隧道中地震记录的解释方法,利用含多条断层破碎带的地质模型,模拟了基于逆时偏移算法的实时隧道地质超前预报.数值计算结果证明,PMZO数据采集方案以及逆时偏移算法可以获得隧道开挖前方地质构造的准确成像.  相似文献   

17.
文中介绍了模糊数学中的综合决策模型及其三种运算,并将其应用于地震的综合预报.应用由序贯分析及模糊综合评判所得到的各种预报方法的预报准确率,作为综合决策中各因素的权重,从而免除了求解模糊关系方程逆问题的困难及其多解性的缺点。对地震预报,本文与文[5]—[8]构成了完整的综合预报的决策方法。 文中所述决策方法,可使预报决策者在作多手段综合预报时能科学地进行决策. 附有计算例子. 用BASIC语言编制了计算程序,只需输入各种预报方法的预报准确率及由预报意见所组成的预报矩阵(模糊关系矩阵),便可依据结果向量中的最大分量采取相应的预报行动。  相似文献   

18.
为了调查研究余震对地震危险性评估的影响,根据主震目录和原始地震目录用最大似然方法估计了北安纳托利亚断裂带(NAFZ)的地震危险性参数(λm、b和Mmax)。主震目录是使用窗口方法朋原始地震目录中去除余震编制的,原始地震目录是由1900 ̄、992年仪器检测地震和1000 ̄1900年发生的历史地质组成的。对于主震目录的事件而言,泊松过程是适用的,而对于原始地震目录则不适用。本文论证了使用主震目录和原始  相似文献   

19.
姜朝松  李吉荣 《地震学报》1990,12(1):94-102
本文通过近年来对乌江渡水库及乌江流域地震地质、水文地质考察,并对1981——1985年的地震记录图(九庄台、沙土台、温泉台、贵阳花溪台)重新分析、整理,编制了乌江渡水库地震目录,还借助光弹模拟实验、乌江渡水库地震的震源机制结果,对乌江渡水库地震的诱震条件及水库地震成因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赵成斌 《地震地质》2005,27(1):105-114
文中讨论了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地质结构和构造的复杂性以及对浅层地震勘探成果要求精度较高的特殊性,指出了在浅层地震勘探中发展叠前深度偏移的重要性,并对相移法叠前深度偏移的基本原理和实现方法进行了详细论述,编制了相应的软件。通过使用该方法对 2种理论试验模型进行试算,获得的深度偏移剖面层位清晰,构造明显,较准确地体现了理论模型地质结构和构造的特征,效果良好。然后又使用实际浅层地震反射资料进行了叠前偏移计算,所得结果与已知地质结构和构造相吻合,也取得了较好的结果,证实了该方法及软件的可靠性和实用性,可用于实际浅层地震反射勘探资料的叠前深度偏移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