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地震应急基础数据和网络震后灾害信息获取技术的相关研究,利用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理论方法,根据地震应急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挖掘信息时空属性,建立震情、灾情可视化信息图展现形式,开展对地震数据的整合汇聚、精准服务,创新表达方式,利用高维多元可视化处理技术,构建面向震后信息服务的自媒体可视化产品,并开发“速报视图自动发布系统”。该系统作为地震信息可视化交互服务平台,可实现桌面端和移动端H5页面的可视化发布任务,为今后进一步拓展和充实地震应急信息的可视化工作提供了基础平台和创新思路,在应用示范的基础上,完善系统运行功能,实现大震应急信息可视化服务。  相似文献   

2.
各类应用服务的不断深化,对地震数据服务的可视化和便捷性需求提出更高要求,而当前数据服务多依赖于电脑环境,直观性与通用性有所欠缺。利用天地图、Highcharts等先进技术,构建基于Android的地震科学数据可视化综合服务平台。通过丰富、直观的表现形式,向公众展示河南省区域内地震监测台站分布与概况、地震目录及测震波形等信息,提供观测数据查询下载、可视化动态浏览,同时具备震情速递、地震科普宣传功能。利用该平台将建立触手可及、高效便捷的地震科学数据传输渠道,大幅度提升社会服务能力,增强地震科学数据的可读性与普及性,实现数据服务与防震减灾的有机融合。  相似文献   

3.
运用Echarts可视化插件和全景技术,将GIS技术与地震信息服务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基于WebGIS的地震信息可视化地图显示、标注、查询等功能,实现历史大规模地震目录数据和台站信息在可视化系统中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效果,通过发布震源深度参数的分布图、三维动态折纸模型和全景地震台站,加强公众结合区域特征观看和理解地震活动的直观性和感官效果.  相似文献   

4.
运用Echarts可视化插件和全景技术,将GIS技术与地震信息服务进行有效结合,构建基于WebGIS的地震信息可视化地图显示、标注、查询等功能,实现历史大规模地震目录数据和台站信息在可视化系统中的二、三维一体化展示效果,通过发布震源深度参数的分布图、三维动态折纸模型和全景地震台站,加强公众结合区域特征观看和理解地震活动的直观性和感官效果。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测震台网地震目录数据的服务水平,构建了基于Django框架的可视化地震目录服务系统。该系统以Django框架为基础,在前端工具包Bootstrap的管理下,通过Highcharts图形库和高德地图实现了地震目录的可视化服务,为地震目录的对外服务提供了一种较为高效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为提高测震台网地震目录数据的服务水平,构建了基于Django框架的可视化地震目录服务系统。该系统以Django框架为基础,在前端工具包Bootstrap的管理下,通过Highcharts图形库和高德地图实现了地震目录的可视化服务,为地震目录的对外服务提供了一种较为高效便捷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地震局云计算管理平台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主可控的虚拟化技术是基于网络且根据用户需求可立即交付使用,空闲时可立即释放软硬件资源的一种共享应用服务。地震行业信息网络为地震行业各个业务提供基础支撑服务,这些服务都可做为SaaS服务部署在地震云平台之上。从而解决了地震信息网络中应急指挥、地震数据存储、地震数据处理,可视化等问题。通过建立基于自主虚拟化的地震云平台,可以将各地震监测机构、管理机构的应用部署在地震云平台上。这对于地震应急时,加强各部门之间协作、提高地震应急救援效率,都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8.
利用Java语言和Mysql数据库设计天津市地震局数据监控与展示系统。该系统具有测震数据、前兆数据、环境数据、地震事件、台站信息的查询与展示功能,实现规范各类数据格式,改变数据存储方法,查询台站基本信息。便于科研人员通过浏览器方式对数据进行检索和可视化展示,进一步提高数据可视化展示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9.
地球物理台网观测数据是反映前兆台网数据变化信息的重要部分,可为监测数据质量评估、地震分析预报会商、地震科学研究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为充分利用这些保存在数据库中的事件数据记录,研制了基于MapSIS的地球物理台网事件可视化平台。该平台实现了事件记录的人工交互分析、自动统计分析,基于震情自动触发的专题报告自动生成等功能,具有功能全面、运行稳定的优点。该平台现已在全国地震前兆台网、地震分析预报会商中部署使用,可为地震分析预报提供科学可靠的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0.
地震目录数据动态可视化处理服务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圣强  李闽峰  王斌 《地震》2004,24(3):95-100
为数据共享项目研制和构建了一个具有一定实用价值的动态地震数据处理及可视化服务的系统, 并简要介绍了该系统的网络编程模式选取, 且选择ISAPI模式作为实现服务平台的编程模式。 详细分析了Internet动态服务平台的设计及实现, 包括服务平台编程语言的选取、 系统的运行环境、 后台的数据库支撑及技术流程等。 通过SQL Server数据库存放和管理用于动态可视化服务的地震目录数据和地震序列目录数据。 在数据库中共存放中国强震目录4227条和中国小震目录188033条以及7个地震序列目录共计50072条。 最后, 着重介绍了该服务系统的主要功能, 包括地震目录服务功能和地震序列分析处理功能。  相似文献   

