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7 毫秒
1.
发展、完善地震数据计算机实时处理系统是实现地震预报特别是短期预报的基本条件之一。日本在建立东海和关东地震观测台网的基础上研究开发了计算机地震数据处理系统。本文概述了日本国立防灾科学技术中心的计算机地震前兆数据分析处理系统,包括系统概要、硬件部分、地震前兆分析处理流程等方面。  相似文献   

2.
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的计算机处理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冰树  王炜 《地震》1989,(2):65-71
本文论述了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的一个实用自动处理系统(SAPS)。该系统由地震数据库、程序库和数据处理系统三大部分组成。数据库系统由地震数据管理系统和“中国东部地震目录”和“中国地震目录”两个数据文件组成;程序库中包括由FORTRAN语言编写的地震活动性常用预报方法有关的子程序100多个;数据处理系统在此基础上,根据安徽省地震预报和科研的需要编制而成。它具有四方面的用途,分别利用地震的长期、中期和短临阶段的一些预报方法进行计算处理,同时可选取任一区域数据,利用现有程序库中的任一预报方法独立完成某项任务。  相似文献   

3.
本文概略地介绍了甘肃省地震分析预报计算机实用软件系统。该系统充分利用了已形成的软,硬件资源,实现了区域综合数据库,实用化攻关软件,分析预报专家系统和会商系统的联机,以发挥分析预报的整体效益。实际使用表明,该系统具有较好的区域性和实用性,改善了甘肃省地震分析预报工作。  相似文献   

4.
电信传输地震台网观测与数据处理系统(简称768工程)验收鉴定会概况,文章指出该系统是国家地震局的重点科研项目,历时五年多现已完成;介绍了鉴定会对该系统的考核方法、考核内容和考核结果;说明该系统的特点及其在地震预测预报研究方面将会发挥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的地震现场预报系统(KPSES)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炜  庄昆元 《中国地震》1994,10(1):89-92
基于知识的地震现场预报系统(KPSES)王炜,庄昆元,黄冰树,夏仕华,黎捷,刘文龙一、系统总体设计的基本要求根据我国多年来地震现场预报的经验和特点,KPSES的设计应能满足下列基本要求:l.系统的知识表示与推理过程应能体现地震现场预报的基本思路。(l...  相似文献   

6.
回顾了199年大同--阳高地震现场进行分析预报工作的情况,叙述了预报强余震制定地震类型、进行后期安全预报的作法,指出要搞好现场分析预报工作,需要思想上立足有震、应迅速编制现场地震目录、现场分析预报应以测震学方法为主、要保持不同时段分析预报人员的合理结构、努力做好现场工作记录等。  相似文献   

7.
《山西地震目录数据库》及处理系统由山西省地震局监测预报研究中心综合预报室在微型计算机上建成。《数据库》收集了1978~1985年发生在山西境内可定震中的地震约2000个,共设置10个场,年、月、日、时、分、秒、纬度、经度、震级、震源深度、定位精度、震中位置。《数据库》与数据处理系统(MBASIC语言)的连接已调试成功。  相似文献   

8.
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决策演示系统是江苏省地震局“九五”重点课题-江苏省地震应急指挥系统的一个组成部分,它主要集成了测震数据库及测震学预报软件(CAPSEIS),前兆数据库及前兆学预报软件(JSOMEN),强震中短期预报动态图像系统,台站基础信息数据库,地震烈度分布计算等软件系统,一旦出现地震情时可以为地震研究人员提供常用的基础资料,震情分析判断工具和震害快速预测等。本文重点介绍笔者对基础图件和基础资料信息等系统数据库整理所做的工作,同时介绍该系统的功能及其使用。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的地磁图纸数字化软件:GDDS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套新的地磁图纸数字化系统(Geomagnetic Drawing Digitalization System,GDDS),该系统以图像处理技术为基础提供图纸扫描,倾斜矫正,图像剪切,等比例拉伸,去除水平线和垂直线、波形跟踪等功能.其关键技术包括小波分析,图像细化和象素跟踪.该系统使用户可以用计算机处理分析记录在图纸上的地磁波形,使地震研究更加快捷方便,为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提供了一个有效的工具.  相似文献   

10.
孙士宏 《地震》2000,20(4):97-102
回顾了我国 30多年来的地震现场震情监视预报工作。该工作从目标角度考虑大致可分为二个不同的阶段, 1980年前主要是地震预报方法的探索, 而 1980年以后,更主要的是承担地震预报的社会服务。对我国赴国外地震现场的工作情况作了概述, 并提出了地震现场震情监视预报工作的可能前景。  相似文献   

11.
地震预测中的地电阻率数据处理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介绍了地电阻率时间序列数据的常用处理方法,即消除年变化法、无量纲法、相对均方差法和差分法共4类8种方法,包括“九五”以来对原方法的改进和新发展的方法,讨论了各方法的原理、数据处理过程、异常分辨能力、异常指标和异常物理机制及其在数据处理中存在的不足.结果显示:① 一般来说,用有效的数据处理方法才能分析、识别出原始数据曲线上的“弱变化”异常;② 文中8种方法的原理简明,异常物理机制清晰或较清晰,各方法的异常识别指标分别为明确、基本明确和定性的,定性的异常在震情研判中仅有参考意义;③ 消除年变化法和无量纲法通常用于识别地震中期、短临异常,而相对均方差法和差分法通常用于识别短临异常;④ 经数据处理得到的异常与原始曲线的“弱变化”异常相协调;⑤ 时间序列数据出现的异常并不等同与地震孕育、发生过程有直接联系的前兆异常,出现数据异常的台站附近不一定会发生显著地震.   相似文献   

12.
震后趋势决策支持系统PTDS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庄昆元  黄冰树  王炜  章纯 《地震工程学报》2001,23(4):404-409,411
介绍了作者研制的“震后趋势决策支持系统PTDSS”的构成及预报效果,该系统使用模糊联想记忆FAM(Fuzzy Associative Menory)模型将神经网络与模糊系统结合起来,使之具有第2代专家系统的学习功能,系统知识库中除存有专家多年来总结的有关地震现场预报的知识外,还通过系统学习得到了一批十分有意义的,目前专家尚未总结的知识,震例检验的结果该系统有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3.
上海地震台阵的地震定位方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详细介绍了上海地震台阵数据处理软件系统中的地震定位方法,用台阵的聚束方法得到地震的方位角和视慢度,根据统计得到的视慢度-震中距表推算震中距。并结合了地震台网的定位方法,由单台记录的各类主要震相从J-B走时表得到震中距,然后进行地震定位。该定位方法可对近震、远震进行定位处理,并由深震相得到震源深度。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适用于遥测地震台网大震速报的一套计算机处理系统,系统设计以《全国遥测台网观测技术规范》和《近震分析》理论为依据,实现了数据输入,震相选择,数据处理,地震定位,震级计算,结果输出及贮存等多项功能,达到了快速确定地震三要素,提高速报速度和精度之目的,是一个较完善的,实用的速报系统。  相似文献   

15.
针对目前地震灾情信息普遍存在的质量问题,根据灾情数据的属性逻辑,采用逻辑分离的清洗框架中基于规则引擎的数据清洗方法进行初步清洗;再从灾情数据的空间逻辑关系出发,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修正数据中存在的错误,弥补基于逻辑分离的清洗框架在孤立点异常检测方面的不足。基于上述规则引擎与空间聚类相结合的清洗技术,设计并实现了一种考虑属性和空间逻辑的地震灾情数据清洗器,并应用于2017年"8·8"九寨沟7.0级地震,分析四川省地震灾情快速上报接收处理系统接收到的客观震感灾情信息。结果表明:地震灾情数据清洗器可快速检测并修正异常的灾情信息,有效提高接收到的灾情数据质量。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采用程序驻留内存技术,利用系统的硬件中断和时钟中断,在微机上研制成功了实时处理系统。该系统具有前后台处理功能,能够在主机CPU中同时运行多道程序,使数据采集、事件检测、数据转存、地震定位等均能进行实时处理。该系统可用于区域遥测地震台网和地方遥测地震台网的实时处理。  相似文献   

17.
通过介绍地震数据查询和分析处理软件的编程经验,简要阐述了基于“十五”测震台网数据库客户端应用程序的开发思路。“十五”测震台网Jopens系统数据库,为开发Windows环境下的地震数据分析处理软件提供了良好的在线数据资源,借助MySql ODBC驱动程序开发Mysql客户端软件不失为一种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的地震信息服务系统,通过对地震信息、多监测台网分布、城镇空间分布和人口热力数据进行充分整合,基于可视化技术Echarts实现了国家、省、市三级地震信息活动大屏可视化、地震震情信息和历史地震统计等功能,并通过Kafka分布式数据处理技术,优化整合现有地震信息数据资源,提升信息服务实效性和可靠性;系统部署在公有云计算平台,用户无需部署系统就可获取相关数据,提供了更便捷的地震信息服务,为政府和应急管理部门提供高效、标准的地震信息服务,提升面向地震灾害的公共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19.
This paper presents a pre-shaking technique for measuring the $V_{s}$ profile of sand deposits and determining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of the sand bed and soil-structure system in a centrifuge model at an acceleration of 80 g. The pre-shaking technique is a non-destructive test. It uses a shaker as a wave generation source and a vertical array of accelerometers embedded in the sand bed and the accelerometers attached to the pile head as receivers. The pre-shaking method can be easily used for in-flight subsurface exploration ( $V_{s}$ profile measurements) and in-flight system identification of soil-structure systems (natural frequency measurements). A soil–pile centrifuge model is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versatility of pre-shaking during a routine centrifuge shaking table test.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esting setup, testing procedures, related SI techniques, and signal processing for the soil–pile system. The natural frequencies measured by the pre-shaking tests are consistent with theory-based results. This technique can be conducted at any time before and after major earthquake events occur in a test.  相似文献   

20.
地震应急资料具有较强的时效性、专业性和多学科融合的特点。中强地震发生后启动应急响应,工作人员需在短时间内产出多学科、跨领域、多手段的专业地震会商资料。以地震会商系统为平台,利用其灵活开发、自动计算和智能分析的优势,建立地震应急资料产出系统(包括会商资料处理模块、应急图件产出模块和震情报告生成模块),通过地震触发,根据预设流程和报告模板,自动产出专业报告,为震情形势研判和震后应急救援提供专业可靠的应急资料,最大限度地发挥应急救援和灾损评估的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