11.
根据政府和社会公众实际需求,基于以往廊坊地区基础地理资料和活断层探测工作成果资料,采用GIS技术、三维可视化技术及网络技术,建成廊坊市活断层探测数据管理系统,具有建库、存储、分析、管理、三维显示和应用等强大功能,可实现活断层信息的科学管理,为城乡规划、地震应急、土地利用、重大工程选址提供信息服务。  相似文献   

12.
周浩 《地震工程学报》2015,37(S1):114-118
使用ASP和jQuery等语言设计完成后台数据库几百条数据快速推送前台页面的编程,且鼠标掠过前端显示页面内任意坐标点图片时会显示该避难场信息和图片。本文着重阐述其具体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13.
基于新浪微博大数据,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新疆伽师6.4级地震后48小时新浪微博相关的博文和评论;通过对数据的去噪、去重、分词、索引等处理,得到结构化的分级、分类数据;在此基础上,产出震后微博舆情声量走势图、震后微博舆情情感值极性分布图、震后微博舆情热词词频统计表、博文和评论词云图以及博文和评论内容分类统计图,实现微博舆情数据的可视化。  相似文献   

14.
地震应急信息是发生破坏性地震时为应急救援和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信息的保障,也是地震门户网站信息服务的重要内容。为了满足政府和社会公众快速准确获取地震震情、灾情等权威信息的需求,基于中国地震局门户网站对地震应急信息服务概况和用户需求进行分析,依据需求差异对地震应急信息进行分类、梳理。同时,通过研究地震网站平台发布技术架构、信息同步和内容分发网络等,搭建地震应急信息发布平台,并对其提出优化建议。  相似文献   

15.
震后对网络舆情信息的监控与分析,对于相关部门开展震灾应急救援、掌握救灾动态、稳定民众情绪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新浪微博数据,运用网络爬虫技术,获取西藏自治区那曲市比如县6.1级地震震后24小时及震后一周的相关微博及评论;利用Python中文分词组件“jieba”和ROST CM6软件,对数据进行分类、去重、分词等处理,得到结构化的分级、分类数据,并制成震后微博时间序列图、地理分布图、舆情热词词频表、情绪极性统计图等,实现微博舆情数据的可视化。研究结果表明,本次地震事件的微博舆情整体呈现积极情绪,微博活跃程度与当地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在本次地震舆情传播中,政府部门的舆情引导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舆情传播中的防灾视频传播具有明确的正向引导作用。本研究对于中国西部欠发达少数民族地区的地震舆情分析及引导工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地震信息传播已进入实时、全面、多维的公共服务时代,单一媒体地震信息服务已无法满足政府、社会公众和地震行业需求,地震信息向融媒体公共服务模式发展。本文对地震信息内容服务需求及特点、地震媒体平台功能特色、融合式媒体信息服务模式等进行分析,对地震信息融媒体公共服务进行研究,旨在提高地震信息服务效率与用户满意度,促进地震信息化建设科学、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快速发展的互联网技术为进一步提升震情服务水平和能力,拓宽地震信息发布手段和渠道,扩展服务覆盖范围,智能化、规范化震情值班工作提供了新的方法。基于B/S架构,采用高内聚低耦合的3层框架结构,结合API混合加密和数据源监控技术,设计开发震情值守信息服务平台。在保障数据安全和系统稳定的基础上,实现了地震信息的多渠道发布和接收,增加了地震信息服务产品种类,使震情值班工作更加智能、规范,有效提高了地震行业的信息化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